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拿来主义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2024-05-14 来源:客趣旅游网


十四 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方法过程目标: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结合。

3、情感目标:如何培养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关键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拿来主义\"内涵。

教学分析

1、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

张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结合,进行探究。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一次国际名酒节聚会中,各国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酒法国人拿出了他们的白兰地,德国人拿出了威士忌,中国人拿出了国酒茅台,轮到美国了这时,只见美国人不慌不忙地拿出杯子,倒了一点白兰地,再加一点威士忌,最后又加了一些茅台酒,然后说:这就是我们美国最好的酒——鸡尾酒,众人都面面相觑。

2.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3.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内容大致是,笨手笨脚胖乎乎的熊猫阿宝练就神奇中国功夫,打败大反派作恶多端、忘恩负义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从 5月28日零时全球公映,一票难求。

电影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更有甚者,艺术家赵半狄打着横幅“不允许好莱坞在中国捞金”来到国家电影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 咱们班上的情况怎样

我们来现场做一个调查,咱们全班有多少人

你会去电影院或在家中观看《功夫熊猫2》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旨探寻:

(一)整体把握

读课文——

1.哪个同学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用这个格式来回答:反对 提倡

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2. 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从外国“拿”什么呢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二)这是一篇议论文,又是周树人写的,很多同学都皱起了眉头。咱们中学生学语文“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对鲁迅的这篇文章,其实大可不必怕。刚才整体感之后,大家已经知道文章就两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怎么写

1、咱们班哪位同学朗诵最好,请你读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

2、要证明一种做法可取,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证明该做法的好处,二是证明其它做法的害处。请大家找出再拿来主义之外,还有哪些做法各有怎样的危害

形成板书:

做法 危害

闭关主义 闭关锁国 抱残守缺 落后挨打

送去主义 卑躬屈膝 卖国求荣 亡国灭种

送来主义 商品倾销 经济侵略 文化侵略

因果论证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3、鲁迅为了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尼采自诩为太阳而发疯与中国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样可怕的。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5、鲁迅语录:某些国人自夸中国地大物博,鲁迅曾批评道: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

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义,下文应该怎样写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2、请同学中朗读最好的一位来读最后三段。

3、有没有高度概括拿来主义做法的句子或词语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占有、挑选

4、这一段有很形象的阐释,找出来放声读一读。

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的

5、刚才有同学说是比喻论证,谁能具体分析一下

形成板书: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鱼翅:精华

鸦片: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糟粕。

比喻论证:将不容易理解的深奥道理,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说明阐述出来。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

二、 走出课堂

1、眼下对待美国大片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这几天《功夫熊猫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猫1》曾拿下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仅中国就拿下了亿美元。日全球公映,《功夫熊猫2》内地上映两天掘金亿。

电影局对赵半狄的做法,表示从感情可以理解。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的人。 不敢接受。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貌似彻底革命的人。 彻底否定。

废物:比喻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 全盘接受。

占有、挑选。就是继承、学习、模仿。

好莱坞梦工场的美国导演们一定没有读过鲁迅的这篇《拿来主义》,他们却深得拿来主义的精髓:尊重、喜爱中国文化,《功夫熊猫》融合了众多功夫片的技巧,还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又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来呈现出来;阿宝的形象又有美国式的个性、自由、可爱、乐观、幽默、励志。

3、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大国,远远排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韩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他比中国制造更强大。举例!

中国制造的8-10亿件衬衫才能买一架波音客机,这需要多少中国女工在嘈杂的制衣车间中劳作多长时间又要花去多少中国销售人员的精力,因为要想美国男人都买四五件衬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知道美国的高科技赚取中国人多少汗水与劳动,但是我们可曾想过美国的电影、文化在中国市场拿走了多少真金白银!

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因为武力,金钱征服不了人心但文化能征服人,打动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文化产业,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规模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日本仅次于美国,其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其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1/3。)文化上的强大与否将决定一国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我们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来的文化,要占有、挑选,《功夫熊猫2》来了,咱们可以勇敢的走进电影院,自信地借鉴外国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也是老师对大家的殷切期许。

课堂讨论:筛选并整合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初步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1、拿来主义就是 , , , 拿来后或 ,或 ,或 更重要的是 。

2、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 ,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 和 ,以及 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 。最后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一是导致 ,二是导致 。

3、 ,备受欺凌,行不通; ,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而且, ,必沦为乞丐或奴才; ,大受祸害,因为送来的东西中,英国的鸦片,实际上是 ,德国的废枪炮实际上是 ,法国的香粉实际上是 ,美国的电影实际上是 ,而日本的小东西实际上更是明目张胆的 。

所以:“我们要 , , !”

