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闽楠、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研究

2024-02-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 武夷科学 V0I.22 2006年12月 WUYI SCIENCE JOURNAL Dec.2006 文章编号:1001-4276-(2006)01-0112-05 闽楠、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研究 黄种明 (福建省三明市中村采育场,福建三明365001) 摘要: 本研究通过楠杉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三个不同混交比例处理中,以楠2×杉1 株间混交闽楠的树高、地径生长最好,与楠1×杉1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 为营造楠杉混交林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理论依据,而且楠杉混交林分具有互利双赢的良好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闽楠:杉木;混交比例 中图分类号:¥753.5文献标识码:A 闽楠,Phoebe bournei(Hems1)Yang植物分类学地位:樟科、楠木属,别名楠木、(福建)桢 楠、(四川)滇楠、(云南)为常绿大乔木,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其主干通直园}蓠,木材黄褐色, 有香气、材质致密坚韧,不易燃、不变形、不腐朽、易加工、削面光滑、纹理美观,为上等建筑、家 俱、工艺雕刻、造船及精密仪器、木模等之良材。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白岩崖壁中闽楠船棺, (世界自然和文化保护遗产)其年代距今3000多年,仍保存完好不朽,楠木之名贵及不朽特性 可见一斑。但由于楠木生长缓慢,可利用周期长,造林成活率又较低,故在生产实践中未能得 到大面积营造,目前,楠木资源甚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资、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楠 木资源的社会需求量在不断扩大,供求矛盾日臻凸现。本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营造楠杉混交 林,可提高林分生产力及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以短养长、以林养林,增加收入,减少国家投资,是 发展楠木资源行之有效的方法。 1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北纬26。l 一26。25 ,东经ll7。l9 一ll7。45 )中村乡中村国有 林经营区,为闽西北低山地带,海拔250—350 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9.4 ̄C,极端高温39.4 ̄C,极端低温一5.5 ̄C,年降雨量1800 mm,无霜期 300天,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中厚,肥力中等,立地类型为Ⅱ类。试验地 前茬为针阔混交林。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林分 2001年营造的不同混交(方式)比例的楠杉混交林、楠木纯林,(对照)林龄5年(包括苗 收稿日期:2006一lO一16 作者简介:黄种明(1965一)。男,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 黄种明:闽楠、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研究 。113・ 龄)。试验调查时间为2005年冬季。 2.2试验调查方法 2.2.1 试验地选择造林地选择海拔高度、坡度、坡向(阴坡或半阴坡)、土壤肥力等立 地条件及立地类型基本一致的林地。常规造林整地设计,株行距为2 m×2 m,密度为2500株 /hm ,常规营林管理。 2.2.2试验设计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设置4种处理: I处理——楠1:杉1行间混交;(梅花型配置) Ⅱ处理——楠l:杉1株间混交; Ⅲ处理——楠2:杉1株间混交; Ⅳ处理——楠木纯林(对照)。 四种处理设置4个试验小区,三次重复,共12块试验小区,小区面积0.0667 hm 。 2.2.3造林设计平面示意图 “0”代表楠木、“△”代表杉木。 2.2.4试验调查方法于2005年冬季对每块试验小区进行抽样调查,实测其树高、地径、取 平均值,而后进行有关的数理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闽楠杉木不同混交(方式)比例树高、地径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混交比例闽楠树高、地径实测资料裹 根据表1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及s检验法分别对树高及地径生长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方差分析结果:不同混交(方式)比例,对闽楠高生长差异是显著的。而各组平均数间 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S检验法,依下式求出Dij值(i≠j) 式中:o表示组数,,e表示组内自由度,S表示组内方差,d为显著性水平,取d:0.05。 上式中 S(口一1)・ ( 一l,f)=0.5221×(4一1)×2.63=4.1 194 由(1)式求得各Dij值见表3。 表3 Dii值表(d=0.05) O.231 X z2.739 0.176 Xl=2.2563 由表5可知,不同混交(方式)比例对闽楠地径生长差异也是显著的。