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2、赏析作者的语言艺术。
3、体会文中的深情,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作者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Powerpoint演示文稿。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2、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1、2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一、导入
人人都说忠孝两难全,在忠与孝之间我们都是倾向于先“精忠报国”,而李密在《陈情表》中却为我们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情表》,看看李密为什么这样选择。
二、解说题目,介绍作者(用幻灯片展示)
1.解题。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课文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信。
2、作者
2
李密,西晋文学家。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三、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加以指导,指出易读错的字词。
险衅(xìn) 终鲜(xiǎn)兄弟 期(jī)功 茕茕(qióng)孑立
逮(dài)奉圣朝 陨(yǔn)首 矜(jīn)育 盘桓(huán ) 拔擢 (zhuó)
2、听朗诵带,把握课文的朗读节奏,感情色彩。
读课文时应该带着深情,体会作者和祖母之间的浓浓亲情。
四、研读课文一、二段。
1、概括段意
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自己与祖母“更相为命”的情状,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3
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但由于“刘病日笃”而处在“报国恩”和“徇私情”不可兼顾的两难之中,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笔。
2、解释重点字词
夙:早 不行:不能行走 逮奉圣朝:及,到
寻蒙国恩:不久 臣具以表闻:详尽地 日笃:加重
3、一词多义(用幻灯片展示)
见 jiàn
1、看见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
2、进见,接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解,见识
4、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位于动词前,表示对他人所发的动作行为的接受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xiàn
1、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陈情表》
2、引见,推荐 胡不见我于王 《墨子.公输》
3、现成的 军无见粮
夙
1、早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2、平素,过去 夙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的三、四段,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2、赏析作者的语言艺术。
3、体会文中的深情,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作者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5
教学用具 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一、研读课文三、四段。
1、概括段意
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2、解释重点字词
矜育:哀怜抚育 不矜名节:自夸 希冀:希望
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 听臣微志:听任
3、一词多义(用幻灯片展示)
以 (主要是本课中出现的)
1、介词
(1) 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
臣具以表闻……(《陈情表》)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
6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借”。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如:
臣以险衅……(《陈情表》)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战》)可译为“因为”。
2、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猥以微贱……(《陈情表》)表示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不译。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可不译。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如:
谨拜表以闻……(《陈情表》)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可译为“来”。
7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
臣以供养无主……(《陈情表》)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如: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4、无以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用来……的”“没有办法”。
二、选择课本中的三个句子,找学生上黑板翻译。
1、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3、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8
三、积累文中的熟语。
零丁孤苦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四、研读讨论
1、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表了什么情?
祖孙相依之情
奉诏两难之情
当效微命之情
乌鸟反哺之情
2、 李密是怎样来劝说皇帝让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
作者先讲述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以情动人,又写到了自己对朝庭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但是因为祖母年高病重,处于两难之境,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又指出自己并非自命清高之人,最后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主张,这样来以理服人使得皇帝也只能答应他的要求,我们看到李密他的一番苦心和他的高超的语言艺术。
3、 文中最能打动你的是那些话语?
9
4、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忠和孝的关系,讨论李密的“孝”和“忠”。
四、小结
李密敢于向当权者说拒绝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智慧,读完《陈情表》,我们既被作者和祖母之间的深情打动,也为作者的语言艺术折服,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文章中存在的阶级局限性,但这一切不能掩盖本文的魅力,我们一定要反复品味、诵读。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亲情片段。
附 板书设计
陈情表
祖孙相依之情 以情动人
忠孝难两全之情 以理服人
教学设计说明
1、 在课堂上进行诵读,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领悟作者和祖母之间的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0
2、 用幻灯片展示学习资料,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
3、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李密的“忠”和“孝”。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