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晋南民间人生礼仪习俗生活形态中的刺绣艺术

2020-08-11 来源:客趣旅游网
晋南民间人生礼仪习俗生活形态中的刺绣艺术

作者:赵国珍

来源:《文物世界》 2012年第3期

赵国珍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的民俗事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民俗事项的形式是一种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人生礼仪习俗又是民俗事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生礼仪习俗是人们生活中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与之相应的仪式和礼节。这一礼俗伴随着一个人度过自己的一生,每一次的礼俗举行意味着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所显示出的特征,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受到一定地域的生产、自然资源、社会风尚传统及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人生礼仪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性色彩,同时也应运而生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及丰富多彩的工艺品。这里我们要谈的是晋南民间刺绣在人生礼仪中的运用。

一、 晋南民间刺绣的历史背景

晋南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运输畅通。其民间美术的丰富性与地方色彩的浓郁性都反映了当时生活方式及民情民风。另外,三晋大地也是世界上蚕丝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晋南的夏县西阴村的仰韶文化遗址曾发掘出蚕茧化石。相传黄帝的夫人“嫘祖”,夏县人,发明了养蚕巢丝,教民织布做衣服,因而晋南是丝织的首发地。后来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舜为妻,史称“贤内助”,舜的妹妹“果首”善良,又是刺绣能手。民间就尊奉这四人为“纺织、裁缝、绘画、刺绣”的先祖神。

最早的刺绣是考古专家在侯马乔村战国墓中发现的以十种不同果子纹样为主题的《十果图》剪刻图案,它被认定为当时人做鞋面的刺绣底样。晋南的侯马是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晋国的国都,根据当时的民俗,这一带民间嫁女时,新娘要穿“十果鞋”、“十果贡花”、“晋国鞋”、“宫花”的民间剪纸刺绣。“十果鞋”、“晋国鞋”是用金箔剪出来“十果鞋花”,绣在鞋帮红缎子底上。传说晋献公娶齐庄公之女姜氏时,令宫中以绣金片剪成十种果子,用丝线绣在红缎鞋面上,让姜氏脚穿此鞋,头戴此花,以十果象征向晋国纳贡的十国故事。

晋南的民间刺绣与服饰是紧密相联的。这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之时,也就是从黄帝、尧帝之时传续下来的。经千百年的延续传承,不断创新,逐渐形成晋南独具风格和完整的体系。

二、 晋南民间刺绣的载体与形式

晋南的民间刺绣“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构图严谨,针法多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广大农村中,妇女们为了美化她们的生活,她们可以用一只细小的绣花针和色彩缤纷的丝线,把自己的理想、希望刺绣到日常生活用具和衣帽装饰中去。绣女们很善于运用各种手法去表现自己的理想题材,还有不少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图案,她们在绣法上既有写实,又有浪漫,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既有装饰趣味,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绣品。如小孩戴的老虎帽,狮子帽,莲花帽,狗帽,条代帽,喜鹊帽,青蛙帽,鸡帽,凤帽等。千变万化,绣法上各显其能,华丽中又不失朴素质感。

三、 晋南民间刺绣与当地人生礼俗的关系

在晋南地区,民俗丰富了刺绣,同时刺绣也使得民俗文化更加的绚烂。纵观中国的人生礼俗,有三个密集点,无一不是与人类自身有关。这三个密集点分别是“诞生”,“婚礼”,“葬礼”。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晋南的民俗是以前女孩在七八岁就开始学做针线活,学刺花扎针,描龙绣凤,到十三四岁时就为准备出嫁做嫁妆。刺绣在当地的人生礼俗的表现是:

“订婚”:男女双方都要绣一件物品赠送对方;

女方绣一个“斗”。“斗”的四边都要绣有精美的图案,主要以龙凤为主,意为步步高升,同时也表示婚后生活美满幸福。

男方要用丝线绣一个“粽子”,意为准媳妇能够带给男方幸运及婚后能生贵子。

“结婚”:女方除了要绣自己的嫁妆外,还要绣一些生活用品。

男方也要绣一些生活用品,但没有女方绣的物品多。

无论是嫁妆还是生活用品,这些绣品上的图案多系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主题主要有:龙凤呈祥,凤凰牡丹,缠枝牡丹,莲花翠鸟,喜鹊登梅,彩蝶穿花,狮子滚绣球,莲生贵子,麒麟送子等。也有绣戏曲图案的:西厢记,梁祝姻缘,天仙配,牛郎织女,刘海戏金蟾等。女方的霞披多绣有花的图案:梅,兰,竹,菊;瓜果的图案:石榴,桃,佛手等。另外结婚时女方坐的轿子(红轿)都是自绣的,图案为龙凤配,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男方坐的是蓝轿,周围没有刺绣品,只有黑边,两侧用布贴“如意”头。同时女方还要陪送缎子绣花鞋,只能是“6双”、“12双”,图案绝对不能重样。“6”与“12”意为成双成对。

“生子”:其实女子在没过门之前她不但要绣自己的嫁衣,还要为今后生儿育女做绣品服装。这体现得是一种母爱之心。这里要说的是除了母亲亲手缝制的刺绣品之外,根据晋南的民俗,小孩过满月时主要由娘家送被子、褥子、枕头、围涎(围嘴)、背心等。被子上一般都绣有图案:五子登科,百子图,麒麟送子;枕头则是老虎枕,狮子枕;围涎上绣有瓜果、花朵、瑞兽;背心的前后也都绣有图案,图案是根据当地风俗以小孩出生的月份来决定的。如过年生的要绣“柿子、如意、鸡”;三月生的图案要绣“桃花”;端午节前后生的要绣有“五毒”于背心的前后;年底生的则绣“麒麟送子”,这都意为家人希望孩子能够茁壮成长,长命百岁。另外娘家还要送小孩的绣花裤,裤脚上要绣有“虎头、狮头、凤头”。同时娘家还要送绣花鞋给婆家,公婆一人一双,鞋面上得绣有一些素淡的花。在晋南的民俗里小孩的满月有两次:一次是小满月为“12天”;一次为大满月“30天”,并且在出满月媳妇得回娘家住上一个月,这样一来,根据当地民俗,娘家就得给婆家送三次绣花鞋。

