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煤矿安全生产动态记录安全生产

2023-09-30 来源:客趣旅游网


煤矿安全生产动态记录

1、煤矿安全生产八查

煤矿企业高危行业安全煤矿产永恒题强化安全管理严格制度落实提高安全执行力才能构筑安全屏障煤矿主要作业点井现场煤矿安全产关系民群众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社稳定局众所周知煤矿企业典型职工劳强度高、业危险性高、事故发率高三高行业煤矿企业安全自命关等事安全产管理光靠领导重视、议、发文件够安全产工作必须落实每单位每职工注重单位内部具体化细节管理真做安全产减少伤亡事故发结合自工作实践面何抓煤矿安全产

管理工作谈谈自几点思考

1、选用基层领导干部

1.1选用德才兼备基层干部

要做德才能任用德先培养才任用才前能放带班区岗位带班区懂业务极易现乱弹琴、瞎指挥现象

二才德能用德责任强利重做事负责任

三德才能任用游手闲务业用坏安全工作事

1.2选用干部要公、公、公平杜绝卖情、送礼、请客

领导干部选用期间数想层现找托关系、请客、送礼等选拔般技术水平差、文化知识少、工作能力差、责任差仅安全管理埋隐患打击部没选用技术能力、责任强工作者积极性所干部选用要杜绝卖情、送礼、请客等现象要坚持公、公平、公原则

1.3加强基层干部责任意识

要加强基层干部责任教育严肃整治讲产讲安全、视安全工作戏坏风气努力使每位跟班区安全工作责任意识位

二强化遵章指挥意识安全产程基层干部直接指挥者管理者所必须带做吃透规程措施熟悉管理制度要求工习、考试规程措施基层干部要参加习考试考能带班防止井瞎指挥于些抓产抓安全基层干部要给予严肃处理

三强化现场关意识煤矿安全工作重现场所要求跟班区必须强化现场关意识基层带班干部要现场工遵章作业提示关提高工遵章作业意识面现场安全提示亲切工容易接受;另面绝数工都明白若遵旨办跟班区旦发现三违仅丢面且要丢票所通说跟班干部现场进行安全提示极效其带班干部要住重点物关些经违章行要盯紧盯牢盯实使其没违章作业机;同要掌握利机设身处、用现实案例教育其遵章守纪增强认识要善于住现场安全产重点环节、关键部位保证安全产工作顺利进行

1.4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要完善干部培训制度计划实施案

二基层干部培训要针性专业知识性要强要与实践相结合

三基层干部培训要通断展形式、泼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干部安全意识进行安全知识竞赛、专业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文艺节目汇演、定期放影安全产管理面录像进行安全板报宣传栏评比安全集市等形式能寓教于乐收事半功倍效使安全意识扎根广干部职工平工作能自我规范行起自我约束作用要搞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安全专业队伍教育由于专、兼职安全管理员事具体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监督组织工作企业安全责任左右手参谋所要求仅较广泛知识、较全面安全技术组织能力且要熟悉家制定安全针、政策及安全规程、规定标准

2、强化安检部门职责

安检员职责落实直困扰矿井安全难题始终没落实位部安检员矿级领导像猫鼠捉迷藏面安检员业务技术素质高、职业责任高现状安检队伍能起作用折扣既设立安检员现场安全隐患现场违章情况依存其原安全责任强少说没安全责任二业务技术素质太低或者知识面太窄看危险眼前三基层区队罪起找空气质量睡觉或者闲谝段区队――安检员两全其美难怪安检员都名杠专家几种情况绝别现象看凭运气万自跟班问题自认倒霉吧问题解决现场存安全隐患及违章现象与安检员挂钩由矿级领导牵定期组织巡检查敲山震虎做妨试试

