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区域活动中幼儿冲突的解决策略

2021-10-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区域活动中幼儿冲突的解决策略

幼儿园中幼儿时常会在区域活动中与同伴发生冲突,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往往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从教师的解决方式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的形式对区域活动中幼儿发生冲突的情况进行观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发生冲突时教师的解决状况进行总结,提炼问题,并对引起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议,希望能帮助教师解决幼儿与同伴的冲突。

引 言

随着这些年对“幼儿与同伴冲突教育”工作研究不断完善,教育学者开始意识到只要对冲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还是有很多的积极一面,这就对幼儿与同伴冲突现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幼儿发生与同伴的冲突时,教师指导将直接影响了问题的解决,因此要想为教师提供有效指导策略就需要先弄清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将按照这样的思路,对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当前,一些国外教育学者为教师解决幼儿与同伴冲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定量分析、数据检测和统计,也有专家试图利用定性研究方法来探究儿童同伴冲突中教师教育的现象。但是在国内,这些相关的研究还较少,更多的是将研究重点放在幼儿身上,对幼儿进行引导,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分幼儿冲突解决的思路与方法,没有涉及到教师的解决方法。本文将尝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去探讨幼儿与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相信对提高幼儿教师专

业化水平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区域活动幼儿冲突的相关概念

(一)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按照教学大纲和学校制定教育目标,结合自己备课与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游戏材料,创造满足其发展要求的活动环境,让幼儿们可以依据人自己的兴趣,以操作摆弄的形式独立地进行学习和探索①。按照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一般会设置的区域有:建构区、角色扮演区、阅读区、绘画区、科学区等。在这些区域内由老师引导,幼儿参与的活动可以实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促进优秀品格的形成,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通过沟通与合作,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帮助幼儿自由、快乐、健康成长,实现寓教于乐的理想。

(二)幼儿与同伴冲突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冲突是一般发生在与同伴进行互动过程,孩子们因为个性化差异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在观点、语言、目标、行为和兴趣等方面会出现不同的特点,从而在共同活动的区域内产生争执的情景②。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期间,两个或多个孩子都可能出现类似的行为。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冲突与攻击性行为是不同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具有确切的攻击对象,而冲突却是因幼儿之间不满足对方表现,发生的一种僵持或争执的互动形式。

(三)解决策略

对于幼儿与同伴冲突的指导策略,教师应把协调幼儿成功地解决同伴冲突,提高幼儿之间共同活动的质量,规范引导幼儿优秀行为的形成,实现幼儿社会心理的良好发展作为目标,而科学的教育指导策略可以顺利地实现这

一目标。

二、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的状况介绍

(一)冲突发生的基本情况

为了可以直观地掌握区域活动中,幼儿解决同伴之间发生的各类冲突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本地区5所幼儿园进行现场调查,以列表格的方式,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数据整理,从冲突发生的区域、原因、处理方式等几方面统计,区域和原因的统计如表1所示:

表1(来源网络) 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情况统计表

由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建构区和表演内的幼儿之间容易发生冲突,而美工区和科学区发生的概率较低。从不同区域的活动特点分析可以知道,构建区多为积木类的玩具,表演区多为角色扮演类的玩具,幼儿对此更感兴趣一些,也容易发生对玩具的抢夺。而科学区和美工区对于幼儿来说,独立完成的难度较大,多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这就降低了冲 突发生的可能性。

(二)幼儿处理冲突的具体情况

通过与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冲突发生后,大多数幼儿无法自主解决冲

突。部分幼儿会以哭闹的形式向教师诉说自己的想法或评价他人的表现,以此来发泄他们的情绪或争取教师的帮助;有部分幼儿会出现不理睬冲突的方式“冷处理”,例如寻找其他伙伴,放下手里的玩具后再去寻找其他玩具;少数幼儿无法抑制情绪,他们会以较粗暴、乖戾的方式,如硬抢、打人或毁坏教具等方式表达不满。

通过调查后,笔者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多数教师表示,“幼儿们年龄太小,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在局限的区域内活动出现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冲突,小朋友们就会大哭或争吵。每一名老师都要负责多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精力实在有限,每天大量处理这种事情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L老师在访谈时说,“一般情况下,只能照顾到部分区域的活动,没有老师的引导,就容易发生冲突,活动区域多就导致小朋友们哭闹的概率总是很高,我们也非常无奈”。

可以看出,幼儿们因为心智不够成熟,不可能掌握正确的解决冲突方法,会出现以武力赢得对方和妥协走开两种极端的方式,而许多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以哭闹的方式往往会得到教师的重视,诉求会得到满足,这一被强化的现象显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

