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
(第3--8单元)
第三单元 识 字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
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在课文和语文园地设计多个维度的训练。在《“贝”的故事》课后练习中,看图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在《中华美食》课后练习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在“我的发现”板块,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情感”有关,带“刀”和“刂”的字多与“刀或切割”有关。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发现“灬”与“火”、“心”和“忄”、“刀’’和“刂”这些偏旁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神州谣 传统节日 2 2 1.认识6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炸”,会写36个字,会写37个词语。 2.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贝”的故2 事 中华美食 2 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 5.朗读《神州谣》,能背诵《传统节目》,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 6.能讲汉字“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口语长大以后做交际 什么 1 1.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2.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语文识字加油站 园地字词句运用 三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4 1.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 2.认读“甜津津、酸溜溜”等词语,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想到的食物,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3.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记住这些部首字, 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5.能发现“火”与“灬”、“心”与竖心旁、“刀”与 立刀旁等偏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 6.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7.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 合计
13 1 神州谣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教材解析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的愿望。
全文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第二小节列举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4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了神州大地之美;第三小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第四小节写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精诚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儿歌句式整齐,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ɑ”和“onɡ”有规律交替出现,第一、
三节押“ɑ”韵,第二、四节押“onɡ”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中插图有蜿蜒的长城和巍峨的群山,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既表现了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 教学目标 …………………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
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方面,要关注不同方言区易错读音,分组强化训练。本课要认的l5个字中,“涌、耸、浓、荣”都含有后鼻韵母onɡ,可以放在一起拼读;“涌”和“荣”声母易混淆,“奋”和“峰”分别是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州”和“耸”分别是翘舌音和平舌音、“浓”和“陆”分别是鼻音和边音,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对比拼读。要注意“谊”不要读成第二声。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偏旁归类识记。如,“涌、湾、浓’’都有三点水,“隔、陆,,都有左耳刀,“峰、夹”都有山字旁,可以进行归类识记。
(2)利用熟字识记。“耸、湾、峡、浓、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涌、峰”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通一涌;锋一峰。“与”可联系“写”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浓、陆”二字可利用意思相对的词语“浓一淡”“水-陆”来识记。
(3)字理识记。“州”是象形字,可以先与“川”进行字形比较,再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4)生活识字。“湾、峡、州、峰、齐、奋、隔”7个字可充分调动学生经验识记。如,结合地名识记,湾——台湾、大亚湾;峡——三峡、刘家峡;州——广州、苏州、兰州;结合山名识记,峰——珠穆朗玛峰、香炉峰、飞来峰。 (5)语境识字。一些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如。齐一齐心、齐读、齐唱;奋一奋斗、奋发图强、奋战;隔一隔开、隔音、隔壁。有的生字比较难理解,如“耸、涌”,可结合上下文,补充描绘“危峰耸立” “波涛汹涌情景
的图片,在情境中识记。“繁、荣”二字可组成词语“繁荣”,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理解。 2.写字。
本课要写9个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字的与写规律与不同点:左右结构的字“湾、峡、族、谊”,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峡、族”最后一笔为捺;上下结构的字“齐、奋”都要写得上大下小,两个字上部分的主笔横要写得平直,撇、捺要写得长而舒展;“岛”是半包围结构,注意该字和“湾”都有竖折折钩,书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民”是独体字,主体居左半格。 本课9个字书写要占:
州 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湾 右上两竖较短,两点呈八字分开;右下“弓”三笔写成。 ;
岛 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竖、竖折、竖。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围住下方的“山”字。
峡 “山”靠左上,“夹”得到两点呈八字形,最后撇、捺舒展 民 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族 “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
谊 右边“宀”稍扁,覆盖“且”,最后一笔横较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齐 下部撇、竖两笔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分列竖中线两侧,竖收笔较低。 奋 “大”要写得宽,“田”要写得小,稍扁,“大”罩住“田”。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神州、台湾岛、海峡、民族、奋发;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海岛、人民、情谊、友谊、齐唱、奋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内涵却极为丰富,宜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会。 注意读出恰当的停顿。要注意每一小节内句子间的连接要流畅,小节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小节间停顿的时闾长短要依据小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来处理。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联系紧密,朗读时停顿的时间应较短;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在内容上有承接,朗读时候的停顿时间也应较短;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问,意思由“山川美”跳转到㈠隋意浓”,停顿时间应稍长。可以通过范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 整首歌谣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可以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反复朗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第四句“各民族,情意浓,齐奋发,共繁荣”,可读出奋发向上的气势,表现出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2.理解运用。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说一说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如,从第一小节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二小节中读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从第三小节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小节中读出各族人民正齐心协力、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注意课文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
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不要做过细的讲解,教师可适当补充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和反映祖国繁荣昌盛的图片、视频资源,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长江之水惊涛拍岸、汹涌澎湃;“长、耸”写出了长城蜿蜒盘旋,珠峰巍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峨峻拔;“繁荣”写出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幸福美满。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再适当予以点拨。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可贯穿于本课教学过程逐层落实,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可结合第二小节的学习完成,详见“理解运用”。
第三题为学生提供了4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四字词语,每组的两个词语,或意思相近,或承接紧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可引导学生采用轮读、对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达到熟读成诵。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2个字。
2.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1.导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学生齐读课题,识记“州”字。 (1)指名认读“州”字,注意读准翘舌音。
(2)比较“州,,和“川”:“州”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州’’和“川”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出示古文字“州’’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州
甲骨立 金文 小篆 楷体
教师补充“州”字的字源解说:“州”是象形字。“川”是河流的意思,“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教师:在生活中,你听过、见过这两个字吗?说一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如州——广州、苏州、杭州、扬州。 )
教师相机补充:“州”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 (5)指导书写“州”。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检查认读课后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突出重点。
分组认读生字:(1)涌、荣、耸、浓;(2)奋一峰;州一耸;浓一陆。 4.识记生字字形。
(1)教师:哪些生字可以利用熟字来识记?(教师出示15个生字,学生交流。) (2)出示3组字:“涌、湾、浓” “隔、陆” “峰、峡”,让学生联系生活,组词识记。
(3)认读“繁荣”。借助近义词理解,如“兴旺、富强”。 (4)开火车认读词语。
神州 奔涌 高耸 分隔 参与 陆地 友谊 浓雾 看齐 民族 海峡 山峰 繁荣 奋发
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放手让学生个性化识记生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再读课文,感受特点
1.教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句话都有3个字;读起来很有气势;朗朗上口。 3.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会发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课文,随文理解字义 1.朗读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神州”和“中华”都指的是中国。(板书:我神州 山川美)
(3)齐读第一小节。 2.朗读第--+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
(2)学生交流,教师范读。说一说:从“奔、涌、长、耸”几个字中,感受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了什么?
(3)出示资料,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神州大地,多么壮美! , (4)男女生对读第二小节。 3.朗读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地图,让学生指认台湾、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3)看图理解“隔”的意思,用“隔”组词。 (4)指导书写“湾”和“岛”。 4.朗读第四小节。
(1)全班齐读。(板书:各民族情谊浓)
(2)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繁荣”: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四通八达……
2 传统节日
………………… 教材解析 …………………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 教学目标 …………………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按时间顺序写了7个传统节日,与节日风俗、活动相关的生字分散于全文,可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字音方面,“传、舟、赏”是翘舌音,借助词语“传统、龙舟、赏菊”帮助学生读准;“乞巧”一词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注意在语流中“乞”的变调。“巷、祭”二字易误读,可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和“祭扫”加以巩固。“重”是多音字,在“重阳节”一词中读“chonɡ”,这个字的字音学生已经学过,可以出示词语“重复、重新、重合” “重要、重量、轻重”让学生辨读。
字形、字义方面,要根据本课生字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识记。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传、宵、饼、菊”,可以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来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2)利用熟字识记。“贴、赏、宵、郎”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站、粘一贴、常一赏、消一宵、朗一郎。“祭、乞”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如察--祭、吃---乞。
(3)生活识字。可以借助地名识记,如巷--北京的“南锣鼓巷”。可以借助物品识字,如艾—艾灸、艾草。
(4)语境识字。一些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识记。 统:总统、统帅、统一、统治 堂:课堂、礼堂、澡堂、大堂 乞:乞丐、乞求、乞讨 巧:巧妙、巧手、花言巧语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贴、敬、转”是左右结构,3个字左右两部分的高低一致,“贴”左右宽窄一致,“敬”左宽右窄,“转”左窄右宽。“街”是左中右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和笔画的穿插。“团”是全包围结构,“闹”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国字框和门字框要写的大而方正。“舟”是独体字,要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艾、热”是上下结构,“艾”上部扁,下部长,“热”上部长,下部扁。
本课9个汉字书写要点:
贴 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街 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舟 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是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艾 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敬 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舒展。 转 左部“车”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专”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团 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口”左右两边的竖画平行,“才”的竖钩压竖中线。
热 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闹 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字加以巩固,如龙舟、转眼、团圆、热闹;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街头、敬爱、转身、团结、热心、打打闹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节奏轻快,富有韵律美。在学生自主朗读过程中,教师可对朗读的停顿、重音做适当点拨。
要注意停顿适当,句子之问的停顿稍长,句子内的停顿稍短。全文共8句话,前7句话每句分别介绍了一个节日的习俗,对佳节的名称可适当重读,以加深学生对节日的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情感,正确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这7个节日并不都是欢快的,如,读“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可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本课要求背诵,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表演读、同桌拍手读、师生对读、生生接力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理解运用。
传统佳节源于生活,学生一读句子,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文中一些词语,如“传统、乞巧、祭扫”,内涵丰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度。可采用联系生活、联系语境、借助图片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联系生活理解“传统”。在朗读课题环节,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和家人年年都过哪些节日?是怎么过节的?引导学生感知“传统”的意思: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些
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过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
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在适当环节,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除传统节日外,你还知
道哪些事物是代代相传的?相机引导学生朗读与节Et有关的古诗,让学生知道古诗、谚语等是中华传统文化。
补充资料理解“乞巧”。乞巧节对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介绍乞巧节的习俗,让学生理解“乞巧”的意思是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借助图片理解“祭扫”。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借助字形理解字义: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再出示祭祀、祭扫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帮助理解“祭扫”的意思。
3.课后练习。
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累传统文化常识,可贯穿本课教学过程逐层落实。(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可分两部分落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可在课文学习结束后作为巩固环节运用;“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么过节的”,可于随文识字环节落实,让学生联系生活,讲讲自己怎么过节的。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有余力或对此主题感兴趣的同学拓展学习,不做统一要求。对愿意选做的同学,可指导其搜集图片、文字,采取办个人小报的方式进行,并为其提供展示机会和平台。
3 “贝”的故事
………………… 教材解析 …………………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课文用4幅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4幅图从左到右依次是:贝
壳实物图、甲骨文“贝”字、小篆“贝”字、楷书“贝”字。图画与课文内容映照,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过程。 ………………… 教学目标 …………………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9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方面,可将平舌音、翘舌音和前鼻韵母的生字归类认读。“珍”和“贫”是前鼻音的字,可借助熟字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珍”可与同音字“真、针”联系起来;“贫”可与“平、苹、萍、评”4个后鼻音的字进行对比。“珍、饰、赚”是翘舌音,“随、损、财”是平舌音,可分组出示,对比认读。“甲骨”一词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注意在语流中“甲”的变调。另外,“漂”是多音字,在本课读“piào”,在“漂浮、漂流”中都是读“Piāo”。
针对生字特点,可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利用图片或实物识记。出示甲骨文的图片或视频,认识“甲、骨”;出示由贝壳做的饰品,认识“饰、品”;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2)随文归类识记。“财、赚、赔、购、贫”5个字都是贝字旁的字,联系课文,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然后读一读课后练习第二题中由“财、赔、购、贫”组词的词语,并继续扩词,如“发财、网购”。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如,房子、汽车都是家里的“财”产;做生意可以“赚”钱,也可能“赔”钱;“购”买东西要花钱。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利用熟字识记。“甲、币”两字可以用“加一笔”的方法识记:日--甲、巾--币。“品”字则可以对比熟字“晶、森、众”3字,采用相同结构归类的方法识记。“易、
损”可以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识记:容易——简单;损坏——破坏、破损。 (4)语境识字。有些生字可采取组词的方法识记,如: 类:人类、分类、种类 随:随身、随手、随从 珍:珍惜、珍爱、珍宝 贫:贫苦、贫穷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贝、甲、币、与”4个是独体字,注意书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骨、关”是上下结构,“骨”上宽下窄,“关”上窄下宽。“壳”可以认为是上中下结构,“士”要窄,中间要扁,“几”要宽。“钱、财”是左右结构,“钱”左窄右宽,“财”左右宽度相等。
对于笔画有变化的字可做重点指导:“骨”字的偏旁“月”处于底部时,撇变成竖;
“贝、财”可进行对比,注意“贝”字最后一笔是长点而不是捺,用作偏旁时,长点变 短点。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贝 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壳 上边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伸展。
甲 “曰”要写得扁而宽,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骨 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
钱 第五笔是竖提。注意右边是两短横、一短撇,而不是三横。 币 起笔是撇, “巾”的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与 第一笔是横,第二笔竖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在横中线上;上横稍短,下横稍长。
财 “贝”末两笔撇尖低,点高。
关 第二笔是撇,第二横长,写在横中线上,擞、捺要写舒展。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字加以巩固,如贝壳、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钱币、钱财、有关;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宝贝、骨头、财产、关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平实却内涵丰富,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读好难读的词语。如甲骨文、漂亮、饰品、随身携带、损坏,要注意示范引导。
(2)读好恰当的停顿。本课出现了较多的顿号,如,“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一句,要注意顿号与逗号停顿的区别,顿号停顿时间较逗号略短。
(3)注意语速。本文名为“贝”的故事,却没有具体生动的情节,以说明的方式介绍了“贝”字的相关知识。读这篇文章要像说话一样不疾不徐,让人能听清楚、听明白。 2.理解运用。
(1)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先向学生展示几幅美丽的贝壳图片,让学生对贝壳的样子有基本的认识,接着出示“贝”字演变过程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贝”字的由来,再出示关于“甲骨文”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理解“甲骨文”就是古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再展示几个其他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一“类”汉字的特点,理解“类”的意思。
(2)学习第二自然段。建议在朗读后,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用换词、组词、举例子等方法理解文中生字的意思。组词时,教师可有意识融人课后练习第二题“珍贵、珍惜”等词语的读、记。再通过抓住两组关键词(漂亮、珍贵,当作饰品;随身携带、不易损坏,当作钱币),指导学生讲述“贝”字的故事。可以尝试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
落实泡泡的内容,要尽量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如,说说你知道的汉字故事。也可以列举其他有趣的形声字,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建议在学习课文时分步落实,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讲故事。具体方法见“朗读指导”和“理解运用”。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篇二题旨在指导学生拓展生字词,积累语言,可融人识字中去落实。 第三题建议先指导学生观察图文,猜猜金字旁和王字旁与什么事物有关,教师相机点拨: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做的,所以“镜”是金字旁;王字旁与珍贵的玉石有关,所以“珠”是王字旁。最后,还可以拓展其他金字旁和王字旁的汉字,深化学生对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理解。 三、实践活动
以“汉字故事”为主题开展活动,可以讲汉字故事,也可收集汉字故事图片、文
章,剪贴制作小报。
4 中国美食
…………………教材解析…………………
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中,主要包括“艹”“火”“灬”3个偏旁。美食包括7种菜肴和4种主食。以图片配汉字的方式呈现菜肴名,以列举的方式呈现主食名。
7种菜肴名,每种包含着一种烹饪方法,表示烹饪方法的有“煎、烤、煮、爆、炖”54个生字,表示蔬菜名的有“菠、茄、蘑、菇”4个生字,都是需要识记的形声字。每种菜肴均配有色彩鲜明的图片,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识菜名的同时又能了解制作方法、理解字义,一举多得。4种主食名包含需识记的“蒸、炸、饺、酱”等形声字。
泡泡“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是基于学生经验的美食种类拓展,是对第一、二部分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本课出现的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利于学生自主朗读以及识记与美食相关的形声字,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教学目标…………………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炸”是个多音字,在课文里读“zhá”,建议结合词语“炸酱面”让学生识记,也可拓展“油炸、炸鱼、炸糕”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加强识记。还可出示读音为zhà的词语,如“爆炸、炸药、炸弹”,让学生对比辨读。其他字音训练可关注不同方言区易错读音,分组强化训练。如翘舌音的字“煮、蒸、炸、粥”;上声的字“腐、煮、饺”;音节含介母的字“煎、饺、酱”等。可以将生字组成词语反复认读,加强字音识记。
根据生字的特点,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识记。
看图识字识词。将菜肴图片和主食图片直观呈现,结合图认读7种菜名、4种主食名;相机补充植物图片“菠菜、茄子、蘑菇”,帮助直观记忆“菠、蘑、菇”3个字;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煎、烤、煮、爆、炖、蒸、炸、炒”等烹饪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字的意思都与“火”有关。再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说一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如清炒白菜、烤羊腿、红烧肉、爆猪肝、牛肉炖萝卜、炸鸡腿、煎鸡蛋、蒸肉、煮饭。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本课偏旁为“灬”“火”和“艹”的字比较集中,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调动学生已有识字经验帮助识记。“煎、煮、蒸”3个字和“烤、爆、炖”3个字在字义上有内在的关联,可以与课后练习第二题结合,通过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烫、煲”“焦、烹”,发现偏旁“灬”与“火”在意义上的联系。
利用熟字识记。“腐、饺、粥、菠、茄、煎”等字都是由熟字加偏旁构成,可采取“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强化字形识记。
利用菜名识字。还可进一步找与生字相关的菜名和主食名,如,腐——臭豆腐、麻婆豆腐;酱——豆酱、芝麻酱、辣椒酱;粥——白粥、青菜粥、八宝粥,通过说名称和读词语加深记忆。
联系生活识字。利用泡泡“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引导学生交流,相机选取部分词板书,或者出示相应的配有文字的图片,鼓励学生利用美食多识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9个,“烧、烤、炒、饭、鸡、鸭”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不同比例,6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烧、烤、炒”3个字左边的“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捺要变成点。“茄、蛋”是上下结构,“茄”上收下放,“蛋”上下两部分均宽而扁,结构匀称。“肉”是三包围结构,先外后内,注意内外的协调。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烧 斜钩从竖中线起笔,要舒展, “兀”的一撇穿插到“火”的下方,竖弯钩要写舒展。
茄 “艹”的横要长,两竖往内收, “加”的“力”和“口”在竖中线两边左右对称。
烤 “考”的长撇要穿插到左边“火”的下方,第九笔短横压横中线,最后一笔为竖折折钩。
鸭 “鸟”的短撇落笔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不与右边笔画相连。 肉 外面的框要写方正,能包住里面两个“人”。 “人”的两撒均从竖中线起笔,捺变点。
鸡 “又”的第二笔是长点, “鸟”的竖折折钩的竖笔压竖中线,左右写紧凑。
蛋 上部笔顺:横钩、竖、横、撇、捺,捺要写得平而舒展。下边是一个虫字,稳稳托住上方。
炒 右边“少”第一笔落笔在横中线上,右点稍高,最后一撇要舒展,穿插到左边“火”的下方。
饭 “饣”的撇长、横钩短, “反”的第一笔撇短、第二笔撇长,末笔捺从中心点起笔,写舒展。 ,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字加以巩固,如红烧、茄子、烤鸭、羊肉、蛋炒饭;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全文由11个美食名称组成,词语的字数、结构不尽相同,词语间彼此独立,没有意思的关联,朗读好词语是重点。 (1)读正确。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课文词语均为常见美食名,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比较容易达到读正确的要求。可以创设互助合作学习的情境,鼓励相互听读,相互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读得快。 (2)读流畅。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好词语。词语要读得干净利落,不破词,不拖长音。词与词之间要适当停顿,有一定的节奏。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读、对读等方式,强化词语读连贯,不唱读。也可将菜名与主食名分类朗读,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积累语言。 2.理解运用。
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煎、煮、蒸”和“烤、爆、炖”等字的意思,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能发现偏旁为“火”和“灬”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
建议在教学导人部分,利用丰富的美食图片或短片,带学生进入中国美食世界,直观感受中国美食品种多样、烹饪手法变化多端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图文,说说自己了解的制作方法,采取两两对比的方法,理解“煎、烤、煮、爆、炖、蒸”等字的不同意思。也可以说一说还有哪些菜肴含有这些字,是怎么做的。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补充图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也可在课前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自己学做一道菜。如蒸鸡蛋、煎鸡蛋、炒鸡蛋、煮鸡蛋,或观察自己家饭菜的制作步骤、烹饪方法,相互交流。 在理解“煎、炒、烤、爆、炖、蒸”等字的不同意思后,可开展说美食大赛,要求美食中用上课后练习第一题列出的烹饪方法,增进学生对这些字的理解,感受中国丰富而独特的美食文化。 三、课后练习
第一题旨在结合生活中的美食,正确运用“炒、烤、烧”等字。建议在随文识字环节落实。
第二题,先引导学生观察3组字的特点,再让学生猜猜火字旁(底)和“灬”的字有什么联系,然后通过查字典印证之前的猜测,总结出带有火字旁(底)和“灬”的字,都与“火”有关,为语文园地三中“我的发现”奠定基础。也可提供更多此类字让学生进行查字典练习。如“焖、煨、煽、烩”“熏、熬”。 四、实践活动
分小组以“家乡的美食”为主题制作一张小报。可以收集家乡美食的图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按制作方法分类并附上美食的名称,也可以把介绍家乡美食的制作方法的文章剪贴在小报上,在班级文化墙上展示,与大家分享。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烤”等6个字。
2.能运用部首查字法理解字义,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视频导人,激发兴趣
1.播放美食烹制片段,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记
1.学生借助课文图片和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
认读词语“炸酱面”,用“炸(zh6)”字组词,出示词语“油炸、炸鱼、炸鸡”等,让学生认读。
3.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 菠菜 煎蛋豆腐 烧烤茄子 水煮鱼 爆竹蘑菇 清炖 蒸饺炸酱面 小米粥
4. 师生多种形式合作读词语,做到不破词、不拖腔;读准确、读响亮。 三、走进文本,随文识记
1.看图片,认读菜名,识记带有“艹”的生字。
(1)出示图文:凉拌菠菜、红烧茄子、小鸡炖蘑菇,指名认读。 (2)教师板书词语:菠菜、茄子、蘑菇。
(3)引导学生观察3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带有“艹”的字在字义上的共性。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4)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图片以及生活经验,总结带有“艹”的字大多与“植物”有关。
集中识记带“艹”的字,有利于学生形象理解字义。 2. 谈美食,讲做法,识记偏旁为“火”和“灬”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在菜名和主食名中有哪些烹饪方法? 教师随机板书“煎、煮、蒸” “烧、烤、爆”等字。
(2)播放“煎、煮、蒸”“炖、炸、烤”等烹饪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些烹饪方法的区别。
(3)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美食和烹饪方法:你喜欢什么美食,它是怎么制作的?
(4)学生说美食,如煮鸡蛋、烤肉串、清蒸鲈鱼、煎牛排、炖藕汤。 3.指导观察,发现偏旁为“火”和“灬”的字之间的关联。
(1)学生回顾烹饪方法,观察“煎、煮、蒸”“炖、烤”等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2)教师点拨:带有“火”和“艹”的字,字义都与“火”有关。 (3)学生尝试说其他带“火”或“灬”的字,如“热、焦、烟、灯”等,进一步感受偏旁为“火”和“灬”的字在字义上的关联。 四、抓住要点,分类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烧、烤、炒、饭、鸡、鸭。 2.引导学生观察共性,提示要点。 (1)说一说字形特点。
(2)交流偏旁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捺变点:火--烧、烤、炒,又--鸡) 3.学生练写,个别指导。 4.作业展示,评价反馈。 五、作业超市,感受美食文化
以“家乡的美食’’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可以介绍几种家乡的美食,也可收集家乡美食图片、文章剪贴在小报上,附上美食的名称,与大家分享。 (何美玲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中南校区)
口语交际
长大以后做什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 教材解析 …………………
本次口语交际以“长大以后做什么”为主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围绕主题简单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感兴趣的内容多提问。
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呈现了四种常见的职业:消防员、医生、教师和厨师。消防员,参加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培养优秀人才;厨师,烹制美食,满足生活需求。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职业,可提示学生交流的范围,也暗含了不同的社会分工产生了不同的职业之意。
教材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交际要求:一是把话说清楚——“清楚地表达想法” “简单说明理由”。说话清楚,注意有理有据,是对El头表达方面的具体要求,也利于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认真听——“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引导学生学习边听边思考,积极参与交流。
“说清楚”首先要解决说什么的问题,二年级学生对职业了解有限,对于长大以后做什么,可能更多是出于感性认识,不必拔高要求,能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必要时可引导课前对某些或某一职业进行适当了解。其次,要解决“怎么说”的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明确有序表达的方式,先说想做什么,再简单说明理由。然后,还要关注学生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边听边思考,并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 教学目标 ………………… 1.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2.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教学建议 ………………… 一、课前调查,为交际做铺垫
教师事先设计好“我是小记者”调查表,明确采访对象、采访主题,设计好采访问题。例如:
“我是小记者”调查表
主题:你的职业是什么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 1.请问您的工作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您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 3.您喜欢这项工作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采访感受: 听了他的介绍,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调查,了解身边常见的职业,并且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职业进行适当地了解,为课堂上更好的交际做好准备,为学生学会边听边思考并提出疑问做铺垫。
二、全班交流,认识多种职业 (一)谈话交流,反馈课前调查
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简单交流在课前采访中所了解到的职业:l.采访了谁;2.他的职业是什么;3.这份工作是做什么的。 (二)猜一猜,补充职业种类
很多职业看似普通,却是社会必不可缺的,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比如清洁工、建筑工人、厨师、家庭保姆……教师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可以利用图片或者文字描述,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比如:“我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干净,更美丽了——清洁工”;“淘宝需要我,外卖可以找我,美丽的期待,我会将你送达——快递员”…… 三、样例示范,为交际做指导 (一)走进未来,引导学生大胆想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建议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呈现“穿越时空”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自己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工作,简单表述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也可以想象自己工作的情形。
(二)通过样例,引导学生说清楚
建议结合教材插图,出示学生表达想法的样例,可以是录音,也可以是视频。比如出示“我长大想当老师,因为我想像老师一样厉害,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学生交流听明白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整理出说清楚的要点:做什么,为什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么做。引导学生第一次进行交际,向同伴介绍自己长大要做什么,为什么。通过学生的交流反馈,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听,听清楚内容,认识职业的多样性,比如:
将来我想当画家。我叔叔就是一个画家,他的画挂在家里可漂亮了,我也想像他一样画很多漂亮的画。
我觉得医生最了不起了,他可以治好我的病,让我健健康康的。所以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医生。
我想做汽车店的老板,因为我觉得我可以开各种各样的车,可酷了! 为了拓宽表达思路,丰富职业理想,可以引导选择同样职业的学生说说不同的理由。 比如:
我长大想当老师,因为我妈妈是老师,一到寒暑假妈妈就带我到各地旅游,好朋友们可羡慕我了!