3、充发挥技术参谋作用

别产单位存副区队比技术员官现象轻点技术员唯唯诺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特别安全技术措施制定说纯粹抄写规程没根据现场条件编制切实行措施我审批部门习惯种式批写绝没错向工贯彻习应付差事念滔滔绝我工听雾水签解决问题矿技术总必须严格关按现场条件写规程或措施坚决打重写并追究科室审批员责任同作业现场查看、询问工掌握措施程度相信类想象越越少

4、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四抓

4.1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我理性思维真抓、实抓、细抓、全抓能单纯安全抓安全要跳安全抓安全抓安全离三面素:

抓安全必须氛围要形风气顺环境想安全、保安全环境;

二必须高素质员工队伍员工职业素养安全素质决定煤矿安全程度先决条件;

三安全蕴含产程产组织三规循环基层区队坚持均衡稳定规序稳求进质取胜根本点产基调都安全管理基础

4.2抓安全需要完善制度机制做保证

安全系列规章制度需要断健全完善并抓两层面习区队通习让干部员工知道应该干;二部门让各职能部门依监督检查知道管要通安全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完善使安全管理工作步入制化规范化轨道安全产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3突安全管理抓苗、抓倾向尤其安监部门要做履职问责揭示管理

工作狠抓苗性、倾向性、共性问题变事故析处理问题超前预防单位要每周甚至每进行解剖式处理并公曝光亮相告诫自警示家

二坚持责任源于权力其位谋其政权责责必负责失责必问责作煤矿企业我更要问责任制制度化态化通强调履职问责促进两主体责任落实

4.4抓安全需要支素质良作风端安监队伍

要教育安监员牢记安全我神圣职责刻保持积极向、奋发工作状态用用脑研究安全、抓安全态要警钟鸣慎言转找足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履薄冰

二要发挥先锋队主力军作用安监处仅要发挥监管作用要揭示问题揭示管理程握向捕捉苗家敲敲警钟

三现场督查程要加强沟通自我纠偏抓安全能吹毛求疵牵强附容易给违章者造负担反利于安全所我要继续发挥仲裁委员作用允许异议三违申诉本着实事求原则各类三违进行析处理工作程注重加强与基层单位沟通达达共识、共保安全目

5、积极采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

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特别创造条件使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避免采用低设备投入、量投入员、点面广、效率低海战术应走恶性循环圈采用先进工艺流程合理控制作业点作业面数减少事故发源数真实现矿井安全、高产、高效

优先使用功率采煤机、综掘机、绞车变频调速装置、斜巷行行车综合监测保护装置、轨道运输监测监控系统、胶带运输监测监控系统、变电所监测监控系统、副井钢丝绳张力自平衡装置等先进技术装备

总说煤矿安全管理半点虚假每项安全制度、措施、规范落实都必须实实所问题我工作虚太实太少我相信久安全管理我更层楼

2、煤矿安全活动日记录怎么写啊

看标准要求

3、煤矿发生事故后,向各个部门报告的时间各是多少,法律规定的有时限吗?是哪部法律?

生产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3)煤矿安全生产动态记录扩展资料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九条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条 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第三十二条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煤矿安全静态隐患和动态隐患如何理解?

据我所知:

首先,煤矿安全隐患都是可以人为可控的。就隐患本身来说,隐患按照危险程度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至于你所提出的安全静态隐患和动态隐患,这里面安全静态隐患指的是:短时间内无法随着人为等因素的干扰而立即解决整改的。比如说:机器防护栏未安装,人员未持证上岗等。动态隐患指的是:会随着生产或者建设过程中由危险转为安全或者由安全转为危险的事物,比如说,岩巷掘进喷浆,这里面有个光爆成型的问题,你可以现场就看出来巷道的不平整,但随着二次喷浆等作业,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坐等高人··

5、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X

6、煤矿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是什么

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无线预警报警系统简称“煤矿安全生产监控无线报警系统”,它由煤矿生产信息采集系统,信息数据传输系统,信息数据移动接收终端三个部分构成。

