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致远
【摘要】,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给我国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和繁荣注入了春雨甘霖。本文就此着重对城市文化与城市科学发展的关系加以论述,城市文化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要资源和思城市文化将成为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指出了我国城市文化发展对于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想灵魂,
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科学发展;内在动力;重要资源;思想灵魂;精神支柱【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我国新时期文化振兴的号角,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在这我国的城市文化正像久旱逢甘霖,一大好形势下,
一定会以自觉、自尊、自信、自强,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取向的困惑,坚持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与高举城市科学发展的旗帜,现代文化创新相结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迈出我国城市文化大发展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路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没有和缺乏文化的城市,就像一架昼夜生产的机缺少魅力、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是一座没有器,
灵魂、意志、科学思维和精神支柱的苍白城市,难以本文想就城市文化与城市科可持续发展。鉴于此,
学发展的关系加以粗浅论述,以期能够为增强我国城市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发挥绵薄作用。
最根本的条件是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城果。其中,
市的发展也一样,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生产力发展的还有精神文化的追求与发展。,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专利”是人类理想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有意识地作用在自然界和社会上的活动成果,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人们物精神生活的需求就会变得非常强烈质生活的丰富,
和不断升华,产生经验、知识、信仰、制度、追求和理想,使文化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有形地和无形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文化力。文化力是扎根在民族和城市人具有想象力、凝聚力、民心目中和融化在血液里的,
竞争力和变革力的内在精神动力。换言之,谋求城不仅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必须解市科学发展,放和发展文化力。
历史的沿革和实践说明,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我国的城市发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这其中,
在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道法自然和改造自展,
然的基础上,以天人合一、怡情山水、保护遗产、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等思想文化的引领下,不断开拓进取,因地制宜地建造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城市,使我国的城市以独具一格的文化光泽和风貌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直到今日,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南京、昆明、桂林、拉萨、苏州、济南、青岛、哈
19
1城市文化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集
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中体现,
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这已经是不争的社会共识和理论常识。城市的产生、发育和发展,不仅是城市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结果,我在《解析城市与城市科学》一书中称其为文化力。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社会物质和精神多方面条件协调发展的结
城市发展研究19卷2012年1期UrbanStudiesVol.19No.12012特稿任致远:城市文化: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尔滨、丽江、敦煌、喀什、平遥、三亚、凤凰、吐鲁番等,都以自己的城市个性风采誉名天下,这无疑是城市文化的魅力使然,城市文化的迥异光辉提高了城市的国内外知名度。
不必讳言,我们亲身经历过诋毁城市文化带来以破城市滞后发展的教训。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四旧”为名,废止城市规划,批判学术思想,锐减园林绿化,破坏名胜古迹,侵占青山绿水,扼杀建筑风格,不讲形式美观,不顾环境保护和以“抓革命、促”“先生产、生产,后生活”口号大上生产建设项目,造成了大革文化命和城市发展建设的盲目混乱布局及严重污染。其结果,不仅是城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枯竭,历史传统文化难以保护利用和而且国民经济也没能促上去,几乎生态环境恶化,
到了崩毁的边缘。这个铁的事实告诉我们,要使城市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健康地发展,不仅要促生产,还必须促文化,如果以大革文化命来促生产,势必城市文化被搞乱了,城市经济社会发会适得其反,
必须经济与文化、生展也要受到很大影响。因此,
产与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齐抓,缺一不可。生产力和文化力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地发展是推动城市科学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
简言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是根本城市发展有赖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文动力,
化力是软实力,是一个非物化的强大力量,它能够根深蒂固地、潜移默化地、坚韧不拔地、旗帜鲜明地影响生产力发展,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更是文化发展的产城市本身就是文化的象征和载体。由于城市所物,
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体制、民族信仰、历史经验和价值观念的不同,每一个城市在历史长河表现出自己的文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城市文化,
化个性特征,成为城市人民认可、喜爱、尊重、自豪的追求和不断开拓创新的基石,成为该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品质、表象和优势,成为该城市屹变革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立于城市之林的凝聚力、