课堂讨论:筛选并整合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初步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1、拿来主义就是 , , , 拿来后或 ,或 ,或 更重要的是 。

2、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 ,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 和 ,以及 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 。最后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一是导致 ,二是导致 。

3、 ,备受欺凌,行不通; ,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而且, ,必沦为乞丐或奴才; ,大受祸害,因为送来的东西中,英国的鸦片,实际上是 ,德国的废枪炮实际上是 ,法国的香粉实际上是 ,美国的电影实际上是 ,而日本的小东西实际上更是明目张胆的 。

所以:“我们要 , , !”

1.《拿来主义》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侵略者很快地占领了东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反动派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外,更加肆无忌惮地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执行一条卖国投降路线。真是“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实行残酷的、疯狂的反革命“围剿”。为了强化法西斯的思想统治,蒋介石还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新生活运动”,妄图用封建伦理道德来抵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思想的传播。文化界也有一些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

在革命阵营内部,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在左翼文化界,曾于1934年前后,展开过关于民族形式、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由于当时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有人指责采用和改造旧形式是“机会主义”,是“类乎投降”。在对待外国文化上,也

有人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的。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摘自《高中语文难点分析》

2.怎样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本文从结构上看,分做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破”,批判“送去主义”;后一部分是“立”,阐发“拿来主义”。

封建的“闭关主义”在侵略者的枪炮之下破产了,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统治集团由惧外变为崇外,媚外,“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对于国民党反动政权出卖祖国山河、资源和主权的罪行,鲁迅用了“别的且不说罢”一句含蓄地予以揭露,表现出强烈的憎恶和愤怒。接着便集中地批判了表现在文化领域里的“送去主义”。作者以当时发生在文化界的三件事做例子,但并不就事论事,批判的锋芒不是指向那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利用这几件事大叫什么“发扬国光”,“催进象征主义”的反动文人的。文化界的“送去主义”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以“保粹”来“取媚”。用那些“红肿之处,艳如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的“国粹”,来夸耀自己几千年来的“文明”,同时,又靠这“国粹”,来“发扬国光”,博取洋大人的欢心。他们既表现了阿Q式的“自大”,又表现了奴才般的“事大”,从来也不考虑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学习外国的长处,按照“礼尚往来”的原则,汲取外国的经验。

“送去主义”者常常以“丰富”、“大度”自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自欺欺人的伎俩,是掩盖他们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正如尼采自诩为太阳,其实是发了疯一样,那些“张目摇舌”地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只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鲁迅特意点明,“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这是告诉人们,帝国主义并不是什么雍容大度,慈善心肠。他们以主子自居,视中国人民为犬马,抛来一点“残羹冷炙”,不过是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手段,是进一步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钓饵。鲁迅说“不想举出实例”,意思有两层:一是无须指出,因为象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二是不能指出,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所以,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国民党卖国政策的含蓄而锐利的批判。

由“闭关主义”变为“送去主义”,从而导致帝国主义的“抛给”或“送来”,这就是反动统治集团及反动的文化界由“惧外”到“媚外”最后是“降外”的发展逻辑。文章的第一部分揭示了这一反动逻辑,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文章的第二部分,紧承上文说自己“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意思是,如果再讲下去,不仅显得自己不够“大度”,而且让那些复古媚外的统治者及其帮凶们‘摩登’不成,恼羞成怒,必加报复,自己也可真是有点“不识时务”了。这是一句讽刺性的反语。随后,鲁迅正面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需要指出,鲁迅在这里所说的“送去”和上文所述的“送去主义”是有原则区别的,应该理解为在平等条件下互通有无,在自立的基础上对世界做出贡献。

要实行“拿来主义”,必须首先弄清“送来”和“拿来”的区别。自鸦片战争以后,帝

国主义“送来”的东西很多:“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帝国主义的无孔不入的侵略,使中国丧权失地,经济破产,内战不休,民生凋蔽,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认清那些东西都是“送来”的,是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利益服务的。而“拿来主义”则不然,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鲁迅运用“旧宅子”的比喻,生动地阐明了“拿来主义”的道理。然后深刻地归纳出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则,揭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他指出:“我们要拿来……首先要这人沈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在这方面,鲁迅是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的。从青年时代起,鲁迅一直努力介绍和翻译外国的进步文艺作品,作为滋养中国新文艺的养料。他特别重视翻译和介绍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作品和苏联革命作家的优秀作品,因为这种作品对中国的革命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到了后期,他克服重重障碍,自觉地、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用来指导自己的战斗。他的那种“从别国窃得火来,本意是煮自己的肉”的自我革命精神,更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总之,分析这篇文章,应该紧紧把握住“送去·送来·拿来”这条线索,把这三者的关系谈透了,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也就清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