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的LT---KJ20嵌入式远程控制系统设备是一个具有低成本,高性能接口的多协议控制器,它可以将基于各种环境的现场设备连接到指定的网络,运行该系统的远程服务中心,能够在任意地方来配置,监视和控制指定的设备。将煤矿井下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设备开停等所有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设备读取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将采集和分析后的信息与标准信息数据进行比较并分类处理。

信息数据传输系统将LT----KJ20嵌入式远程控制系统所采集处理后的信息数据通过卫星通讯、数字微波或GSM/CDMA信号发送到指定的信息接收终端。

信息数据移动接收终端将各种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接收,并转化为文字、图形、动画等显示界面,实现查询和报警。数据接收终端目前可选笔记本电脑、掌上PDA、移动电话(手机)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现状,将高新技术、移动通讯网络与其相结合,在原来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管理者(使用者)无区域限制,24小时随时随地进行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查询。当煤矿出现安全隐患时该系统能将信息传送至身处

异地的管理者(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上,便于相关人员在世界任何一个中国移动GPRS信号覆盖的地方在第一时间做出指令,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它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煤矿企业无需更换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设备,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即能实现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操作人员移动值守,企业领导可异地进行信息数据查询。

高可靠性,可远程诊断,远程维护及远程升级的高新科技产品故障率低,为煤矿企业增加了一条科学、实用的安全生产防线。

除煤矿企业外,该系统也可运用于其他矿山、电力、供热、供水、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运用领域广泛。

交移动数字技术作为安全监管的全新手段广泛应用于重点监测监控企业,将为各级领导者及时掌握所有监控点的相关信息数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真正的构筑起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7、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的各种记录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井下定位系统,这些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井上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效果不理想。我们认为,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子信息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石开公司开发新型煤矿井下定位管理系统,襄樊石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上台阶以及事故急救带来了新的契机。就可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查看井下人数量。如果发生灾变,还可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情况、在软件中可显示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井下定位管理功能,对矿井人员进行井下定位管理。

一、系统概述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SUPER-RFID技术的煤矿井下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

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井下定位管理系统技术先进、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符合煤矿实际需要。该系统的成功推出必将为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和事故后的抢险救灾发挥积极作用。

二、系统构成简图 三、设计原则 1、实现用户目前的井下定位需求,并为用户预留出足够的系统扩展空间;

2、全部识别设备基于计算机局域网建设,保证井下定位系统十年内不淘汰;

3、整个井下定位系统设计为:集中控制、分散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系统具备应付网络瘫痪、服务器故障的能力,所有井下定位机具备完全的单机独立运行能力;

5、井下井下定位的当前识别记录可实时存入数库;

6、可对特定的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其精度与监测分站的多少有关),并提供人员考勤作业,人员进出等多番吧的详细数据。

7、实现下井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实现井下人员分布的可视化,并且使系统管理充分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

8、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立刻可以知道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的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四、设计目标 ◇ 使用先进的标准化网络设备,实现全面精确实时的人事井下定位管理要求

◆ 终端设备直接连接到公司内部局域网,使得整个系统基于先进的网络结构,实现更多管理、查询、维护功能;

◇ 网络断开时,井下定位终端机可完全单机运行,待网络恢复后可自动上传井下定位记录;

◆ 整个管理系统包括井下定位管理、人事管理、卡片/指纹建档、记录查询、报表汇总等应用模块,能为公司在人事井下定位等日常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服务;

◇ 井下定位软件允许集中授权、分散管理;

◆ 具有灵活、全面的报表系统,用户可自定义报表格式,适用于各种需求;

◇ 有单独的报表显示出下井人员的详细信息、下井的时间、上井的时间。实时自动统计出下井人员的详细资料以及下井人员的日报表及月报表。一旦发生事故可即时显示出未上井人员的数量及资料。

