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交通运输部权力清单

2020-01-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交通运输部权力清单

【篇一: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

交政研发〔2014〕2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1)坚持深化改革,遵循市场规律,是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四个交通”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城乡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为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交通运输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交通运输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2)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努力开创“四个交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3)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总目标是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交通运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支撑和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能力显著增强,形成更加成熟规范、运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制度体系。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市场决定作用。立足于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依法推进。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推动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推动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

——坚持注重实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交通运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在改革中要突出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加强探索创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坚持统筹兼顾。对一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实践探

索相结合,兼顾各方利益,广泛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切实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做到稳中求进。

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

(4)深化交通大部门制改革。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制度建设,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和落实部与部管国家局之间的职责关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完善部管国家局与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支持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统筹地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管理,加快形成“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大综合交通运输改革探索,选择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试验区。

铁路、民航、邮政的其他改革由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具体研究部署。

(5)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机制。制定出台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与实施办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建立跨区域的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协调机制。落实国家规划、政策、规定,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加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发展的统筹规划。完善交通运输规划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充分发挥下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的作用。探索建立交通运输与国土、住

建等部门之间多规衔接的规划编制机制。

(6)完善综合运输服务衔接机制。制定完善多式联运系统、综合交通枢纽等建设、服务标准,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标准的有效衔接。成立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推进综合

交通运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推进货运“一单制”、客运“一票制”、信息服务“一站式”,实现综合运输一体化服务。完善国家重大节假日等特殊时期运输服务协调机制,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完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

(7)完善交通运输市场规则。建立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交通运输市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分类建立负面清单。探索交通运输领域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全面清理交通运输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8)完善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逐步放开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竞争性环节价格。提高公共交通、农村客运、航道等公益性服务定价透明度,公示收费项目和服务标准,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港口收费,减少收费项目,对竞争性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加快修订《港口收费规则》。完善各种运输方式价格形成机制,根据服务质量实行不同定价,更好地发挥价格在合理调节出行需求中的作用。

(9)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涵盖交通运输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领域的行业信用体系。针对不同交通运输从业主体,逐步建立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并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实施动态监管。建立全国统一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与公安、工商、税务、金融、安监等部门信用系统的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加大水运、海事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减少交通运输建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等审批。完善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事项承接落实机制,确保下放的事项承接到位。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工商登记前置审批。

精简交通运输行政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完善跨区域联合审批制度,推进网上办理和窗口集中办理,实现审批、管理、监督相分离。

(11)加强公共服务职责。清理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权力,公布交通运输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将适合由行业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委托或移交给社会组织承担。建立交通运输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制定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意见,明确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推动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等运营服务领域,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12)加强市场监管职责。加强交通运输过程监管和后续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建立交通运输强制性标准体系,重点加强对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应用信息化等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交通运输监管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监管信息的归集和共享。深化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对从业人员实施分类培养、分级管理。

(13)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高等院校深化改革的要求,探索深化大连海事大学改革的目标和途径。合理划分交通运输系统所属公益性检测机构与经营性检测机构,稳步推进机构整合,探索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认。推动全国船舶检验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船舶检验机构。稳步推进部属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

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科学界定单位类别,明确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管理。完善部属事业单位内部治理体系和运行管理模式,加强综合绩效考核。深化部属文化单位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五、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法治建设

(14)完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发挥法治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进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健全交通运输立法项目的征集、论证及立法后评估制度。完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机制。

(15)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

的原则,研究制定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指导意见,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相对集中执法权,明确市县两级交通运输部门为主要的行政执法主体,省级交通运输部门保留必要的执法职责。加强公路“三乱”等重点领域执法整治,完善执法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推动将交通运输执法机构纳入行政序列。积极推动跨部门联合执法。健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的移送标准和程序。

(16)健全交通运输依法决策机制。加快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交通运输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积极推行交通运输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交通运输部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

(17)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按照中央财税体制改革和事权划分的要求,研究制订公路、水路等领域事权划分方案。根据事权的划分,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支出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调整完善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保障机制。

(18)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机制。探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投资、建设、养护和运营。支持各地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建立中央交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运行机制。鼓励各地探索设立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和发展基金,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推动各地建立支持交通运输发展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防范和化解交通运输政府性债务风险。

(19)完善交通运输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交通运输预算管理制度规定或意见。推行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模式,编制交通运输发展三年滚动预算。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三年滚动预算衔接机制。清理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取消效果不明显的专项,整合归并功能相近、领域相同