是城市能够熠熠生辉的魅力,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物质变精神,精的内在精神动力。以哲学观而言,
神变物质,文化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城市的科学发展,不仅要具备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动力,还必既有硬实须重视文化生产力这个内在的精神动力,力,又有软实力,才能实现城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地可持续发展。20
2城市文化是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资源
城市的发展,绝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和只
见物不见人,它必然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基础上的人类创造,包括发现、发掘、利用、改造和认识、再认识,实践、再实践,以及科学研究、发明创以便让各种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服务、新,
为社会服务、为城市服务。对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山水、矿藏、能源、生物等的利用,产生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衍生的第三产业,为城市发展不使城市人民得以生断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和财富,
存、很好地生活和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上的需求。对于人文资源,则是人们在创造物质世界的同时,由人们的聪明才智、思想智慧、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作用于自然山水和土地上以及人类社会而产生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及其非物质文包括城市发展的思想观念、学说理论、法律化遗产,
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和实践经验,成为有形的制度、
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载体和资源。它成为不断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要素和安身立命的根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人类社会与城市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发展条件与基础。
我国是一个文明大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史,城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常丰厚,而且独具一格,内涵深刻,形式多样,东方色彩鲜明雄厚,独领风骚,对于亚洲乃至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江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四面荷花三面柳,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一“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济南,秋水共城山色半城湖”
“七溪流水皆通海,长天一色”的南昌,十里青山半“绿浪东西南北水,入城”的七弦琴式城市常熟,红“百千家似围棋局,栏三百九十桥”的苏州,十二街“钟山风雨,的长安古城,虎踞龙盘”的南如种菜畦”
“城在山中,“山是一座佛,京,山在城中”的福州,佛“山是一座宫,是一座山”的乐山,宫是一座山”的拉“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指屋檐”的丽江,乃萨,
半城塔形,连片苇溪,遍地古刹”的张至“一城闪光,
把自然山水与人文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组掖等,
合,或雄宏、或秀丽、或豪放、或灵俏、或规矩、或自由,构成了有别于西方理念的“怡情山水、和而不的城市形态和诗情画意的宜人城市形象,使人同”
们“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尤其是我国城市的造园艺术,如苏州园林等,
城市发展研究19卷2012年1期UrbanStudiesVol.19No.12012任致远:城市文化: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特稿虽为人作,宛如天开,小中见大,精妙绝伦,在世界上占有突出的位置。这无疑是我国城市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和宝贵的人文资源。一句话,让自然、城市、建筑与人协调共处,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思想和卓有成效的实践,我们绝不能忽视和妄自菲薄。为此,专家们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呼吁:“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
我国的城市人文资源相当丰富多彩。尽管经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如历了历代战争的摧残,
1860年和1890年的火烧圆明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至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尚有许多。目前其中,经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有设市城市657个,
名城有117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个,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名村529个;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位2348处,
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31处,建制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8371处;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8处,并有省级有的城市还公布了大量历史风景名胜区698处等,
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名单。这一系列的数字说明,我国仍然是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大国。但是,不能不承认,我国城市的人文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少的趋势。由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高层建筑越来越广,城市车辆越来越多,城市拆迁量与日剧增,严重威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保单位、园胁着名镇、
林绿地、风景名胜、山水环境的保护和安全,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看到,不少城市在发掘、保护、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方面做了不懈努力。比如太原对汾河水及其两岸的整治、天津对海河两岸建筑环境景观的整治、广州对荔枝湾及荔湾湖的整治、福州对三坊聊城对古城的保护和护城河的整巷的保护与整治、
西安的“长安寻梦”对曲江池地治(形成江北水城)、
连云港对渔湾风景区的开发区的景观保护与整治、
整治、上海对外滩的城市设计与整治等,都是十分成功的例子,同时,为城市文化发展增添了许多良也有不少城市,在招商引资好的人文资源。然而,
的竞争心态和加速城镇化的迫切心志,以及追求好的投资环境和高额经济利益回报的驱使下,往往挤
