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环境问题】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环境问题】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答案】1.B 2.C
【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故选B。
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1
(2019年江苏卷)图6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环境问题】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14.【环境问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 【答案】13.C 14.A
【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PM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C正确。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ABD错误。故选C。
1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A正确。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C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D错误。故选A。
(2019年江苏卷)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图11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2
21.【生态农业】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
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22.【生态农业】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
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答案】21.AB 22.BD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进行作答,难度较小。
2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明显,生态环境脆弱。云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光照条件较弱,并不是全年多雨,冬季有准静止锋带来的降雨。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不是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是有利条件。故选AB。
22.从图中可以看出杂交构树种植在林下可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非杂交构树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A错误。有材料可知,杂交构树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并且生态效益显著,可以改善水土流失,因此可以在荒地进行杂交购书的种植,提高荒地的利用率,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杂交构树可以发展沼气池,沼气的制取,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作物的种植可以进行饲料的加工,并且发展养猪场原料充足,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故选BD。
(2019年江苏卷)“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图13为“川西林盘景观
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 D.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人地协调发展】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26.【人地协调发展】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答案】25.AC 26.CD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5.有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A正确、B错误,气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B错误、C正确。故选AC。
26.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CD正确。故选CD。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2018年高考真题〗
(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4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循环经济】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答案】7.B
【解析】7.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故选B。
(2018年江苏卷)图6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环境问题】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5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12.【环境问题】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经济增长放缓 【答案】11.C 12.C
【解析】11.读图可知,2002年~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项错误。故选C。
12.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项错误。故选C。
(2018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19.【环境问题】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D.边境省区比较多
20.【环境问题】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6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答案】19.AB 20.BC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解析】19.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故选AB。
20.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故选BC。 (2018年天津卷•节选)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分) 【答案】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解析】山区主要是生态屏障、水源地,因此要保护其生态环境,扩大林业比例。平原地区则要立足于华北缺水的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7
〖2017年高考真题〗
(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2—3题。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3.【可持续发展】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答案】1.CD 2.BC
【解析】1.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越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越好。读图可知,青岛 和威海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低,因此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故选CD。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故选BC。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36.【环境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8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解析】(2)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排放废气物多等方面分析。
(3)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等方面分析回答。
(4)分析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可以从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虑;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改变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考虑。
【点睛】解答此类题需要抓住关键词,尤其是要关注限制性条件,如第(3)题,问的是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而不少考生因没有看清限制词“运输过程”,而错答;再如第(4)题,设问中明显问的是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而不少考生回答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漏掉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从而失分。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