“过寿”:晋南也是个戏曲之乡,远在宋金时期晋南的戏曲演出和创作就已经非常活跃了,所以在这里的民间工艺品中有大量的戏文图案,刺绣品也不例外。晋南的民俗是老人过寿时要绣大幔帐和戏剧门幔,图案是:“满床芴”(郭子仪过寿庆),“麻姑献寿”、“八仙庆寿”等大幅绣品。

“葬礼”:这时的晋南刺绣品体现在枕顶上,绣品的图案名为《金童玉女送过难河桥》。内容有:“寿字,金童、玉女,难河桥,鸡,狗”。还要有一套刺绣的老身衣做为棺装裹品。它在造型与色彩上与其他地域的刺绣有一定的区别。

由于家户经济条件的高低不同,刺绣品所用材料也不同,但绣品上的图案却是各有千秋,每一件上的图案都是活灵活现。

生礼和婚礼的刺绣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图案方面都足以说明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以及使得生育礼俗得到更为明显和充分的反映。那么刺绣在葬礼中的运用也说明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老人虽然过世了,但后人寄望老人能够平安的投胎再生,其实也带有生育礼俗的色彩。在晋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刺绣不但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使得古老的礼仪习俗更充分地展现于后人。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无论从新娘的嫁妆,还是不满周岁小孩的衣物等等都有了变化,很少有人去用带有刺绣的装饰品,但它们是我们灿烂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四、 晋南民间刺绣的语言艺术

晋南民间刺绣完全是劳动妇女们根据当地的民俗在继承先辈的基础上,以自己对生活的体会观察,用高度的概括手法,巧妙的艺术构思,独特的造型语言,用绚丽丰富的色彩,广泛的题材内容,精细多样的针法绣出了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图案。妇女们在刺绣时没有什么束缚,敢于大胆设想,以自己的审美观点,非常自信的艺术才华一针一线地倾心绣出自己别出心裁的绣品。手法多样有变化,有写实的,有浪漫的,有夸张的,创作出的刺绣具有浓郁的黄土高原乡土气息,形成了晋南绣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形式要素

a. 造型

晋南民俗丰富了刺绣。刺绣起先用于服饰和日常生活用品的装饰,随着世俗的变迁,而发展为年节绣品,订婚品,小孩过满月馈赠品,殉葬品等。晋南的妇女高度的概括手法使晋南的民间刺绣以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生活,以理解的、想象的艺术方式进行造型,在构图上多以“满”为美,有的疏中求聚,满中不塞,增强了构图的饱满、丰富。这种表现手法,说明了绣品作者自信的表现手法,完全脱离了绘画的常规表现手法,形成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色。

b. 色彩

晋南的民间刺绣在色彩的运用上,多使用强烈的对比色,如大红,大绿,大蓝,大紫,大黑,纯白等厚色为底色。所绣的纹样则用淡雅色,使绣品对比鲜明,变化强烈,绚丽多彩,灿烂夺目。这样的绣品做到了在对比中求得协调。晋南的民间绣品不求真实,以醒目重色取胜,这是晋南民间刺绣有别于其他地域民间刺绣的一大用色特征,另外它所表现的内容与应有的自然色有很大差异,但并不使人感到不真实,反而觉得非如此不足以显其美。这种色彩运用的特点,就是取物象之意趣神韵,而不拘于自然色的束缚。正如国画的水墨画,一种黑色包含五色,即所谓:“意足不示颜色似”,只在意足神似也就不必去追求符合自然的真实色了。

2. 叙事要素

晋南的民间刺绣是绚丽多姿的,它既古朴又华美。这里的妇女所绣的无不是她们心灵深处的一片真情。她们不以绣出实用功能为满足,而是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在装饰美化中注入不同的爱。在人生礼仪习俗中的晋南民间刺绣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都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刺绣内容都有一定的叙事性,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隐喻及象征意义。它是约定成俗的。她们自幼就生活在晋南的土地上,当她们在襁褓之时就完全被这里的刺绣装扮着,刺绣伴着她们成长。从而形成这一方水土的晋南民间刺绣叙事性的独特风格。

山西是古典戏曲繁荣的地区,现今山西遗存金元时期的戏台就有十余个,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中至今还有表现戏曲演出场面的古代壁画,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地区戏曲在古代的兴盛发达。戏曲的颂正批邪在道德观念上同时也影响到了刺绣的内容。

在针法运用上,晋南的民间刺绣多种多样。最为常用的是平绣,打籽绣,扑扎绣,民间绣品的作者发挥了她们的智慧,运用了其技巧,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和品种使用不同的针法,做到各得其趣,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绣品,展现于世。

晋南民间刺绣流露着刺绣艺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概括的思维,故在刺绣上既不是纯自然主义的写照,也不是虚幻的变形夸张,而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然后抓取客观事物中最典型,最生动,最完美的形象去创造。它具有一种稚拙、朴实、大方、粗旷之美。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山西)。

2. 赵大勇 《尧舜遗风》,山西人民出版社。

3. 李玉明主编 《山西民间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

4. 李彬《山西民俗大观》,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系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