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宝贝,他们身上肩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更多人的期望。其实,他们也很累,也很孤单,所以,对于我来说,我更想和孩子做朋友,去了解他的想法,去感受他的内心。
虽然我们的孩子年龄都不大,可是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了,在他们看来,他们和我们之间是不能很好的交流的,所以,只有我们放下家长的身段主动去和孩子交流,沟通。很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有什么事情已经不愿意和我们诉说了。孩子有什么心里话更愿意跟自己的好朋友说,父母有时反而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我们不禁想到:假如我们是孩子的好朋友该多好!同时我们也不妨认真想一想,我们是否为孩子提供了如同朋友间那种可以倾吐的氛围呢?
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一种和睦温暖、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氛围里,一个人的身心得到释放,更容易显出活泼、和善、易相处、易合作的性格。相反,人在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中会紧紧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家庭是孩子唯一的避风港,他们幼稚无助,对环境缺乏自我适应能力,就更依赖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了。可惜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深远影响,给孩子营造的恰恰是消极不利的气氛,大大阻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正常交流。下面几种是比较典型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1.高高在上型
这样的家长信奉“威严式“教育,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孩子就该全听父母的。他们很少过问孩子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谈话也多用命令式的口气。若孩子做错了事更是不分清红皂白地训一顿,就算发现错怪了孩子也不肯承认。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
总处于一种屈从被动的地位,没有自由发言权,更谈不上相互沟通了。
父母应把孩子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独立生命来尊重。彼此间多交流、少命令。教他做任何事时应让他懂得:只有这样做才是对的,而不仅仅因为要听从父母。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是真为自己好,才会愿意把父母当作可靠的大朋友。
2.学习至上型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孩子本身。每每孩子回到家父母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考得怎样?“见了好成绩就喜笑颜开,一旦成绩不佳马上沉下脸来训斥孩子,不分析具体情况如何,也不管孩子的感受怎样。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久而久之就金口难开了。
这些父母中,最不可取的是拿孩子当门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光宗耀祖;或是拿孩子当寄托以实现自己未了的梦想。
但大多数的父母只是把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当作关心孩子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把学习搞上去了,孩子将来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种认识无可厚非。
只是如果父母能以理解开路,把关心的焦点集中在切实有效地帮孩子提高学习能力上,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要知道,孩子自己也愿意学好。只不过有的从小没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基础太差,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可能因什么事分心;有的可能只是没发挥好等等。只有通过关心孩子的感受,与他进行真诚的沟通才能找到问题的根结并对症下药。只要家长真心付出且方法得当,孩子是会体会到父母的苦心的。
3.沉闷无趣型
这种家庭中父母本身性格内向,不喜言语,连夫妻之间都很少沟通,家庭气氛自然沉闷。而有的父母(尤其是父亲)认为跟孩子不能没大没小,“正事“说完就没话了,更谈不上和孩子有说有笑了,家庭生活没什么趣味可言。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灵得不到舒展。他们有的向外寻求释放,可能做出些让父母震惊的事情。更多的孩子则容易形成孤僻、神经质的性格。长大后不善与人相处、多愁善感,严重者甚至由于久久找不到可以释放的空间而形成心理障碍
因此,作父母的不应只关注自己的情绪,而应把对家庭的爱化为实际行动,以笑语打破沉默,以笑脸代替愁容
正是以上种种不良的家庭氛围,无形中把孩子远远地推了出去。家庭不应该只是孩子生存的地方,更应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孩子的人格塑造大多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愿每一对父母携起手来,跳出认识的误区和个人利益的小圈,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美丽的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