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2023-08-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摘要: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类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下一直因其理论性强和计算繁琐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改革来提高高职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前言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类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下一直因其理论性强和计算繁琐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全面理解教育质量的深刻内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课程改革应该注意三点:1.注重覆盖面的广泛性,要让“全体学生”从中受益;2.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既要保证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又要兼顾职业道德的养成;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1.课程定位

建筑力学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众多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因此,建筑力学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专业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另一方面,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应用型人才,而非学科型人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多为现场施工管理类岗位群,如: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质检员、监理员等,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能熟练读懂图纸,懂施工工艺流程与管理方法等,除简单的现场施工设施需进行力学计算外,对复杂的力学计算要求并不高,因此,现在社会上就有一种偏见认为建筑工程师主要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不需要力学知识,这种错误观点将给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严重隐患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坚决予以纠正。事实上,我们应该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所有的毕业生都在初次就业的岗位上工作一辈子,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中必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走上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企业等单位的高层领导岗位,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着眼长远,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师,作为土木工程师的专业基础能力之一就是能够运用力学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为力学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和精密的计算要求,

所以可以利用力学课程教学作为载体使学生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收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2.课程建设的思路

传统力学学科的缺陷主要在于:1)专业系统理论性太强,为了力学而力学,缺乏对职业实践的具体指导意义。2)过于强调理论概念,忽视实践经验性知识而偏重纯理论知识等等。这样的模式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来讲显得枯燥难懂继而失去兴趣,事实上,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建筑力学正处在学生难学、教师难讲的尴尬境地,教学效率极其低下。而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力学教学模式则是力学教学从学科模式转向学习模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特点如下:1)工作过程结构课程代替学科结构课程;2)行动导向教学代替讲授教学;3)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的更新

1)建筑力学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分组成,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目前的教学模式对于本科教学来讲有一定的优势,但明显不适用于高职院校,所以需要对对传统力学的经典内容加以精选,通过融合贯通和相互渗透,以减少课程间的重叠及罗列现象,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课程的精华。 2)建筑力学的授课过程中,提倡学生中心论和精讲启发式教学,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注重定性分析的作用强化定量分

析的方法,基于基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4.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要有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功能,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解构和重构知识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消灭知识;我们寻求的是合适的载体来达到目的。 5.教学方法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建筑力学的教学方法设计重点在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生习惯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等因素,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开展小组之间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尽量设计真实情景,找到合适的工学结合切入点,让学生与其将要从事的职业零距离接触,提高学习效率。 3)引入少量专业英语,拓展学生视野。

4)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放映图片和视频,增加直观认识效果。

5)开展技能竞赛,如弯矩图大赛,计算大赛等,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

案例(梁弯曲时的强度条件)

环节1.导入新课。用工程实际问题提出梁的强度问题。这里选用的真实情景是门式脚手架的设计问题,因为我们的学生多数不会进入设计单位,他们没有多少机会进行梁的设计,但他们绝大多数都会在施工现场遇到脚手架设计。

环节2.引导学生总结出强度条件引出的三类问题:强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可荷载。并由此将学生分三组分别总结出三类问题的计算所需公式。

环节3.给出三组具体脚手架的荷载、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条件,分别由三组学生设计各种常用参数。 环节4.对三组学生的计算进行对比评讲。 环节5.拓展延伸并总结本次课学内容。

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更好的组织教学。传统的建筑力学的教学评价方法是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事实上,卷面成绩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能力。根据经验,高职院校建工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后表现优异的往往并不是当初学校里面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而是成绩中等但沟通协调能力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这与建筑施工行业所需的现场施工管理人才的工作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体系应该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应该是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各方面才智包括与人交流互动、自主学习,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给与评价打分,再适当地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综合全面的对学生能力予以成绩。

7.本课程特色与创新

1.本课程从绪论就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工程师角色,注重专业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例如:从第一节课起就要求学生准备计算器,并且培养学生熟练正确使用计算器,使学生明白对工程师来说熟练正确的使用计算器意味着职业能力水平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也从这一技能的获得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更加增强对专业课学习的自信心。

2.本课程坚持以行动导向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尽可能设计真实的情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导。例如:分组教学、组织技能大赛(弯矩图大赛,计算大赛等)。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建筑力学课程由于种种因素限制,目前的教学效果普遍不太理想,但是,只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做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优秀的建筑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卫国芳,张海燕.高职《建筑力学》的课程设计与实践[j].黑

龙江科技信息,2010(27):119.

[2]孙琴琴.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10,36(8):216-217.

[3]姚群秀.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8):48—49.

[4]贺修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121—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