(三)冲突的特点

1.冲突的产生以资源占有为主

在对206位幼儿的观察一个星期后发现,产生冲突的有135人次,其中因为抢夺游戏材料的有78人次,为抢占游戏空间的有35人次,不小心碰撞的有22人次。这说明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几乎都来自外部环境与资源,如游戏材料的玩耍、活动空间的占用等。根据观察,笔者认识到,幼儿占有资源多数时候并非需要,而是一种模仿或心理满足,别人有的

东西我也要有,别人可以享受的活动条件我也要享受。

2.大部分幼儿无法独立解决冲突

在统计的135人次的冲突中,只有17人次的幼儿可以做到独立解决,而且全部为大班幼儿,其余冲突幼儿都没有独自去解决。能否顺利解决冲突问题,是跟幼儿的年龄有关的,年里越大,阅历就会更加丰富,心理也会越成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幼儿所处的年龄段,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与人交往的思维方式,因此发生冲突后,因没有处理的能力,绝大多数幼儿就会手足无措,无法解决冲突,这时幼儿一般会去找寻第三方支持自己或干预冲突。虽然告诉老师能够控制冲突的蔓延,但是单纯依赖成年人解决冲突并不能真正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做事情的能力,妨碍其社会性发展。

3.幼儿寻求帮助未果时会选择回避策

在调查中发现,在无法独立解决冲突的幼儿中,如果寻求帮助未果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会选择妥协或避让,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与幼儿个性有关,多数幼儿受到的家庭教育是不允许幼儿在学校与其他小朋友争执或打架,所以这些幼儿并不希望出现这种冲突,即使出现了也不想卷入其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冲突总是采取的回避或忍让,对幼儿将来的交际交往和人格发展都是有害的。3-6岁的幼儿处于社会发展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不断的回避和妥协,会导致幼儿的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差,甚至出现不敢与人打交道等严重影响。

(四)教师对冲突的指导现状

表2(来源网络) 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进行指导的时机选择频率表

在关于幼儿教师对区域互动中幼儿同伴冲突的指导的调查中,关于幼儿教师调解冲突的时机调查结果显示,33.8%的幼儿教师会在发现幼儿因为冲突不能继续进行教学、游玩等活动时介入;32.39%的教师选择在幼儿冲突方有扰乱课堂秩序、破坏公共财产等行为时才予以制止;18.31%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后,他们主动提出报告,教师才予以干预;有15.49%的幼儿教师会在幼儿发生冲突导致幼儿自身的活动无法进行而向老师报告,他们才会受理孩子的请求,并在干预时给予孩子帮助。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幼儿教师对同伴冲突的指导时间是不同的。在就“幼儿冲突时教师的介入时机”这个话题中,大部分的老师认为,在观察幼儿与同伴冲突过程中,如果冲突双方可以自行处理和解决,教师一般不会选择干预。但是,如果幼儿在影响着整个班级纪律或者在有重要活动的时候,教师会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干预和引导,消除冲突引起的不良后果,让幼儿迅速恢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

表3(来源网络) 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教师解决策略选择频率表

表3给出了幼儿教师面对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的处理方案。如图所示,幼儿教师大多选择与幼儿冲突双方一起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虽然在冲突处理上教师们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大多数教师还是倾向于干预幼儿的同伴冲突。教师选择不干预的比例占26%。

三、教师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 1.强调制止冲突而非解决冲突

在幼儿教育中,一些教师对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是“不听话”、“不服从纪律”、“调皮”的表现。不同的教师在面对幼儿冲突时,处理问题带有显著的个人感情和性格特点。在处理冲突时,教师存在单方面简单粗暴的停止冲突的目的,不去询问缘由。

为了防止冲突双方受到肢体伤害,避免因为冲突事件的发生影响到其他

幼儿,教师一般会立即制止冲突,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冲突是幼儿成长必经的过程,可以趁此机会对幼儿进行教育,因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冲突也是将来他们人生的重要一课③。还有得老师在不问原因的简单制止冲突后,会给处于劣势或相对弱小的幼儿予以安抚,而对于挑起冲突或相对强势的孩子不予理睬或采用训斥惩罚等教育手段。这些教师不关心冲突发生的前因后果,和冲突背后的教育意义,也不关注如何让冲突之后的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和获得教育作用。教师简单处理冲突的结果就是幼儿对于冲突的处理毫无意识,他们受到的心理创伤也无法得到弥补,最终幼儿对行为的正确与否没有一个准确的尺度,这就会很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2.缺乏对幼儿发展的理性思考