我觉得老师可了不起了,我刚上学的时候什么都不会,现在有了老师的帮助,我写的字变得漂亮了,读课文也很好听,大家都说我是学习小能手呢!所以我想做一名语文老师。
我想当老师是想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有进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询问听明白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教师及时肯定认真听的同学。通过交流反馈,让学生了解可以多角度地说理由,丰富交际内容。
四、引导学生会听会问,提升交际能力 (一)教师示范,学生提问,激发兴趣
教师说说自己小时候的职业理想,比如:我小时候希望长大了做一名机械工程师,因为我特别想设计和发明一个聪明的机器人,当我一个人的时候,它就可以陪我玩了。教师有意识地在介绍中选择一项学生不熟悉的职业,调动学生思考与提问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用“为什么”“怎么”等疑问词有礼貌地提问。比如学生会问:老师,机械工程师是做什么的?老师您还想机器人陪您做什么呢?您原来想做机械工程师的,为什么现在却做了老师呢? (二)个别展示,全班提问,运用方法
推荐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职业理想,请其他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教师及时肯定听清楚、会思考的学生,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会运用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为什么”“怎么”等疑问词有礼貌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代表选择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不能解答的问题也要做出礼貌的回应。 (三)小组交流,组内提问,提升能力
建议班级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教师要提出交流要求:1.轮流说清楚自己的理想;2.认真听别人的理想,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3.互听互评,给说清楚的或者会提问的同学竖大拇指。交流后,班内个别反馈你得到了几个大拇指,你是因为什么得到的。从而再次强调本课交际目标,要说清楚长大以后做什么,简单说明理由;要听清楚别人说话的内容,并对感兴趣的内容多提问。 五、实践活动
跟家人或自己的小伙伴聊一聊“长大以后做什么”。 (张烨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语文园地三
………………… 教材解析 ………………… 语文园地三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甜津津、酸溜溜”等8个描写食物味道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泡泡“我吃过酸溜溜的话梅……”,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选用这样的词语说句子。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根据偏旁猜测字音,把易混淆的形声字选人恰当的语境中,再查字典验证。第二部分由部首字和含有该部首字的合体字组成,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实践,了解“鹿、麝”等字的查找方法,提高学生部首查字典的能力。
“我的发现”呈现了形旁是“火字旁”和“四点底”、“心字底”和“竖心旁”、“立
刀旁”和“刀字底(旁)”的3组字,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偏旁之间的关联。 “日积月累”要求读背十二生肖,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生肖文化。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文章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特点,赋予它们不同的长处和短处,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
识字加油站
1. 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
2.积累“甜津津、酸溜溜”这样的词语;并能说句子。
本板块列举的词语,学生一读就懂,不要单独讲解字义。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说,达到语言积累和识字的目的。
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词语,感受词语在形式上的特点。再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自己会联想到什么食物,如甜津津的葡萄、酸溜溜的梅子、脆生生的黄瓜、香喷喷的烤鸭、油腻腻的炸糕。然后用上“甜津津、酸溜溜,,这样的词语说说自己吃过的美食:“我吃过软绵绵的蛋糕。” “我吃过硬邦邦的糖果。”
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运用词语。如,教师出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让学生用“甜津津、酸溜溜”这样的词语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
字词句运用
1.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准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2.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第一题,设计目的不在于检测识字效果,而在于通过有依据地猜测,巩固运用形声字识字规律,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重点关注学生选择的依据,如,“( )苹果”选择“削”字,依据是“削”字有“刂”跟“刀或切割”有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说清怎么选,为什么这么诜,以巩固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适度拓展,找出有相同部件的生字,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别的。如“漂”和“飘”,“忠”和“钟”,“榜”和“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第二题旨在让学生了解部首字,学习运用部首字查找生字。可首先以“鹿、金”8个字为例,让学生采用部首查字法自主查找,交流查找情况。通过查找,学生发现:“金、
音、黑、衣、辛、鱼”6个字只能整体作为部首,不可再细分,“鹿、高”两个字,既可以当它们是部首,也可以分别查广字头、点横头。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自主查找带有“鹿、金”等部首的合体字“麝、鉴”等,交流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找情况。最后,还可以启发学生在字典的部首目录部分找找,还有哪些熟悉的字可以作为部首字,更多地了解这种现象。
我的发现
能发现“火”与“灬”等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该内容旨在深化学生对形旁表义规律的认识。第一组泡泡提示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可以通过这一组的引导,发现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字偏旁之间的关联。
第二组都是熟字,可以让学生做表情,做动作,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偏旁为“心”和“忄”的字都与“心理、情感”有关,还可以拓展“怕、忧、思、念、愁、想”等词语加深理解。
第三组,只有“剑”为生字,借助生活经验和形旁,学生可以推测这个字的大致意思。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偏旁为“刀”和“刂”的字都与“刀或切割”有关。如: 玩游戏,我来问,你来答: 切切切,切萝卜,什么切? 菜刀切。 剪剪剪,剪窗花,什么剪? 剪刀剪。 刮刮刮,刮胡须,什么刮?剃刀刮。 日积月累
能按顺序背记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重在让学生按照顺序读熟并背诵下来,不必过多讲解。为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竞赛活动,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和家人的属相,讲讲生肖故事,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欣赏生肖邮票、绘画、民间工艺作品等,了解生肖文化。
我爱阅读
自主阅读《小柳树和枣树》,能明白事物各有各的长处。
故事语言生动,易懂。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先借助拼音尝试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引导学生默读故事,画出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有关的词句,想一想: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和特点有什么不同?小柳树前后有什么变化?在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或有什么收获。
(刘波 谭小小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北山校区) 附: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评三听力答案 三族、炒饭、热闹、钱财、鸡鸭、贝壳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4篇课文。4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儿童散文和儿童故事,内容富有童心童趣。4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但想象的角度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材在4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的相关栏目中都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彩色的梦》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枫树上的喜鹊》引导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借助课文的句式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沙滩上的童话》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词语根据故事的开头编故事;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栏目要求学生仿照提供的句式,借助泡泡中的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写话”栏目引导学生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写话。
在此之前,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出现了两次: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的编排思路,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 此外,本单元还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要注意低年段学生默读能力还处在学习、培养阶段,不要拔高要求。二年级上册《雪孩子》《纸船和风筝》提出“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本册《邓小平爷爷植树》和《千人糕》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运用在这些课文中习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默读时逐步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教学要点
1.认识4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枫树上的喜鹊》。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的梦》中彩色铅笔画出的梦;能说出《枫树上的喜鹊》中“我”喜欢的是什么;能就《我是一只小虫子》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4.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或语句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能根据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1.认识“陀、螺”等10个生字,认读有关玩具名称的词语,能说出自己玩过的玩具。
2。能把自己积累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分类写下来;能仿照例句,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3.能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
4.能根据提示,写好三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 5.能积累与诚信有关的名言。
6.自主阅读《手影戏》,能了解内容,感受手影戏的有趣。
8彩色的梦
教材解析
《彩色的梦》是一首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第二至四小节具体描绘了彩色铅笔画出的彩色梦境。在童诗中,彩色铅笔化身为大森林的精灵,滑着轻盈的舞步,从碧绿的草坪、鲜红的野花、湛蓝的天空“跳蹦”到葱郁的森林,绘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灵动活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泼的画卷;从色彩、音响到气味,融成了一个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世界。
“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一个“滑”字将彩色铅笔写活了,彩色铅笔好似一个轻盈的舞者,以曼妙的舞姿在白纸上跳跃,脚尖所到之处如魔法发生,呈现生机盎然的图景。“大块…‘大朵…‘大片”,表现了孩子绘画时的自由挥洒;“红了”“绿了”“蓝了”,运用鲜艳的色彩渲染,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
“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一个“拉”字和一个“请”字,表现了雪松和小鸟之间的友爱。“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想象新奇独特,富有童心童趣。苹果般的太阳,结在小屋的烟囱上,是儿童的话语,是儿童的思维,是儿童的联想。“雪松”“小鸟”“小屋”“太阳”,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这是诗,也是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排比的句式和拟人的手法,交叉汇合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受,使“我”的彩色梦境有了动态美。
诗歌语言平易质朴,朗朗上口,句式简单,灵活多变。“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句式结构相同,富有韵律。
课文插图有意采用儿童画风格,充满童真稚气,色彩明丽,意境优美,用儿童特有的语言,形象地再现了诗歌描述的彩色梦境:蓝天白云,绿草红花,拉着手的雪松,唱着歌的小鸟,苹果般的太阳,静谧的小屋,流动的溪水……在插图的右边竖着三支彩色铅笔,暗示这一切美好的画面都是彩色铅笔画出来的,对应诗句“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将诗歌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画面。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字;会写“彩色、脚尖”等8个词语。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中,“坪、精、叮、咛”4个生字都有后鼻韵母“ing”,可以结合词语“草坪、精灵、叮咛”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叮咛”一词比较难读,“咛”和“灵”的声母容易混淆,要注意分清边音和鼻音读准字音。还可以把“葱郁”和“烟囱”放在一起读,利用同音字现象帮助学生读准生字“囱”。
根据本课生字特点及学生认知基础,可运用多种方法识记。 (1)“坪、叮、咛”可以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识记。
(2)“聊、坪、般、精”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柳一聊,评、苹一坪,没一般,睛一精。 (3)“郁、囱”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认读词语“葱郁、烟囱”。“郁”可以用熟
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有一郁。“囱”可以用熟字减偏旁的方法识记:窗一囱。
(4)“聊”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词语“聊天”来加强识记。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森、拉、结、苹、般”5个字集中在第三小节,可集中指导书写;在板书课题时,可以指导学生写“彩”和“梦”;在学习第四小节时,指导学生写词语“精灵”。针对本课生字的结构特点,也可以采用分类指导的方法,从教一个到写几个。如,“彩、拉、般、精、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一起指导;生字“梦”和“森”都含有“林”,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林”在书写上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写字迁移能力,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彩色、森林、苹果、精灵;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云彩、拉手、团结、一般、精彩、机灵,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文语言活泼、跳跃,富有音乐美和韵律感,情感基调是快乐明朗的。文中有两处感叹号、两处破折号和一处省略号,这些标点的用法、作用可以不讲,但不妨在读中留意、引导。 在朗读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出梦境的美好与快乐。 、’
承接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朗读第二小节中的句子“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可重读“大块、大朵、大片”和“绿、红、蓝”,排比句语气渐强,突出画面的明丽色彩与变化之快,读出语言的跳跃和作画的惬意。朗读第三小节可用叙述的语气,娓娓道来,读句子“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时,可强调“苹果般”,音调稍高,读出轻陕节奏中所蕴含的生命的灵动。 (2)读好句子中的破折号。
诗的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中都有带破折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蓝——得——透——明!”“又大——又红!”破折号在诗句中表示声音的延长,起强调的作用。这两个句子的朗读,不同于连贯地读一句话,也不是念一个个单字,朗读时要注意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引导学生将破折号前面的字音稍微拖长,有破折号的地方稍作停顿,但不能读成一字一顿。教师要多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我”对蓝天、太阳的赞美之情。 (3)读好课文末尾的省略号。
诗的第四小节,“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一句,省略号代表还有许许多多的梦境,就像小溪的水一样源源不断。朗读时,减缓语速,适当延长“流动”一词的读音,语气轻柔,语音渐弱,读出溪水汩汩流淌、永不停息的感觉,读出省略号中余韵未了的意味,突出“我”的彩色铅笔会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画出更多更美的梦境。
朗读,是诗歌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同桌互读、个别赛读、学生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理解运用。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疑激趣,感知诗意。
可从课题人手,让学生猜猜“彩色的梦”可能是怎样的梦,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诗的开头写“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梦怎么用“把”来计算?“我”有哪些彩色的梦?让学生带着疑问通读全诗,明白“一大把彩色的梦”指的是画出各种美好梦境的彩色铅笔;再从第二至四小节中找出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梦境,从而整体感知全诗的大意。 (2)借助插图,想象梦境。
课文第二至四小节具体描写了彩色的梦境,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你看到了梦中有哪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读第二小节,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找出景物“草坪、野花、天空”,扣“绿了、红了、蓝了”,想象画面色彩的明丽,抓“大块、大朵、大片”,感受孩子画画的欢畅。
读第三小节,引导学生找出景物“雪松、小鸟、小屋、太阳”,抓住“拉、请、留下、结”等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感受森林里雪松与小鸟的团结友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借助图画理解“葱郁”:让学生观察雪松的颜色、长势等,从而知道“葱郁”是“青翠茂盛”的意思。
读第四小节,可启发学生想象:“水果香”“季节风”可能画的是什么?“紫葡萄的叮咛”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无形的“水果香”“季节风”以及“紫葡萄的叮咛”还原成具体的有形的事物。“精灵”一词,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 (3)挖掘文本空白,补白想象。
读第一小节时,可抓住“聊天”和“跳蹦”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他们躺在铅笔盒里会聊些什么?打开铅笔盒,跳蹦着,他们又会做些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什么呢?读第二小节,抓“滑过”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呢?读第三小节,可引导学生从诗句“请小鸟留下歌声”展开想象,想象雪松与小鸟对话的场景,还可以想象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读第四小节,可从文尾的省略号生发想象:我的彩色梦境还会有什么画面?
(4)拓展延伸,迁移运用语言。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灵活多变,每一个小节都蕴藏着语言训练点,语言训练可以融人到每个小节的阅读理解之中。如,教学第二小节,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呢?试着用书中的句式说一说。教学第三小节,可以提供具体的语境,以“在热闹的池塘边…‘在丰收的果园里…‘在碧绿的田野里”等为引子,指导学生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的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第四小节,可以抓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我”的彩色梦境里还有什么,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一说。
当然,语言训练也可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进行,可通过提问引导:小精灵们,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可以仿照课文第二小节或第三小节写一首小诗。 3.课后练习。
第一题,详见“理解运用”。
第二题建议分三步来落实:第一步,同桌讨论交流: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同桌的互相追问补充,让想画的内容逐步清晰起来。第二步,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仿照其中的一个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第三步,写后分组交流,再全班展评,注意从两个方面鼓励学生:敢于展开想象,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资源 高洪波
笔名向川。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出版儿童诗集《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散文随笔集《波斯猫》《醉界》等,幼儿童话《鸟石的秘密》《渔灯》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夕FJL童文学管窥》等。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国家图书奖、庄重文文学奖、冰心奖、陈伯吹奖、中国少儿出版社“金作家”等奖项。
9枫树上的喜鹊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底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叙述线索清晰,情节简单。第一至四自然段主要讲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这部分4次直接写到“我喜欢”:渡口旁像绿色太阳伞的枫树,我喜欢;枫树上喜鹊的窝,我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的窝,我喜欢;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我喜欢。第五至十二自然段讲“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唱歌游戏、学拼音、认识太阳,描述了“我”与喜鹊一家的共鸣共语。第十三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我”快乐的心情。
课文想象丰富。听见喜鹊阿姨“鹊!鹊!鹊!”喜鹊弟弟“鹊,鹊,鹊……”“我”想象那是喜鹊阿姨在教拼音字母“a、o、e”,喜鹊弟弟跟着学;听见喜鹊阿姨“鹊!鹊鹊鹊?”喜鹊弟弟“鹊!鹊鹊!鹊鹊鹊!”“我”想象那是喜鹊母子看日出时的快乐对话:“看!那是什么?”“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上来了!”“我”从喜鹊简单的叫声中,听出了语调的丰富变化,由此展开想象,与喜鹊进行心灵的交流。课文通过拟人化的叙述和描写,赋予喜鹊以灵性和情感,营造了一个纯真、美好的童话世界。“学拼音”和“看日出”这两部分,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最后写想到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课文多次运用反复的手法。在第一至四自然段,反复说“我喜欢”“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等,强调“我”对喜鹊的喜爱。在第五至十二自然段,反复说“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反复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我懂得”,强调“我”懂得喜鹊的行为和语言。这种间隔的反复,形成了一种往复回环的节奏美。课文还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第一自然段“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把枫树比作一把一直打开的绿色太阳伞,突出了枫树高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特点,还赋予它以人的情感——一直不辞辛苦地为渡口上的人们和住在树上的喜鹊遮蔽烈日,抵挡风雨。第五自然段“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运用排比的句式,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人格化的动词“教、唱歌、做游戏、学、发明”,表现“我”对喜鹊一家的喜欢。
课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读者带到村里渡口旁的大枫树下,听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魄差好。课文语言质朴、自然,以儿童的IZ!吻叙事抒情,充满童真和稚趣。如, “我很喜欢它。”“我喜欢极了。”“我真是喜欢极了。”“喜鹊弟弟长得真快,好极了。”“我真高兴啊!”在平淡朴实的文字中饱含真情和趣味。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会写“喜欢、好像”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隋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学生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来读准字音;也可以利用已学的同音字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如,借助熟字“阴”读准“荫”,“冈”应该读第一声,但是学生易读成第三声,可借助熟字“刚、钢”帮助读准字音,也可认读词语“山冈”,加强字音的巩固。“撑”字的声母和韵母都不易读准,要借助“撑船、撑伞、支撑”等词语读准字音。 字形和字义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识记。本课9个生字,其中8个生字可以利用熟字识记。如,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识记的: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度--渡;阴--荫;掌--撑;并--拼;董--懂;安--案。用“减一减”的方法可以识记的:每--母;刚、钢--冈。
识记“撑”,除了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外,可以让学生做做“撑船、撑伞”的动作,体会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荫、蔽”都有草字头,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认读词语“绿荫、遮蔽”;学习“渡”字,可以让学生指认插图中的“渡口、渡船”;“拼”和“母”可以认读词组“拼音字母”帮助记忆,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拼”“母”组词或说句子,如“拼音、拼写、拼读、拼命”“父母、母亲、祖母、母爱”。
2.写字。 ’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有4个是左右结构的字,有l个是左中右结构,有两个是上下结构,有l个是独体字。教师可以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加强对典型字的指导,提高写字指导的效率。 对难写字和易错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和笔顺。“姨”字右边的撇注意尊“弟”字的第七笔撇加以区别。“母”为独体字,可以同已学的“每”进行比较,注意笔顺。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阿姨、弟弟、游戏、字母;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雨伞、姨妈、方便、教学、教师、游玩、唱戏、母爱,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朗读指导,可以把握好下面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读好直接表达“我”喜爱之情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
.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 我真是喜欢极了。
喜鹊弟弟长得真快,好极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我真高兴啊!
可继续练习第一单元学习的重音?朗读第一句可强调“枫树、很喜欢”,突出“我很喜欢枫树”。朗读第二句可强调“窝、喜欢”两个词,馍“极”字语音稍微拖长,“了”则要读得又轻又短,突出我喜欢喜鹊的窝。第三句用一个“是的”再次强调自己喜欢喜鹊的窝,好像对话中的应答,朗读时语气要轻柔而肯定。朗读第四、五、六句都可以强调 “真”,读出儿童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2)读好喜鹊的对话及描写“我”想象的句子。课文的第六至十二自然段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有两次对话?对话的内容虽然只有一个单调的音节“鹊”,但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使喜鹊的语音、语调、语气富于变化,富有情感。教师要抓住标点符号及句子前面的提示语,引导学生读好相关段落。 第一组对话: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鹊!鹊!鹊!”句中有3个“!”,增强了语音的节奏感和韵律,朗读时音量可稍放大,语音可稍稍拖长,读出节奏感,再现鹊阿姨满含慈爱认真教读拼音的情景。喜鹊弟弟跟着喜鹊阿姨学,发出的声音是“鹊,鹊,鹊……”,可设置问题:同喜鹊阿姨相比,喜鹊弟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使用的标点是逗号和省略号,表明喜鹊弟弟声音稚嫩,节奏不稳定,因此可以读得长一声、短一声,再现小喜鹊咿呀学语的情景。 第二组对话: , 。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
喜鹊弟弟一齐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
喜鹊阿姨的话,有感叹号和问号,第一句“鹊!”后面是感叹号,可重读;“鹊鹊鹊?”后面是问号,读“鹊鹊鹊”的最后一个“鹊”字时,语调可微微往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朗读喜鹊弟弟的话时,可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一齐…‘快乐”,指导有节奏地读
“鹊!鹊鹊!鹊鹊鹊!”。喜鹊弟弟的话连用了3个感叹号,2个“鹊”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字、3个“鹊”手连读时,语速可适当加快,音量渐渐升高,表达出欢喜、自豪之情。 ’
在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的对话中,穿插了“我”的想象,如“我知道………” “我懂得……”这些句子让文字充满童稚的魅力,呈现出童话般的意境。朗读时可根据标点和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朗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把教师的引读和学生的分角色朗读结合起来,营造对话情境。如,学生分角色朗读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教师朗读所有角色语言的提示语及“我看见——我知道——我懂得——我懂得——\",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理解运用。
在内容理解上,教师可以设置总领全篇的问题,如,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非常喜欢枫树上的喜鹊?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在语言运用上,教师可抓住文中典范的句式和段落,引导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进行仿写。
(1)注意默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默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默读可安排在两个环节进行,一是初读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画出文中带有“我喜欢”的句子,想一想:“我”喜欢的是什么。再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梳理出“我喜欢” 的句子,并说一说“我”喜欢的事物: 我喜欢村子渡口旁的枫树。
我喜欢枫树上喜鹊的窝以及窝里的喜鹊阿姨、喜鹊弟弟。 二是让学生默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讲了哪些有趣的事,用不同的记号分别标画出“我”在枫树下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通过默读和读后的交流,了解这部分的内容。
(2)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可以借助插图加以体会。如: 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这一句讲的是“我”喜欢枫树的原因——枫树像高大的绿色太阳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无私奉献。可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枫树,教师顺势点拨:枫树的枝叶很茂密,遮挡住了强烈的阳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光,让树下有一大片阴处,夏天特别凉快,这阴处就叫“绿荫”;“遮蔽”指的是茂密的枝叶遮住了渡口。
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朗读这两句,可出示第一幅插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我”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窝的情景,然后和喜鹊阿姨、喜鹊弟弟打个招呼,如,“喜鹊阿姨,您好!我喜欢你!” “喜鹊弟弟,你们好!我真是太喜欢你们了!”朗读和想象结合,让学生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今天早上,太阳从渡口对岸山冈后面升上来了……
出示第二幅插图,让学生看图理解“山冈”及句中的方位词语,说说哪里是渡口,哪里是“渡口对岸”,哪里是“山冈后面”,弄清喜鹊与太阳所处的位置,想象喜鹊一家看日出的情景。
(3)课文有不少的留白,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如教学第五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省略号,想想喜鹊阿姨还会教些什么,再仿照文中的句式,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一说。也可以移情想象,补写句子。如教学第六至十二自然段,还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都只会发一个简单的音节“鹊”,为什么在“我’’听来却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呢?通过探讨这个问题,让学生懂得,喜鹊一家的“语言交流”,其实是“我”天真的想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大胆想象,也一样懂得“鸟言兽语”。
教师可通过分角色朗读、师生表演读等形式,抓住“我看见”“我知道”“我懂得”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发现“教拼音”和“看日出”这两部分中旬子之间的内在关系: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最后写想到的。
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创设喜鹊“吃虫子”“学唱歌”等情境,引导学生围绕看到的和听到的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我知道”“我懂得”这两个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想象。 3.课后练习。
第一题详见“教学建议”。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第二题详见“理解运用”。结合课文第五至十二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先说后写。以下例子供参考: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妈妈,我要吃!我要吃虫子!”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妈妈,我饿了!我饿了!”
我知道,她是在说:“乖孩子,别急!吃完了妈妈再去找。” 我知道,她是在说:“乖孩子,快吃吧!吃饱了快快长大。” 三、问题提示
“绿荫”和“绿阴”有区别吗?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词语“树阴”“树荫”和“绿阴”“绿荫”都进行了注释: ,
树荫:(名)树木枝叶在目光下所形成的阴影。也作树阴。 ’ 树阴:同“树荫”。
绿荫:(名)指树荫,绿荫蔽目。也作绿阴。 绿阴:同“绿荫”。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
1.指导写“教、游、戏、母”4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隋景展开想象,把想 }的内容写下来。
10 沙滩上的童话
…………………教材解析…………………
课文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海边的沙滩上修筑城堡、编织童话故事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快乐的生活。
全文共1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起句,也是课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海边的沙滩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地”。第二至十九自然段具体描写孩子们快乐的游戏过程:垒城堡一编童话。’文中的孩子们编织的童话故事层次清晰,情趣盎然:公主被困(起因)—一攻打城堡(经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过)——找到公主(结果)。
课文在“编章话”部分,有3组对话描写。第一组对话(第三至五自然段),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再,编织着“公主被抢”的童话故事。第二组对话(第九至十一自然段),具体写孩子们商量怎样攻下城堡。第三组对话(第十七自然段),是找到公主后“我”对伙伴们说的话,句中有两处反复、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将孩子们的游戏与想象交织在一起进行描写,在儿童的生活故事里面套着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从想象“魔王”和“公主”,让“城堡成了一座魔窟二,,“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至商量攻城,有人提议驾飞机轰炸,马上被人以“那时候还没有飞机”的理由认真驳回,想象与现实、童话与游戏已融为一体。在文章的末尾,孩子的想象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我大声说:‘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我抱住了妈妈。”“真的,那时候,连我也忘记了她是我的妈妈!”文章在这里戛然而止,却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欢乐情景。
课文插图以大海、沙滩为背景,呈现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垒起城堡、编织童话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营造了一种欢乐的氛围。 …………………教学目标 …………………
1.认识“堡、插”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量”,会写“周、围”等9个字,会写“周围、补充”等l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3.展开想象,能根据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l5个生字,除“记”外,其余的14个生字全部集中在课文第二至第十三自然段。在字音方面,除借助拼音帮助正音外,还可以结合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 “城堡、凶狠、补充、攻打、商量、驾驶、轰炸、反驳、火药、赞赏、合力、忘记”,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多音字“量”在“商量”一词中,本音读“liáng”,在词语中应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读成轻声。教师可以分别出示读“liáng”和“liàng”的词语,让学生比较辨读。如,在“打量、思量、计量、量体温、量角器”等词语中读“liáng”,在“力量、数量、饭量、流量、分量”等词语中读“liàng”。此外,要关注“干树枝”一词的正音,通过对比读“树干”和“干树枝”,读准多音字“干”。
针对本课生字分布比较集中的特点,可以采用集中识记和随文识记相结合的方法识记 字形,了解字义。
(1)利用熟字识记。“堡、攻、驾、轰、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合”可以用熟字“鸽、给”减偏旁的方法识记;“狠、驾”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很一狠;架一驾。
(2)联系生活识记。“药”字在医院、学校医务室、药店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药”字。“商”字在生活中也常见,如商场、’商店、商品、商标,也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商”字。
(3)模拟声音识记。让学生从字形展开联想,“轰”下面的“双”表示很多车,很多车在一起行驶,会发出巨大的“轰轰”声。打雷、放炮时也会发出“轰轰”的声音,让学生模拟声音,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
(4)组词识字。“凶、补、充、驳、赞、合”适宜组成词语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不要孤立地去认读。
凶:凶狠、凶恶、凶猛 补:补充、补助、补丁 充:补充、充电、充足 驳:反驳、批驳、辩驳 赞:赞赏、赞美、赞扬 合:合作、合力、合唱
(5)动作演示识记。“插”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把细长或薄的东西放进、挤入、刺进或穿入、插上。可以动作演示“在沙土里插树枝”“把手插进口袋”,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周”是三包围结构的字,“围”是全包围结构的字,“句”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补、记”是左右结构的字,“充、药、合、死”是上下结构的字:写好包围结构的字是本学期书写指导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的重点,教学时,要重点指导写好“周、围、句”,比较三包围、全包围、半包围3种结构的字在书写上的异同。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周围、补充、火药、忘记;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周记、包围、语句、补丁、充分、充足、买药、合作、合力、死伤、记号,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描写儿童生活,故事性强,适合学生朗读。朗读可以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指导。
(1)读好第一组对话。第一组对话在第三至五自然段,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在游戏中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也许彼此之间的搭话不紧凑,但语意连贯——几个句子连起来就是童话的故事情节,可以分角色朗读这组对话。
分角色朗读时可以去掉提示语直接读对话,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停顿不要太长,要读出对话感和画面感。对话的第一句,要重读“凶狠”,突出魔王的可恶;对话的第二句和第三句,要读出感叹号里包含的愤怒、焦急的感情色彩,“你们快听”要读得急促,“公主在城堡里哭呢”的“呢”尾音可读得短促,突出孩子们着急的心情。 (2)读好第二组对话。第二组对话在第九至十一自然段,写的是几个孩子商量怎样攻下城堡。“我驾驶飞机去轰炸”这句要读得肯定,强调救公主时小伙伴们的勇往直前。“那时候还没有飞机呢”是对同伴看法的否定,要读出反驳的语气,可以重读“没有”,强调同伴的办法行不通。“挖地道,从地下……”一句可以读得沉稳一些,体现“商量”的语气。
(3)读好“我”说的话。第十五自然段“但公主在哪儿”在写法上可以当作是“我”的内心独白,朗读的音量不宜高。朗读时,先读准“哪儿”,再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第十七自然段描写“我”的话中包含两个感叹号,两处反复——“救出来了,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可改成:“救出来了!在这儿!”比较朗读,体会语气和表达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效果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反复”更能表达出孩子们找到“公主”后兴奋、激动的心情。注意“反复”的概念不必提出。 2.理解运用。
课文以“沙滩上的童话”为题,但并不是童话故事,主要记叙的是一群孩子在沙滩上玩垒城堡游戏、编童话故事的儿童生活场景,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方式来布局谋篇的,因此可以从中心句(第一自然段)切人,以关键词㈠陕乐”为发散点,以“想象”为线,辐射全文,引导学生感受“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 (1)借助课文插图展开想象。
课文第二自然段讲孩子们垒城堡、筑围墙。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动词“垒、筑、插”,体会垒城筑墙之乐。然后,让学生观察插图,找出“城堡”“围墙”和“干树枝”。接着,采用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短句之间首尾相连的特点。最后,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与提取的动词,根据句式特点试着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
第三至六自然段讲孩子们编织童话故事。在读好对话的基础上,可抓住“补充”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如,“又有人补充了一句——”“一个小伙伴继续补充——”,引导学生顺着第三个小伙伴说的话“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继续编织童话故事。
第八至十一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商量怎样攻下城堡,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商量”“反驳”这两个词语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对话情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反驳’’指的是否定小伙伴提出的用飞机去轰炸的方法,并说出理由;“商量’’指的是大家一起讨论,各自说出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攻下城堡?有人反驳吗?
