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图形与几何》教案(精品)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

2024-02-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三边、三角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2.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和平移,能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画平移后的图形,并能运用平移解决问题。 3.进一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并画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重点难点】

重、难点: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特性。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并举例说明三角形特性在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复习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强调: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3.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你是怎么分的? 4.完成教材第110页的第3题。

二、复习轴对称、平移

1.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复习平移。

三、复习观察物体

在同一角度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六、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本资源的设计初衷,是

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第 9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6页的第1题及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一特征解决一些问题。 3.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 4.通过复习,能发现不懂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因数与倍数。

(1)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请举例说明。 如:3×4=12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2)你对因数和倍数还有哪些了解?

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语言表达所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

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④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 ⑤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偶数:2,4,6,8,10…… 奇数:1,3,7,9,11……

(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5,10,25,35,40

教师: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

提示:因为6=2×39=3×3

可以看出:6包含有因数3,9也包含因数3,从而得出:6的倍数中一定包含因数3,9的倍数也一定包含因数3。

所以,6和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3.质数和合数。

(1)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称作什么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3)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 二、复习讲授

1.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怎样写才能不缺写也不多写。 2.从下面四张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0 5 8 7

(1)奇数 。 (2)偶数 。

(3)5的倍数 。

(4)3的倍数 。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

(7)是2,3,5的倍数 。 由学生独立完成,能写几个就写几个,然后,全班反馈,老师集体评价。

3.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数字可重复使用) 1 2 4 8 9 10 12 15 21 57 91 68

练习要求:

(1)学生分别将各数写在相应的圈里。 (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判断过程。 (3)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剩下的一定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②自然数中,除了合数,剩下的一定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③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④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⑤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三、巩固作业

1.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1题。

此题是有关2、3、5倍数特征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2~4题。

第3题:此题是巩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4题:此题是有关公倍数的实际问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4个装一排正好能装完,6个装一排也正好装完,说明松花蛋的数量就是4和6的公倍数。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找出4和6的公倍数,并根据70多个松花蛋这个条件,判断出是72。 四、课堂作业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5的倍数大于4的倍数。( ) 2. 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

3.偶数加偶数和是偶数,奇数加奇数和是奇数。( ) 4.自然数是由奇数和偶数组成的。( ) 5.两个质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1)

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如:3×4=12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对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由于概念较多,学生对此容易混淆,所以本课时教学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此外,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这可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逐步体会。

第4单元 比例

第2课时 反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

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2、教学例2。

(1) 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①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② 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③ 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 杯子底 面 25 30 … 积10 15 20 /cm² 水的高 10 5 … 度/cm 30 20 15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 用字母表示:xy=k 三、拓展应用 练习九第2题 四、总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五、作业布置 完成P48“做一做” 练习九第8~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