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学的领导思维把握科学发展规律
作者:施文义
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2年第03期
【内容提要】 领导干部提升领导科学发展力,首先要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即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社会和谐稳定的规律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善于运用科学领导规律推动科学发展实践,坚持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开放性与可持续性。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 领导思维 规律研究 【作者简介】 施文义,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
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首先要把握科学发展规律。所谓科学发展规律,从本质上讲就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建设的规律。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成果,正确反映和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和切实把握了科学发展规律,真正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想问题、做决策、谋发展,才能成为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合格领导者。 一、认识科学发展规律是实施科学领导的前提
领导干部认识科学发展规律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全面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努力从推动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作为领导者,应认识和把握以下科学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
社会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这是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必须相互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外社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始终高度重视我国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对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认识,对发展的内涵做了更全面的概括,把全面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第一要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全面进步;第二要实现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我们党明确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深入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互为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对“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宗旨。它强调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基于促进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和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关系:只有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才有真正的可能;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向前发展。 (三)社会和谐稳定的规律
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善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分析研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共同规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节约资源,善待和保护环境,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构建基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愿景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旨在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与社会的和谐。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运用科学领导规律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
科学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但它不是外在的表象,而是内在的必然联系。要善于把科学发展规律条理化、系统化,把事物抽象的内在联系变成了有形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从而增进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 (一)坚持发展的整体性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文化繁荣、自然协调等在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整体性上把握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新坐标,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社会整体发展的根本尺度。从整体上推进科学发展,就要全面促进发展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基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战略设计、路径选择的整体性变革,构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保护体制在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因此,发展必须着眼于系统要素间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使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只有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个别,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总体考虑、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五个建设,才能推进社会实现协调有序的稳步快速发展。 (二)坚持发展的协调性
发展的协调性,指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全面协调我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构建以人为中心,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适宜、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形态。具体讲,要致力于“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推动“五个统筹”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致力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要以统筹兼顾的精神,认真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全局与局部、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等各方面的利益,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紧迫问题,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互协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关键是保持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核心是维护发展的代际公平,即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欲求。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要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把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其次要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确保环境与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以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再次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立足当前的需要,又要着眼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欲求。实施可持续发展,要不断优化发展模式,把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阶段,尤其要突出抓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生产力发展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 (四)坚持发展的开放性
坚持发展的开放性,即把我国的发展放在一种宏大的全球视野中考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开放性发展作为一种包容性增长模式,具有开放性、普遍性、可持续性的鲜明特征,旨在缓解以往由于发展机会不平等造成的发展结果不平衡,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规则透明、分配合理,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国际看,有利于不同国家、民族与公民共同发展、平等参与、成果共享;从国内看,有利于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幅度减少贫困,实现经济均衡增长。
三、促进社会公平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鲜明主题
促进社会公平是运用科学领导规律推动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以促进社会公平为取向,推动“五个统筹”进程,实现科学发展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全面把握和妥善解决来自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当前,尤其要努力实现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义。 (一)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实现收入分配上的社会公平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应当多管齐下,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通过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不断提升人民共享层次
推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领导干部要有视野的开阔性与谋划的前瞻性,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拓展“共享”的领域,提升“共享”的层次,增进“共享”的品质,逐步把“共享”从物质形态推向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并存的阶段,从单一性低层次的生存型共享提升到多维性高层次的发展型共享层面,让人民群众既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也分享改革发展的精神成果、社会成果、政治成果。通过全方位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
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此为基础,逐步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快发展。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户籍管理、义务教育、财政税收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于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切实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平等享有公民权利和发展的成果。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不断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进一步履行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致力于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责任编辑:周振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