【篇二:20151224-机电运输部权利清单政策梳理】

山东能源肥矿集团

机电运输部权力清单及对应制度梳理情况

2015年12月24日

机电运输部是集团公司机电、运输、电力业务与技术综合管理部门,承担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输系统畅通快捷、电力系统节能可靠运行监督指导功能。 一、权力清单:

1、负责机电、运输和电力制度制定、修订权:遵守上级法律法规,依据部门职责分管的开拓开采、一通三防和生产技术安全管理业务,结合安全生产需要,制定、修订集团公司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2、技术安全管理审批审查权:依据上级法律法规、集团公司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开展矿井安全设计、规程、措施、专业安全费用、维简计划等审批审查活动。

3、技术安全管理现场检查考核评价权:依据上级法律法规、集团公司技术安全管理制度,督导矿井执行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深入矿井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考核评价。

二、对应的制度优化意见:

㈠、机电运输部:涉及生产技术管理项目清单22项,其中:

1.建议废除6项:“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公司关于规范采煤工作面投产验收的通知”等6项内容。主要原因:已有经补充完善的新

文件下发报告;或仅是针对某一时期面下发执行。已不符合当前任务要求。

2.建议修改完善1项:“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特殊时期管理人员履职规定”的通知”。主要原因:现场及装备情况变化较大,集团公司有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进行完善修改,以促进对各矿的指导。

3.建议增加1项:制定“加强设备维修管理的意见”。主要原因:为落实集团公司脱贫解困部署,充分利用各矿优势,分兵突围,进一步加强设备专修与再制造业务管理,做强做优做大设备维修服务业,构建“设备安装维修中心+三矿专修服务”格局。

4、符合要求保留16项。

附件1:

山东能源肥矿集团

【篇三: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

名 文号称: 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 号:交政 发布机构:政策研究室研发〔2014〕242发文日期:2014年 12 月 31 日主题分类:其他索 引 号:2014-00019主 题 词:深化;改革;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单 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全 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1)坚持深化改革,遵循市场规律,是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新的 历史条件下实现“四个交通”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 展,城乡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为服务群 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交通运输发展进入新阶 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 深化改革,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 藩篱、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交通运输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2) 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 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努力开创“四个交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3)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总目标是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 2020 年,在交通运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更 加完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支撑和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能力显 著增强,形成更加成熟规范、运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制度体系。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市场决定作用。立足于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进一步厘清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

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依法推进。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 法有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推动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 试的,推动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 ——坚持注重实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交通运 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在改革中要突出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加强探 索创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坚持统筹兼顾。对一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 实践探索相结合,兼顾各方利益,广泛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切实把握好改革的 力度和节奏,做到稳中求进。 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 (4)深化交通大部门制改革。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制度建设,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加快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 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和落实部与 部管国家局之间的职责关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推动完善部管国家局与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 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 支持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 区域内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统筹地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 管理,加快形成“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大综合交通运输改革探 索,选择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试验区。 铁路、民航、邮政的其他改革由国

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具体研 究部署。 (5)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机制。 制定出台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与实施办法。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建立跨区域的交通运输规划 编制协调机制。落实国家规划、政策、规定,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加强铁 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发展的统筹规划。完善交通运输规划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充 分发挥下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的作用。 探索建立交通运输与国土、 住建等部门 之间多规衔接的规划编制机制。 (6)完善综合运输服务衔接机制。制定完善多式联运系统、综合交通枢纽等建设、 服务标准,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标准的有效衔接。成立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 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推进货运“一单制”、客运“一票制”、信息 服务“一站式”,实现综合运输一体化服务。完善国家重大节假日等特殊时期运输服务协调 机制,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完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 (7)完善交通运输市场规则。建立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交通运输市场,完善市场

准入制度, 探索分类建立负面清单。 探索交通运输领域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 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全面清理交通运输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反对地 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8)完善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逐步放开铁路、 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竞争性环节价格。提高公共交通、农村客运、航道等公益性服务 定价透明度,公示收费项目和服务标准,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港口收费,减少收费项目,对 竞争性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加快修订《港口收费规则》。完善各种运输方式价格形成机 制,根据服务质量实行不同定价,更好地发挥价格在合理调节出行需求中的作用。 (9)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涵盖交通运输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领 域的行业信用体系。针对不同交通运输从业主体,逐步建立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 合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并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和从业 人员“黑名单”制度,实施动态监管。建立全国统一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与 公安、工商、税务、金融、安监等部门信用系统的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0)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加大 水运、海事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减少交通运输建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等审批。完善交通 运输行政审批事项承接落实机制, 确保下放的事项承接到位。 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减少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交通运输行政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完善跨区域联合审批 制度,推进网上办理和窗口集中办理,实现审批、管理、监督相分离。 (11)加强公共服务职责。清理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权力,公布交通运输部门权力清 单、 责任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 加快实施政社分开, 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 将适合由行业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 委托或移交给 社会组织承担。 建立交通运输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 制定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 务实施意见,明确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推动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公共 汽电车、轨道交通