五、管理系统整体介绍 矿井井下定位管理系统是集人员管理、井下定位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强大,使用方便,适用于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井下定位管理。

本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系统应用软件,实现井下定位数据管理、报表、与井下定位通讯等;另一种就是指纹考情机。在软件里提供了与井下定位设备通讯的功能,通过软件可远程控制井下定位设备方便用户操作。在软件里设置了用户权限,系统管理员可随时添加/删除用户,分配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所允许使用的功能不同,这样既便于管理用户,又保证了系统可靠、安全。

六、矿井井下定位管理体系 1、对单个人可设定‘当班多次下井记一次’、‘最低下井时长/次数’、‘下井人员’等设置选择项。

2、根据设定的下井时间、上井时间及连班设置,系统可自动搜索出人员的指纹记录。

3、针对下井人员的时长,可根据表格颜色查看不同时长表示的颜色,统计当前下井人数。

4、详细的报表统计,人员下井各个班次的详细情况,如下井时间、迟到早退时间及迟到、早退时长(可分别显示下井人员连班、不连班下井信息)。每人每天下井班次情况用符号的形式显示在报表中。方便管理员查看。

5、根据人员下井情况,统计出人员最低下井次数及人员欠下井的数据。

6、报表打印:可自动生成报表,实时上传下载,方便统计、考核各部门人员的出勤率对各钟报表可导出EXCEL报表进行备份打印。

七、部分结构图

8、什么是煤矿动态隐患

1 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地压的威胁。 1783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报导了煤矿中所发生的冲击地压现象。以后在前苏联、南非、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英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冲击地压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国,冲击地压最早于1933年发生在抚顺胜利煤矿。以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北京、抚顺、枣庄、开滦、大同、北票、南桐等矿区的许多矿井,都先后有冲击地压现象发生。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危害将更加突出。

一 、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1992年以前,我国有50余个煤矿发生了冲击地压。比较突出的有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煤矿、抚顺矿务局龙风煤矿、枣庄矿务局陶庄煤矿、大同矿务局忻州窑煤矿、四川省天池煤矿和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等。

(一)我国煤矿冲击地压显现具有如下特征:

1、突发性。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

2、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浅部冲击 (发生在煤壁2m~6m范围内,破坏性大)和深部冲击(发生在煤体深处,声如闷雷,破坏程度不同)。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

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少数矿井发生了岩爆。在煤层冲击中,多数表现为煤块抛出,少数为数十平方米煤体整体移动,并伴有巨大声响、岩体震动和冲击波。

3、具有破坏性。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下沉、底鼓、支架折损、巷道堵塞、人员伤亡。

4、具有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煤种,采深从200m~1000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厚度从薄层到特厚层,倾角从水平到急斜,顶板包括砂岩、灰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在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等技术条件方面,不论水采、炮采、普采或是综采,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或是水力充填法,是长壁、短壁、房柱式开采或是柱式开采,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只是无煤柱长壁开采法冲击次数较少。

(二)冲击地压的分类

冲击地压可根据应力状态、显现强度和发生的不同地点和位置进行分类。 1、根据原岩(煤)体的应力状态分类

(1)重力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作用,没有或只有极小构造应力影响的条件下引起的冲击地压。如枣庄、抚顺、开滦等矿区发生的冲击地压。

(2)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构造应力(构造应力远远超过岩层自重应力)的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如北票矿务局和天池煤矿发生的冲击地压。

(3)中间型或重力~构造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和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2、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分类

(1)弹射。一些单个碎块从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煤或岩体上射落,并伴有强烈声响,属于微冲击现象。

(2)矿震。它是煤、岩内部的冲击地压,即深部的煤或岩体发生破坏,煤、岩并不向已采空间抛出,只有片带或塌落现象,但煤或岩体产生明显震动,伴有巨大声响,有时产生煤尘。较弱的矿震称为微震,也称为煤炮。

