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仇士鹏《竹笋印象》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题)

2022-03-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仇士鹏《竹笋印象》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题)

阅读《竹笋印象》,完成下面小题。

竹笋印象 仇士鹏

①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或许从蚂蚁的视角来看,那就如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写下座右铭“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

④在高一,他算是班里的“拖油瓶”,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和顽劣者沆瀣一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刷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才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候的我们,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

⑥“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她说,不能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看看竹笋,不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当然,还要有足够厚的脸皮。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⑦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某次上台的机会,单位领导因此便没能发现她这匹“千里马”。她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知道竹笋听到母亲的评价会是如何表情?或许在那满是泥泞的外皮下,也有一张因害羞、紧张而红扑扑的脸吧。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7.选文围绕竹笋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补全。

18.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从修辞的角度) 19.第⑨段先说“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后面又说“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0.当前,一些青少年衣食富足,未经风雨,也没有了“竹笋印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当代青年应如何重拾“竹笋”精神。

答案:

17.①高中同学贴竹笋照片,写座右铭激励自己。②母亲教育我要像竹笋一样有冲劲,不招摇。③我看父亲挖竹笋。

18.(1)“猛地”“捅破”“跃”等,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竹笋破土而出的果敢与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竹笋的赞美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赶着一个”“拱手”等赋予竹笋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雨后生机勃勃的特点,赞扬了竹笋不甘人后的精神。

19.说“没有了默契”是因为我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不能发现土里的竹笋;说“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是因为我看到父亲能很快找到竹笋,并在品尝竹笋汤的时候,唤起了我一直以来对竹笋励志和积极的印象,又重新和竹笋达成了默契。

20.面对学习,要不断积蓄,厚积薄发;面对困难,要坚忍不拔,顽强拼搏;面对目标,要坚定不移,不改初心;做人既要踏实、谦逊,又要抓住机会,敢为人先。 【分析】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

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通读全文,根据给出的内容判断,第一空对应三四自然段,写高中的一位同学在课桌、墙边贴竹笋照片,写关于竹笋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第二空对应六七自然段,写母亲结合自己的经历教育我要像竹笋一样有冲劲,不招摇。第三空对应八九自然段,写我看父亲挖竹笋。

18.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1)这句话写竹笋破土而出、努力生长的状况,赏析时抓住描写竹笋生长的词语即可。如动词“抬头”“捅破”“跃”生动的写出竹笋破土而出的果敢与力量,“猛地”准确表现出竹笋生长的力量,这些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竹笋的赞美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赶着一个”“拱手让人”把竹笋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竹笋雨后生机勃勃、不甘人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竹笋的喜爱赞美之情。

19.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由“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可知,第⑨段说“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是因为我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不能发现土里的竹笋;由“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可知说“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是因为我看到父亲能很快找到竹笋,并在品尝竹笋汤的时候,唤起了我一直以来对竹笋励志和积极的印象,又重新和竹笋达成了默契。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思考感悟和联系实际能力。解答时,既要联系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通过记叙和竹笋相关的几件事,赞颂了竹笋坚忍不拔、顽强拼搏、踏实、谦逊的美好品质,这些就是“竹笋”精神,当代青年应该在学习、生活、做人等各个方面发扬这些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