(3)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学习课文第十二至十九自然段,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孩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子们轰塌城堡、找到公主的快乐画面。阅读“轰塌城堡’’部分,可以扣住“四面八方”“终于”“合力”等词语,想象攻下城堡的经过,还可以抓住3个“欢呼’’展开想象:孩子们会怎样欢呼呢?阅读“找到公主”部分,可以通过师生角色扮演、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式再现“大家跟着一起叫喊着、欢呼着”的情景,感受纯洁、善良的童心。 3.课后练习。
第一题,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提供的6组词语分别包含了本课的6个生字,每组的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可以让学生先读题目,明确题意。读词语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之间的联系。然后指导学生用提供的句子作为故事的开头,想象在沙漠和大山里发生了什么故事,根据提供的词语想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 三、问题提示
“商量”的“量”为什么注的不是轻声?
本套教材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课文全文注音,会体现语流中的音变,如“一”“不”的变调。二年级下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更注音,注的是字的本音。课文中“商量”的“量”,本音是“liáng”,故没有注轻声。但在读“商量’’这个词时,“量”要读轻声,体现音变。
…………………教学设许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堡、插”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量”,会写“周、围、补、充”4个字。
2.阅读课文第一至十四自然段,理解“补充、商量、反驳”等词语的意思,读好人物对话。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教材解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这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自然段)先写伙伴们当小虫子的感受——“一点儿都不好”,再写觉得不好的理由——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哪怕是小狗撒的一泡尿,也能把伙伴们淹得昏头昏脑;小鸟对伙伴们的威胁更不用多说。第二部分(第三至七自然段)主要写“我”当一只虫子的感受——“还真不错”。与伙伴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你瞧,“我”在摇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是多么惬意!坐上“免费的特快列车”跟着小狗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是多么幸运!接着介绍小伙伴,有可能撞伤“我”的屎壳郎,有想吃掉“我”的螳螂,有脾气不好总是 想顶“我”的天牛,但在“我”眼里,它们都特别有意思,于是“我” 小心、有礼貌地对待它们。最后以“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课文结构清晰,以“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设问开头,然后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这两点都是围绕“小”的特点来描述的,两部分都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段落之间联系紧密。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生活,想象丰富而独特。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懊恼,一起快乐。语言幽默、俏皮,富有童趣。如,“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股会被苍耳刺痛的” “其实,那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读来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 教学目标 …………………
1·认识“屁、股”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泡”,会写“屁、股”等8个字;会写“屁股、苍耳”等8个词语。
2.能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义特点,不认识的字能查字典认读。
3.朗读课文,能就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 ………………… 教学建议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l5个生字,集中在第二、四、六自然段,每个自然段5个。因此建议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注意“尿”不要误读成“liào”,“撞”的声母是“zh”,不是“ch” “泡”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作量词,读“pāo”,在“鱼泡、电灯泡儿、泡茶、泡饭、吐泡泡”“这事泡汤了”中读“pào”。
可根据字形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识记。 (1)集中识字。
①形近字识记。如,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耳一茸,星一醒,光一晃,童一撞;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认识:纸一昏;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认识:兔一免。
②偏旁归类识记。“脾”和“股”偏旁都是“月”,联系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月字旁的字有不少与身体器官有关,再让学生说说带有月字旁并与身体器官有关的汉字。“尿、屎、屁”3个字的偏旁都是“尸”,引导学生发现“尸”与身体排泄物有关。“昏、晃”都有“日”,可结合“日”在字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字义。 (2)随文识字。
①图文结合识记。出示屎壳郎的图片,认读“屎壳郎”,识记“屎”。 ②联系生活识记。随文认读词语“免费列车”,说说生活中碰见的“免费”现象或者日常花销的种类,如水费、电费、车费、话费;用“列”扩词,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列。 ③词语归类识字。认读词语“大婶”,可以与表示女性称谓的词“妈、奶、娘、姨”等联系起来识记。“婶”,课文中是对雌性天牛的称呼。
(3)巩固识字。
把生字编成简单的字谜,让学生猜一猜。可根据字形编,如,“太阳出来光闪闪(晃)”;可根据字义编,如,“两小童,手拉手,向前冲,碰在一起泪花流(撞)”。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生字。“屁、尿、屎”3个字结构相同,都是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左上包右下,可以集中指导,要处理好内外部分的位置关系,提示学生之前学过的左上包围的字的书写要点: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伸展。“股”的第六笔容易写错,可以用熟字带新字的方法指导,与第8课学的“般”字进行比较。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屁股、干净、幸运、使劲;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白净、幸好、干劲、使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是虫子的自述,自问自答,自得其乐,没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只有乐观面对生活的有趣感悟,适合用活泼、俏皮的语气来朗读。朗读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读好自问自答的句子。
“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读这一句,重音应落在“好不好”上,要读出询问的语气。朗读回答的句子时强调“一点儿”,表现伙伴们的不开心。 (2)读好过渡句。
课文中有两处过渡句,一处是“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不过”表示语意转折,朗读时可放慢速度读“过”,然后略作停顿。“真不错’’应重读,提示下文。另一处是“我有很多小伙伴,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朗读时强调“特别”。 (3)读好长句子。
文中有不少长句子分句都不长,但语意连贯,读时要注意分句间的关系。
“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别被屎壳郎撞伤,因为他们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这个长句子由4个短句子组成,语意连贯,提醒小伙伴们走路小心。朗读时除了按照标点提示作逻辑停顿之外,“因为”后面也应稍作停顿,突出原因。
“有些虫子脾气不太好,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早上好’,她总是想顶我一下。”这个句子也有4个分句,其中还引用了“我”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说的话,朗读“我”说的话时,音调应略有提高,与叙述的语言区别开,读出问候语气。
“当我很快乐的时候,会使劲叫哇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叫哇叫”要读得很自豪;“夜晚”后面停顿一下,好像要把听众带入美妙的夜晚;“你就一定能找到我!”应读出感叹的语气,强调“一定能”,传达出“我”的快乐和自信。
此外,文中很多长句子中含有关联词语,或转折,或假设,或因果,教师要弄清分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读好关联词语。 2.理解运用。
课文通篇都是作者的想象,把小虫子的生活写得特别有趣,理解课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适度补充教学资源,丰富表象储备。
针对城市学生,课前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屎壳郎、螳螂、天牛、蟋蟀等小虫子的图片、视频,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在教学的结尾环节,可以让学生结合昆虫的生活习性,联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如,“我……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 “他不会像我一样跳”“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猜猜“我”是谁。
(2)依据构段特点设问,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以设问开头,对比着写伙伴们和“我”对生活的不同感受,段与段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第一与第二自然段之间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第三与第四自然段之间、第五与第六自然段之间也是同样的逻辑关系。在初读环节,可设置问题:“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出多元的理解。可设计两个问题:“当一只小虫子,有哪些不好呢?…‘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又体现在哪里?”让学生感知课文的层次结构,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3)理解关键语段,感受想象的独特。
“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作者描写了小虫子遭遇的危险,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读到“很深很深”“昏头昏脑”,我们会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为小虫子的安全捏把汗;读到“那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我们才恍然大悟,为作者的幽默而忍俊不禁了。
“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作者描写了小虫子“在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洗脸”“把细长的触须擦亮”这3幅画面,想象新奇独特,妙趣横生,让我们感受到“当一只虫子还真不错”。有了对这类句子的朗读感悟,让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也就水到渠成了。 3.课后练习。
第一题,详见“教学建议”。
第二题,可结合生字“股、脾”的学习进行,也可以放在课文学习之后来完成。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展开教学:第一步,认读字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如“腹、胳、膊、胃、肾”是生字,可以让学生查字典标出读音;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字,说说有什么发现。“脾、股、腹、胳、膊、肩、臂、胃、肾”都含有“月’’字,都表示的是身体的某个部位。第三步,回顾拓展:在自己的身体部位上找找,还有没有哪个部位包含着这样的字?复习词语:脖子、肚子、大腿、脚尖、笑脸。拓展词语,猜读:胸部、肝脏、大肠、肛门。第四步,交流体会:月字旁在古代是表示肉的意思,这些字与人的身体有关。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屁、股”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泡”,会写“屁、尿、屎”3个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蹴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读虫名,导人新课
1.出示屎壳郎、螳螂、天牛、蟋蟀等图片。学生看图,认读虫名(虫子的名字注音),重点读准“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设问过渡:当一只小虫子有意思吗?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从图入手,将词语置于画面中。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地识字,并初步感受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昆虫的形象.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动笔圈画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语文园地四
…………………教材解析 ………………… 语文园地四共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列举了7个玩具名称,引导学生认识与玩具名称有关的l0个生字,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泡泡提示“我还玩过别的玩具……”旨在引导学生借助玩过的玩具认识更多的字,体现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 “字词句运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把积累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分成“生气、高兴、难过”3类写下来;二是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发挥想象,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写话”呈现了4幅图,要求学生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写话。教材为写话提供了3方面的内容:(1)思路提示: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情?它们有什么有趣的经历?把它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2)词语提示:教材列举了4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学生按时间顺序来写。(3)借助图画提示内容:早上小虫子、蚂蚁和蝴蝶把半个蛋壳做成了跷跷板,一起开心地玩;过了一会儿它们乘着蛋壳做成的热气球飞上了天;到了下午它们把蛋壳当房子躲雨;天黑了它们把蛋壳做成了一张舒适的小床。
“书写提示”呈现了3个三包围结构的字和3个全包围结构的字,并提示了书写要点,指导学生写好j包围的字和全包围的字。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与诚信有关的3条名言。每条名言的字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不多,都含有“信”字。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培养他们诚信的品质。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故事《手影戏》,是本单元“童心”主题的延续,旨在感受手影戏变出的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识字加油站
1.认识“陀、螺”等10个生字。
2.能认读有关玩具名称的词语。能说出自己玩过的玩具。 1.这个板块呈现的7种玩具,除了部分城市学生可能对“陀螺”不十分熟悉外,其他的都为学生常见,理解没有难点。教学的重点是结合词语的语境识记10个生字。
2.教学本组词语时,可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识记生字,如可以认读词语,说说玩玩具时的快乐;也可以提供7个词语对应的图片,看图认读词语,或看图找对应的词语。
3.利用泡泡中的提示“我还玩过别的玩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玩过的玩具,如“水枪”,可相机巩固对生字“枪”的认识。教师可选取学生说的部分玩具名称书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识记,适度拓展识字。
字词句运用
1.能把自己积累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分类写下来。
2.能仿照例句,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第一题可以先让学生练读词语“愤怒、兴高采烈、悲伤”,再想一想这些词语分别形容怎样的心情。然后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课外书,有哪些形容生气、高兴、难过的词语,把自己知道的写在横线上。写好后,全班进行交流。以下词语供参考: 形容生气:发怒、气呼呼、火冒三丈、怒气冲冲 形容高兴:愉快、开心、快乐、兴奋 形容难过:哭泣、伤心、泪流满面、心如刀割
第二题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练读,在读中感知句子的结构特点。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后教师提问引导:喜鹊阿姨站在窝边,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做了几件事?是哪几件?引导学生发现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可以把短时间内做的几件事连起来说。
根据泡泡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可能在做哪几件事?孙悟空最会变,可能变些什么?以下 例句仅供参考:
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一会儿洗莱做饭,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洗衣服。
孙悟空一会儿变成一棵大树,一会儿变成一只小虫子,一会儿变成一个圆溜溜的西瓜,逗猪八戒玩。
最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情境还能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拓展交流、评议。
写话
能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
这4幅图展现的是小虫子、蚂蚁和蝴蝶一天的经历,可以引导学生把图当故事去讲,把故事讲好了再写。建议指导步骤 如下:
1.先引导学生按照图画顺序观察,展开想象:小虫子、蚂蚁、蝴蝶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情?它们有什么有趣的经历?体会小虫子、蚂蚁、蝴蝶丰富的想象力。
2.展开想象编故事。可以重点指导第一幅图,先让学生根据图画选出与画面相吻合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再指导学生用上这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图编故事。如,4早上,……”作为故事的开头。编的故事中,可以让小虫子、蚂蚁和蝴蝶开口说话,可以写写它们的动作、样子等等。然后放手让学生看图二、图三、图四继续编故事。在学生自由练习的基础上,分组交流或者同桌交流,把故事讲好。
3.指导学生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可以分自然段写,也可以写成一段话。注意书写的格式,如每个自然段开头空两格,写后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议。评议中多肯定优点,注重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书写提示。
能根据提示,写好三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围与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
此处可以提示一下语文园地一“书写提示”中的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与三包围的字的区别。
在语文园地一中,已经练习书写左上包围的字“底、原”和左下包围的字“处、递”。可以先出示“底、原”和“处、递”,与三包围的“匹、巨、周”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发现三包围的字与半包围字的区别:左上包围、左下包围字是连续两个边被封住,而三包围字则是连续三个边被封住。
1.指导书写3个三包围的字:
(1)出示三包围的字“匹、巨、周”,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书写要领:注意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写得协调。外面的框要稍写大些,为被包围部分留出空间。 (3)学生练习写字。
(4)围绕书写要点,评议学生写的字。 2.指导书写3个全包围的字: (1)出示全包围的字“团、圆、国”,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 ,
(2)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书写要领: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正,框内部分的大小要合适。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 (3)学生练习写字。
(4)围绕书写要点,评议学生写的字。
3.结合学生书写情况,适当拓展练写已经学过的字。如医、同、风、网;园、因、回。
日积月累
能背诵与诚信有关的格言。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3条名言读正确。重点关注“诺、传”等字的读音。
2.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轮流读、同桌互读等形式练习朗读。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3条名言的共同点,猜猜大意:这3个句子都含有“信”字,与诚信有关。“人言为信”,做人要言行一致,信守诺言。 4.练习背诵。
我爱阅读
自主阅读《手影戏》,能了解内容,感受手影戏的有趣。 课文写的是宁宁和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路灯下玩手影戏的 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想象丰富。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知道课文讲了宁宁和男孩之间的一个什么故事。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宁宁和男孩是怎样用手影戏进行较量的?又是如何通过手影戏和好的?引导学生想象手影变出的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感受手影戏的有趣,丰富自己的想象。有兴趣的同学,晚上与家人一起做一做手影游戏。
教学资源
“日积月累”中名言的含义 1.轻诺必寡信。
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轻:随便、轻易。寡:少。意思是:轻易许下诺言必然容易失信。 2.失信不立。
立:立足。意思是:不讲信用,就难以立身立国。 3.小信成则大信立。
意思是:在小事上讲信用,就能在大事上建立信用。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
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本单元3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不仅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篆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奠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分类 内容 课 文 寓言二则 画杨桃 小马过河 课时 3 教学要点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 2-3 3.能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 3 的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5.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焦急地”等修饰词语后的好处。 口语 图书借阅 交际 语文 园地五 我爱阅读 合计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公约 1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9个生字。 .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3.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4.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5.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3-4 12-14
12 寓言二则
………………… 教材解析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人有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也不鲜见。两则寓言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生动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如,“转来转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教学目标 …………………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倡导在语境中识字。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读时圈出生字所在的词语,朗读课文时,生字会以词语的形式反复呈现。
字音方面,“两则、钻进、从此”中的生字都是平舌音,“喘”是翘舌音;有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寓、此”;“牢”的声母是边音“l”“筋”的韵母是前鼻音“in”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这两个字容易读错。“钻”在有的方言中读“zān”,“喘”在有的方言中读“chuǎi”,要引导学生把音读正确,学好普通话。
根据本课生字特点,可采用图片、课件、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圈”可用图片展示理解,“钻、叼、喘”可用动作演示理解。“街坊”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有的字可以用与它意思相近的字来解释。如“则”是量词,相当于“章、条”,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如新闻一则、寓言二则。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利用熟字识记。
可以与熟字比较,如比一此。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防--坊,端--喘。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贝+刂=则,钅+占=钻。 (2)结合语境识记。
“寓”可结合词语“寓言”进行学习。“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筋疲力尽”就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截”字形复杂,通过读词语,如“一大截、截断、半截”,强化记忆。 (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本课“寓、圈、叼、坊、疲”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如“圈”,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疲”,“广”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提示读音。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上下结构的字中,“牢、筋”上小下大,“告、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左右结构的字“钻、劝”,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把握各部分的比例。独体字“亡”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半包围结构的字“疲”注意撇画要写得伸展。
有的字笔画较少,宜写宽松点,如“亡、牢、劝、丢、告”等字。有的字笔画较多,要注意疏密均衡,各部分写紧凑些,如“筋、疲”等字。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亡 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稍长;第三笔竖折的起笔在竖中线的左边,竖折的竖段长短要恰当,折段不宜过长。
牢 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牛”字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写长些,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上下两部分要写紧凑些。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钻 金字旁第五笔是竖提。右边“占”的第一笔竖略长,横笔较短。 劝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边“又”的第二笔变成长点。
丢 第一笔是短撇。下面“去”的第一横稍短,第二横稍长,撇折要注意起笔的位置,注意勿把竖和撇折连成一笔写。
告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筋 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月、力”要互相靠拢。
疲 “皮”要写在病字旁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电的词语加以巩固,如亡羊补牢、劝告、筋疲力尽;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亡羊补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朗读指导建议如下: (1)读好人物对话。
《亡羊补牢》中有一处对话,是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与他之间的对话。从提示语和对话的内容看,街坊是用“劝告”的语气说的,朗读时要表现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赶紧”强调事情的紧迫,“修一修、堵上”是告诉养羊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因此这几个词语要加重语气。“吧”是语气词,应读出劝告的语气。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可用对比的方法。先去掉语气词“吧”读一读,再读一读原句,在比较的基础上再读。还可以加上不同的提示语引读,如,街坊(着急、担心、关心地)劝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养羊人用反问的语气拒绝别人的好意,朗读时,
想象补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亡羊补牢》可这样引导学生读悟:
首先,可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次丢羊以后,街坊是怎样劝他的,养羊人又是怎样回答的?结合关键词“赶紧、修一修、堵上”,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交流讨论,从而明白:如果不赶紧把羊圈修好,羊还会被叼走。或者羊自己也会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跑出去。要紧扣养羊人的反问之话,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养羊人不以为然,不听劝告,不愿意修养圈。
第二次丢羊后,抓住养羊人的所想所做体会。一是抓住关键词“后悔”。理解“后悔”的意思,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养羊人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致使羊又被叼走了一只,他感到后悔,在学生感悟到“后悔”一词的意思后,可以启发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后悔的经历,加深理解。二是要读懂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合“现在修还不晚”,明白养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结合“赶紧”,体会养羊人行动迅速,引导通过“堵上、结结实实”,体会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好。结合“再也没有丢过”,明白改正错误后的好结果。最后要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态度的变化,为后面理解成语意思做好铺垫。
《揠苗助长》可以以揠苗为线,通过弄清那个人为什么揠苗,怎样揠苗,明白揠苗的结果来逐步引导学生读悟课文,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等心理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形象的感受。
弄清为什么揠苗,可用“巴望”作为切人点,通过换词比较体会(如希望、盼望), “巴”这里有急切、迫切的意思,更能描绘出农夫急切的心情。然后通过问题“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来引导学生抓住“天天、转来转去”“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等词句,体会种田人焦急的心情。还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或读后表演,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体会那个人怎样揠苗,应突出“筋疲力尽”,可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将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等句子来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一棵一棵拔苗时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种田人为了帮禾苗生长,很卖力,很认真。第三自然段,体会种田人兴奋、迫不及待的心情。抓住“一边喘气一边说” “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体会到种田人在愿望“实现”后的喜悦心情。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训练朗读,读出种田人兴奋、迫不及待的心情,进而体会种田人的可笑。
故事的结尾部分,可紧扣“都枯死了”,引导学生想象当看到禾苗都枯死了,那个种田人的心情来体会。 (3)联系生活,理解成语。
寓言的题目是成语,需要学生理解。但教师不宜直接讲解题目意思,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亡羊补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揠苗助长”的大致意思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理解“亡、牢、揠、助”等字在词语中的意思。“亡、牢”古今意思不同,需要老师讲解。“亡羊补牢”的“亡”是“丢失”的意思,现在的意思是“死亡”。“牢”字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养牲畜的圈”,现在的“牢”有多种意思,但没有本文中的意思了。
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让学生理解寓意要求不能过高,只需点到为止,不必作过深拓展。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发思考,让学生初步感悟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一课可这样设问: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采取补救措施了吗?后来出现什么情况?第二次丢羊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会说些什么?他采用什么办法改正错误的?结果怎样?你觉得这个养羊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样,理解“揠苗助长”也可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种田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高了一大截,结果禾苗都枯死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还可通过“请你来帮帮他,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来引导学生说出“浇水助长、施肥助长、灭虫助长、除草助长”等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禾苗生长规律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那个人不顾禾苗生长规律,从而导致禾苗枯死的后果。最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这个揠苗助长的人说些什么呢?” 在根据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可再引导学生从故事走向生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先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的思路,结合实际谈,让学生讲的例子多一些、广一些。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典型事例。这样,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领悟到寓言所隐含的道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能硬性提炼“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要避免陷入生硬说教的误区。 3.课后练习。
第一题,结合课文理解落实,详见“理解运用”。
第二题旨在通过比较句子,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成分的作用。可先让学生读读两组句子,说说每组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再说说第二句加了这个词后有什么好处。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了“赶紧”一词,体现了事情的重要和紧迫。如果不赶快堵上那个窟窿,羊还会被狼叼走。第二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了“焦急地”以后,把那个种田人非常急切的心情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第三题可结合课文理解进行,详见“理解运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典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型事例,
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
…………………教学资源 ………………… 寓言与童话
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另外,都具有教育意义。不同的是,寓言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3 画杨桃
…………………教材解析 …………………
《画杨桃》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如:“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同学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嘲笑“我”。“好——笑!”“嘻嘻的笑声”,表现他们十分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
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一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对比。看到“我”画的杨桃,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却注意观察,从“我”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二是同学们前后的态度对比。开始看到“我”的画,同学们嘲笑“我”,后来明白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对比非常鲜明。三是老师神情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的前后对比。老师的情感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
1.认识“靠、而”等l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l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 了什么启示。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中,“审、视、晌’’声母都是“sh”,可归类认读,并在连词练读中读准确。“诲”字强调是四声,不能误读为三声。多音字“倒”,先指导在“倒
不如”中读dào,再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倒水、倒立、倒车;摔倒、不倒翁。可结合词语,适当讲解不同读音的含义,比如:一般表示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时,读“dào”;表示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时,读dǎo。
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随机巩固。
(1)与熟字比较识记。
晌--响 诲--悔 抢--枪 悦--说 审--婶
如“晌”,可联系词语“半晌”,引导学生明白“晌”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这样与“响”区别字形。 (2)同偏旁归类识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哈哈”“嘻嘻”都形容笑声,都是口字旁。 (3)扩词识记。
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不仅能巩固识字,而且能丰富词语积累。 靠:靠近 可靠 依靠 肃:肃静 严肃 视:电视 注视 视力 而:而且 反而 (4)联系生活识记。
“班、页”可结合学校的班级指示牌和课本的页码进行识记。 2.写字。
本课要写的9个生字中,“课、摆、哈、抢、嘻”这5个字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注意提醒“哈、嘻”中口字旁写得小且靠上,“摆”右上部“罒”,中间是两竖。“图”是全包围结构,“座”是半包围结构,这两个字都要注意指导笔顺。“交”是上下结构,上面略窄,下面略宽。“页”是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图 第二笔是横折。按先里头再封口的笔顺书写,最后一笔是横。里面的“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课 右边“果”要注意笔顺,最后写“木”,“木”字的撇要穿插到言字旁的下面。
摆 右上部“罒”低于左边提手旁,写得较扁。右下部“去”的第二横宽于“罒”。
座 广字旁的撇写得稍长,以护住里面的“坐”。“坐”字上面两个“人”的捺笔都变成了点,最后写“土”。
交 上部“六”稍小,处上半格;下部撇、捺要舒展。
哈 右边“合”的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部分。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插到口字旁下面。
页 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抢 右边“仓”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部分。最后两笔是横折钩、竖弯钩。
嘻 左小右大。右边“喜”各部分要写得紧凑:最上部是“士”,中间的“口”写得小且扁,第七笔是点,第八笔是撇,第九笔横要长,起笔在口字旁下面,最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下部的“口”写得扁,比上面向“口”大。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图画、座位、哈哈 大笑;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课桌、摆手、笑嘻嘻,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出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本课人物对话较多,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实践,发展学生语感。
“我”的画交出去的时候,几个同学“哈哈大笑”,嘲笑“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这句话,要带着反问、指责的语气朗读。“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这个句子,要用嘲笑的口吻朗读。朗读这两句话语调应稍高些。接下来师生对话,要特别注意指导读好学生说的话。“不像!” “像五角星!”这两句,要读得果断、有力。“好——笑!”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表现同学故意拖长语音,嘲笑“我”。在同学们轮流到“我”的座位上观察了讲桌上的杨桃后,课文又有几句对话描写。“不……像”“像……五……五角星”这两句,朗读时语调稍低,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表现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反映出他们认识的变化,与之前的嘲笑形成强烈的反差。朗读老师说的话,问句要提醒学生用询问的语气朗读,体现出老师循循善诱的特点。最后老师教育同学们说的一番话,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这位老师耐心的态度和谈心式的教育方法。
2.理解运用。
(1)课文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的对比中,步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首先,指导学生读懂“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又是怎样画的。先让学生朗读或默读,然后把写“我”看到的杨桃样子的句子画出来。接着再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原因。最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把写“我”怎样看的、怎样画的词语圈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在这里的意思,体会“我”的一丝至苟。
引导体会老师和学生态度的不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读懂同学们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到“我”的画后,有什么样的反应。让学生画出描写同学们神态、动作的词语和同学们说的话,并演示理解“哈哈大笑”,分角色朗读同学们说的话,,体会同学们的态度是嘲笑的、否定的。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可用此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读懂第五至第十七自然段,引导体会到老师与同学是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可通过让学生画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指导学生体会“审视”一词的意思。再引导说说老师为什么要来到“我”的座位上看讲桌上的杨桃,明白老师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同时,通过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同学们“看画”和“看杨桃”后回答老师问题时说的话。
引导体会学生态度的变化。“当老师让同学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可抓住同学们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另外,还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原因。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准备杨桃或杨桃模型以及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从正面、侧面观
察,亲身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难点。这段话
讲了两点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可先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师可从下列角度进行引导: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二是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与我们想的不一致,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别人想的、说的、做的是正确的,我们不能随便嘲笑别人。然后可以把本文说明的道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老师可相机提问:“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话中的道理不仅适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做任何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度讨论,谈学习、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情或者是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说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不一样的事例。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提供事例,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师从“画杨桃”中引出的道理。