等运营服务领域,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 买。 (12)加强市场监管职责。加强交通运输过程监管和后续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的 主体责任,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建立交通运输强制性标准体系,重点加强对安全生产、 工程质量、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应用信息化等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交通 运输监管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监管信息的归集和共享。深化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对 从业人员实施分类培养、分级管理。 (13)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高等院校深化改革的要求,探索 深化大连海事大学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合理划分交通运输系统所属公益性检测机构与经营性

检测机构,稳步推进机构整合,探索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认。推动全国 船舶检验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船舶检验机构。稳步推进部属事业单位改革,按照 政事分开、 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 科学界定单位类别, 明确功能定位, 实行分类管理。 完善部属事业单位内部治理体系和运行管理模式, 加强综合绩效考核。 深化部属文化单位改 革,增强发展活力。 五、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法治建设 (14)完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发挥法治在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进交通运输法

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健全交通运输 立法项目的征集、论证及立法后评估制度。完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法规的立改 废释工作机制。 (15)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研究 制定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指导意见,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相对集中执法权,明确 市县两级交通运输部门为主要的行政执法主体, 省级交通运输部门保留必要的执法职责。 加 强公路“三乱”等重点领域执法整治,完善执法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做到严格规范公正 文明执法。健全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推动将交通运输执法机构纳入行政序列。积极推 动跨部门联合执法。 健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完善案件的移送标准和程 序。 (16)健全交通运输依法决策机制。加快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把公众参与、专家论 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交通运输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内 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积极推行交 通运输部门法律顾问制度。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完善交通运输 部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 (17)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按照中央财税体制改革和事权划分的要 求,研究制订公路、水路等领域事权划分方案。根据事权的划分,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支出 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调整完善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保障机制。 (18)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机制。探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导 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投资、建设、养护和运营。 支持各地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 项目。 建立中央交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运行机制。 鼓励各地探索 设立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和发展基金, 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 推动各地建立支持交通运输 发展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防范和化解交通运输政府性债务风险。 (19)完善交通运输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交通运输预算管理制度规定或意见。推

行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模式, 编制交通运输发展三年滚动预算。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 三年滚动预算衔接机制。清理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取消效果不明显的专项,整合归并

功能相近、领域相同专项。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七、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20)推进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路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制,建立 健全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积极试行公路建设项目自管、代建、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探 索项目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完善法人资格管理、目标考核、监督约束 等机制。改革工程监理制,明确监理发展定位和职责,引导监理企业转型发展。完善招标投 标制,改革资格审查和评标办法,加强信用评价在招标投标中的应用,加大对围标、串标等 行为的重点监管和依法查处。强化合同管理制,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合同履约考核 评价制度。 (21)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公路的不同功能定位,建立健全政府与市 场合理分工的公路养护组织模式。按照国家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科学划分国道、省道、农村 公路的养护管理职责。 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非收费公路养护保障机制, 加强养护资金 使用监管。深化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全面开展预防性养护。积极探索公路养护市场化 机制,推进收费公路养护工程、普通国省干线大修养护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农村公路专 业性养护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建区域性公路养护应急保通队伍。 (22)完善公路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公路路面技术状况和重大桥隧安全运行监测, 完善公路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完善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应急力量配备和 协调, 强化警地联合应急机制建设。 推进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反应与物资储备中心建设。 建立健全公路设施损毁、破坏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联合工信、公安等部门完善公路源头治 超、联合治超、科技治超工作机制,重点整治车辆非法改装等行为。探索实行计重前置、非 现场执法等公路治超方式。推进跨区域大件运输一站式审批和一证通行。 (23)完善收费公路政策。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按照使用 者付费、债务风险可控等原则,完善收费公路发展机制。制定收费公路改革方案,加快推进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改革收费公路管理模式,对政府投资的收费公路实行收支两条 线, 通行费收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对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及社会资本全额投资建 设的经营性高速公路,实行特许经营。改革收费公路通行费率形成机制,实现通行费率与营 运服务水平等挂钩。完善收费公路信息公开制度。 八、深化水路管理体制改革 (24)深化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港口管理体制,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促进区域 港口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完善现代港口服务体系,推动港口与临港物流园区、保税区等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