面对冲突,幼儿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心理健全和社交能力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如果采用“权威控制”的方式,指导策略就会存在很强的主观色彩,幼儿就容易失去对是非的判断④。根据对这几所幼儿园的调查发现,教师对冲突的指导策略多会采取权威控制的方式,只是化解了冲突,但是幼儿并不清楚他们是否做错事,有没有不当的行为,也就没有起到教育的意义。如果长期采用这种方式,幼儿将会抵制老师的权威,冲突的解决也就治标不治本,出现类似的情形,幼儿与同伴的冲突就会再次发生。“权威控制”型看上去是解决了冲突,但是事实上因为实施的策略只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面对两方幼儿的诉说,教师无法做到完全公平,最终可能出现判断失误。教师失去了使用冲突解决的最佳时间来引导孩子处理冲突行为,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他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3、教育方式灵活性不足

在教师的几种处理冲突的方式上,协调冲突双方是解决幼儿冲突最科学

合理的办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协调冲突双方的处理方式被应用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与教育效果不匹配。在具体实践中,如果只是单纯的息事宁人、“和稀泥”式的协调方法也不是处理冲突最合适的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协调方式单一不灵活。

幼儿教师当然知道,指导是解决冲突、化解冲突、教育幼儿的最恰当的方法。幼儿教师们也多愿意采用协调冲突双方来解决幼儿冲突。但事实上,指导冲突双方谈判解决冲突往往只是走过场、重形式轻内容。在进行冲突双方协商时,不去询问冲突的原因。矛盾的焦点;只是简单地让冲突双方捂手言和,或者让“强势”的一方向另一方道歉了事。这样的指导策略只是教师们的例行流程,无法发挥任何教育意义和达到处理问题、保护幼儿身心的目的,忽视幼儿真是可贵的情感表达和感情认知,同时也显示出有些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冲突方面素养不足。

(二)教师指导策略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影响着教师对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处理方式的选择⑤。如果在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教师能第一时间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了解冲突的前因后果,给出恰当的处理方式。那么冲突双方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借此教育了班里的其他幼儿。幼儿受自己年龄和心智成熟程度的影响,无法像成人一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考虑的十分周全,难免会与同伴发生冲突。教师应意识到冲突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只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就能成为幼儿成长的重要步骤。在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之处,教师要给幼儿自行解决冲突的时间;如果幼儿无法自行解决冲突导致矛盾越来越激化时,教师需要找时机介入冲突,从旁观者的角度处理冲突,按照对事不对人的处

理原则来处理冲突。许多教师在处理幼儿冲突时,容易有个别针对的错误心理。在处理冲突时,不问缘由,往往会先入为主的批评一些日常调皮的幼儿,久而久之,这些经常被“冤枉”的孩长容易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而被保护过度的一方则容易是非不分,情感变得异常脆弱,不堪一击。

2.教师的情感态度

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处在身心发展初期的孩子。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既要照顾好幼儿生活、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波动。通常在幼儿园里,一名教师要负责多名幼儿的学习生活,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极为活泼好动,所谓导致幼儿教师的工作比较辛苦和劳累。加上幼儿园内部的各种日常教学、家长的关注,无形中使得幼儿教师增添了许多压力。在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们的冲突时,往往心有余力不足,没有额外的精力去协调幼儿冲突双方,只能采用简单粗暴地终止冲突这样的方式。显而易见,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能够快速恢复课堂纪律,安抚冲突双方,但只是简单的隔离了冲突双方,甚至有时幼儿冲突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课堂纪律,教师在对课堂纪律失去掌控指挥后,会体罚和训斥幼儿,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⑥。这种解决方法并没有实际效用;下次幼儿再遇到问题时,还是采用冲突的方式去解决。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面对工作要有积极性和科学的态度,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好自我减压,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教学工作。

3.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幼儿的同伴冲突的发生往往是无规则可循的,现有的经验不应定对每次幼儿冲突都适用。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冲突处理的专业程度和心理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师能否在正确的时间引导孩子的冲突。通过对教师处理幼儿与同

伴冲突的各类访谈资料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没有明确解释选择不同冲突处理策略的方式的原因和依据,许多老师对自己的冲突处理思路盲目乐观,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按照以往的惯常的处理经验和方法处理冲突,殊不知,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冲突原则不尽相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冲突处理方法是不存在的。教师应具备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敏感性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幼儿冲突处理的经验教训,及时公正的纠正冲突双方的责任和错误,减少冲突给其他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避免因为教师自身原因对处理冲突产生的不科学方法。