城市发展研究19卷2012年1期UrbanStudiesVol.19No.12012占自然环境优良和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地方进行急功近利的开发建设,于是滨海、滨湖、滨江(河)、风景名胜地、历史文化遗址、园林绿地出现房地产开发和建设项目崛起,一些旧街区、城中村、老院子、老字号店铺、纪念性建筑、小园林绿地等被拆掉了,一些城市湿地、小湖塘、小溪被埋掉了,变成了高楼大厦,造成了对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破坏,失去了许多自然和人文的文化资源,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城市要科学发展,不仅要抓经济、抓产业、抓就具备发展硬实力,同时必须抓文化、抓环境、抓业,
形象,增强发展软实力,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抓文化,就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一方面要发掘、保护、利用传统的和现有的文化源,
及其自然与人文资源,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建树自己民族的、城市的新文化及其自然与人文资源。我国城市的传统和现有自然与人文资源十分雄厚,加上我们正在创新和形成的新文化资源,继承、振发展我国的城市文化是大有希望的。推动城市兴、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增强城市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尊重和发展城市文化,可以为城市科学发展提视、
供充沛的人文资源和发展源泉。尤其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乃无价之宝,一旦受到破坏,它是不能再生的,会产生永久的遗憾和罪过,伪文化、假古董、仿制品是没有真正生命力的,从这个角度讲,文化是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而珍贵的资源。
3城市文化是城市科学发展的思想灵魂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以空间发展为躯
体,以路网为骨架,以经济社会发展为血肉,文化则是城市发展的思想灵魂所在。因为城市文化是城市生长、发育和发展的内在基因,是培育、形成、凸显城市精神、形象、个性魅力的源泉。城市文化的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的追求本质是追求,
即为了城市的发展建设能够满足人民的愿向往,
保持城市历史的荣耀、心灵的寄托、与时俱进的望,
要求和对美好未来的理想期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言中的,道出了城只市文化的思想真谛。一座城市没有追求和向往,能是自发的成长,不全面、不协调、不持续地畸形发展,缺乏持之以恒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只有城市有
21
特稿任致远:城市文化: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了追求和向往,才能自觉、自信地成长,有战略、有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发展,这既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体现城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让生活更美好。由此可见,城市文化是驾驭城市科学发展的思想灵魂。
人所共知,城市最初的追求和向往在于“城”和“市”,“内之为城,即安全防卫和市场交易,城外之,“筑城以卫君,为郭”造郭以守民”和“致天下之民,“城”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与“市”的融合一体,便是城市。城市发展到今天,随着历史物质的丰实,环境的演变,社会的进步,科的变迁,
技的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呢?我以为,针对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宗旨出发,城市发展现实,
一是需要人性化生活家园,二是需要公共性的活动空间,三是需要生态化的人居环境;四是需要安全五是需要可持续的发展前景。人性性的自由乐土,
生态化、安全性、公共性、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化、
文化、舒适、便捷、繁荣是共同追求和向往。绿色、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
改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敞开了胸怀,外来文化不断涌来,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视野。吸收先进我们认同的、有用的外来文化,有利于推动我国的、
如果以外国人的理念和眼城市文化的发展。但是,
光来看待我国城市发展建设成就和问题,那不是全面的、辨证的、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利用世界城市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而文化必须是我们自己的。一味热衷于抄袭照搬什么“德国、“意大利风情”、“罗马花园”、“夏威夷色小镇”
、“巴黎印象”彩”等,拆掉我们自己的历史建筑,大搞欧陆风和万国风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是盲目模仿,不伦不类,混淆视角,丧失城市自己的街区风貌和建筑特色,动摇自己的城市文化自信和自尊。当然,一味地追求复古,搞什么仿古一条街、伪长城、假古董等,也是不应当支持的。说到城市文化就是以城市为载体所形成的该城市市底,
文化取向和思想追求的本土文化,表民思想意识、
历史、社会、经济、民族传统、地方达出该城市自然、
资源等巧妙利用和有机组合的自我形态、个性形象和精神面貌。中国的城市发展就应反映出自己的展示“这是自己家园”的城市文化特征。城市文化,
城市科学发展,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文化力,使城市既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够22
积极向上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愿、追求和向往。以文化的角度看,文化是城市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理想追求,城市则是文化的物化、空间体现和形象表达。发展城市文化,可以让城市有个性、长精神、能包容、展魅力、更从而更具有家园感、凝聚力、创造性、自信心精彩,
和竞争力,使城市发展能够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立于不衰败之地。城市科学发展,不仅要求城市按照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去发展,还必须有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地去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
追求、去驾驭、去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这就是城市文化的作用,它是城市科学发展的思想灵魂。
4城市文化是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
综前所述,城市文化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内在动
重要资源和思想灵魂,城市科学发展不能离开力、
不能低估城市文化,更不能诋毁城市文城市文化,
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科学发展必不能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客观存在和印象,具有视觉冲击力、心灵感染力、感情认知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凝聚力,具有历史民族自信力、社会影响力、智慧判断力和时厚重力、