3.课后练习。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第一题应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先让学生充分地自由朗读课文,再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第二题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穿插练习。先让学生勾画词句,读中感悟,再组织语言表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须作指导。
第三题可结合识字环节进行。
…………………教学设计举例…………………
对比阅读,领悟“教诲” 教学内容:
课文第五至十七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分角色读好对话。
2.了解同学们心情和态度的前后变化。 3.说说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体会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刚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句子: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圈画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理解“审视”的意思,说说老师为什么要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
3.分角色朗读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描写对话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老师耐心询问,同学们肯定、嘲笑的语气。
4.把描写老师神情变化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严肃”的意思,说说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低年段应该从感悟方法开始。本文适合对比阅读。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说的、做的,甚至神态、表情、心情进行对比阅读,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领悟道理。】
二、理解老师让发笑的同学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的意图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自由朗读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说说老师是怎样做的,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2.分角色朗读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中描写对话的句子,着重指导学生读出同学们说话时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表现出他们难为情的心情。 3.对比朗读描写同学们看“我”的画,和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肘说韵话,体会同学们的看法和心情有什么变化。
看画时 看杨桃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4.说说同学们这时心情怎样的,他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对比朗读。体会同学前后心情和认识的变化,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 三、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1.自由朗读第十七自然段,画出描写老师神态变化的词语。指导理解“和颜悦色”。说说老师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
2.出示老师说的话:“大家发现了吗?……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3.说说老师要求“我们”怎样画画,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要求“我们”怎样做。
4.引导:你同意老师说的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
5.引语: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6.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1)引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教师相机提供相关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4 小马过河
………………… 教材解析 …………………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膛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变化。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老牛和松鼠说话也富有个性特点。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这些语句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课文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事理。
课文配有3幅插图。前两幅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松鼠对话的情景,不仅照应课文情节,还可以提示说话的语气:老牛是那样的和蔼,而松鼠拦住小马的动作细腻地表现了他紧张的心理。第三幅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 教学目标 …………………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ll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可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自主识字,也可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还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
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读音指导。“挡、浅”读第三声,不易读准,要结合词语,“挡”可组词“阻挡、挡住”,“浅”可组词“深浅、浅绿色”,反复认读。“试”的声母是翘舌音“sh”,可以跟“四”比较辨析,也可以通过组词,如“考试、试验”进一步巩固读音。“棚”的读音跟声旁“朋”完全一样,可利用“朋”来认读“棚”,注意韵母是“enɡ”,不能误读为“onɡ”。
多音字“坊”,在“磨坊”中读第二声“fánɡ”,在“乐坊、作坊”中,也读 “fánɡ”。在“街坊”中读第一声“fānɡ”。要结合具体词语进行辨析,读准字音。应结合汉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刻、蹄”等字,可结合图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磨”为石字底;“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2)编口诀识记。
“驮”可编口诀“大马驮东西”。“突”上部分表示洞穴,下面表示狗,可编口诀:“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熟字对比识记。
如,浅--钱、刻--该、伯--拍、挡--当。 (4)同偏旁归类识记。
语气词“哩、唉”,都是口字旁,可相机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气词或者表示声音的词。
(5)扩词连句复现,整体识记。
刻:刻苦、片刻、立刻 试:考试、尝试、试一试 既:你既然来了,就应该勇敢地试一试。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愿、意、该、刻、突”等字的点画较多,要注意点画的不同方向,还要注意不要漏写。“愿、麦、突”等字,有撇捺的笔画,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和轻重,撇捺写舒展些。注意辨析“该、刻”两字的异同,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再指导正确书写。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愿 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第二笔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心字底。下面“心”不宜写大。
意 上中下三部分大小差不多,要写得紧凑。第四笔是小撇。第五笔横写长点儿,盖住下面部分。
麦 上部“ ”,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下面不要超出第四笔横。下部撇挨着第四笔横起笔,撇捺要
该 左右两部分起笔位置比较一致。右边第三笔是撇折,第四笔撇穿插到左边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笔是右点。
伯 注意左右两部分撇画写法的区别。右边的“白”写得稍窄,竖笔压在竖中线上。
刻 左宽右窄。最后一笔竖钩最上端比左边高,最下端比左边低。 突 上小下大。穴字头后两笔的撇、点,笔画宜小。下面是“犬”,注意不能少写最后一笔点。撇捺要写舒展。
掉 第五笔横宜短。最后一笔悬针竖,起笔重,收笔轻。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愿意、麦子、立刻、突然;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对话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和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老马说话亲切,老牛说话沉着,松鼠说话急切。小马说话时的心情变化比较复杂,开始是高兴,接着是犯难,然后是犹豫,后来是难为情,最后是毫不犹豫。说话的语气符合人物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根据提示语,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句子中的提示语能帮助体会人物心情,朗读指导时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如,
“(松鼠)拦住他大叫”,读这句话,语调要稍高,语速稍快,要读出十分着急、担心的语气,可联系课文插图帮助体会。接下来松鼠“认真”地说,通过“认真’’这个提示语,想象松鼠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小马吃惊地问”,可让学生想想小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马吃惊的样子,做出吃惊的表情,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出小马内心的疑惑。还有“小马难为情地说”“小马低下头”“没……没想过”,以上相关内容的朗读,声音要稍低,要注意省略号的停顿,把难为情、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小马没把事做好,妈妈没有训斥他,而是对小马说了一番话,启发他、帮助他。老马说话温和亲切,朗读时声音不能高,速度不能快,体现妈妈对孩子的关心、鼓励。 (2)根据对话内容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一句,老马说话,是商量、询问的语气。“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老牛说这句话时很肯定很干脆。“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松鼠说这句话时也很肯定。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人物说话的意思,想想应该怎么读,从而读出恰当的语气。
【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蹚”是“趟”的异体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再将“蹚”作为异体字,而作为规范字。】 (3)读好问句。
文中有十多个问句,多是疑问句,也有反问旬。“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表现小马很愿意帮忙做事。“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朗读时,既要体现礼貌,还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七自然段,妈妈说的话有3处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且都带有语气词.显得亲切温和,要指导读好。
朗读指导后,可再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流畅。 2.理解运用。
(1)熟悉文本,整体把握。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朗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粗浅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可作如下指导: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样解决的?最后结果怎么样?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思考这些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对故事主要内容有了大致把握。 2、读悟结合,理解内容。
课文对话很多,生动有趣,对话内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对话中大量的提示语,能够鲜明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心理。教学中,要紧扣这些重点语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将朗读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要借助朗读加强体会、感悟。
学习前两个自然段,可以通过设问:“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小马说话时的提示语“连蹦带跳”,以及他说的话“怎么不能”“很愿意”来体会小马乐意帮妈妈做事,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的心理。
了解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经过,可紧扣“为难、难为情”展开教学。小马的为难主要体现在他的心理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小马的内心所想。一是面对拦路小河的不知所措,这里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难”一词。“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河水哗哗地流着”、妈妈不在身边、“离家已经很远了”,这些情况使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什么情况下也感到为难。二是要抓住小马与老牛、松鼠的对话,了解小马的为难。在认真读好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小马为难什么?可结合老牛、松鼠的话,抓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理解。三是要不要回去问妈妈的犹豫,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小马为什么“叹了口气”来体会,然后再读出小马心里所想的内容,就明白了“为难”的意思。 理解小马的“难为情”,应引导学生回顾前文来理解,小马开始是多么兴致勃勃地要帮妈妈做事,可是现在却返回了家,没有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他多么不好意思啊。再联系下文,在妈妈的反问下,小马低下了头,话中的省略号表示小马说话断断续续,这些都是难为情的表现。理解了小马的内心活动,再朗读这一段话,就能理解“难为情”的含义了。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让他们觉得为难或者难为情的事情。
老马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是第七自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妈妈的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对别人说的话,要动脑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当拿不定主意时,要去试一试。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帮助学生进行理解:①反复读,读出亲切的语气;②说说马妈妈告诉小马应该怎样做;③评评马妈妈说的对不对。从而懂得应该怎样做,为后面学生发表看法做铺垫。
第八自然段,写小马小心地蹚过了河,最后过河时得出的结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小马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老牛、小马、松鼠自身的特点来推想,还可以运用简笔画、图片、动画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小马得出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的结论是正确的。
(3)依托故事,说说看法。
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说说简单的看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小马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对小马的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可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交流,如:你怎样看待小马先请教老牛的做法?你怎样看待小马回家问妈妈这样的做法?小马的做法有错吗?如果他什么都不问就蹬到河里去合适吗?他应该怎样动脑筋思考过河这件事情?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中的说法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4)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朗读之后,引导学生讲故事。指导讲故事时,可先分部分讲,再完整地讲,降低难度。先根据每组的3个词语提示,讲清楚那部分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愿意”一词回顾第一部分的内容:小马愿意帮老马做事吗?他是怎么说的?妈妈要他做什么?这几个问题把“愿意、麦子、磨坊”三个词都包含进去了,学生把问题连起来讲一讲,就可以讲清楚。在分部分讲述的基础上,再讲完整的故事。练习时,学生先分组自主练习,再展示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可结合理解课文落实。在分角色朗读前,充分练读所有对话。教师指导朗读后,分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但要注意避免矫揉造作。教学中要把朗读和感悟内容、理解词句有机结合起来。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可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朗读之后完成。练习题提供了4组词语;每组3个词,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排列,提示了故事的一个部分。这样编排,给学生讲故事提供了支撑,减缓了坡度,同时又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要注意提醒学生:故事要完整,不要遗漏主要内容,否则别人听不懂。讲故事不是背诵课文,可用自己的话来说。
第三题列举的每一种说法,教师要提醒学生先思考,然后发表看法,再说说理由。第一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老牛高大,河水刚没小腿,很容易蹚过河。对于老牛来说,河水当然很浅。而松鼠矮小,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对于松鼠来说,河水当然很深。所以说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的话,不是撒谎。第二种说法正确。不清楚的事应该向别人请教。第三种说法正确。因为别人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的经验有时只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发表看法: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小马只有自己尝试后才能知道。第四种说法错误。别人说的话是对还是错,要动脑筋想一想。很多时候别人说的话是对的,不能一概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可信,也不必什么事都得亲自尝试。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 教材解析 …………………
这是本册第三次口语交际,话题聚焦“图书借阅公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图书借阅公约。对于参与讨论的具体要求是主动发表管理班级图书角的想法,学会在讨论时等待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材以举例的方式呈现了班级图书角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怎样借阅图书,怎样爱护图书,怎样保证大家都能借到书……这些问题是管理好图书角的关键,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 讨论。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在讨论“图书借阅公约’’的过程中,每人都有机会、能够主动发表意见。本次交际前,教师要设想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l.有的学生不主动说话,不发表意见;2.打断别人说话,急于表现自己;3.和同学争抢着发表意见。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学会轮流发言,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人人都要说。
教材从内容对本次口语交际作出了提示,也提出了交际要求:“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 “讨论的时候,注意听别人的意见”。这三点要求,都是在引导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有序发表自己的想法。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认真听,等他人说完以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 教学目标 …………………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 教学建议 …………………
一、初次讨论,梳理借阅问题
在借阅图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因此联系学生真实的经历体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验,是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开始时可以通过图文展示的方式,回顾班级图书角的创建,图书的捐献,激发学生爱护班级公共物品的意识。 (一)图片对比,引出讨论话题
建议通过图片对比方式,将图书角刚刚建立时整齐有序的一面和图书角现在的状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2.班级图书角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二)同桌交流,为全员讨论作铺垫
为了人人都能发表建议,有话可说,教师可以降低说话难度,引导学生谈谈班级图书是怎么借阅的,出现了哪些问题;还可以说说自己在借书的时候会担心什么,如图书频繁破损;图书上出现涂改痕迹;图书丢失等。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时用上“认为”“觉得”等阐述观点的提示语,表示对听者的尊重。组织同伴间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图书借阅的问题,为积极参与讨论做铺垫。
(三)人人交流,梳理借阅问题
建议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发表和同桌交流之后梳理出的问题,在交流时有意识地对积极发表意见的学生进行肯定,对不主动发言的给予鼓励,提醒学生注意争着发言和打断别人说话的行为,关注学生讨论时的交际礼仪。
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梳理归纳,初步整理问题。激发学生管理图书角的热情,为交际做好情感准备。
二、讨论常见问题,指导交际方法 (一)谈话交流,聚焦常见问题
根据老师梳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哪些问题在图书角管理中比较严重,在个别交流反馈中整理出班级图书借阅中需要解决的常见问题: 1.图书摆放凌乱; 2.图书损坏; 3.图书出现涂改痕迹; 4.图书丢失;
5.图书借阅没有固定时间;
6.图书管理员工作繁重;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二)全班讨论,学习有序发表意见
建议选择常见问题中的一项,进行班级“献计献策”讨论大会。如,针对“图书摆放凌乱”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制作“借阅管理积分榜”,将班级分成四大组来献计献策。每组轮流提策略,同组内同学发言不争抢,想要发表或补充意见需要学会等待。在讨论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说和听的表现进行评价,适机提出“讨论小锦囊”——“一说二听三等待”。教师进行适当解释:“一说”指主动说,不需要等待别人的指令,做到自我主动发言;“二听”指会倾听,听清楚别人的想法,有不同看法的可以用举手或者其他礼貌手势表示自己有话想说;“三等待”指能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说。
三、小组讨论公约,学会发表意见 (一)申领任务,激发交际热情
建议每个小组讨论想要解决的“图书借阅问题”,小组代表主动发表申领意见。学生从自身需要找寻最想解决的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其交流的欲望,更可以树立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 (二)提供表格,记录组员想法
为了促进人人发表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学会轮流发言,运用“金点子收集表”,先引导组长组织好小组讨论,提醒组员主动并有序发表想法。为了保证别人在发表意见时人人都能认真听,建议小组先讨论,再整理填写各自的意见。
金点子收集表 我们申领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员一 组员二 组员三 组员四
(二)班级展不,交流讨论结果
请小组上台展示组内讨论的金点子,引导学生有序发言,再次明确:等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如,组长可以带头发表意见:我们组申领的问题是“图书摆放凌乱”,我想到的办法是挑选班级能干的图书管理员每天进行三次整理;组员一等组长说完,接着说,我想到的办法是每个人还书的时候都要有序摆放……组员依次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汇报时,这样说有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什么好处?肯定轮流发言的重要性。 (四)组问交流,巩固交际方法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引导其他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汇报评价。 四、欣赏他人公约,激发设计兴趣 (一)图片展示优秀公约样例
学生进行欣赏,从中感受公约设计的合理陛,丰富补充本班讨论的结果。
公约样例:
公约样例内容如下:
1.爱读书,爱护书,不撕不扯不乱画。 2.文明借书有秩序,不推不挤要谦让。 3.按时归还要牢记,图书不出教室去。 4.人人都当管理员,图书本本展笑颜。 (二)动员全班课外进行公约的设计 五、实践作业
1.美化设计班级《图书借阅公约》。 2.班级《图书借阅公约》展示。
(李琳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语文园地五
………………… 教材解析 ………………… 语文园地五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个词语,分两组呈现,一组与房屋、处所有关,一组与洞穴有关,引导学生认识其中带有厂字头、穴宝盖的“厨、窟”等9个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学习内容。第一题编排8个有关“笑”的词语,引导在读一读、演一演中认识不同情状的笑,理解并积累表示笑的词语。第二题旨在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说话时的语气。
“我的发现”编排了6个词语,每个词语都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词语旁边泡泡提示学生发现“寻找”这类词语的结构特点,以及根据字义来理解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这类词语的方法。
“日积月累”节选的是《弟子规》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我爱阅读”选编了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故事通俗易懂,读起来饶有趣味。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会不一样的道理。 …………………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 识字加油站
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第一组词语,把生字读准。指导“厨”要读准翘舌音,“厕”要读准平舌音,“厦”不能读成“夏”。
2.“厂”是个象形字,本义指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人可居住的地方。引导理解厂字旁的字常与房屋、处所有关。
3.学生借助拼音读第二组词语,提醒学生“窄”读翘舌音,“窿”读第二声,在词语“窟窿”中读轻声。
4.认识“穴”字,学习穴宝盖。指导观察了解:宝盖表示同上面盖着的东西,一撇一捺表示洞口,让学生感悟“穴”字象形的特点,穴宝盖的字很多与洞穴有关。
5.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字义。可以扩词练习,在运用中巩固。 字词句运用
1.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2.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第一题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指名个别朗读,相机指导正音。然后引导归纳:这些词语都是写“笑”的,但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笑”。让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同桌互相表演给对方看,互相评价交流,看是否正确演出了词语的意思。最后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表示“笑”的词语。如“苦笑”“笑嘻嘻”“抿着嘴笑”“皮笑肉不笑”。
第二题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个别朗读。在学生自读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再作必要的指导。指导朗读时,紧扣对话前面提示语中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朗读。 4
3个句子都来自学过的课文,比较容易理解,重在根据加点部分读出不同的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语气,并在比较朗读中深入体会。第一个句子“连蹦带跳”是写小马的动作,表现了小马十分高兴的心情。第二个句子“难为情”表现了小马因为没有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而很不好意思。朗读小马说的话,语调要稍低点。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小马说话时断断续续。第三个句子“和颜悦色”描写的是老师的神情。朗读时要表现出亲切、诚恳。
教师指导后,学生再一次练习朗读。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朗读人物说的话,可根据前面的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我的发现
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这个板块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一是学生默读词语以及泡泡里的文字。二是说说学习小伙伴发现了什么,再以其中的某个词语为例,模仿学习伙伴的话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明,和‘亮’的意思相近,‘明亮’的意思和它们也差不多”。然后举一反三,启发学生说说结构类似的词语,如“叫喊、道路、跳跃、寨冷”。 日积月累
能背诵《弟子规》(节选)。
日积月累节选了《弟子规》的其中4句,“弟子”,学生的意思。“规”,行为准则。
前两行讲的是怎样穿戴和放置衣物。“冠”,帽子。“纽”,纽扣。“切”,密合。意思是:帽子要戴正,纽扣要扣好,袜子要穿好,鞋带要系紧;衣服、帽子、鞋袜等要放到固定的地方,不要随意乱放,以免弄脏弄乱了。
后两行讲的是要注重德学才艺。“唯”,只有。“德学”,品行,学问。“励”,勉励。“戚”,悲伤。意思是:如果发现自己在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等方面不及别人,就要勉励自己,奋发图强;至于穿着打扮、饮食方面不如别人,则不要悲伤难过。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要指导读准“纽、履、秽、若”等字。然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次练习,注意朗读节奏。在学生读顺句子后,教师可以讲解大致意思,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要求掌握。最后学生反复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我爱阅读
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课文讲的是一位老奶奶总是很伤心,在她看来,晴天和雨天都是坏天气,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天小儿子的雨伞不好卖出去,雨天大儿子不能晒果脯。老爷爷得知老奶奶伤心的原因后,叫她倒过来思考问题:晴天大儿子能晒果脯,雨天小儿子能卖雨伞,这样,晴天和雨天都是好天气了。这个故事说明事物的“好”和“坏”是相对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不一样,甚至相反。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读起来饶有趣味。
故事文字浅显,利于学生自主阅读。可按以下步骤展开学习:一是自由读故事,可小声朗读,也可以默读,读顺、读熟句子,二是读中了解故事内容,三是思考老爷爷说的话有没有道理,跟同学说一说。 附:
《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评五听力答案
焦急、深浅、审视、同意、座位、愿望、丢失、教诲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也有描绘自然现象、介绍自然奥秘的短文和儿童诗。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是在延续前面“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整合信息,作出推断”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本组课文的课后练习,《雷雨》要求学生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求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太空生活趣事多》要求学生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也为中高年级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本单元时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如,《古诗二首》要求读诗句,想象画面;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能了解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在《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学习中,通过日常生活和太空生活酌对比,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这些都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获得感受和体验,使联系生活经验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能力。
本单元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常识,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课。对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课文 内容 古诗二首 雷雨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空生活趣事多 语文园地六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写话 展示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 15古诗二首
课时 2 2--3 2 2--3 4 教学要点 1.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会写34个字。会写35个词语。 2.能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能拓展积累词语,抄写甸子。 3.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天然的指南针”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和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4.能背诵《古诗二首》《雷雨》。 1.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能联系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 ’ 3.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4.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5.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6.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12--14 ………………… 教材解析 …………………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独特。全诗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诗写六月西湖给诗人总的感受。诗人从议论人手,开篇即说“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其他时节相同”,这仿佛是诗人的一声喝彩,一声赞叹,情意酣畅,不禁让人心驰神往。“毕竟”是终究、到底的意思,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非同一般的独特性。“四时”在这里泛指其他时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具体描绘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景: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垠,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艳。“碧”和“红”突出色彩,对比强烈,碧荷红莲,相映成趣。“接天”既写出莲叶的一碧万顷,又渲染了天地的壮阔。“无穷”表现了绿的远阔,“别样”强调了红的明丽。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在此期间,诗人共写绝句4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诗是一组对仗句,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飞向高远的蓝天。诗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个写颜色的词语,黄翠互衬、白青相映。“鸣”字让人感受到黄鹂歌声的婉转动听,传达出欢快愉悦的心情。“一行白鹭”将视线从近处引向蓝天,引向高远处。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开阔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两句诗也由对仗句构成,意思是透过窗户看见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含”字十分贴切生动,表明诗人是在屋内远望西岭,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千秋、万里”都是虚数,“千秋”是千年的意思,指时间的恒久,“万里”指东吴到成都遥远的路程,给人广阔的空间感。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第一幅图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配,画面中清波微漾,莲叶用浓绿晕染,姿态舒展,一派生命活力;荷花用淡墨勾形,点粉成色,尽显清雅高洁。碧荷红莲相互掩映,俯仰向背,错落有致,整幅画面烘染出夏日莲荷的郁郁生机。 第二幅和第三幅图分页显示,可视作一个画面,与《绝句》相配。近处,垂柳新绿,黄鹂双嬉。远端,春树荫深,草堂映绿,客船静泊,西岭披雪。蓝天碧云间,白鹭成行,翩然远飞。整幅图色彩绚丽,春意盎然,意境高远,诗画相融。 ………………… 教学目标 …………………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识记的11个生字,后鼻音的字较多,有“竞、映、鸣、岭”,可以归类认读。另外要注意“慈”是平舌音。多音字“行”要根据字义来定音,在本课是“行列”之意,可组成“杨柳成行”“单行”“双行”等词语。 (1)联系熟字比较识记。可进行平翘舌音的比较识读,如“慈一池”。也可进行边音和鼻音的比较识读,“鹂”和“泥”可组成“黄鹂”和“黄泥”进行对比。还可从字形上进行比较识读,如“竟一境”“泊一拍”。 (2)偏旁归类识记。“鹂”和“鸣”都是鸟字旁,引导发现鸟字旁的字都与鸟有关,看到偏旁可以想到字义。
(3)随文识记。在学生朗读古诗、大致理解意思的同时进行分散识记。如,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板书诗题时,引导学生认读“晓、慈”,教师顺势解题。(详见“理解运用”)又如,在学习“一行白鹭上青天”时,顺势指导读好多音字“行”。还可结合诗意组词识记。如春晓、毕竟、绝句、黄鹂、呜叫、停泊、山岭。
(4)提供语境,巩固识记。可提供新的语境让学生认读识记,巩固生字的同时丰富词 语积累。
晓:知晓 含:包含 含泪 绝:绝对
毕:毕业 慈:慈爱 仁慈 映:映山红 放映 2.写字。
本课要书写8个生字,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区分好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莲、荷、吴”上窄下宽,“穷、含”上宽下窄。
“吴”和“含”都含有“口”字,口字在上部和下部时要写得小而扁,所以“吴”字上窄下宽,而“含”字上宽下窄。 “含”字和“岭”字作比较,“含”字上边是“今”,“岭”字右边是“令”,有点和无点,要细心分辨清楚。
本课还有3吟-左右结构的字“湖、绝、岭”,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湖 注意三部分的占位,“氵”位置偏左,“古”字瘦长,在三部分中位置最高,“月”要窄,竖撇在竖中线右侧,和“古”有穿插关系。 莲 下边的“连”字先写“车”,后写“辶”,“辶”点的收笔与“车”的短横平齐,捺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面的“车”。 穷 穴宝盖起笔的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是点不是捺。“力”字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要稍穿插进穴宝盖中。 荷 “何”字右边的“可”,“口”要小,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 绝 第四笔起笔要比“兰”起笔高。竖弯钩的底部低于“兰”底端。 含 “人”的撇、捺要舒展。第三笔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口”略扁。
岭 “山”作偏旁时竖折要斜。右边“令”的起笔要高于山字旁,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伸到山字旁右下角,第六笔点写在横中线上。 吴 “口”写在上半格,略扁。“天”字第一横从横中线上起笔,第二横比第一横长,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要贯穿教学始终。应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和韵律,直至读出感受,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题字数较多,停顿不易把握,应在理解诗题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详见“理解运用”)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粹。按照每句字数,绝甸可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毕竟”要读得紧凑而有力度。“不与”表现了六月西湖的景色和其他时节不一样,是独有的美景,因此,要读得稍重,体会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第三句诗要略带激昂的语调,边读边想象荷叶一碧万顷的壮观景象。“无穷”应读得稍重一些。第四句诗要想象在朝阳映照下的荷花红得艳丽的画面,“别样”恰当重读。“别样红”因在诗尾,节奏应稍慢,“红”字可适当拖长渐弱,以表现出古诗起伏回环、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前两句诗朗读的节奏应欢快,表现喜悦心情。“两个黄鹂”可连读,“两个”,音要响亮,为全诗的朗读定下基调。“翠”突出柳树新绿,萌发生命的活力,要读得亮而脆。“一行”和“白鹭”之间的停顿不宜长。第二句诗的朗读要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白鹭飞得高,飞得远,在天际自由飞翔、姿态优美的画面,“上”字语调要上扬。第三句诗中“千秋”应读得舒缓有力,以表现时间的久远。第四句诗中“万里船”要慢而稳,表现出东吴的遥远和深远的意境。
在指导过程中,老师可以范读,也可播放录音,让学生在认真倾听、反复朗读中揣摩节奏韵律,悟出朗读方法,同时感受诗歌和谐的音韵美。 2.理解运用。
教学这两首古诗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应先让学生充分自读古诗,自主识字,做到读正确,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习古诗的基础,要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二是两首古诗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应充分借助插图,诗画相融,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趣。教学中不必对诗句做过多分析和鉴赏,要避免逐字串讲,不可统一解释诗的意思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建议如下: 首先应引导学生理解诗题。“晓”字可联系“春晓”来理解,是“早晨”的意思,然后出示净慈寺图片,介绍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相机认读生字“晓”“慈”,再向学生介绍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从而了解诗题意思是: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朋友林子方。 前两句诗可通过理解“毕竟”“不与”等词语,体会这是诗人发出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六月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了解诗的意思后,要着重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两句诗,在朗读中悟情,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后两句诗可顺势引入:是怎样的美景让诗人发出了赞美呢?首先让学生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通过设问“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和怎样特别的荷花呢?”引导学生体会“碧”“红”色彩的明艳。“无穷”应和“接天”相联系进行体会,也可联系学过的“一望无际”理解,想象一碧万顷的壮美景色。第四句诗可这样指导: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怎么画荷花?你为什么把荷花画得这么红艳呢?引导学生联系“映日”感受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呈现出一种特别美妙的色彩,还可调动生活积累说说荷花醉人的花香。整体理解这两句诗后,教师范读诗句,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最后整体出示全诗。引导学生体会: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忍不住先发出赞美,所以诗人先写自己的赞叹,再写美丽的景色,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喜爱这西湖六月的美景呀!再让学生带着体会人情入境地朗读诗歌。 《绝句》教学建议如下: (1)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学习前两句诗,建议先让学生说说诗中描写的景物,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内容。第一句诗,可用“鸣”字带动整句诗的理解,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在枝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头快乐地鸣唱,歌声很动听。第二句诗可紧扣“上”字,引导学生想象A鹭在碧蓝的天空中飞得高远,自由自在,姿态优美的画面来理解。再让学生找出两句诗中描绘的色彩,说说这么多色彩带给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画面的绚丽多彩。初步了解诗意后,教师示范朗读这两句诗,学生闭上眼睛静心想象画面。然后,结合插图想象说话,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美景,并体会诗人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 (2)借助插图,突破难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诗,学生能读瞳“窗、雪、门、船”,但对于整句诗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可让学生观察插图,了解诗人的观景角度,再想象诗人在草堂中临窗远眺的情景,从而理解“窗含”的意境。可通过提问“这些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诗人居住地很远。“千秋”和“万里”可先联系已学过的《望庐山瀑布》体会,再结合诗句理解“千秋”和“万里”是诗人用夸张的方法来写时间久,路途远。 (3)回顾旧知,引导背诵。
可通过回顾《古对今》的内容,让学生找出诗中相对的词语,从对仗中进一步感受音韵美。两首古诗背诵难度不大,应用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可以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如,可采用边看图边记忆诗句的方法背诵。如有条件,还可以找找古诗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提高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第二题应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可以在朗读古诗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这些画面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诗的意思。 三、问题提示
“东吴万里船”是来自东吴,还是驶向东吴?