(3)弱冲击。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破坏性不很大,对支架、机器和设备基本上没有损坏;围岩产生震动,一般震级在2.2级以下,伴有很大声响;产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强冲击。部分煤或岩石急剧破碎,大量向已采空间抛出,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震动,震级在2.3级以上,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和产生冲击波。

3、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分类

(1)轻微冲击:抛出煤量在10t以下,震级在1级以下的冲击地压。

(2)中等冲击:抛出煤量在10t~50t以下,震级在1级~ 2级的冲击地压。

(3)强烈冲击:抛出煤量在50t以上,震级在2级以上的冲击地压。

作者: 姜利瑛 2007-4-10 11:17 回复此发言

--------------------------------------------------------------------------------

2 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一般面波震级Ms=1时,矿区附近部分居民有震感;Ms=2时,对井上下有不同程度的破坏;Ms>2时,地面建筑物将出现明显裂缝破坏。

4、根据发生的地点和位置分类

(1)煤体冲击。发生在煤体内,根据冲击深度和强度又分为表面、浅部和深部冲击。

(2)围岩冲击。发生在顶底板岩层内,根据位置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

(三)冲击地压成因的机理

对冲击地压成因和机理的解释主要有强度理论、能量理论、冲击倾向理论和失稳理论。

1、强度理论

该理论认为,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是矿山压力大于煤体——围岩力学系统的综合强度。

其机理为:较坚硬的顶底板可将煤体夹紧,阻碍了深部煤体自身或煤体——围岩交界处的变形(见图1)。由于平行于层面的摩擦阻力和侧向阻力阻碍了煤体沿层面的移动,使煤体更加压实,承受更高的压力,积蓄较多的弹性能。从极限平衡和弹性能释放的意义上来看,夹持起了闭锁作用。在煤体夹持带内,压力高、并储存有相当高的弹性能,高压带和弹性能积聚区可位于煤壁附近。一旦高应力突然加大或系统阻力突然减小时,煤体可产生

突然破坏和运动,抛向已采空间,形成冲击地压。

2、能量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矿体与围岩系统的力学平衡状态破坏后所释放的能量大于其破坏所消耗能量时,就会发生冲击地压。刚性理论也是一种能量理论,它认为发生冲击地压的条件是:矿山结构(矿体)的刚度大于矿山负荷系(围岩)的刚度,即系统内所储存的能量大于消耗于破坏和运动的能量时,将发生冲击地压。但这种理论并未得到充分证实,即在围岩刚度大于煤体刚度的条件下也发生了冲击地压。

3、冲击倾向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生冲击地压的条件是煤体的冲击倾向度大于实验所确定的极限值。可利用一些试验或实测指标对发生冲击矿压可能程度进行估计或预测,这种指标的量度称为冲击倾向度。其条件是:介质实际的冲击倾向度大于规定的极限值。

这些指标主要有:弹性变形指数、有效冲击能指数、极限刚度比、破坏速度指数等。

上述三种理论提出了发生冲击地压的三个准则,即强度准则、能量准则和冲击倾向度准则。其中强度准则是煤体破坏准则,能量准则和冲击倾向度准则是突然破坏准则。三个准则同时成立,才是产生冲击地压的充分必要条件。

4、失稳理论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根据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在上凸硬化阶段,煤、岩抗变形(包括裂纹和裂缝)的能力是增大的,介质是稳定的;在下凹软化阶段,由于外载

超过其峰值强度,裂纹迅速传播和扩展,发生微裂纹密集而连通的现象,使其抗变形能力降低,介质是非稳定的。在非稳定的平衡状态中,一旦遇有外界微小扰动,则有可能失稳,从而在瞬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急剧、猛烈的破坏,即冲击地压。由此,介质的强度和稳定性是发生冲击的重要条件之一。虽然有时外载未达到峰值强度,但由于煤岩的蠕变性质,在长期作用下其变形会随时间而增大,进入软化阶段。这种静疲劳现象,可以使介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失稳过程中系统所释放的能量可使煤岩从静态变为动态过程,即发生急剧、猛烈的破坏。