4.家庭因素

在幼儿冲突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家长对教师冲突指导策略选择的影响不应被低估。首先,家长对教师的态度深刻影响着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如果幼儿的父母能在教师处理幼儿冲突时不干涉不盲目维护自己的孩子,并积极配合教师的处理策略,那么这些家长的孩子在与同伴起冲突时,教师在处理的时候心态更为放松和坦然,处理流程也更为顺畅和科学;反之亦然,如果家长对教师的处理策略过多的指摘,甚至要求教师袒护自己的孩子,那么教师常常为了息事宁人,往往会简单地制止冲突。其次,家庭的教育方式、幼儿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的发展。父母处理家庭冲突会导致孩子有样学样。所以幼儿家庭也是导致幼儿教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冲突指导策略的考虑因素。

四、促进教师指导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建议

(一)选择科学恰当处理方式

教师的教育观影响着他们的教育目的,教师自身的教育模式和对教育时机的理解和把握也影响教师是否可以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幼儿与同伴的冲突。由于教师们的学习和教育经历不同,在教育观念上也不尽相同,在处理

幼儿同伴冲突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面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同伴冲突,教师应认真对待并慎重选择处理冲突行为,并随时反思自己的处理行为是否保护和教育了幼儿。教师还应深刻理解幼儿同伴冲突本身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在处理冲突时不应只看表面现象,应了解产生冲突的背景,处理过程要公正客观,耐心细心的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找到冲突双方问题和产生冲突的原因,鼓励幼儿自己寻找处理冲突的方法,借此教育幼儿以后遇到问题时采取冲突之外的解决方式,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和理解。此外,冲突是这个年龄段幼儿常见的人际交往形式,幼儿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正常的相处模式,这个时候,教师不仅仅充当裁判的职责,而是回归到自己的本质教育工作中,引导幼儿学会还原冲突的真相,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分享和秩序,将来这些品质都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必修课。教师在面对幼儿冲突时,只要不涉及安全和攻击问题,不要一味的去干涉,可适当的给冲突方和其他幼儿空间,指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达到幼儿自己满意的处理结果。

(二)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教师的角色明确定义为幼儿园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时,指导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孩子解决同伴冲突,积极应对幼儿冲突。并知会幼儿冲突是引导幼儿成长和处理问题的生活事件,让孩子体验冲突解决的过程,并培养孩子处理同伴冲突的独立技能,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应由教师或者家长代替幼儿解决冲突,不能忽视在冲中幼儿主体性的地位。冲突中的幼儿是主体,教师要相信他们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和引导,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处理冲突的机会和空间案。教师利用他们的权威来快速解决孩子的同伴冲突是虽然简单的让冲突停止,但长远看来,它对幼儿的社交

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无益的。教师错误的冲突处理方法甚至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

(三)提升教育敏感性

教育敏感性指教师能够感知和区分教育现象和问题中包含的教育价值,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应该对教育时机的把握有很高的敏感性,幼儿在遇到任何问题时,可以即刻做出判断。幼儿之间发生的同伴冲突是否能够在某一层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并能够准确的把握指导冲突的时机、方式,及时做出适当的帮助和引导。考虑到幼儿的还没有养成处理困境的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时刻进行关心。如果能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甚至冲突中实现对他们心理的教学,就可以在活动中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往往可以开发出幼儿们探索的欲望,比仅仅在教室学到的知识要更丰富有趣,幼儿也更乐于参与到这些无形的学习中。要想做到这些,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敏感性,让幼儿们们感到生活处处皆常识,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这对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非常有效。

(四)实行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幼儿与同伴的冲突虽然多数情况下是资源占有引起的,但是如果在解决这些冲突时都选择相同的策略,就容易让幼儿们形成思维的定势,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应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不同的冲突形式也应实行不同的方案,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很熟悉每一名幼儿的个性。在处理冲突过程中,要弄清冲突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幼儿的处理方式,多从幼儿的思想出发,这样才便于幼儿的接受。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

(五)带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

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其实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重的结果,因此家庭也是影响幼儿成长的关键一环。幼儿老师对幼儿的身心教育情况应该得到家长的支持,对于幼儿园组织的各类活动也争取家长支持并积极参与,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可以帮助家长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能力,通过双方的合作促进幼儿的成长。发生幼儿的同伴冲突时,幼儿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讨论下孩子成长与性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从不同家长不同的教育视角,教育经历,可以对增加教师解决同伴冲突方式上有新的理解。

结 论

当前幼儿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幼儿成长的各个环节都有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本文就是选择了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解决策略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幼儿年龄较小,身心发展水平受限,解决同伴冲突需要着教师的干预,教师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不仅将影响着冲突的顺利解决,还会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总结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解决策略的共同点,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冲突的影响,最后提出可以参考实施的策略。从研究意义上来看,可以通过研究得出教师指导策略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具体影响,明确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建议,可以为幼儿园实践教学提供较好的策略需求,有效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质量。这些策略虽然对解决冲突提供了一些帮助,但是仍然需要幼儿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思路,给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幼

儿身心全面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