“万里船”到底是“驶向东吴的船”还是“由东吴驶来的船”?各有解读,莫衷一是。我们不妨根据诗的意境去体会比较:本诗前两句写景一近一远;后两句中,“千秋”,指时间久远,更显其静,而“泊”之船即将启程,是静中含动,形成了一静一动。这样远近交错,动静结合。船驶向“万里”之遥的东吴,空间延伸到无限远,顿显江流万里、天地广阔的深远意境。如果理解为来自东吴的船停在门口,那么视线停留点只是在不远的“门外”,空间局限。综上所述,取“驶向东吴”意,似乎更贴合诗的意境。
当然,诗无达诂,阅读者的理解角度不同,古诗语言的多义性,可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很多古诗文难有绝对确切的解释。再者,古诗文并非方方面面要探本溯源,其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情感、意境、哲思、音韵、语言等方面的文化艺术之美,才是我们为之追寻,为之沉醉的魅力所在。 ………………… 教学资源 ……………… 1.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一千五百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绝”字的写法。
2.简单介绍诗人: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从小很好学,七岁就会作诗,他的诗很有名。这首诗是他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写的。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
(1)出示词语:黄鹂、白鹭、鸣唱、一行、西岭、停泊。 (2)结合插图,学生认读识记词语,读准多音字“行”,相机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3.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古诗,把每句诗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把生字与图画相结合,利于学生识字,又能为学生理解诗意打下基础.分散难点。】
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1.指名找出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1)学生自读,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师生交流,相机板书:黄鹂白鹭翠柳青天 2.理解诗意。
(1)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快乐鸣唱,歌声动听。
(2)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的情景。 提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 (3)学生带着体会读诗句。 3.感受诗中的色彩美。
(1)师引导:找出这两句诗写到了哪几种色彩。(教师相机板书,将表示色彩的词加上横线。)
(2)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什么感受呀?带着你的感受朗读。 4.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
引语:诗中藏着美美的图画,不信试试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相机板书:诗中藏画)
5. 学生结合插图,说说看到的画面。先自己说,再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
引语:诗中藏着的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活力的春天美景图,被同学们用想画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的方法给找出来了。多么美丽自然的一幅画啊!诗人很喜欢这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 四、借助插图,突破难点
1.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读不懂,和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难点。 (1)提问: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看课本插图,看看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美景的?(诗人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看。)
(2)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可让学生透过教室窗户看窗外辅助理解。如有条件,也可运用课件演示窗框中“含”雪山景的画面。)
(3)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 【运用插图,了解诗人的视角,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帮助理解“窗含”的意境。突破难点。】
(4)理解“万里”和“千秋”。
①顺接上个环节,提问:东吴离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一万里远呢? ②出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回顾体会“三千尺”“落九天”夸张的写法。
③结合诗句理解“千秋”和“万里”是诗人用夸张的方法来写时间久、路途远。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夸张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方法,以后读古诗时会经常遇到。 3.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I)学生自读。引语:这首诗前两句相对,后两句相对,读起来可好听了! (2)指名读,师生对读。 (3)引导背诵。
【借助旧知理解诗意,同时巩固了解古诗中常用的夸张写法。】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1.分类比较,指导写“吴、含、岭”。 (1)先出示“吴、含”,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3)出示“岭”,将“岭”“含”再作观察、比较,分辨清楚有点和无点。另要强调“山”作偏旁竖折要斜。
2.学生描红、临写4个字(前面已指导“绝”的写法),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讲评,学生再次临写。
16 雷雨
………………… 教材解析 …………………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
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一至三自然段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乌云压顶、空气沉闷、动物逃遁,一场雷雨蓄势待发。第一自然段,抓住了满天密布的乌云,一动不动的树叶、一声不叫的蝉写出了天气的闷热。其中“压’’字传神地写出了“乌云”的低沉厚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重。第二自然段,写大风袭来,树枝乱摆,蜘蛛逃亡,给人一种紧张感。第三自然段,运用“越来越……”的句式,不仅表现了雷电的变化,更增添了一种令人惊恐的感觉。
第四至六自然段再现了雷雨中大雨倾盆,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作者运用“越下越……”“渐渐地……”等体现变化过程的词语突出了雷雨由大到小、由急渐缓的变化特点,还通过写大雨中的树、房子表现雷雨袭来的气势。
第七至八自然段,写雷雨过后的清新世界。透过空气、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等事物,表现了清新隽永的美,体现了雷雨过后欢悦兴奋的氛围。“挂”字形象地表现了彩虹生动而立体的美,以及作者愉悦的心情;“蜘蛛又坐在网上”中的“坐”与前面的“逃”进行对比,写出了蜘蛛悠闲自得的情态。 课文点缀了一幅雨帘密织的插图,描绘了雷雨中的景象,与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相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雷雨的景象。 ………………… 教学目标 …………………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8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识记的5个生字-,“蝉、垂”是翘舌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平翘舌音的辨析,如“蝉一蚕”。“户”字要注意声母的发音,注意“窗户”这个词中“户”读轻声。
要注意观察字形特点,鼓励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识记。 “蝉、扑”可以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蝉’’可以借助图片认识。 “垂、户”都是象形字,可引用字源识字,借助图片和汉字的演变进行识记。还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巩固识记。如,“户”组成“窗户、家家户户”,“垂”组成“下垂、垂直”。 2.写字。
本课要写的8个字,可以按结构分为4类: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特点。如,上下结构的“雷”上部宽于下部,而“黑”字“灬”要略宽于上部分,稳稳地托住上边的部件。“户、乌、垂”这3个独体字,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压、迎”两个半包围结构,注意提示复习包围部分捺画的书写重点。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雷 雨字头应稍宽一些,覆盖下边的“田”字,雨字头的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钩。第四笔竖和第十二笔竖都在竖中线上。
乌 第三笔竖折折钩的横段较宽,写在横中线下方。最后一笔横稍长。 黑 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稍长一些,“灬”四点要均匀排列,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
压 厂字头的横不要过长。写“土”时注意下横长于上横,也要长于厂字头的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横,最后一点写在长横上,不能掉到外面。
垂 笔顺:撇、横、竖、横、竖、竖、横、横。整个字形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户 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尸”撇要长。 迎 先写里面再写外面。“卬”左部分不能多加一点或一撇,左右部分要错开,左高右低。扑 左高右低,左右等宽。“卜”略低于“扌”,第四笔收笔比第二笔稍低。“卜”最后一点与竖是相触关系,不能交叉。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雷雨、乌云、雷声、窗户: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雷电、黑云、压力、垂柳、门户、迎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融人情境,读出自己的感受。本课的语句大多是短句,朗读时,要注意短语的连读,如“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清新的空气”,避免学生养成顿读的不良习惯。
(1)第一至三自然段,要充分地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注意读好关键词。如,“黑沉沉”语速放慢、语气凝重,“压下来”可以想象着天空黑云压顶、空气沉闷的感觉,读得略重一些,强调雷雨欲来时树叶和蝉声的反常。“忽然”一词打破了宁静,可急读,营造一种紧张气氛,还要抓住“大风”“乱摆”读出风的猛烈。“垂下来”与“逃走了”连读,体现蜘蛛的小心与慌张。“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一句应在“闪电”“雷声”处稍加停顿,以突出强调“越来越亮”“越来越响”,力度、语气要读得一句强过一句,这样,既表现了雷电的气势,也表现出雷雨即刻而来的迫近感。 (2)第四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风雨雷电的变化。3个拟声词“哗”稍拖长,力度渐大,语调渐高,表现雨声大、雨势急。引导学生体会“雨越下越大”以至于“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看到这样的情景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第六自然段应语气渐弱、语速渐缓,以表现雷雨渐小、声势渐弱的变化特点。
(3)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要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边读边体会雷雨后清新、明快的景象。第八自然段前三旬要在“雨、太阳、彩虹”后略作停顿,两个 “了”语调稍上扬,读出看到这些景物的欣喜之情。后三旬要在“蝉、蜘蛛、池塘里、青蛙”后面略作停顿,以突出雷雨后这些景物的变化。这部分还可与雷雨前的景象进行对比朗读,读出雷雨前后感受的不同,在比较朗读中培养语感。 2.理解运用。
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借助想象画面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建议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梳理脉络。首先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相应语段,知道课文按顺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部分内容。如果有难度,可以先引导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确第四、五、六自然段写的就是雷雨中的景象。从而顺势理清第一、二、三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第七、八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本文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教学中只需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即可,不必将写作顺序作为一个语文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进行讲解。
接着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个部分展开学习,应紧扣教学目标并结合文本特点,使3个部分的教学互为关联,又各有侧重。
雷雨前这部分内容,可先让学生默读,圈画描写了哪些景物,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比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中“压”可以这样来品析:首先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对“压”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可出示乌云压顶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交流中适时让学生感受到乌云又厚又低的特点;再追问“抬头看到这样的乌云会有什么感受呀”,引导学生体会沉闷、不安的感受;最后带着感受朗读。再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里的“垂”也值得细细推敲,理解这个词语,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语境体会。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背一背雷雨前的景象。 雷雨中这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巩固运用“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象的变化。
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再引导体会雨的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
小。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象的变化,比
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越来越小。学生说一说的过
程也为背诵课文作好铺垫,可相机鼓励学生背诵这部分内容。
雷雨后部分,放手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重点体会雨过天晴景象的变化,以及给人带来的清新、愉悦的感受,并通过朗读将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注意体会关键词的妙用。比如,结合图片理解“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引导学生体会一个“挂”字让我们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一个“坐”字,写出了蜘蛛的悠闲自在,教学中可与雷雨前树枝乱摆、蜘蛛逃走的情景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借助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或图片,提取主要信息,鼓
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后景象的变化。用上“越来越……”,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说说动物的表现……注意引导说完整、说顺畅,听的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这样,将脑海中的画面转换为文字,进而内化语言,为背诵课文做好铺垫。
3.课后练习。
第一题有3个要求,这3个要求的落实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统整安排。“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雷雨的景色变化,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语言转化的能力,应在朗读理解中学习提取重要信息,学习迁移运用,为帮助学生说清楚作铺垫;再在理解记忆基础上进行背诵,有效积累。
第二题,关于动词的妙用应该融人到课文的理解当中(详见“理解运用”),在学文后,可以利用一些练习进行巩固迁移运用。如提供语境选字填空。 你见过被( )在石块下的小草吗? 烈日暴晒,秧苗都( )下了头。 春节,大街小巷( )满了灯笼。
第三题可以先让学生将词语认读正确,然后再练说。对学生不熟悉的雨景,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可出示图片、视频,让学生观察、比较,了解其特点。教师也可提供和这些现象相关的词句,降低学生的讲述难度。比如,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的,听不到声音,落在脸上真舒服;阵雨:转眼间豆大的雨点下起来了,打在屋顶啪啦啪啦响,来得快,去得也快;雷雨:隆隆的雷声越来越响,哗哗的雨越下越密;暴雨:雨水倾泻而下,像瓢泼下来一样。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认识“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会写“压、迎、乌、垂、户”5个字。会写词语“乌云、窗户、迎面”。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导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l6课,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的这场——雷雨。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生字,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注自然段序号。 3.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条中的生字,注意及时纠正错误。
(2)开火车认读词语:蝉呜、窗户、垂下、压下、迎面扑来。注意读准翘舌音“垂、蝉”,尤其注意“户”在“窗户”一词中读轻声。
4.巧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教师相机指导。 二、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 2.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确四、五、六自然段写的就是雷雨中的景象。 3.引导学生找到写雷雨前、雷雨后景象的相应自然段。
4.小结: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了不同的景象。 三、了解雷雨前的景象
1.默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注意不动唇、不出声,圈一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交流: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对照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相关景物)
3.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朗读句子。 (1)出示词语:压下来、垂下来。
学生读,提醒“压下来、垂下来”这两个词中的“来”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将词语放回句中读。
①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②读句子,注意读好轻声词。 (3)体会“压”的运用之妙。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①学生演示“压”的动作。 ②引导体会:抬头看见厚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有点害怕,透不过气来……)
③指导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个句子。
(4)朗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提问:这里的“垂下来”是什么意思?
②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提问:把“垂”字换成“落”或“掉”字,行不行?
③引导学生对比理解:在生活中,还常常用到这两个词语。(出示稻谷、苹果树、落叶、兔子图片和句子)读句子,看图想一想,和同桌交流哪些用“垂”,哪些用“落”。
金黄的稻谷( )下头。 苹果从树上( )下来。
叶子从树上( )下来。 兔子的耳朵从头上( )下来。
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蜘蛛垂下来的时候,被一根蛛丝连着,体会“垂”字用得准确,用得好。
⑤联系语境,体会蜘蛛笔直地降落,急切地想逃走的有趣模样,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垂、压”的理解,先借助动作或图片,直观理解词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联系生活,体会词语运用的巧妙;最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将理解、运用、积累融为一体。】 4.理解并积累“越来越……”。 (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2)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3)出示“越来越……”并小结:这样的词语很好地表现了景象的变化。 5.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师范读,提出要求:认真听老师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雷雨前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可从乌云压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动物逃跑等方面引导想象,给人沉闷、不安,甚至有些害怕的感觉。) (2)学生交流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6.借助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按结构归类。 2.出示半包围结构的字“压、迎”。
(1)范写,学生观察,发现书写顺序的区别:压,先外后里;迎,先里后外,并告诉学生,所有偏旁是走之的字书写顺序都是先里后外。 (2)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写“压’’和“迎’’字易错的地方。 (3)学生练写。
(4)反馈评价:出示优秀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反馈后再次书写。 3.指导书写独体字“乌、垂、户”。 (1)“乌”与“鸟”字进行比较。 (2)指导书写“垂”:强调第三画是竖以及四横的长短。 (3)学生练写,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黑、雷、扑”3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回顾前文
1.板书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压力、蝉鸣、窗户、垂下来、扑过来。 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二、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 1.过渡:雷雨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呢?自由读一读,勾画出相关的词语。学生边读文边圈画。(树、房子、雷声、雨) 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试着背一背第四至六自然段。 三、理解感受雷雨后的景象
1.默读第七、八自然段,圈一圈课文描写的景物。(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边读边想象画面,引导:这些雨后的景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清新、愉快……) 预设一:“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引导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什么感受? (一条彩带、一座彩桥……) 预设二:“蜘蛛又坐在网上。” (1)引导:这时的蜘蛛是怎样的心情? 引导与雷雨前这只蜘蛛“垂下来,逃走了”作对比,从而体会到“坐”字表现了这只蜘蛛此时的悠闲自在,指导读出蜘蛛此时的心情。 (2)和雷雨前景象对比朗读。
3.小结: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动物欢畅,雨后的世界多令人陶醉,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一起来读第七、八自然段。 四、迁移表达,整体提升
1.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的变化。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指名说。注意说通顺、说完整。
2.朗读全文。 3.试着背诵课文。
4.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雨。(详见“课后练习”)
【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借助关键信息说说雷雨景象的变化,降低了难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情境,运用学过的词语进行个性化表达。】 五、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雷、黑”。
(1)观察两个字上下部分的宽窄有什么不同。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书写要点。 (3)学生练写,反馈评价。 2.出示左右结构的字“扑”。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引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宽窄、高矮、笔画) (2)指导重点:“扑”的最后一点与竖是相触关系,不能交叉。 (3)学生练写。 (4)反馈评价。
(何晓华湖北省嘉鱼县实验小学)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教材解析 …………………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 课文共6小节,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第一小节总述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激发阅读期待。第二至五小节以并列的结构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第六小节不仅点题,还点明诗的主旨,并与开头相照应,告诉学生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知识,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细细观察,多多思考。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以第二人称“你”来叙述,并采用假设的语气,“要是你……可千万……”“要是你……就不会……”这样的语句读来倍感亲切,仿佛作者就是一个真诚的朋友,把大自然的秘密向我们娓娓道来。文中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说明天然指南针的作用,如,“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大树也会来帮忙”“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作者还注意运用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如,“辨别、分辨、认出”“帮助、帮忙、指点”,既避免了语言的重复,又使文章情趣盎然。另外,这首诗每小节末句押韵,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野外夜景图,北斗七星和北极星高挂在天空,能帮助学生理解第三小节内容;第二幅是雪后天晴图,沟渠里的积雪一边化得快,一边化得慢,与
第五小节相对应,为突破难点提供帮助。
………………… 教学目标 …………………
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6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认的13个生字,“忠、实、盏、闯、稠”是翘舌音,可归类认读,并在连词练读中读准确。“碰、积”两字的字音要作强调。“碰”,韵母易误读为\"ong\",“积”的声调易误读为第二声,要注意正音并加强示范。
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随机巩固。 (1)联系熟字识记。
部分生字可鼓励学生联系学过的字识记,如,熟字加偏旁记忆“忠、实、导、闯、稠、稀、积”,熟字“咏”减偏旁识记“永”。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扩词识记。
有的生字,如“慌、辨、盏、碰”,学生对其中的一些部件不熟悉,或拆分开来表述很复杂,不宜作字形分析,要引导学生整体识记,并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不仅能巩固识字,而且能丰富词语积累。如: 慌:慌张、惊慌、慌忙 辨:分辨、辨认、辨别 碰:碰碰车、碰面、碰撞 积:积水、积木、积少成多 (3)结合语境随文识字。 “忠实”,忠诚可靠的意思,在文中指用太阳来辨别方向非常可靠。可以进行拓展运用,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忠诚可靠的,如忠实的朋友、忠实的战士。“稠、稀,,是反义词,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结合语境加以理解。 (4)结合字义识记。
“渠”字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可结合图片,先让学生明白“渠”指人工开凿的水道,再让学生认读“渠”字组成的词语,如沟渠、渠道、水渠。 2.写字。
本课要写的9个字,要注意分类整体观察。左右结构的字“指、针、碰、积、助、特”,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发现每个字左右两边的宽窄、高低关系,“指、针、碰、特”左窄右宽,“碰”左边靠上——这是学生第一次写石字旁的字,要特别强调石字旁写得小且靠上;“积”右边的“只”上部要底于左边的“禾”。上下结构的字,也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宽窄、长短等关系。如,“帮”上宽下窄,“导”上窄下宽。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帮、碰、积、助、特’’几个字关键笔画的穿插,将字写得紧凑、美观。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指 “扌”中的提收笔指向右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右部上部略宽于下部。 针 “十”字的横穿插到金字旁第二横和第三横中间。最后一笔竖稍长,收笔比金字旁下端低。
帮 右上部分第一笔横撇弯钩起笔与左上第一笔横平齐。“巾”字窄于上部,居中,竖沿着竖中线行笔。整个字三部分都要写紧凑。
助 第五笔为提,不要写成横,起笔略高于第七画的收笔。“力”的撇要穿插到左下方。
导 上面是“巳”,与第一笔相连,不要写成“已”。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点。
永 第一笔在竖中线起笔。横折钩中的竖段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是捺,不是长点。
碰 右边的第一笔点要高于左边“石”的第一横。最后一横在“石”字的下面起笔。
特 牛字旁最后一笔为提。第七笔横起笔穿插于牛字旁横和提的中间。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短。最后一点写在竖中线上。 积 “口”比禾木旁稍低。“只”字的撇穿插到禾木旁点的下面,最后一笔是长点。 -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指南针、帮助、向导、永远、特别、积雪;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指路、打针、助人为乐、导游、永久、碰碰车、特点、积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朗读指导。
本课采用第二人称来叙述,将科学知识融于生动的表达之中。朗读时,语气要亲切,像在给朋友热情地介绍大自然的知识。另外,文中不少地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读时要表现出童心童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句,“要是”读后稍停顿,体现出假设的语气,“野外”要作强调,表明不是在城市、村庄等其他地方。“可千万别慌张”应紧接上旬,“千万”应重读,表现关心。“别慌张”可带上摇头或摆手动作读。“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要强调“天然”,表明不是真正的指南针。 朗读时要注意突出每一种天然指南针的名字,并重读关键性的词语,体现出这种天然
指南针如何指点方向。如第二小节,“太阳”要读得稍重,读后停顿,体现这小节介绍的是“太阳”这种天然的指南针;“忠实的向导”要连读,并强调“忠实”,读出夸赞之情; 另外,“中午、南边、树影、北方”几个词语应读得稍重一些,以突出太阳指点方向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大树和雪当作人来写,“帮忙…‘特别怕…‘指点方向”等词语,让人感觉它们像朋友一样,亲切地给我们指明方向,要读出亲切友善的感觉。另外,诗中许多意思相反的词语,朗读时要注意。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一句第六小节再次出现,与第--+节形成照应,但要注意区分重音的不同。在第六小节中,重音要转移到“很多”上,与后面的“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形成关联,从而传达出你只有细细观察,多多去想,才能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的意思。 2.理解运用。
课文语言生动,蕴含的自然科学知识很丰富。教师要有明晰的目标意识,扣住“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个单元要素,把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以以“天然的指南针”统领对全文的理解。
首先让学生借助图片或实物认识指南针,然后出示“天然的指南针”,谈谈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天然”这个词(天然的溶洞、天然的温泉、天然的大理石),从而理解“天然”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造的,再来理解“天然的指南针”,并通过朗读表达出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
第二至五小节分别讲述了在不同时间里这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人们辨认方向的,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接着导学第二小节,理解太阳怎样帮人们辨别方向。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光
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对的:灯在前方时,影子会在后面;灯在左边时,影子会在右面。也可
以回忆自己走在阳光下时,影子和太阳方向的关系来理解“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在此基础上,理解“忠实”指忠诚、可靠,“向导”指引路的人、指点方向的人,中午时分高挂于南方天空的太阳,会让树影指向北方,这是不会变的,所以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
第三至五小节,先让学生自己读,勾画“天然的指南针”,小组交流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然后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逐小节学习,突破难点。北极星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的,可借助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说明北极星很亮,一直高挂在北方。 引导理解“稀”和“稠”,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比较常见的“稀”,知道“稀”指枝叶少,树叶之间空隙大;再结合语境,来猜“稠”的意思;最后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进一步形象感知“稠”是指枝叶多而密,从而学习借助意思相反的词来理解新词的方法。顺势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让学生了解南边阳光充足树叶就长得多而密即可。最后指导朗读,突出“稠、稀”“南、北”的对比。
文中没有直接讲明积雪是怎么样指明方向的,可告知学生沟渠北方的雪化得快。建议借助沟渠的图片,简单引导学生理解:沟渠南面因有遮挡,阳光照射时间比北面少,所以沟渠南面的雪化得慢些。然后引导学生仿照上一小节来表述: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最后一小节旨在揭示诗的主题,与开头照应,可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课关于事物名称的词语较多,“指南针、北极星、指路灯、沟渠、积雪”,可以借助图片或联系生活来理解。“慌张、辨认、忠实、向导、乱闯”等新词可结合近义词来理解,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词语积累。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建议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完成。(详见“朗读指导”和“理解运用”) 第二题在识字和理解课文中都可以渗透,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集中读一读,发现每组词意思相近,然后记一记。 第三题是选做题,旨在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鼓励学生向家人或亲友了解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多问一问,适当时机安排在班上简单交流。
三、问题提示
中午的时候一定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吗? ’
课文中“(太阳)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这种说法只适用于地球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而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等省的部分或全部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在一定的时间内,这种说法不适用于这些地区。每年的3月21日至6月22日前后这段时间内,太阳光的直射点逐渐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上,然后又南移。由于太阳光线直射点的北移,在这些地区这段时间中午的树影,有可能指的是南方,因为太阳在北方。 与本课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要不要理解? 与课文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教学中不必一一讲解。出于理解课文的需要,一些直
观明了的常识可融于具体内容的学习中简单介绍,不可讲得过多、过深,避免把语文课上成科普课。比如:“因为南边的阳光充足,大树南面的枝叶会长得多,长得密”学生易于理解,可以直接告知。而有些科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比如“怎么找到北极星”,课堂教学中不作讲解,可顺势鼓励学生在课外去了解、探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资源…………………
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七颗明亮的星,形状像勺子,因容易辨认,故可以借北斗七星来辨别其他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即北极星的位置。
沟渠中的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还是南方?