(四)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1、地质因素

主要包括开采深度、地质构造、煤岩结构和力学特性等。

开采深度的加大使地应力值增加。一般在达到一定开采深度后才开始发生冲击地压,此深度称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临界深度值随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大于200 m,总的趋势是随采深增加,冲击危险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随采深增加,原岩应力增大的缘故。

地质构造如褶曲、断裂、煤层倾角及厚度突然变化等也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宽缓向斜轴部易于形成冲击地压;断裂如是一个开采边界,若回采方向朝向断层面,则冲击危险增加;煤层倾角和厚度局部突然变化地带,实际是局部地质构造应力积聚地带,因而极易发生冲击地压。

煤岩结构及性能也是冲击地压影响的主要因素。坚硬、厚层、整体性强的顶板(老顶),易形成冲击地压;直接顶厚度适中、与老顶组合性好、不易冒落,冲击危险较大;煤的强

度高、弹性模量大、含水量低、变质程度高、暗煤比例大,一般冲击倾向较强。

作者: 姜利瑛 2007-4-10 11:1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2、开采技术因素

开采多煤层时,任何造成应力集中的因素,如开采程序不合理、本层回采不干净、相邻两层开采错距不合适等,均对防治冲击地压不利。从防治冲击地压的角度而言,璧式开采优于柱式开采,旱采优于水采,直线工作面优于曲线工作面,冒落法优于充填法。煤柱和开采边界是最主要的应力集中因素,应尽量避免和减少这些因素的有害影响。

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冲击地压往往伴随着井下生产过程的某些工序(如爆破、冒顶、采煤等)而发生,这些因素称为诱导因素。诱导因素本身的能量可能很小,但其诱发冲击地压而释放的能量及其破坏性却很大。因而,诱导因素也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冲击地压的预报

(一)WET法

该方法是波兰采矿研究总院提出的,用于测定煤层冲击倾向。WET为弹性能与永久变形消耗能之比。波兰采矿研究总院规定:WET>5为强冲击倾向;2<WET<5为弱

冲击倾向; WET<2为无冲击倾向。该方法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基本适于我国情况,可作为煤层冲击倾向鉴定指标之一。

(二)弹性变形法

它是前苏联矿山测量研究院提出的用于测定冲击地压的方法。即在载荷不小于强度极限80%的条件下,用反复加载和卸载循环得到的弹性变形量与总变形量之比(K),作为衡量冲击倾向度的指标。当K≥0.7时,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

(三) 煤岩强度和弹性系数法

该方法是用煤岩的单向抗压强度或弹性模量的绝对值,作为衡量冲击倾向度的指标。这种方法较为简单,经常用作辅助指标。其指标的界限值必须根据各矿井的试样进行试验确定。

我国《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冲击危险程度和采取措施后的实际效率,可采用钻粉率指标法、地音法、微震法等方法确定”。

1、钻粉率指标法

钻粉率指标法又称为钻粉率指数法或钻孔检验法。它是用小直径(42mm~45mm)钻孔,根据打钻不同深度时排出的钻屑量及其变化规律来判断岩体内应力集中情况,鉴别发生冲击地压的倾向和位置。在钻进过程中,在规定的防范深度范围内,出现危险煤粉量测值或钻杆被卡死的现象,则认为具有冲击危险,应采取相应的解危措施。

2、地音、微震监测法

岩石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开裂破坏过程中,必然以脉冲形式释放弹性能,产生应力波或声发射现象。这种声发射亦称为地音。显然,声发射信号的强弱反映了煤岩体破坏时的能量释放过程。由此可知,地音监测法的原理是,用微震仪或拾震器连续或间断地监测岩体的地音现象。根据测得的地音波或微震波的变化规律与正常波的对比,判断煤层或岩体发生冲击倾向度。

