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矛盾、喉咙”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反复揣摩描写将军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感悟将军的情感。
(4)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等理解将军向小岛敬礼的深意,体会将军的情感。 3.情感与价值
体会守岛部队在艰苦的条件下驻守海岛,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纳的方法把课文 分成若干部分。 【教学难点】
体会战士们对祖国海岛的热爱,理解“小岛”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异地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驻扎在海岛上的守岛部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今天,我们随一位将军登上小岛,一起感受守岛部队的爱国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生词。 2.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部分?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4.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归纳总结:①全文有3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②课文讲述了一位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生的事情。 ③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三、生字生词认读学习 会认字:瞒 域 艇 矛 盾 哼 喉 咙 勺 搅 舀 辨字: 瞒——满 矛——予 勺——匀 多音字:哼 四、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1部分。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介绍小岛的地理环境和特点。) 2.思考: 这个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什么? “树少,草少,土也很少”,三个连续的“少”,表现了小岛的荒凉。 (表现了海军士兵们生活环境的艰苦。) (二)学习第2部分。 第二部分是第2~19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讲述了将军发现和了解战士们在岛上种菜的情况。) ①“将军不由一愣。”将军为什么会有此神情? (这里土少,而且温度高,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就连运送来的食物都不能完好地保存。然而战士们却让这岛上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②队长建“菜地”是从哪里得到的启示? (“队长说,他是北方人,从大棚种菜得到启示,就搞了这个油布棚,北方大棚是为防冻,这个棚却是防晒和防盐。”) ③战士们为什么不用海岛上的土? (“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战士们愿意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 体现出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吃起菜来有家乡的味道。) ④“晚饭后,我们就可以把油布都掀开,让您看看菜地的全貌。”队长自豪而又神秘地一笑。 问题一:为什么要在晚饭后才能掀开油布? 问题二:这句有什么作用? ⑤将军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规矩?为什么?同行的秘书为何着急? “在这一海域,为了减轻岛上的负担,吃住必须返回军舰。” 将军的身体不大好,又上了年纪,秘书担心岛上的晚餐会影响将军的病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生词 教师听写词语,学生写在习字本上。 二、学习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第20~35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讲述了战士们为将军送上一盘珍贵的小白菜,而将军也对战士们有了更深的了解,把蔬菜倒入汤中与战士们一同分享。) 这部分主要描写了将军的神情变化: 脸色马上变了——重重地放下筷子——一愣——凝视——鼻子有些发酸——喉咙哽了一下——眼睛一亮。 ①将军看到端上来的小白菜脸色马上变了的原因是什么? (将军深知蔬菜的珍贵,不想因为自己让战士们受苦。) ②“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为什么把“同志们”称为“孩子们”? 三、学习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是第36、37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两个自然段表现出将军对战士们的无限感激和深深的敬意。总结全文,将情感升华推向高潮。 四、课后作业 思考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也请你用这种手法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小 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课文主题脉络清晰,我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课文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讨交流,从小岛整体环境入手,了解海军士兵的生活环境。然后从发现菜地、士兵献菜、菜地构成中国地图三个方面细致分析,突出战士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从而体会守岛部队的艰苦生活。最后分析将军行军礼的动作描写,体会将军对守岛部队的深深敬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情融入。 [不足之处] 课前收集的有关海军战士的相关信息较少,学生缺少直观感受,不易体会守岛部队的艰苦处境,爱国情感没能达到共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