因遮挡的缘故,阳光直射到的是沟渠的北边,所以沟渠北边的积雪化得快。与之相反,沟渠南边积雪就化得慢。而高山上的积雪,南面要化得快些。
野外判断方向的办法 1.利用指北针。
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待磁针静止后,标有“N’’的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
2.利用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3.利用植物生长特征。 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向阳面发育更快。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稀疏,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附:
《同步解析与测评》听力答案
沟渠、慌张、野外、渠道、辨认、忠实、稀少、导游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轻松活泼,浅显易懂,介绍了太空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现象。
课文结构严谨工整。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首先以设问句总起全文,点明太空生活很有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4个方面介绍了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第三自然段中“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句话,揭示了造成太空生活中有趣现象的科学原理。第六自然段以反问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文主体部分一段一事,每段都有关键词语提示段落主要内容,便于理解和把握。尤其是第四、五自然段,第一句话简洁概括了段落主要内容。 本文语言富有趣味。开头的设问句和结尾的反问句首尾呼应,增强表达的趣味。文中还大量运用关联词,比如,“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中“即使”一词通过假设突出水在太空中的失重现象。“要想……必须……” “为了……都……”等关联词,强调了在太空生活,因为失重而要采取特殊的措施。还有“不过、不然、否则”等转折连词的运用,使语句层次分明,通俗易懂,也平添了文章的情趣。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航、宇”等15个生字,会写“宇、宙”等9个字,会写“太空、生活”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3.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15个,根据字音可以归类:“航、舱”是后鼻音,“稳、饮”是前鼻音;“宙、稍、舱、室”注意读准平翘舌音;注意纠正易错音,“件”可与“近”区别读音。
鼓励一字多法,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提升识记效果: (1)联系生活扩词识记。“航、宇、饮、舱、室”,可联系生活逐步扩词,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记忆,如“航—航空—航空公司”“航—航天—航天飞机”“室一教室一音乐教室”。
(2)结合语境,随文识记。“稳、稍、密、固”,可将识字融人到课文内容理解中,结合具体的语境,在朗读感悟中相机来识记,还可生字拼组成词整体识记。如密封、浴室、稳固。
(3)运用图片识记。学习“宇、航、宙”等字,可组成词语“宇航员”“宇宙飞船”,利用课文插图和相关图片识记。 (4)偏旁归类识记。“宇、宙、容、室”“杯、板”“稳、稍”“航、舱”分类识读,建立偏旁和字义的联系来理解记忆。 (5)与熟字比较识记。如密--蜜、稍--消、浴--容、杯--环、板--饭、题--提。
(6)编口诀识记。“山上树木密,蜜蜂是益虫”,强调“密”字下部是“山”。“蜜”字下部是“虫”。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可以分为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3类,其中上下结构的字有5个。教学中,应让学生整体观察,区别归类,发现每一类字的结构特点、部件占位。要注意突出重点,示范典型字,不必每个字逐一指导。 偏旁相同的字“宇、宙、容、室”,书写时注意宝盖与下半部分的宽窄关系。“宇、宙”两字上宽下窄,宝盖覆盖下面部件。“室’’的宝盖和下部分等宽。“容”的宝
盖要比下部分窄。书写这些字时,上下两部分中心要对正。相同部件的字“浴、容”,可放在一起观察比较,“口”字要写得小而扁。
“杯、板”都是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右半部分都有撇的穿插。教师可边讲解边示范书写。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宇 第一笔点和第六笔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于”的第二横比第一横稍长,但不能宽于宝盖。
宙 第一笔点和第七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折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
杯 第四笔是短点,书写时用力要轻。第八笔是长点,用力稍重。第六笔撇穿插到第四笔点的下方。
失 第一笔撇收笔在横中线上方。第二横比第一横要长,但比撇和捺收笔位置之间的宽度要窄。最后两笔撇和捺注意写舒展,起到支撑作用,收笔齐平。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板 第五笔起笔稍低于第二笔。第六笔撇收笔稍高于第二笔的下端,穿插到第四笔点的下方。
容 第五笔是点不是捺。第六笔和第七笔收笔位置之间的宽度比宝盖要宽。“口”字要写得稍扁。
易 上小下大。第六笔横折钩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第八笔撇要比第七笔撇稍长。 浴 第三笔提收笔穿插在右侧两撇之间。
室 第一笔和第八笔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和宝盖等宽。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宇宙飞船、杯子、失去、地板、容易、浴室;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如水杯、失手、笑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文作者把严谨的科学知识蕴含于活泼有趣的语言之中,读来情趣盎然,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全文应以轻松活泼的语调来朗读,要重点读出“有趣”的意味,好像在和朋友讲述自己的奇趣经历一样。
课文以问句和感叹句开篇,自问自答。设问暗设悬念,引出话题;回答轻松自然,点明“有趣”的主题,激起阅读兴趣。朗读时,问句要抓住“怎样”“吗”读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之意。“挺”要读得稍重,强调特别有趣。
课文分别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4个方面介绍了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段落结构相似,教师可以采用指导朗读一段,学生自主学习练读其他段落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揣摩中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 (1)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
抓住以下几点指导:有的句子偏长,要引导学生根据句意正确停顿。如,“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一样”要跟“舒服”连在一起读。接下来的“不过”要读出意思变换的感觉,可稍作停顿,以示引起注意。“必须”是强调一定要这么去做,所以要加重语气,并顺势引导学生:课文中还有“得、需要”这样的词语,因为它带有肯定的意味,所以一般要加重语气来突出肯定,此举旨在为后文的自主朗读作铺垫。“不然”表示不这样做不行,也要读出强调的语气。另外,还可以抓住“绑、翻、飘”等词体会有趣,通过读得强调些,表现太空中特有的有趣现象。另要注意“舒服”中的“服”读轻声。
读好关键词语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朗读基调,可这样引导: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正在飞船里旅行参观,看到这些情景,该多么惊奇,多么有意思呀!所以,读的时候脑海中要想象这些有趣的画面,要读出十分新奇、特别有趣的感觉。
(2)在读好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第三、四、五自然段可提示重点问题,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己练读。可这样引导:哪些词语读得强调些,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太空生活的有 趣呢?然后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点拨指导,由此可以以朗读带动内容理解。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要读好“即使、也”,这一句话通过假设,特别突出水在太空中失重时的有趣现象。后文的“得”和“必须”一样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得”在文中读“děi”。第四自然段,要将“覃有趣”“稍一用力”“好几步”中的加点字加重语气,以突出程度。同理,第五自然段要突出强调“可不是、总是、否则”等词语。另外,要注意“翻跟头”中的“头”读轻声。 偏正式短语的朗读,“带吸管的饮水袋、鞋底带钩的鞋子、带网格的地板”等要读得连贯,“的”字要轻读,可先集中指导读好这些短语。 (3)在朗读中感受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最后一段,课文以反问句总结全文,紧扣“有趣”点明主题,照应开头。“你看”是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导学生回想前文,可适当停顿留有时问,“是不是很有趣?”暗藏答案,肯定的意味更强烈,“有趣”应语调上扬,尾音干脆,不拖长。可以联系开头的设问句进行对比朗读,感受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比较朗读中,还可以感受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为强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不必提“首尾呼应”“设问”“反问”等概念,只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即可。 2.理解运用。
课题凸显了主题,可以从课题的“趣事”一词切入,抓住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几个句子明确文章的主题,并指导读好这两段话(详见“朗读指导”),初步感知太空生活的趣味。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中圈画“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词语,概括出文章从这几个方面写了太空生活的有趣。
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一是可以根据课文的构段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中的关键词 语,初步学习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二是要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太空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对比,加深体验,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教学过程不必拘泥于逐段学习,有时可以前后文互为关联理解。各自然段的学习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中教师要捕捉学生语言,抓住要点,相机点拨。
学习第二自然段,可从“舒服”一词切人,为帮助学生理解,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对比体会在太空中睡觉有趣,还可以提问: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能一样吗?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的“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来理解在太空中,人站着和躺着感觉是一样的。“安稳觉”可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就是睡得很舒服、很踏实。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后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可采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理解,再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说说太空生活有趣。各部分教学建议如下:
体会在太空中“喝水”的有趣,可先让学生自读,勾画出写在太空中喝水的有趣现象 和宇航员怎样喝水的句子。可以展开想象,如果用普通杯子喝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进一 步感受趣味。“即使、因为”等关联词强调了太空生活的有趣,可以通过朗读感受。如有 条件,可以播放宇航员在太空喝水的画面,加深了解,提高兴趣。最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朗读。
第四自然段,可先放手让学生自读理解,在小组内或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有趣的地方,然后在汇报交流中老师相机把握重点引导体会。可让学生咳嗽一声或跺一下脚,体会纹丝不动的感觉,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太空走路轻飘飘的有趣。最后指导朗读。
可用“我们平时洗澡非常容易,在太空中为什么就变成大难题了呢”这一问题来带动第五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回扣前文进行理解,联系“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和“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等句子来体会洗澡的困难。再让学生读文说说采取什么有趣的办法来解决难题。这样,“密封浴桶”“密封浴罩”等词语就很好理解了。 在学生充分感受到太空生活有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说明产生有趣现象原因的句子——“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对于失重这一科学原理,教师不作讲解,可出示太空失重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失重现象即可。
最后,可创设情境,对比地球上的生活,让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结合板书,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太空生活有趣的事情。 3.课后练习。 第一题,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太空生活的趣事。可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完成。 (详见“理解运用”)
第二题,通过扩词,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词语。可以运用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还可运用这种扩词方式来学习其他生字,如“密一密封一密封浴桶”“题一习题一数学习题”,也可以课文学习完成之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语文园地六
…………………教材解析 ………………… 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个场所名称,分两组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博、馆”等8个生字,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
“字词句运用”共有两个题目,第一题提供两组易错字,让学生通过发现易错规律,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第二题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利用反义词猜猜词语的意思,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意思的能力。
“写话”引导学生针对奇妙的自然现象,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写下来。教材提供了示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多样,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展示台”内容上与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承接,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其一)》,要求学生熟读背诵。 “我爱阅读”编排的《最大的“书”》,通过地质勘探队员和』|…的对话,将自然科学知识蕴于生动形象的讲述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了解化石的形态和成因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 识字加油站
【1.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
2.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 这个板块的两组词,第一行都带“馆”字,第二行都带“所”字,“馆、所”前面的词是对这一场所功能的说明。除“研究所、哨所”学生比较陌生外,其他都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语境识记8个生字。
1.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可以稍加提示。如,“览”不能读成“nǎn”,“诊、哨”都是翘舌音。
2.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了解的场所。学生较陌生的场所,如“哨所、研究所”,可以借助“哨、研究”先猜一猜,教师再做简单的讲解。
3.根据需要,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其他的场所名称。如图书馆、纪念馆、水族馆,供电所、税务所、托儿所、律师事务所。引导学生利用场所名称识字。
字词句运用
【1.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
2.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一题提供了两组易错字。第一组是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含”上部的“今”容易写成“令”;“迎”字的“印”容易写成“卯”;“留”上半部分容易漏一点。第二组结构易错的字,呈现的字主要是上下结构与左右结构易混。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易错规律,并梳理自己平时易错的字,避免出现同类错误,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建议采取以下步骤: 1.学生读题,谈发现。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两组字易错的地方,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错别字进行对比强化。学生书写两组字。
3.师生交流同类易错字,提醒学生今后写字时要注意这两类问题。 4.学生在空白田字格中分别写同类易错字,并把其他易错字分类记录在生字改错本上。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教师鼓励学生坚持记录易错字,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底、值、真、候、具、烧、步、然、冒 结构易错的字:药、愿、莲】
第二题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推测词语的意思,每个句子中都有与要猜测的词意思相对的熟词作为分析推理的依据。
1.学生读句子,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
2.全班交流,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词语意思的。教师相机出示意思相反的词语,渗透理解方法。(暗示一明说、泄露一保密、喧闹一安静)
3.小结方法:句子中有关联的熟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词的意思。 4.拓展训练。运用同样的方法,猜猜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路了,可千万别慌张,一定要镇定。 .. 这条路平平整整,那条路却坑坑洼洼。 ....
写话
【1.朗读例文,能感受提问的不同角度。
2.能仿照例文,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可适时借助图片、资料,或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用上“怎么、谁、什么、在哪里”等疑问词提问,不要局限于只用“为什么”提问。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1.自读例文,启发学生感受提问的不同方式。可以圈画句子中的“为什么、哪儿、谁、怎么”等疑问词,也可以比较疑问词在句子的位置。
2.提供图片或资料拓展思路。如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茂密的森林、各种各样的鸟儿和昆虫、奇形怪状的植物等。让学生针对图片或资料中的内容,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用上不同的疑问词。
3.练习说话。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产生的疑问,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4.练习写话,鼓励学生多写几句。写完以后,组织学生互评,看谁提出的问题有趣。互评后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5.把问题做成卡片,互相问一问,也可以张贴在教室里交流。 例文:
鸟类的嘴为什么多种多样? 蚊子冬天到哪里去了呢? 为什么冬季没有雷声和闪电?
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 金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吗? 鸟儿为什么要唱歌呢?
蝉是怎么唱歌的呢?
天土的大雁排着长队要飞到哪里去? 是谁给彩虹穿上漂亮的外衣?
展示台
【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本次活动展示的内容承接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中的《图书借阅公约》。展示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应与口语交际同步进行,在执行《图书借阅公约》过程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班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级图书管理和借阅情况,管理员或小组长可作简单的图书管理记录。 本次活动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展示:一是展示自己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图书角;二是展示图书角建立后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收获。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小组交流,明确展示的内容:(1)可以展示自己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图书角。如,自己在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做了些什么;(2)也可以展示图书角建立后自己的阅读 收获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自己是如何借阅图书的,阅读了哪些书,自己有什么收获。 2.全班成果展示交流。可以推选代表解说,也可以小组全员参与,可以在图书角实地展示……
日积月累
【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悯”是前鼻音,“绅”是翘舌音,“粟”是平舌音,还要提醒“一”的变调。
3.借助插图了解大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理解田野里都种满了庄稼,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最后一句诗,可引导观察插图中的人物及其衣饰等理解。还可结合学过的《悯农》(其二),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
4.背诵古诗。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熟读中背诵。
我爱阅读
【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这篇课文以对话贯穿全文。通过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展示了岩石这本“书”中的“字”和“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和成因。插图直观地展现了有关海陆变迁以及化石的科学知识,能辅助学生读懂文章。
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作过细讲解,通过阅读,学生能了解一些化石的知识,有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即可。
1.自主阅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交流读后感受,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可根据学生阅读情况,交流:文中写了岩石“书”的哪些内容?岩石这本“书”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作用?
第七单元 想象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人情人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的想象美好纯真。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隋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本单元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课古诗二首 2 1.认识39个生字,读准l个多音字,会写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文 雾在哪里 2 雪孩子 2 24个字,会写2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 3.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语文园地 七 识字加油 站 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3.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 5.积累民谣《数九歌》。 6.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字词句运4 用 写话 展示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
10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8古诗二首
教材解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人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山寺之高耸,感受夜间环境之清幽。第二幅插图画的是茫茫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宿、寺、似、苍”是平舌音,“辰”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恐、惊、笼、苍、茫”是后鼻音,可以结合课题“夜宿山寺”和诗句“恐惊天上人”重点正音。“见”同“现”,是出现、显露的意思,读“xiàn”,不读“jiàn”。
教学本课生字,建议在学生读通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境分散识记。如《夜宿山寺》,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理解“宿”的意思,识记“寺”的字形,顺势解题。“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辰”字在诗句中表示日、月、星的总称,字形上可与“晨”相比较。“恐、惊”二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可通过看图,想象诗人的举动来理解这些词意思。
学习《敕勒歌》,仍可引导学生一边诵读古诗,一边识记生字。可通过插图,理解“笼盖”的意思。“苍苍”“茫茫”是辽阔旷远、模糊不清的意思,这两个词都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看图说话的方式来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解。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敢”字容易与“取”字混淆,可通过口诀“耳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来区别。“阴、似”左窄右宽,要注意右边“丿”的穿插。“野”字左右等宽,左短右长。“苍、茫”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强调“苍”的撇捺舒展,“茫”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危 6画,半包围结构。
“”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 “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敢 11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攵”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 惊 11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口”在横 阴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边“阝”略高,“阝”的起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钩部在横中线上;“月”的“丿”从竖中线起笔,撇尖穿插到左下方。 似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以”的第一笔竖提一笔写成,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位置略高,右边 高于撇尖。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野 11画,左右结构。
“里”的末笔横改提, 的第三笔横钩从田字格 苍 7画,上下结构。
窄、扁, “仓”:中线左侧,收笔撇低捺
茫 9画,上下结构。
二、课文学习
《夜宿山寺》指导步骤如下: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题目。可出示课题,让学生认读“宿、寺”字,接着让学生练读古诗,尤其注意“辰、恐、惊”等字的发音,教师要给足练习的时间,并及时正音。然后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聆听,体会本诗的停顿之处。最后师生合作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
(2)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山寺给自己的感觉。识记“危”字,知道“危楼”即“高楼”,全诗是围绕着“高”来写的。请学生再读古诗,找找诗中哪些字句写出了楼之高。可分行出示古诗,想象画面,说说感受,诵读体会。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百尺”是虚指,这里形容楼很高。想象诗人站在山顶寺庙的高楼上远眺时的感觉,读好诗句。教师可示范将“高”字读得响亮一些,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摘星辰”可让学生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做抬手摘星的动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作,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很巧妙。朗读时强调“可”字,说明轻而易举伸手就能摘到星星,更加说明楼之高。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为什么诗人不敢大声说话呢?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这形象地说明诗人跟“天上人”之间相距咫尺,进一步突出楼之高。可请学生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轻声朗读诗句,“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3)熟读古诗,积累背诵。教学时,可播放古筝乐曲,引领学生人情人境想象画面,熟读积累。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诵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积累。
《敕勒歌》指导步骤如下: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简单介绍敕勒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知道“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然后指导读好节奏: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 (2)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如辽阔的天空,无边无际的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等,再说说大草原给自己的整体印象。然后分行学习古诗: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敕勒川,阴山下”这两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诗写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用牧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写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教师可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和“穹庐、笼盖”的意思。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苍、茫茫”形容不同的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可以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如,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没有边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然后说说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地带给自己的感觉,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可让学生闭眼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诗句。
(3)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可配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者欣赏草原图片。 三、实践活动
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画一幅简笔画,并将古诗抄写在上面。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之高。 3.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1)读准平舌音“宿、寺”。 (2)理解“宿”的意思——住。 (3)识记“寺”字。 (4)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渎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推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师生配合,读出五言诗的节奏——一般前两个字后面停顿一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04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分三步走,先拼读字音,再出示词语,接着理解字义?一步步下来,学生不但把诗题读准了,还把诗题读懂了。 5.自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 (一)学习第一、二句。
1.随文识字“危”。知道“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同桌合作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之高。
(1)高百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并指导朗读。
【“高百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通过出示李白其他运用夸张写法的诗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夸张的妙处。】 (2)摘星辰。
①学习“辰”字,知道带有“辰”字部件的字,大多带有en的韵母,如“晨、振”等字。
②想象说话: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到什么呢?
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时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想,却形象地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在“手可摘星辰”诗句的教学中,出示了满天的星星。看着星星,想象说话,从而感受当时诗人的心境:抓住一个“可”字,读出摘星辰的容易,从而突出楼之高。再通过范读,告诉学生读诗的时候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来读,这样就更有味道了。】 (二)学习第三、四句。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教师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读准后鼻音,理解字义后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中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四、朋读古诗,背诵古诗
1.回顾小结: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借助大胆想象,把一座高百尺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变得情趣盎然。
2.借助板书,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危、惊、敢”,先整体观察。
2. 出示“危”,半包围结构,强调里面的是横折钩。教师范写“危”字,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 出示“惊、敢”,通过比较,指导如何写好“敢”字。教师范写“敢”,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4.运用规律,独立写字。看清位置,找准重点一明确笔顺,练习临写一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5.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次练写。
【写字教学的设计从整体到个体。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讲清注意点,抓住关键笔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
(王珊珊 浙江省德清县舞阳学校)
19雾在哪里
教材解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共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的景象;第八至九自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云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显得神秘又回味无穷。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淘气的雾孩子用一大片雾,把大海、城市等藏起来的情景,画面朦朦胧胧,隐约见到景物的轮廓。第二幅是云开雾散的景象,画面豁然开朗,摇着尾巴的小黑猫特别富有情趣。这两幅插图前后照应,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3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本课的生字中,“顽、暗、岸、甚”是前鼻音,“甚、至、失”是翘舌音。认读“消失、藏起来、甚至”等词语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平翘舌音。认读词语“变暗、海岸”时,要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含义。 “雾”是形声字,可拓展积累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同偏旁的字,如“霜、雪、雷”。“梁”原本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所以有“木”也有“彳”。现一般指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如“桥梁、房梁”;也指中间高起的部分,如“鼻梁、山梁”。“躲”和“藏”是近义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暗”和“岸’’是同音字,可通过看图理解“海岸”的意思,找反义词理解“暗”的意思。“甚至’’表示更进一步,具体含义需结合课文语境来理解。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岸、步’’都是上下结构,要发现部件比例及穿插规律,抓住关键笔画作少而精的讲解。“论、切、散”是左右结构,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自己临写。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于、久”是独体字,要摆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舒展。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于 3画,独体字。
两横长短不一,稍向右上斜行,下横起笔于横中线。竖钩的竖段写在竖中线上。 论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齐平。“仑”首撇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捺脚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落在横中线上,撇、捺罩住“匕”,“匕”两笔相接不相交。 岸 8画,上下结构。
“山”扁、窄,首笔在竖中线上;“厂”宽大;“干”的上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右侧。 屋 9画,半包围结构。
“尸”居上居中,长撇从左上格到左下格;“至”偏右,右侧超出“尸”右端,末笔横起笔在“尸”的下侧。 切 4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 ”首笔起笔在横中线左侧, “刀”首笔起笔在竖中线,长撇舒展,撇穿插至“七”下侧。 久 3画,独体字。
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横撇从撇中点起笔,横段短,撇段长;捺与横撇的撇段相接于田字格中心,捺脚与撇尖持平。
散 12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边长,右边短;“月”的首笔撇改竖;“欠”首笔的撇尖收于田字格中心,末笔捺脚超出上部。 步 7画,上下结构。
上部宽、扁,下部窄、长; “止” 首笔在竖中线上,长横在横中线上方;下方竖在竖中线上,长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 二、课文学习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这五句话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是语气有所不同。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处,朗读时,“我”的后面可稍作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孩子的顽皮和淘气。第四句写雾孩子不知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的“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作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第五句是写它突然有了主意,于是便自问自答。朗读时,要紧紧联系前一段雾孩子的自我发问,读出它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 二是读好描写雾景的长句子。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句话写出了雾藏起一切的情形。前半句中,4个词语由顿号间隔,朗读时停顿稍短一些,4个词可采用“高一低一高一低”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甚至”表示更进一步,要读得略重,以突出雾不仅藏起了大的事物,就连小的“行人和小黑猫”也不见了。后半句的“一切、什么”重读,后面略作停顿,以表现所有事物都被浓雾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笼罩,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物显现出来的景象。朗读时,要注意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2.理解运用。
初读课文后,教师可结合课后第二题提出问题: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要求学生先画出雾孩子说的几句话,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它依次藏了哪些事物。可用“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的方式说完整。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提取信息时,不要遗漏要点。
整体把握课文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说说课文中描写的雾景。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明白有雾的时候世界一片朦胧、神奇美丽,云开雾散以后,世界又恢复原状:作者的想象如此奇妙,让普通的自然现象变得如此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创编的兴趣。
教学本文后,教师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指导学生仿照课后第二题中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进而拓展延伸:“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以下例子供参考: 雾把树林藏了起来,无论百灵鸟、小松鼠,还是奔跑的梅花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都看不见了:
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老师、同学,还是巡逻的保安,都看不见了。
雾把小院藏了起来,无论小花、小草,还是小鸡小鸭,都看不见了:
还可结合课后第三题,启发学生由课文想开去,发挥想象说话,雾是“魔术师、捣蛋鬼.、画家……” 教学资源 谢尔古年科夫
俄罗斯作家谢尔古年科夫,擅长描写人的心理,对自然景致具有很强洞察力,代表作《秋与春——谢尔古年科夫诗意小说》,主要描写在森林里终日与灌木、野草为伴的幸福,为现代社会处在疏离、隔绝和孤独之中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诗意的救赎之路。文笔清新灵动,又饱含感情。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趣。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读好课题
1.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 2.认读生字,发现规律。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
(2)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3)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通过拓展和积累雨字头的字,帮助学生识记的同时,更教给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和意识。】 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认真听。提问: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
2.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淘气、顽皮”。
(1)学习生字“淘、顽”,指名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
(2)拓展:淘气的( )、顽皮的( )。 3.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陕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书词语: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叫“湖岸”,河的两边就叫“两岸”。
(3)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El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
(4)指导学生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说话语气。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
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学习生字“街”。指名读词语卡“街道”。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帮助识记。
(2)学习生字“梁”。指名读词语卡“桥梁”,借助字源追溯学习。 (3)比较第一、二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4)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 “甚至”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指名读,齐读。
(5)引读:雾能把——(生)一切都藏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3.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1)男女生和老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的变化。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就是讲雾来到了什么地方。 4.小组合作说一说。
(1)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示句式: 雾来到_________。“我要把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都看不见了。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出示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分一分,每人完成其中一个句子。 说一说,仿照课文每人说一句话。 (3)全班交流。
5.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小组合作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突破了课后第二题的口头表达这一个难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成功的体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岸、屋”。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共同点,教师范写“屋”,提示“尸”的撇要拉长。 (2)学生练习。 2.出示“论、切”。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点,教师范写“论”。 (2)学生练习。
3.展示,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 五、板书设计
大海 雾在哪里 天空 太阳 无论……还是……都….. 又淘气又顽皮 海岸 城市 甚至 自已
(姚文君 浙江省德清县清溪
小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的ll个生字,认读“躲、失”2个生字,书写“于、久、散、步”4个字,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学习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雾娃娃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 )又( )的孩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 )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 )、( )、树木、( ),( )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起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巩固词语的方式很多,利用根据课文填空的方式来巩固,让学生明白“词不离句”的道理。】
二、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顽皮 1.认识“躲”,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雾都去了哪些地方啊?板书: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出示句子: 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出示生字卡“躲”,指名读。说说近义词,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3)教师提问:雾还会躲起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预设:淘气、顽皮……)
(4)指导学生读句子: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读好设问句。
(1)用横线画出第七自然段中的问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2)在第八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同桌试读,师生配合读。
(4)分角色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
1.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雾消失后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琏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1)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长句。
(2)圈出这句话中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
过渡:雾消失后还有什么变化呢?