[例5—1]山东肥城矿务局陶庄煤矿用微震仪研究了发生冲击矿压的规律,结论为:微震由小而大,间有大小起伏,次数和声响频繁;在一组密集的微震之后变得平静,是产生冲击矿压的前兆现象;稀疏和分散的微震是正常应力释放现象,无冲击危险。

根据震相曲线和地震学的知识,则可以计算出发生冲击地压的震源位置。由于各种煤岩体的地音和微震特性不同,并且又具有不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特点,其传播速度有很大差异。此外,各处的地质和开采条件也不相同,矿井下又常有强烈的环境噪音干扰,地音或微震信号在煤岩体中产生和传播情况将是很复杂的,可能产生多次的反射、折射和绕射,还可能发生波型变换等现象。因而在使用中应注意与其他预测方法综合使用,特别是与钻屑法综合使用,以保证预测的准确性。

(四)工程地震探测法

用人工方法造成地震,探测这种地震波的传插速度,编制出波速与时间的关系图,波速增大段表示有较大的应力作用,结合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判断发生冲击地压的倾向度。

(五)综合测定法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出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和时间,可同时采用上述两种以上的方法,根据多因素的变化,综合加以确定。国内外常使用的是钻屑法、地音监测法、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的综合方法。

9、采煤工作面矿压动态监测记录多长时间测一次

1、两巷超前支护压力抽检

(1)单体液压支柱

1)每小班必须对超前支护范围支护单体进行抽检测压,上、下风巷各需配臵至少3块完好的单体压力表。

2)0~15m范围内,单排单体抽检率不低于40%(5m范围内抽检2根)。

3)15~50m范围内,单排单体抽检率不低于20%(5m范围内抽检1根)。

4)单体压力表读数达到6.4MPa以上为合格。

5)两巷支护压力抽检记录表正反面打印,正面打印运顺;反面打印轨顺。

(2)超前支架

1)每台超前支架配臵一块压力表(两个接头);

2)每小班记录一次超前支架压力表读数,读数达到10MPa以上为合格。

3)超前支架压力记录自煤壁向外编号第一组、依次为第二、三、四、五、六组(每组支架巷道两帮各一台)

2、两巷顶板离层及巷道变形观测

(1)工作面回采期间,煤壁向外100m范围内的两巷矿压监测,每天观测不少于一次;100m范围以外的两巷矿压监测,每周观测不少于一次。

(2)工作面回采期间,100m范围以外的两巷矿压监测,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100m范围以内的两巷矿压监测,原则上由技术员进行观测和记录,周末或节假日等当天无技术人员入井的,可由跟班区队长进行观测和记录。

3、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活柱行程)观测

(1)要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每小班测压一次,支架安设压力表的直接读压力表显示数据,原则上要求支架前柱压力22MPa以上为合格,后柱压力与前柱相同,但遇顶板破碎或后柱顶空以及支架后柱升压低头等架形不正情况时,以保持支架合理工况为主,对立柱压力不做要求。

(2)工作面支架未安设压力表的,以立柱升劲时活柱行程不超过30mm为合格(立柱升压后憋压5s),测试支架压力时由支架工现场操作立柱升压,统计记录人员记录下支架活柱升程;对因空顶或支架错茬较大等顶板存在安全隐患确实不具备升柱测压条件的,要备注说明。

(3)确因工作面地质条件异常或压力表损坏等原因,支架前后柱压力无法达到要求时,

要求区队要重点进行调整或更换压力表,连续一日相同支架测压达不到要求的,要书面向技术一科反应现场实际情况,否则将给予区队分管技术人员处罚。

(4)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观测人员必须由当班副班长及以上管理人员担任,严谨弄虚作假;对于因人为因素造成支架压力达不到要求的,要对支架工进行问责,在当班工分上予以体现。

与煤矿安全生产动态记录相关的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