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

摘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也是其本身德育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偏差、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较为局限以及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应该强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认知、创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以及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1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好的帮助其克服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焦虑、紧张和抑郁等情绪,形成比较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的走向就业岗位。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势在必行,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偏差

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对在《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等课程上关注度不够,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生容易在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产生问题。更有狭义上的观念,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多需要借助医生的治疗,忽略了有些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隐藏性。同时,家庭的教育也至关重要,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很关键,家长如果更

多表现的是冷漠无视的态度,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生也会变得易焦虑、不自信、偏激等。

2.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缺少专业的心理教师,院校多着眼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致使该方面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心理教师都是由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其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无法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采用最恰当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甚至可能出现错误,致使学生心理问题加重。

2.3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不健全

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性要求和管理,缺少有效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多数高职院校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不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缺少心理咨询的值班、预约、重点反馈等制度。对有心理危机或潜在危机的学生缺少有效干预,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积极干预和及时转介不够。缺少学生心理危机发现、监控、干预、转介、善后工作系统。

3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 3.1正确看待心理教育,消除心理问题偏见

当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后,自我认知也会逐渐增强,对外界事物拥有了全新的认识。此时进入全新的学习阶段,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但面临着专业课程学习与择业就业的压力,他们难免会出现心理焦虑等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阻碍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针对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视心理问题,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学生只有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教师展开积极的交流沟通,才能够找到有效的疏解路径,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找准教育路径以及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带领学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3.2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按时完成年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每年对在校大学生实施2—3次心理测评,筛查出心理危机学生,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约谈,并定期跟踪这些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建立院、系、班、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健全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机制,以预防为主。利用学校大数据平台,对心理危机学生实时跟踪,定期评估。加强和院系之间的交流合作,切实解决这部分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困难,适当减轻其压力,给予这部分学生人文关怀和专业指导。心理教师队伍定期进行案例讨论,不断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并加强朋辈互助、家校联合等机制,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定期对学生家长科普心理健康知识。构建完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畅通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向医院心理科或者精神科转介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学校需加强与医院心理科及精神科的沟通,并定期邀请医院心理科及精神科的医生到学校进行培训或讲课。高职院校应发挥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的作用,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整合教育资源,满足师生对信息的需求,调动学生主体功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传递心理动向,增强对学生负性心理的预警。

3.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高职院校应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作为核心枢纽逐步地建立和完善起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建立校内外专业机构及时援助、学生广泛自主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体系,学生工作者努力配合,校团委积极支持、学生处实际牵头。从而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运行的协调,形成合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明确的指导思想、可靠的组织保障、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可行的制度保障。

3.4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方向就是将人类情绪体验、个性品质与社会环境进行联系。学生虽然是独立个体,但仍然处于社会大环境中,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除定期举办具有针对性的讲座、知识问答等活动外,

可主要从两个方面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抛弃以往一味地填鸭式教育,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空间,让部分有需求的学生能实时全面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针对不同时间节点的学生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提前干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微博、QQ群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心理教育专栏,让学生与老师及时在媒体平台上互动。与此同时,可搭建线上咨询平台,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也能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3.5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科知识的考试考核,而关键在于要有实效性,即要满足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心理咨询方面的实际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负责,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承担义务。在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凸显的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解决好社会变革、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诸多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所以,大学生心理实际问题是否得到最终解决应当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评价标准,并以此构建科学实效的评价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有效地完成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性目标,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发挥家庭、社会在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学生心理支持网络体系,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索创新适合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2020(42):37-38.

[2]娄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对策[J].神州,2020(05):81-83.

[3]张荣荣.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20(07):98-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