3.出示句子: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1)理解“悠闲”。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教师提问: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预设学生回答: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
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2)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对于长句,学生之所以会读成断句就是因为不得法,教会学生“停顿”,有利于把握好长句,让学生明白朗读也有方法与技巧。】 【通过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怎样才是“悠闲地散步”,体会作者表达的妙处,并通过想象说话来学习作者的写法,读说结合,强调了想象的重要性,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_____。 路上走着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
学生反馈,师生评价。 四、理解雾的消失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2.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呢7 。 3.学生讨论。 五、写字指导
1.出示“于、久”。
(1)观察生字,请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2.出示“散、步”。
(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3.修改后再次练习书写。 六、板书设计
海上
雾在哪里 岸边 淘气 顽皮 城市的上空
消失
20雪孩子
教材解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课文《雪孩子》改编自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嵇鸿的同名童话故事。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生理解。
《雪孩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了友谊、奉献、分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用平实的语言描述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的情景,快乐而温情。第五至八自然段中雪孩子奋不顾身勇救小白兔,它焦急的语言、急切的动作让人敬佩,雪孩子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第九至十四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结局,雪孩子“浑身水淋淋一化成水一变成水汽一变成了白云”,如此温情细腻的表达让人既伤感又欣慰,雪孩子没有远离,它依然在小白兔看得见的地方,守候着它的朋友。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是故事开始时,小白兔和雪孩子快乐玩耍的情景,第二幅图是故事结束时小白兔仰望天空中雪孩子变成白云的情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把阅读与看图、想象与说话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字,会写“出门、起来”等ll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添、渐、浑、淋”是前鼻音,“柴、烧、终”是翘舌音,“旺、烫、终”是后鼻音,朗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第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
根据生字字形不同的特点,可以用多种方法识记。
(1)近义词识字。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添一加”“渐渐一逐渐、慢慢”“浑身一全身”等。
(2)字理识字。“柴、烫、灭”的字形可通过字理溯源,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来识记。“柴”本义是小木散材,现在泛指烧火用的草木;“烫”字上部是汤,热水的意思,下部是火在烧;“灭”上的“一”表示物品覆盖在火上,意思是消灭、灭亡。 (3)生活识字和语境识字。“旺”表示火烧得很大,可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火势旺的场景。“冒”字可结合课文语句模拟动作来理解。“终于”在文中表示雪孩子找了很久才找到
小白兔,突出了雪孩子的勇敢和急切的心情,可通过朗读来体会。 2.写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唱、旺、浑、谁、轻、汽”6-9字字形都是左窄右宽,可让学生自主观察和练习。要重点指导“赶、旁”2个字的书写,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提出书写要领,教师范写时强调“赶”字注意穿插,“旁”字上宽下窄。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唱 11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冤,“口”底部在横中线上;“昌”两个扁“曰”上小下大,都是上宽下窄,上“曰”左竖在竖中线上,下“曰”左竖在竖中线左侧。
旺 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日”略低,底部左右齐平;“目”,框内短横在横中线上; “王”,第二横略短,写在横中线上,末笔是长横。 浑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军”低; “氵”第二点偏左收笔在横中线上; “军”, “冖”窄“车”略宽; “ ”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末笔竖与“ ”起笔点垂直对齐。 轻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车”作偏旁时笔顺为先竖后提,第四笔横改提, “ ”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横撇起笔于竖中线,与“车”首笔横持平;长点收笔在横中线上。 赶 10面,半包围结构。
“走”从左、下包围“干”,顶部“走”高“干”低; “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捺长,托住“干”。 旁 10画,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上部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中间点、撇分列竖中线两侧,“冖”宽,在横中线部位盖住下部;“方”,首笔点在田字格中心,横在横中线下侧,“丿”的撇尖与上部左端垂直对齐。 谁 10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讠”第二笔起笔于横中线;“隹”撇起笔于竖中线上端右侧,撇尖伸向“讠”,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第四横较前三横略长。 汽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氵”第二点偏左收笔于横中线;“气”的短撇从竖中线撇向左上格,第二笔横与短撇在竖中线相接,“乀”在横中线起笔,右行下折后斜行钩出。 二、课文学习
1.学习默读课文,试着做到不出声。
这是第一次出现默读要求。课文较长,建议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分成三部分进行默读指导,逐步落实“不出声”的要求。这样既降低难度,又便于点评指导。
第一步,告诉学生默读就是读的时候不出声,速度比出声朗读快,读长故事用默读的方法比较好。教师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内容,学生边听边学着用眼睛看课文。
第二步,请学生试着默读第五至八自然段“雪孩子勇救小白兔”的内容,教师观察后强调“不出声”的要领: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
第三步,默读第九至十四自然段“雪孩子变成了白云”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2.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读出角色对话中6处感叹句的语气。 妈妈,妈妈,我也要去!
屋子里真冷,赶快往火堆里添把柴吧! 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谢谢大家来救火,救了小白兔,谢谢大家! 咦,是谁救了小白兔?……真得谢谢他呢!
第一句小白兔“嚷起来”,语速可稍快;第二句可强调“赶快”;第三、四句是雪孩子说的,也是教师重点指导的内容,可想象屋子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的情景,加上动作朗读,感受现场情况的危急,体会雪孩子焦急的心情;第五、六句,可抓住“激动”,指导读出兔妈妈和小动物们的感激之情。
二是读好描写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句子。朗读时,可弓I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也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直观感受雪孩子大火中勇救小白兔的那一幕。朗读时语速稍快,表现当时情况的紧急和雪孩子的勇敢。 3.理解运用。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初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雪孩子和谁的故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导默读时,读完一部分,可组织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教师板书关键字。读完后请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下雪了,小白兔跟雪孩子玩,很快乐。着火了,雪孩子救小白兔,很勇敢。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化成了水,变成了天空中的白云。还要珍视学生的初步感受,交流自己对雪孩子的印象,提出阅读中不懂的问题。
本文是童话故事,科学知识不是学习的重点,可以结合初读时的疑难点,借助课件简要讲解。如,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浑身水淋淋的,后来又不见了,化成了水,最后变成了水汽,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这是怎么回事呢?可以先请学生说说原因,然后教师补充介绍,课件演示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让学生对雪孩子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有更深的体会。 教学本文最后一段时,可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首先出示两组句子,朗读比较,说说每组的第二个句子好在哪里,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如“很轻很轻的水汽”,用伤心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一朵美丽的白云”,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觉得很高兴。在朗读中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然后根据学习提示“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观察课文插图,组织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供参考: 例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真希望你能再回来。 雪孩子,你快回来吧!我要跳舞给你看,唱歌给你听。 雪孩子,看到白云,我就好像看到了你。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累、添”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轻、旺、浑、赶”5个字。
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3. 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关注雪孩子的语言和动作,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人,引出课题
1.教师课件展示雪景图片,请学生说说下雪了最想做的事。 2.引出“雪孩子”图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
(1)教师引导:这个故事较长,每次朗读要花很多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
(2)明确默读的要求: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这是第一次要求学生进行默读,先告诉学生默读的优点,然后告知学生默读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新本领的兴趣。】
(3)学生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教师板书:小白兔、玩。
(4)学生默读第七至十四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教师板书:雪孩子、救。表扬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专心读的学生。 三、学习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 1.指名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学习字词。
(1)出示木柴图片,学习“柴”字,强调翘舌音。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知道“柴”与树木有关。理解“添把柴”的意思就是加把柴,积累词语“添加”。
(2)学习“旺”字。教师提问: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字?(预设:商品、店名、对联等。) (3)学习“渐”字。
①出示词语卡“渐渐”,指名读,强调前鼻音。
②朗读比较以下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理解“渐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
屋子里暖和了。 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③出示小树苗、夕阳等图片,用上“渐渐”说话。 如,小树苗渐渐长高了。夕阳渐渐下山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能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
【识字教学紧扣汉字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过渡语: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它却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读第七、八自然段,看看雪孩子是如何救小白兔的。 1.抓住语言体会“着急”。(用“——”画出雪孩子语言的句子。) 预设l:“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1)雪孩子怎么知道小白兔家着火了?生汇报?教师出示词语卡:冒出黑烟,认读,用“冒”组词。 (2)雪孩子发现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着急、焦急)指导朗读:读的时候声音急促、响亮些,就能把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3)朗读训练:练习~指名读一齐读。 预设2:“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1)雪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2)当时小白兔的家里已经全是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雪孩子能不急吗?
出示词语卡:烫人的火,认读。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觉得烫的东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教师引读,指名学生朗读。男女生再读句子,体会着急的心情。
(4)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雪孩子,当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2.抓住动作体会“着急”。(用“~”画出雪孩子动作的句子。) 预设l: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预设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1)出示词语卡“奔去”,开火车读,学生做动作理解词义。 (2)雪孩子找了好久,才把小白兔找到,课文有个词语表示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学习词语“终于”。
(3)指名读这些句子,从雪孩子的动作中体会着急。 3.感受“善良、勇敢”。
(1)观看动画片《雪孩子》中救小白兔的片段。
(2)学生交流观后感,教师小结:当小白兔发生危险时,雪孩子完全不顾自己,冲进火海,冒着危险,救出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真是个善良、勇敢的好孩子!
【学习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适时地把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再以视觉的冲击,激发了学生对雪孩子的善良、勇敢这一品质的崇敬之情。】 五、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出示‘‘唱、旺、浑、轻”4个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观察字形,说说这四个字的共同特点和注意事项。 (2)教师归纳小结:左窄右宽,两边靠拢。
(3)教师范写“唱”,学生书空。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2.出示“赶”字。 (1)观察字形说结构。
(2)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走字底的字先写“走”,“干”的第二横要与“走”的第二、三横穿插。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示范点评,学生自我修正。 4.投影讲评。
(1)班中讲评:挑选学生作业,评议。
(2)同桌互评:书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王晓赞 浙江省德清县乾元镇中心小学)
语文园地七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围绕着“自然风光”编排了12个词语,分成4组,认识8个生字。每组由特定的地貌和相应的动植物名称的词语组成。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项内容,一是复习部首查字法;二是积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累描写天气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描述其情景;三是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写话”选择了学生非常喜爱的猫和老鼠的话题,有利于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写故事。
“展示台”引导学生整理错别字,交流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民谣《数九歌》,配有插图,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积累。
“我爱阅读”中的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读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要鼓励学生通过说、赛、听等多种方式,感受说绕N令的乐趣。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识字加油站
1.认识“椰、壳”等8个生字。
2.结合生活经历,借助想象,感受四组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
1.这4组词语是本单元“想象”主题的延续,通过认识不同地貌中相应的动植物名称来识字。每组第一个词语介绍了典型的地貌,“海滩、沙漠、高原、悬崖”;第二个词语是代表性的植物,“椰树、胡杨、雪莲、青松”;第三个词语是代表性的动物,“贝壳、骆驼、骏马、雄鹰”。可以先出示每组第一个词语,联系生活阅历想象自然风光,随机出示相关词语,识记8个生字。
2.可以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自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己了解的海滩、沙漠、高原、悬崖的风光和椰树、贝壳、骆驼、骏马等,也可以准备相应图片,用看图连线的方式巩固识字。 字词句运用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 第一题:
1.师生一起复习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2.出示“亏、申、丹”三个字,自己查字典。边查边拓照“部首、部首页码、除去部首有几画、字的页码、读音、组词”的要求把表格填写完整,比比谁最快查完。
3.交流:独体字“亏、申、丹”的部首分别是“一、丨、丿”。教师告诉学生,查找独体字,一般查首笔画。 4.教师可再出示几个独体字,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二题:
2.积累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结合生活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一两个词语。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这8个四字词语描写了云雾、风雨、冰雪、雷电等天气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当时的情景。 第三题:
3.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请学生先读读题目要求,再读读这两个句子,试着和同桌说说句子有趣在哪里。
2.全班交流。第一句,着重引导学生从雾自问自答的语言中体会有趣;第二句,从风擦汗、滚走圆帽子等一系列淘气乃至有点恶作剧的动作中,体会有趣。
3.教师小结:这两个句子,把雾、风都当作孩子来写,用上奇特的想象让雾散、刮风等普通的现象变得有趣。我们今后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方法,让表达生动有趣。 写话
1.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2.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 指导步骤如下:
1.观察课文插图中的小老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小老鼠此时的表情(如“大吃一惊、吓了一跳”),体会它紧张、害怕的心情。 2.电脑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观察图片中猫的脸部表隋,想象它准备做什么。
3.大胆地发挥想象,猜测图中的小老鼠和猫之间接下来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
4.补充出示故事开头:“一天,小老鼠在电脑边玩耍,玩得正欢,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请学生把这段话说完整。 5.同桌互说,提提建议,然后自己写话。
写话l:小老鼠大吃一惊,心扑通扑通直跳。它想:猫来了,猫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来了,快想办法,快想办法。突然,小老鼠眼睛一亮,办法想出来了。它拿来几十个盒子,把电脑装进去,一个一个地套上,好像一个大蛋糕。
写话2:小老鼠吓叮一跳,坐在地上。小老鼠看着这只猫恶狠狠地盯着自己,好像要扑过来。小老鼠一直在想办法,终于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他看到了鼠标,不知道怎样把电脑关掉,就东点点,西点点,点了好久,终于把猫点掉了。小老鼠这才安心:这下,没有猫来追我了!
写话3:小老鼠大吃一惊,心中好像有一面小鼓,一直在“咚咚咚”敲着,心想:那只猫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可怕呀。小老鼠用小拳头打在屏幕上,把正在睡觉的猫吵醒了。猫凶巴巴地追着老鼠,老鼠跑到电脑边,翻到了一张狮子的图片,把猫吓跑了。
(俞红芳 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 展示台
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1.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的展示内容:一是容易写错或者混淆的6个词语、3组形近字、3组同音字、3组形近同音字;二是以学习伙伴的方式提示了防止写错别字的方法,如,将正确的字抄写在改错本上,把容易混淆的字进行比较等。教学时,可以结合本学期已学过的字词适当拓宽展示内容。
2.开展这项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可以小组分工搜集平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时作业中容易写错的字词,再整理分类,抄写在改错本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展示和交流的办法,特别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辨字形、明字义的“妙招”,真正把展示台作为学生落实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栏目。 日积月累
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1.我国从南北朝开始,民间就广为流传“九九消寒歌”。它生动形象地记录了黄河流域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整整90天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是人们消磨冬季时光、企盼春暖花开的一种精神需求,也是向儿童传授气候知识、物候变化、农事事项的歌谣。
2.读文之后,可结合El常观察到的气候变化说说诗句意思,再通过边拍手边诵读、欣赏歌曲《数九歌》等方法,熟读成诵。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做“九九消寒图”,感受民俗文化。 我爱阅读
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情趣,激发阅读绕口令的兴趣。
1.学生自由读,把绕口令读正确、读流利。
2. 图文对照,想象绕口令描写的有趣情景,学生交流各自对内容的了解。通过有节奏、快速地朗读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3.小结:绕口令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游戏。朗读时,要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相近的声母韵母,字字清晰响亮,流利通畅。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再找几首绕口令读一读、说一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3篇课文。既有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也有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童话般生活的故事,还有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本册第二单元已安排“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3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奇幻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条件。《祖先的摇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要求体会文中奇妙的想象,并发挥想象讲故事;《羿射九日》,要求和同学交流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拓宽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课 文 祖先的摇篮 当世界年纪还2--3 小的时候 羿九射日 3 内容 课时 2 教学要点 1.认识本单元33个生字,会写27个字。会写46个词语。 2.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感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据提示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 4.默读课文,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口语推荐一部动画1 交际 片 1.能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2.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4 1.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l0个生字。 2.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3.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4.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5.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语文识字加油站 园地 八 字词句运用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
11-13 23祖先的摇篮
教材解析 …………………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 “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 教学目标 …………………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认的7个字中,都是形声字,可以让学生依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想生字读
音,然后在交流分享中相机正音。要注意“祖”是平舌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平翘舌音的辨析,如“祖--主”。
根据生字特点,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分步指导。 (1)集中识字。
①换偏旁识记。在熟字加偏旁的基础上,可以与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区别,加强记忆的效果。如,“掏”字可以换偏旁和“萄”比较识记,“蔷”可以和“墙”比较识记。
②偏旁归类识记。将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有助记忆字形,理解意思。“蔷、薇”都是草字头,“逗、逮”都是走之。
③借助插图或图片识记。“蔷、薇”可借助插图来识记。 (2)随文识记。
“掏、逗、逮”可在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时顺势识记。这3个字都是生活中常用动词,引导学生发现这3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掏”可以动作示范“掏耳朵”。 (3)巩固识记。
学文后,可编儿歌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蜒,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写字。
本课要书写的9个生字中,“祖、啊、浓、摘、掏、忆”是左右结构,要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结构特点。“祖”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宽。“祖、忆”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写对示字旁;“浓’’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边不能写成“商”字;“啊”要注意左中右三部分的占位。
“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祖 “且”的上端低于左边。最后一横的位置要高于第三笔的收笔,并穿插到“本”最后一点的下面。
啊 注意左中右三部分的位置分布。 “口”和“可”的上端齐平,中间的“阝”略高。左中部分的总宽和“可”的宽度大致相等。
浓 顶部“氵”低,底部“农”低。第六笔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第九笔捺要写得舒展。
望 注意“亡”和“月”的穿插关系。第三笔是竖提,不能写成竖折。“王”居中写在下半格。
蓝 中间部分要窄于上下部分。第四笔竖要短于第五笔竖。最后一笔横要宽于“一”的横。
摘 左右部分的上端基本齐平。第八笔与第二笔下端齐平,但第九笔横折钩的收笔要略低于第二笔。
掏 左右部分的上端基本齐平。“缶”要写得紧凑。
赛 三个横画中,第三横要写得长,第二横稍短。第九笔撇的起笔和第十笔捺的起笔不能相交,分别挨近上面两竖。“贝”最后一笔是点。 忆 “乙”的起笔与“忄”的右点起笔齐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祖先、浓绿、一望无边、蓝天、赛跑、回忆。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这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天真有趣。作者将情感附于想象中,情景交融,营造了优美而充游隋趣的意境。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情境,通过想象理解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
(1)读好问句。第二、三小节的朗读,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这两节诗要重点指导读好问句,指导朗读应与理解内容相结合。“我想——”,“想”字语音应稍稍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这一句,要结合理解“可曾”让学生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测(详见“理解运用”),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教师应发挥范读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练读中不断提升朗读能力。其余3个问句,可采取多种形式来读。比如分句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
(2)读好感叹句。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都有感叹句,注意结合具体内容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小节可想象一个天真的孩子在听爷爷讲故事的情景。“真有意思”是儿童的口吻,要读出有趣的味道。“这是多大的摇篮啊!”用了语气词和感叹号,朗读中应带着惊奇、赞叹的感觉,也可指导学生加人自己觉得合适的表情。最后一句可以想象大森林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语速可稽陧,突出强调“浓绿、遮、一望无边”等词语。
第四小节中的“沙沙,沙沙”,要调动学生生活积累,边读边想象风儿轻轻吹动树叶的情景,朗读要轻柔缓慢。“又那么遥远……”声音逐渐低柔,“遥远”应适当拖长,读出回味无穷的感觉。最后两句诗要读出心中的赞叹之情。“啊!”语音可延长些。“苍苍茫茫”一词,第一个“苍”字可读得稍长一些,以表现森林的广阔无边。“我们祖先的”后面适当停顿,以突出“摇篮”,语调稍高昂。最后两句诗感情真挚强烈,但朗读声调不宜太高,学生容易高喊式地读,教师应注意示范,让学生练读体会。
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是基本要求。本诗中“啊”出现了两次,要注意“啊”的音变,在“这是多大的摇篮啊!”这句中读“na”,要注意读正确。 2.理解运用。
本课学习可以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让诗句内容变为鲜活生动的画面,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在此基础上,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从课题人手,首先理解“摇篮”。“摇篮”,形状像篮子,用藤或竹子制成,婴儿睡在里面,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摇篮,可以借助图片辅助讲解。接着可紧扣“真有意思”展开学习,“为什么说祖先的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摇篮真有意思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森林很大?”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的“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来理解内容,从而感受原始森林的宽广和繁茂。可以让学生想象画面,一望无边的大森林就像绿色的。最后引导学生理解: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进一步体会“真有意思”,并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第二、三小节是对祖先在森林中生活情景的想象、猜测。应将这两节诗整体理解,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整体感知内容。
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品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并与想象相结合,体会祖先在原始森林简单、自由的生活。“掏”字的学习,可以先将“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揣摩。然后出示“掏”的字义和树上的鸟窝图片辅助理解,感受用词的准确性。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拓展运用,用“掏”进行扩词,如掏钱、掏耳朵、掏口袋。
这两小节诗以疑问句的形式呈现,第二小节中的“可曾”学生不易读懂,是本节诗的教学难点。“可”在这里是副词,用来加强疑问的语气,教学中要结合语境在朗读和感悟中揣摩体会:“曾”是“曾经”的意思。这是对祖先生活情景的一种不确定的猜测,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用“可曾”说几个这样的问句,加深学生的体会,如,“你可曾见过在草原上欢快奔跑的小马?”再引导学生带着好奇、猜想的感觉朗读。
在学习第二小节的基础上,第三小节相对容易理解。可以让学生圈画出表示动作的“逗、采、捉、逮”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并进行扩词运用,如“逗小猫、采蘑菇、捉小鱼、逮蚊子”。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在森林中自由嬉戏的情景,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孩子,读出自由欢快的心情,并注意读好疑问旬的语气。这样,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领悟。 课文最后发出感叹,再次强调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这节诗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回扣全文,可提问: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让学生结合前文理解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并顺势体会最后一句蕴含的丰富情感:它饱含着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的美好祝愿。其中的“苍苍茫茫”可联系第一小节中的“一望无边”理解。最后联系全文创设语境,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课文描绘了远古时代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但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的认识产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生偏差,产生向往原始生活的想法。另外,如果有学生提出掏鹊蛋是破坏环境行为,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过着最原始的简单生活,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只能通过采野果和掏鹊蛋等方式来维持生存,而现在我们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生活资源,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 3.课后练习。
第一题,指导朗读第二至三小节的4个问句,应该整合于理解过程中完成,详见“朗 读指导”。
第二题是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训练,可以融人课文的理解中进行,也可以在学文后进行。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学生结合第三题提供的词语展开想象,再仿照第二或第三小节的句式说一说。
第三题旨在感受表示动作的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并进行积累。前两组都是文中的词
语,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体会,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详见“理解运用”)。最后一组是拓展的词语,也可进行迁移运用。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摘、掏、望、蓝、赛”5个字;会写“一望无边、蓝天、赛跑、野果、野兔”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儿歌,学生认读: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二、导学第二小节 1.品析“掏”的妙用。
(1)换词比较: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
出示“掏”在字典中的意思。掏: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联系“一窝喜鹊蛋”图片,理解手伸进了鸟窝中,所以用“掏”。 (3)迁移运用: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伊么呢?(掏钱掏耳朵掏口袋)
(4)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5)根据诗句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出示:( )野兔( )蘑菇
引语:你也能根据诗中的“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填上一个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师生交流:(追)野兔(赏)蘑菇 (6)读板书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掏鹊蛋摘野果 (追)野兔 (赏)蘑菇 2.品读问句。
(1)出示:“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引语:我们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性,也想象了画面,能不能读好诗句呢? 【此处设计.既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并迁移运用,又借助这一形式让学生理解第二节诗最后一句的内容。】
(2)引导理解“可曾”。(指导方法详见“理解运用”) (3)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 猜想的感觉。
三、自主理解第三小节
1.自读第三小节,将表示动作的词语,画上着重号。 2.结合插图识记“蔷薇”。 3.师范读句子,生想象画面。
4.交流画面和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读好问旬。 四、仿说训练
1.引语: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做了什么?