根据(1)式求得各 Dij值及各组平均数间比较见表6和表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 黄种明:闽楠、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研究 ’115・ 由表7可知,除了1:1行间混交与1:1株问混交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差异均显 著。综上,经树高、地径方差分析与平均数问的比较结果表明:2:1株间混交无论在树高、地径 生长都比其它二种混交(1:1行间混交和1:l株间混交)为好些。 3.3生态效益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楠杉混交和其他一般混交一样,都具有改善生态条件的作用。如改变林 地光照,抑制杂草丛生;增加空气湿度,减少蒸腾,提高土壤湿度和水分,以及改善林地土壤养 分等等,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林分结构,以保持种间的生态平衡。 在楠杉混交中,无疑闽楠是目的树种,杉木是伴生树种。杉木早期快速生长,使得在短期 内形成适宜于闽楠生长的良好生境条件,同时,这种生境条件也有利于杉木的快速生长,两者 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杉木在幼龄期,生长快,且处于林冠上层,而闽楠早期生长慢,则处于林冠下层,闽楠喜湿 耐荫,因此,杉木形成的上方透光,侧方庇荫的生态环境条件,对闽楠高生长极为有利,且无不 良影响。在营养空间(面积)方面,由于两者均为窄冠形树种,所以在空间占有上,地上部分也 不会产生矛盾;再者,闽楠的深根性树种,杉木为浅根性树种,所以两者在地下部分也不会产生 矛盾。这样,就使得在较长时期内,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充分利用空间、(地上、地下)光能和 地力,在单位面积上增加生物量也是必然的,也可以说是双赢的。 营造混交林,种间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若调节得当,将事关造林的成败。因此,本研究采 取不同混交(方式)比例设计,林分开始郁闭不久,种间关系表现得不十分明显,但从高及地径 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在不同混交比例中,楠2 X杉1生长最好,楠l×杉1则稍差点,这个问 题可能是由于这种混交比例(2:1)光照和其他环境因素都比较适合闽楠生长的缘故。从杉木 角度说,虽单位面积株数比楠1×杉1减少了,但营养面积却增加了,可以预计其生长(生物 量)必然更好。因此,楠2 X杉l混交对楠杉两者间是优势互补、互利为生的。显然,这种混交 (方式)比例在本研究中是最好的混交(方式)比例。至于楠1 X杉1虽高、径生长稍差些,但造 林和经营管理方面较为方便,从纯生产角度看,(或经济条件差的地方)亦是可行的。 4结论与建议 4.1 营造楠杉混交林其培育过程中,对非目的树种杉木可进行卫生伐、择伐,生产中、小 径材和非规格材,可以做到以短养长,以林养林,增加收入,减少国家投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l6・ 武夷科学 第22卷 4.2在楠杉混交中,闽楠为目的的树种,杉木为伴生树种,两者混交在种间关系上能优势 互补,各得其所,有以杉养楠,以杉促楠,以杉保楠的作用。 4.3在混交林中,从树高、地径生长统计分析来看,三种不同混交(方式)比例中,以楠2× 杉1株间混交闽楠生长最好,以楠1×杉l混交在树高、地径生长虽稍差些,但造林和经营管 理方便,从纯生产角度看,(或经济条件差的地方)仍是可行的。 4.4从楠杉混交比例或从混交比例趋势看,营造楠杉混交林,闽楠的比例稍大为好,可以 扩大到楠3—4:杉l,该比例的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4.5在楠杉混交林中,其研究后期的林分生长状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4.6营造楠杉混交林,有利于抑制楠木主要害虫鳞毛叶甲的为害,因为混交林为其天敌 提供栖息场所,利于保护天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华豪,等.林业应用数理统计[M].辽宁: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88. [2]陈存及,等.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黄克福主编.树林学[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2. [4]俞新妥三i三编.混交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5]黄枢等编.中国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IMMIXTURE PROPORTION FOR THE FORESTATION OF P日D B D R脚AND CHINESE FIR HUANG Zhong-ming (Zhongcun Felling and Silvicultural Farm of Sanming,Sanming,Fuifan 365 00 1,China) Abstract: Studies were Din to test the immixture proportion effect on the forestation of Phoebe 60 mei and Chinese Fir.For the growth in collar—diameter and height of Phoebe bournei tree,the best immixture proportion was 2(Phoebe bournei)x 1(Chinese Fir)in the same planting—line. Key words:Phoebe bournei;Chinese Fir;immixture propor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