代创造力,具有城市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城市特色、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能够推动、支配、驾驭城市的科学发展,能够识别、包容、化解、融合城指引前进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惑,一言以蔽之,城市文化是科学发展的强大的方向,精神支柱。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文化大发展,指明了我国走向文化振兴和发展大繁荣的《决定》
的新时期,城市文化将成为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亮点。在这一大好形势下,一是文化必将激发活力。如今我国城市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硬实力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竞比较雄厚了,
更是文化和环境的竞争,城市文化的发掘、保争,
发展和创新,必将产生和激发城市活力,成为非护、
常重要的推动力量,从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竞争水平,因此,新时期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在加强城市花力气、创亮点、彰显城市魅文化力方面下功夫、
力,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进步。
二是文化必将呼唤理性。自我国实施市场经
城市发展研究19卷2012年1期UrbanStudiesVol.19No.12012任致远:城市文化: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特稿济体制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以来,在经济至上和市场利益的激励驱使下,城市发展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不断出现急功近利、不认真考虑后果和追逐高额利润回报的过激行为,致使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横遭建设性破坏,侵占风景区和园林绿地以及河湖水系搞房地产开发,旧街区、历史建筑、老子号铺面、四合院等不问青红皂白地被拆毁,给城市文化带来伤害和难以弥补的遗憾。面对这种情况,以文化呼唤理以文化制止对城市文化的不尊重、不在意和建性,
高扬文化保护的旗帜,已经成为新时期设性破坏、
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人们共同的认识取向。
三是文化能够促进和谐。文化是体现价值取向的指针,是保持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滋养、包容、协调、保共同发展的作用,把现代化与历史传障和而不同、
统文化、国际化与中国特色文化、城镇化与自然生态文化、市场化与人文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继承保护与加快发展、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环境、立足中国与走向世界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保证城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文化强调个性特色。我国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对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出现的千篇一律、百城一面的现象提出质问和意见,说明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雷同化、重复化、模式化,照抄照搬的做法严重,缺乏明显的特色和个性,缺乏多样性和创造性,这是城市文化的悲哀。文化强调特色,文化张扬个文化提倡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只有个性特色凸性,
显,才能使自己的城市屹立于广袤的城市之林,而不被淹没在千篇一律的印象中失去自己的城市光泽和吸引力、竞争力。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城市现代化,特色更重要。新时期要求我们努力去保护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各具自己文化风采和魅力的城市。
五是文化维系稳定发展。文化能够维系社会因为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的稳定和发展,
凝聚力和包容度,尤其是中华文化,植根于民众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往来古今,博大精深,亲和融合力、化解力非常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根深力、
蒂固,对本土文化的眷恋义重情深,对自己城市的祥和发展和安居乐业十分期冀。重视、强调、发展城市文化,则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团结向上,和衷共
从而使城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地发展。济,
六是文化必然顺应民心。文化是人的文化,源于民众、扎根于民众,服务于民众,民众是保存文化、呵护文化、利用文化、发展文化的主体和巨大力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新时期重视、强调、弘扬、尊重和发展城市文化,必然能够起到顺应民心、焕发民意、调动民绪、化解民怨、团结民众为城市理想而奋斗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我国城市文化的发掘、继承、保护、创新、发的时期,
充分利用,推陈出新和繁荣昌盛,必将成为一道展,
道亮丽的风景,能够充分发挥出城市文化在城市发为促进城市的科学发展做出展中的精神支柱作用,应有的贡献。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文化大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指出,当今中国,大繁荣的《决定》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文化繁荣发展作的热切愿望”
为坚持发展的硬道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决定》加强了自己对城市文化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加深了对城市文化与城市科学发展关系的理解,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紧迫感,于是促成了《城市文化: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之文,但愿该文能够成为一块引玉之砖。并殷切地期待着新时期我国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若干种问题的决定[R].2011-10-26.
[2]张器友.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N].报刊文摘,2011-
10-31.
[3]任致远.解析城市与城市科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2008.社,
[4]任致远.城市文化: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亮点[J].城市,
2010(3).
[5]任致远.我国城市文化印象与发展瞻望[J].城市,2011(2).[6]任致远.城市文化观察:我们应当追求什么[J].城市,2011
(6).
作者简介:任致远,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
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收稿日期:2011-12-20
城市发展研究19卷2012年1期UrbanStudiesVol.19No.12012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