2.根据想象,仿照“掏鹊蛋、逗松鼠”说一说这样的词语,相机板书。 3.仿照第二或第三小节说句子。
【先仿说词语,是积累运用和构建画面的过程.为仿说句子降低了难度。仿说句子,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提升教学实效:】 五、学习第四小节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1.理解“苍苍茫茫”。引导学生联系第一小节中的“一望无边”理解。 2.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感受原始森林的辽阔、茂密、 美丽。 3.回扣全文理解诗题。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理解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详见“朗读指导”) 六、朗读全诗 七、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摘、掏、蓝、赛、望”,按结构归类。 2.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赛、蓝、望”。 (1)观察各部分的占位,强调要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3.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摘、掏”。
(1)引导观察两字的结构特点,提示要点:都是左窄右宽,左右等高,强调“摘”字右边的下框里面是“古”。 。 (2)教师范写“摘”。
(3)学生练写“摘、掏”,评价反馈。 (4)对学生的字进行评价,学生再次书写。
4.抄写词语:一望无边、蓝天、赛跑、野果、野兔。 (何晓华湖北省嘉任县宴验小学)
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教材解析 …………………
课文用轻松活泼、通俗浅白的语言,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和谐的生活。
全文共9个自然段,讲述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一切事物都像幼稚的孩子一样,要学会想要做的事情,最终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因此变得和谐而美好。第一自然段以“当……的时候,,这种句式将我们引入到年纪还小的世界。第二至五自然段通过具体讲太阳、月亮、水是怎么学习的,体现出世界还小的时候,生活十分简单,每样东西只要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故事还在继续,第六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至七自然段写万物自由生长,世界慢慢变化,意思上也有层递:只要万物都做自己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第八、九自然段思路突转,从故事中跳出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没有结尾,却有很多开头,引发读者无限的想象。 课文构思新奇,充满儿童情趣,表达上很有特点。一是想象丰富。在作者笔下,世界万物都有了生命。太阳、月亮、水这些事物,经过作者的奇思妙想,变成了一个个单纯天真、可爱鲜活的孩童形象,经过学习,太阳会发光,月亮会变化,水往低处流,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变得奇特有趣。二是留白巧妙。文中多处使用省略号,如第七自然段,当讲到“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时突然打住;第九自然段,一个新的故事似乎刚刚要开始,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课文配图色彩明丽,将月亮、太阳拟人化,丰富生动的表情中流露出孩童般的快乐与自由,能激发学生读文兴趣,让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图画中的树木、石头、星星等事物也为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提供了思路。 ………………… 教学目标 …………………
1.认识“纪、必’’等l4个生字,会写“世、界”等9个字,会写“世界、学习”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奇妙的想象,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方面,l4个生字中,“粗糙”的“糙”声调易读错,应读第一声。“秩序”的“秩”声母易读错,注意正音并加强读音示范。“睁”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熟字加偏旁识记。“纪、须、功、糙、敏、简、睁、秩、哦”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来识记。
(2)形近字对比识记。如“纪一记”“睁一筝”。通过辨字组词,不但能识记字形,还能区分字义。
(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睁、哦”学生能自己找出其形旁和声旁;“简”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可在教师讲解其字的本义后,让学生再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
(4)在语境中加强巩固。“譬”字形较复杂,先借助词语整体识记,然后在课文学习中结合语境理解。学习“睁”,可联系文中“人睁开眼睛”理解记忆。 (5)积累词语,巩固识字。教师联系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将生字组成一些常用词,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须:必须、胡须 功:成功、功课、功劳、立功 序:秩序、排序、序号 式:样式、方式 敏:敏感、灵敏、过敏 由:自由、由于 2.写字。
本课要写9个生字,“世、由”是独体字,要注意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反、式”是半包围结构,本课要重点加以指导;“功”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的宽窄、高低和长短;“界、复、简、弄”是上下结构,要注意观察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弄、界”上窄下宽;“复”上窄下宽,中间的“日”字最窄;“简”上下等宽。
关注容易写错的关键笔画。需作强调的是:“功、式”两字中的“工”第三笔都变为提;“界”上面是田字,不要把第四笔和第六笔写成一笔。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世 第一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上,这一竖的起笔比第三笔竖略低,比第五笔竖折的起笔略高。 {
界 “田”稍扁。第八笔与第九笔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起笔不能相交。 功 左部靠上,第三笔是提不是横。“力”字横折钩的起笔在工字旁两横的中间。撇要写得舒展有力,收笔向左但不要超出第一笔的起笔。
反 第二笔撇要写得伸展,与横撇和捺的下端基本齐平。横撇和捺的起笔都在横中线上。
复 中间的“日”字最窄,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下部的“久”要比上面两部分宽。第九笔捺要写得舒展。
式 第五笔是主笔,在竖中线上起笔,然后向右下斜出,要写得有力,注意不要多加一撇。
简 “门”居中,横折钩起笔于竖中线左侧。“间”字要写得稍扁。
弄 “王”居中,竖要沿竖中线运笔。第五笔横要写长。撇和最后一笔竖与竖中线距离相等。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由 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伸出。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世界、反反复复、方式、简单、自由;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如必要、立功、反正、样式、复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语言轻松活泼,朗读时应像讲述童话故事一样,读出儿童内心的天真和自由,读出趣味。应注意读好以下几个地方: (1)读好长句子。
“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
可进行分步指导。先提问: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什么就行了?交流中相机在“自己做什么最容易”下画线,接着连读“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多读几遍,读流利。再将这个短语放到句子中,教师示范读。朗读指导应让学生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多听多读,在体会和模仿中读好停顿。
“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 这一句,如果学生朗读时停顿不当,指导方法同上。 (2)读好重点词句。
第三自然段“学发光吗”一句,先引导学生明白这是月亮自己问自己,自我思考。读的时候声音低一些,带有思考的感觉;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月亮犹豫不定的心态;再将问句放回文中读,“学发光吗”与后一句之间的停顿要稍长些,表现月亮的思考和不知学什么才好的心理。
第四自然段中连着3个“往低处流”,表示水流动状态一直延续,强调水学习流动很容易,要根据语境,引导体会。第一个“往低处流”承接前文,这是说水流动的方式,应读出讲述的语气,读得自然平实。第二个读时声音稍高,强调流向“低处”。第三个后面有个省略号,表示水会一直这样流,朗读时可将“低”读得更轻一些、慢一些,让学生明白,强调读不一定都得读得很响,有时候,读轻柔一些也可以表达一种强调和突出;“流”拖长一点儿,表现水流的延续,生活的简单。
第八自然段,“哦”十分口语化,表现了讲述者从精彩故事的讲述中跳出来,又要从头开始讲起的情态,所以要读得短而干脆。“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可以这样引导:“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这句话意思已经说完整了,为什么后面还要再用两个“很多”呢?可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读,体会后面的两个“很多”进一步强调故事开头多,世界很美好,想象很奇妙。读时两个“很多”稍作停顿,第二个“很多”提高语调。这样,理解和朗读相辅相成。
课文的结尾,表达要讲新故事之意,朗读时语速减慢,语调渐轻,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2.理解运用。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这篇课文充满神奇的想象,并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学习本文,要结合关键词句的品读,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从中感受想象的奇妙,并利用课文的留白,引发学生的想象。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第一、二自然段中的“必须、譬如”可以采取换词的方法来理解。“必须”可换成“一定”,“譬如”可换成“比如、例如”。将替换的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试着读一读,在读中体会比较。“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世界吓坏了”一句,理解“粗糙”可结合“吓坏了”想想,怎样的声音会把人吓坏,从而理解这里的“粗糙”指声音很大,很粗鲁,不好听。“敏感”一词学生不易读懂,要结合“世界年纪还小”来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世界还小的时候像婴儿一样很娇嫩、感觉很敏锐。
(2)紧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以“反反复复”贯穿第三自然段的学习。通过提问“月亮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白天它觉得这主意不好,晚上又觉得这主意不错”,联系下文“一阵子这样,一阵子那样”,体会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一个拿不定主意的天真小孩。结合上下文,不仅能准确理解词语,还能够以此领会文章的内容,从而指导朗读。
抓住3个“往低处流”学习第四自然段。以读促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水流动起来就非常快乐,所以一直往前流。
第五自然段是对上文的总结,可紧扣“容易”设问:太阳、月亮、水弄明白了自己做什么事最容易了吗?从而引导学生梳理前面的内容,同时也为理解下文的“秩序”作好铺垫。
“秩序”一词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应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秩序”,并以此来带动第六自然段的学习。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生排队放学、工人分工合作等),明白大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然后联系课文内容引导:雨从云里滴下来,落进泥土里。雨做着它最容易的事,滋润着大地。想想太阳、月亮、水它们做着什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意思是:万物各自做好自己的事,世界就会很和谐美好。 (3)前后关联,引导想象。
在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后,提出问题:“太阳这个可爱的孩子可能还想学什么本领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展开想象,比如学跳舞、学画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表达,为后面的想象说话作铺垫。 紧扣“秩序”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后,应顺势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接着“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往下说说还有哪些事物也做着自己容易做的事。可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星星,高山,巨石,树木,小鸟……世界万物,你想讲讲谁?”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展开想象。
第八、九自然段紧密联系,可统整教学,引导学生前后关联展开想象。教师可先提问“为什么最好再从头开始呢”,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对神秘的世界之初充满想象,进而提问: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世界究竟是怎么开始的呢?
——高山一开始就喜欢这么安静地待着的吗?会不会是跑累了的巨人? ——太阳、月亮是哪里来的呢?是从一个巨大的蛋里孵出来的吗?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讲一讲自己想象中的故事。
二年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有限,不排除有学生会误以为文中所讲的是事实或追问其中的科学原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太阳发光、月亮圆缺、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这里面藏着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科学原理不必深究,可鼓励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3.课后练习。
这两个练习都可与课堂教学有机相融。
第一题,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想象的奇妙,并指导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品读课文中,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沉醉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读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孩子的天真与自由。
第二题,是让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第一个提示是沿着课文“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所以世界“很有秩序”这个思路往下讲,如,“很久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久以前,小树学习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第二个提示,则是就世界之初是怎样的这个话题.重新建立想象。教学中,要抓住契机,激发想象的欲望,同时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第六、七自然段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秩序”,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紧扣“秩序”,读懂课文 1.联系生活,明白本义。
教师提示: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个词,比如做操、放学要有秩序。这里“秩序”是什么意思?(按顺序来,不混乱。) 2.联系上文,了解含义。 (1)出示句子。
世界在慢慢变化,万物在自由生长。雨从云里滴下来,滴进泥土里;人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 (2)提问:雨滴进泥土里,大地会发生什么变化?假如雨不从云里滴下来呢?世界会怎样?(让学生明白雨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能滋润大地。)
(3)回顾:那太阳、月亮、水,做什么最容易,又给世界带来什么呢?
(4)总结引导:万物各自学习,各自做好自己的事,这个世界就会很和谐,很美好。所以“秩序”在这里带有和谐、美好的意思。
【由“雨滴”联系前文的“太阳”“月亮”“水”,并通过假设,让学生明白“秩序”在这里不仅指有条理,不混乱,还带有和谐、美好的意思。这样不仅理解了“秩序”,也为后面的根据提示进行续编打开了思路。】 二、拓展想象
1.出示:“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指导朗读,理解并强调“相当”。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畅所欲言,接着往下讲。预设: 小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星星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和我们捉迷藏; 小鸟在树上安家,为树歌唱……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5 羿射九日
………………… 教材解析 …………………
这是一个古老的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古时候天上的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
难,羿为了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历尽艰辛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全文7个自然段,脉络清晰,故事性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讲十个太阳怎样出现在天空,炙烤大地,人类生活十分艰难。第二部分讲羿克服重重困难,射下了九个太阳。第三部分讲大地重现勃勃生机。课文描述羿射Et前后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羿的伟大功绩。
课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描写人间苦难的情景,通过“晒枯、烤焦、蒸干、熔化”等词语的运用,形象表现了人间的惨状。文中“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大河”等词语,集中体现了羿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羿射目的一连串动词运用得十分生动传神,“翻、蹬、登、搭、拉”等动词,写出了羿射九日的过程,表现了羿勇敢神武的英雄形象。“嗖”“噗噗”等拟声词的运用,令故事显得更生动。
课文充满了丰富神奇的想象力。如,太阳坐上两轮车:十个太阳轮流值El,情节离奇。又如,“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膛过九十九条大河”“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等句子突显了羿的神力,使故事更加具有神奇色彩。选编本文,意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感受神话的神奇,同时让他们初步懂得神话中的人和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体会羿的英雄形象。画面以火红色为基调,岩石被烤得通红,海水也被映得通红,表现了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之深。熊熊烈火中,羿弯弓射日,几个太阳纷纷中箭坠落,突出了羿刚毅有力、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 教学目标 …………………
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9d'-字,会写“东边、光明”等18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 教学建议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认l2个生字,可引导学生在自读时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自主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拼读词语,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值、滋”读音相近,一个是平舌音,一个是翘舌音,可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对比辨读。“射、庄”是翘舌音,“窜”是平舌音。“稼”读第四声,在“庄稼”中读轻声。
字形和字义方面,可以通过归类识记,进行重点指导。
(1)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本课形声字比较多,如“稼、窜、值、滋、熔、裂、箭”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都有一定关联,要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主识记,从而复习巩固形声字构字规律。
(2)形近字比较识记。“值、熔、庄、裂、射、箭”可与之前学过的字在词语中对比认读,在不同的语境中区分形近字。 植树--值日 容易--熔化 烈火--裂开 感谢--射击 煎蛋--射箭 弄脏--村庄
(3)编口诀识记。“炎”可结合字形和字义编口诀“火上加火很炎热”识记,既通过扩词帮助识记,又可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4)随文识字,分散识记。“滋、腾”等字的学习,可以结合文中“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一句,理解含有生字的“滋润、奔腾”等词语,在语境中识记。 2.写字。
本课要写的9个生字,应根据字形特点,归类指导书写,引导学生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
“值、艰、此、新”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各部分的高低、宽窄,“值、艰”左窄右宽,“此、新”左右等宽;“觉、类、炎、害”是上下结构。“觉”上下等宽,上短下长,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部写得扁一些,“害”下部稍窄,“类、炎”上小下大,两字结构特点相似度高,要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弓”是独体字,要注意写好竖折折钩。
“觉、值、类、炎”等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指导时要关注重点笔画。“觉”字第二笔是点不能写成竖;“值”右边的“直”里面是三横,不能少写一横;“类、炎”上部的“米”和“火”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觉 第二笔的收笔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撇的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九笔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上。
值 第四笔是短撇,不要写成竖。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直”里面的三横要与第五笔的竖相连,与第六笔横折的折段不相连。
类 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是长点,不能写成短捺。第七笔横要写长一些,托住上半部分。
艰 “艮”的前三笔都在横中线上方,竖提沿竖中线运笔,下端比又字旁要低,捺的收笔位置要高于竖提下端。
弓 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注意第一、二笔不能连一笔。 炎 第三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
害 点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三横长短不一,下面的横最长,中间横写在横中线上。直贯三横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口”要写得稍扁。
此 第三笔竖起笔位置和第二笔横齐平。第四笔为“/”。第六笔竖弯钩起笔比第一笔起笔稍高,竖段在竖中线右侧。
新 “亲”要写得瘦窄,第五笔横比第二笔横稍长,第九笔点要写得短小些;“斤”的第二笔撇穿插到第九笔点的下方,与第七笔竖钩下端齐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觉得、值日、人类、艰难、炎热、从此、害怕、重新。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基调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起因、经过、结果3部分要读出不同语调和情感。教学中,应将朗读指导与领会课文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讲好这个故事作铺垫。 (1)故事起因部分。
故事的开头,可以用平静讲述的口吻,语调平稳,语速不急不缓,表现大地一派祥和,也可以试着读出神话的神奇。
第二自然段中“可是”表示故事情节的转折,要读得短促。“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要结合体会十个太阳无所谓、任性的心理来读,“太”语调应上扬。“一齐”写出了造成灾难的根本原因,要读得强调一些。最后一句中,“十个、炙烤”等词语应读得重、急一些,以显示情况的危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第三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较长,语速不宜快,但整体上要读出越来越急的情态以表现形势的急迫。“晒枯、烤焦、蒸干、熔化”等词语可想象情境,要带着焦急的感觉朗读,以显示人类遭受的苦难和生活的艰难。 (2)故事经过部分。
第四自然段要读得坚定而有力,语速稍快,以表现羿的决心和神勇。注意描写羿射日的一连串动作的词语,“醐、膛、登、搭、拉”等词语要读得稍重而有力度,教师应适时示范,要结合体会羿的英勇无畏来朗读,切忌停留在技巧的指导上。“嗖”应读得短促而有力,将神箭的速度之快与力量之猛呈现出来。第五自然段的末句表现了最后一个太阳害怕的心理和慌张的样子,要突出“害怕、慌慌张张”两个词语。第六自然段讲述羿的心理活动,语调可平缓,像说话一样平实。 (3)故事结尾部分。
课文最后讲述大地重现勃勃生机,与开头形成呼应,朗读的基调是轻松欣喜的,语调稍上扬。“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要读得喜悦而轻柔,“江河奔腾欢唱”要读得欢快,文末的“现出了”后面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勃勃生机”,“勃勃生机”要读得稍慢而有力。另外,还可以回扣第三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揣摩语气、语调、语速的不同,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羿射九日前后世界不同的景象,体会羿给人们作出的贡献。 2.理解运用。
默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注意强调默读的要求,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应结合内容理解提出默读要求,让学生在默读中提取信息,使默读真实有效。
故事的起因部分,可用“羿为什么射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课文的相关语段进行默读,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第一自然段抓住“光明和温暖”,让学生体会到万物自由生长,人们安居乐业即可。第一、二自然段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可紧扣“艰难”一词展开。通过问题“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的原因是什么”带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圈画关键词“晒枯、烤焦、蒸干、熔化”,边读边想象此时的情景。然后结合文中插图或出示禾苗干枯、河床龟裂等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再让学生想象大地还有哪些苦难的景象,通过想象来感受人们所遭受的苦难,并体会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人类将无法生存。最后小结,揭示这部分内容写出了羿射九日的原因,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故事的经过部分用“羿是怎么射日的”引出。可让学生先默读,边读边想,在交流过程中相机体会两个“九十九”表现了羿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再让学生圈画出羿射日动作的词语,并想想从这些词语中读懂了什么,从而体会羿英勇无畏、本领高强的英雄形象,还可结合课文插图感知人物形象,辅助朗读。以上读悟的过程,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为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讲好这个故事打下基础。 第五自然段主要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话中两个分句问的逻辑关系。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的心理,是通过“谎慌张张”的神态表现出的,学生理解后通过朗读在语境中揣摩体会,为语文园地八“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的迁移训练作好铺垫。
让学生带着“为什么留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一问题自主读懂第六自然段,体会留下一个太阳是为了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最后揭示“羿是怎么射日的”这部分内容,就是这个神话故事的经过。
故事的结局可以通过问题“羿射九日后,结果怎样;大地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引出,让学生联系上文体会“勃勃生机”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滋润、繁茂、奔腾欢唱”具体描绘了大地重现生机的景象,学生自读勾颐这些关键词语后,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脑海中显现世界的美好景象。然后调动生活积累进一步发挥想象:“勃勃生机”的大地还会有哪些景象?在想象说话中加深对“勃勃生机”一词的理解,也可出示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另外,可与第三自然段人们遭受苦难的情形进行对比。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揭示的这部分就是羿射九日这个神话故事的结果。
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借助表格的提示,按顺序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这是为中年级开始练习复述作好铺垫。鼓励学生借助文中的词语,融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样可在运用中加强对词句的理解。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示范,学生再仿照教师的示范分组练习。
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把故事内容与科学知识关联,提出各种疑问,教师应顺势引导:祖先对于科学知识认识水平很低,于是用丰富的想象来解释自己疑惑的自然现象,所以古代神话故事才有这么神奇的魅力。 3.课后练习。
第一题要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问题,强调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说说自己与同桌的默读情况,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第二题中的表格通过提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内容,呈现故事的主要内容,旨在给学生讲故事提供辅助,要让学生在把握故事的顺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顺序把故事讲清楚。 第三题旨在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如,“太阳坐上两轮车”“十个太阳轮流值日”,想象丰富神奇。又如,“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膛过九十九条大河”“羿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表现出了羿充满神奇的力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看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 口语交际
推荐一部动画片
………………… 教材解析 …………………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四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从自己看过的动画片中选取一部印象最深的推荐给同学。教材插图呈现了部分中国经典动画片,有《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娃》《哪吒闹海》等,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借以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教材从说和听两方面对学生口语交际提出要求:说的方面,要求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听的方面,要求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这是在一年级培养学生“大胆说、认真听”基础上的发展,也是在二年级上册及本册前几次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说清楚、听明白”的具体化及能力上的提升。 “说清楚”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说什么”,需要学生挑选一部自己印象最深的动画片,说说留给自己的印象,岿可谈谈这部动画片里的人物或者故事片段。教师可在交际前对学生进行调查,进行初步了解。其次,要明确“怎么说”:本次口语交际强调在交际时要注意语速,说得不快也不慢,才能让别人听清楚。“听明白”对学生在二上“记住主要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了解别人讲的内容”,指的是听的学生能了解对方推荐动画片时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以上要求不仅需在本次交际活动中落实,还要引导在日常语文学习及生活交际中多加注意,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 教学目标 ………………… 1.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
2.能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3.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教学建议
一、就“喜欢的动画片”这一主题了解学生现状 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你看过哪些动画片?(可多写几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喜欢片中的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动导入,引出推荐话题 (一)动画片竞猜,引出交际话题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唤醒对动画片的回忆。引导学生看动画人物、听动画主题曲或读经典台词等,猜猜动画片,以调动学生的交流兴趣。这里可以将教材插图中呈现的动画片作为活动素材,增进孩子对中国经典动画的了解。 (二)交流动画片,理解“推荐”
建议教师在谈话中引导学生思考“推荐动画片”与“聊聊动画片”有什么区别,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推荐”的含义,就是把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介绍给他人,让他人也想去看。 三、样例示范,学习推荐方法 (一)准备样例,提供交际素材
提前准备好推荐样例稿,呈现学生间交际的真实状态,可以选择录制视频或录音,也可以呈现文字稿。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或阅读推荐的样例,能够了解推荐的是哪一部动画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推荐动画片。比如学生会说,《葫芦娃》这部动画片很好看;还可能会说,这部动画片里有7个葫芦娃,个个都本领高强。教师相机总结提取学生回答的关键信息,帮助梳理推荐要点:说印象,说人物。教师要及时肯定认真倾听的学生,强调别人向你推荐时要“听清楚”。 (二)同伴交流,初步学会推荐
教师在罗列交际要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小伙伴进行动画片推荐。学生自主交流,在推荐时,教师要留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部分学生是否已经会用最吸引人的故事片段进行推荐,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展示。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三)个别展示,总结推荐方法
交流后进行个别展示。这一过程中要关注评价,可建议听的学生举“心动卡”肯定对方的推荐,并说一说理由。如,他推荐的这部动画片太好玩了,我也想去看看!他推荐的动画片里的葫芦娃可真聪明,我也很喜欢呢!引导学生从说印象、说人物等方面谈自己听后的感受,教师以此来肯定评价的学生听得很清楚,推荐的学生说得很清楚。此外,教师要引导会用说故事片段这个方法进行推荐的学生大胆展示,引导其他人思考这是怎么推荐的,从而提取推荐的另一个要点:说故事片段。
(四)关注语速,让交际更有效
在个别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推荐时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如,当学生推荐时语速过快,要及时引导听的学生提出建议:说话时语速要放慢一点儿,让别人听清楚;当学生推荐时,语速均匀,大家都听得很清楚时,要及时肯定他语速合适。教师提出推荐要点:注意语速。 四、小组合作,运用推荐方法 (一)创设情境,分工合作
教师根据课前动画片调查问卷的反馈,将喜欢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创设动画片推荐大会的情境,引导小组从推荐的要点说印象、说人物、说故事片段等方面进行分工。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推荐形式,比如唱一唱动画片主题蓝,说一说动画人物的经典台词,做一做动画人物的典型动作。 (二)明确要求,推进交际
引导各小组主动上台展示。小组推荐时,语言表达要有序,可以用一定的句式辅助,比如:我们小组推荐的动画片是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最吸引我的是______________,大家都去看看这部动画片吧!教师还要提醒听的学生,可以举“心动卡”来表示该小组推荐特别吸引人。 (三)小组展示,提升能力
鼓励小组大胆上台,自主推荐,教师要适当给予补充和帮助,让小组能顺利地推荐。同时,要引导听的同学及时评价,举“心动卡”,并简单说说自己心动的理由,以此肯定小组的有效推荐以及学生的有效倾听。 在推荐时,学生若有创新的推荐形式,及时给予肯定。 (四)组间交流,真实交际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课堂展示时间有限,为了让人人能够参与到真实的交际中,有效推荐一部动画片,建议进行小组间的互相推荐和互相评价,让交际真实地发生,让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 五、课外延伸
回家后,向家人推荐课上最感兴趣的动画片。
(李琳张烨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语文园地八
………………… 教材解析 ………………… 语文园地八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通过偏旁归类的方式,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年级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5个字作为基本字,将构成的l0个生字及词语分成5组,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了解字义、识记字形。
“字词句运用”第一题安排了6组近义词,第一行3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短或表达迅速之意的,第二行3组词语都表示时间长或表达缓慢之意。该题旨在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并能试着运用。第二题旨在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通过写外在表现来表现心情的方法,并仿照例句学习运用。
“我的发现”编排了偏旁相近的两组汉字,每组的两个偏旁都是学生在使用中容易混淆的,提示学生利用偏旁表义的功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进一步感受表义偏旁的作用。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舟夜书所见》,配有插图,便于学生理解、积累。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故事《李时珍》,讲的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引导学生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 识字加油站
【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钩子、铲子、柿子”中“子”读轻声。
2.让学生横排读生字,引导发现每组生字偏旁相同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3.借助词语及对应的“金、木、水、火、土”,引导回顾金字旁、木字旁、三点水、火字旁、提土旁所代表的意义。学生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自主识记生字,了解字义。
4.指导识记“源、涨”两个相对陌生的字。“源”本指水流开始的地方,如源头、水源;也指事物来源,如根源、起源。“涨”本指水位升高,如涨潮、水涨船高,也指价格提高,如涨价。可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读记扩展的词语,丰富词语积累。
5.出示生词,采用抽读或者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巩固。
6.有兴趣的学生,可对照生字表,找一找带有这5个偏旁的生字,归类巩固识记。如,金:锋、钱、针;木:柳、桃、板、根;水:注、满、温、波;火:烤、炒、烧、灯;土:城、场、坡、墙。 字词句运用
【1.积累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2.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第一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读词语,读准字音,从中引导学生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第一行是表示快的词语,第二行是表示慢的词语。引导学生由熟知的“忽然、突然” “立刻、马上”是两组近义词,推测出另外几组词意思相近,再让学生借助熟悉的词来理解生疏的词。如,结合“慢慢”理解“徐徐”。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选择一两个词语说话。如,“一瞬间,飞机就飞上了天空。”也可鼓励学生在一句话中同时用上表示快和慢的词,如,“上课铃响了,小花立刻跑进教室,小明还是慢吞吞地走着。”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规范。 第二题可通过以下几步来展开教学。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外在表现的词“慌慌张张”来体会太阳害怕的心情。 2.学生朗读例句,强调“害怕极了”“慌慌张张”,边读边想象画面。 3.指导仿写,出示:
李明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进了教室。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画面。想一想:着急的李明杰,会怎样跑进教室?(急急忙忙、风风火火、急匆匆)
(2)完整地说句子:李明杰很着急,风风火火地跑进了教室。 4.自由仿写。
(1)想一想:如果一个同学很高兴或者很难过,会怎样跑进教室?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2)学生试着照样子写一写。写完后读给同桌听一听,互助修改,将句子写顺畅。 我的发现
【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思,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此板块的教学可以紧接“识字加油站”展开。
1.从形上区分“礻--衤” “冫--氵”。出示4组字,引导发现每组的偏旁相同,复习4个偏旁的名称及每组偏旁写法上的区别。
2.从义上区分“礻--衤” “冫--氵”。让学生上下对比两组字,根据提示框,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引导认识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两点水韵字与冰、冷有关。重点指导:“衤”是“衣”的变体,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礻”是“示”的变体,讲解“示”的本义,让学生了解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祭祀、礼仪有关。
3.拓展:带有“礻”和“衤”的还有哪些字?(带有“礻”的字:视、祝。带有“衤”的字:袄、裙。)
4.提示学生根据偏旁所代表的不同意思,正确认记偏旁易混淆的字。如“祝”与礼节有关,就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日积月累
【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船上过夜时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巧妙展示了河上夜景。古诗大意是:漆黑的夜晚,孤零零的一盏渔灯像萤火虫一样闪现在河面;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倒映在水中的一点渔灯随着波浪散开了,变成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烁。
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通过教师范读或同桌互读进行正音。重点关注:“查”是多音字,作为姓氏时读
“zhā”“见”读xiàn,意同“现”;“散”读“sàn”;注意读准“灯、萤、星”等字的后鼻音。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借助插图,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把学生带人古诗的情境中。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我爱阅读
【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3--8)单元)
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
请学生先借助拼音自主阅读,可以根据上下文猜猜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然后交流读懂了什么,相机引导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问题“李时珍为什么决定要重新编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怎么编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导读。简单介绍李时珍及其成就,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文,认读生字。可以试着根据上下文猜一猜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只要不影响阅读,就可以读下去。实在不懂的,再查字典或者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李时珍为什么决定要重新编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在编写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5.师生交流,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 教学资源 …………………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明朝著名医药学家,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近千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多个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余里,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在将近三十年间,三易其稿,倾毕生精力和心血,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本草纲目》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纠正以前的错误,补充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l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