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0-07-13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进展

标签: 脂肪肝;中医药;研究进展

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肝脏脂肪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综合征。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在显微镜下每单位面积含有脂肪滴的肝细胞超过30%,就称之为脂肪肝。脂肪肝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其肝纤维化发生率达29%~39%,肝硬化发生率为8%~31%[1,2]。脂肪肝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大类疾病,因此,研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现将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病名的认识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归属“胁痛”、“积证”、“肥气”、“癥瘕”、“肝着”、“痰浊”等范畴,《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说明肝之积块在胁下,状如覆杯,名曰肥气,指出了病位、症状、病名。

2发病率及流行病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检测手段的进步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脂肪肝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郅淑棉[3]对某大学教职工脂肪肝调查:3 027名教职工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0.41%,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检出率差异显著,男性有低龄化发病趋势。刘朝晖等[4]应用B超检测1 832例20~63岁武警某部人群,脂肪肝检出率为12.5%。范建高等[5]通过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对上海市3 175例成年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及年龄调整后上海市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7.29%,酒精性肝病和NAFL(非酒精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0.79% 和15.35%。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之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而5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总之,当前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而NAFL的患病率在不断攀高,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2%~11.4%。所处地区经济越发达,脂肪肝发病率也越高,且发病渐趋低龄化,并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肝病,在我国亦有望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

3病因病机

脂肪肝的病因中医多责之于七情郁结,饮食内伤和酒食失节,过度肥胖,或情志失调,或少劳安逸,或感受湿热疫毒,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气等而引发本病。叶未设[6]指出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理论中的痰、瘀、湿、积

密切相关。发病部位主要责之于肝脾两脏,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运化,痰浊内生,痰瘀互结胁下而成。潘丰满等[7]根据脂肪肝的临床特点,认为痰湿、瘀血为形成脂肪肝的病理关键,提出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湿、瘀血内生,停积于肝而成。其病位在肝,与脾、胃、肾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宋清武[8]认为该病病机为肾阳不足,肾失气化,不能助肝疏泄,津液不布而生脂膏、痰浊。马晓燕等[9]根据过食肥甘厚味,嗜酒无度是脂肪肝主要病因,其病机可概括为气、虚、痰、湿、淤、积、热、气滞等,其中以气虚为病理基础,提出脂肪肝“气虚痰毒”病机假说的研究思路。吴茂林[10]认为肝脾失调是脂肪肝形成的病理基础,痰瘀胶结是脂肪肝形成的重要病理关键。

综上所述,在病因病机的认识上各医家的见解不尽相同,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本病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病当责之于痰、湿、瘀,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究其病机,多为湿阻、热蕴、痰凝、气滞、血瘀、食积等,致肝胆失于条达,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为标实之证。也有学者认为本病与机体气血亏虚、肝失调养及肾精亏耗、水不涵木有关。

4治疗

4.1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时中医理论的精华,在脂肪肝的证治中显效卓著。曹建春[11]按中医辨证论治脂肪肝分为三型:① 痰浊中阻型,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②脾气虚弱型,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③气滞血瘀型,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总有效率93.3%。治疗组各证型中,痰浊中阻型疗效最好,脾气虚弱型次之,气滞血瘀型最差。谢跃藩等[12]将脂肪肝分如下五型辨治:痰湿阻络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肝郁气滞型,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肝郁脾虚型,以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痰瘀互结型,消瘰丸合化积丸加减;肝肾阴虚型,一贯煎加减以滋补肝肾。王利军等[13]把脂肪肝分为六型:肝郁气滞型,方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胆湿热型,方用小柴胡汤合茵陈汤加减;痰湿内阻型,方选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瘀血阻络型,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方选滋水清肝饮加减;脾肾亏虚型,方用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减。

4.2专方治疗

中医复方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健脾、益肾、疏肝、活血、祛瘀、利湿等。许多学者在脂肪肝的防治方面进行了对基础方加减或专方的研究。

4.2.1 疏肝健脾法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则生痰湿。故痰湿的形成与肝郁脾虚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疏肝健脾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朱初良等[14]采用疏肝健脾活血法,以柴胡12 g,枳壳10 g,白芍、白术、茯苓、赤芍、郁金、泽泻、党参、昆布各15 g,山楂20 g,薏苡仁30 g,三七粉2 g为基本方治疗脂肪肝50例,总有效率88%。杨少军等[15]用疏肝化脂胶囊(柴胡、山慈菇、泽泻、山楂、丹参、土鳖虫、黄芩、法半夏、决明

子)治疗脂肪肝200例,与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80例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4%、7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2.2祛痰化湿法脂肪肝因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而滋生痰湿;内因肝肾功能失常而致痰浊互结,故祛痰化湿为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之一。刘三都[16]以化湿祛痰法,用苗族药肝脂灵胶囊(茯苓、泽泻、银杏叶、赤芍、草决明、丹参、绞股蓝、柴胡)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65例,与卵磷脂治疗65例作对比。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84.6%、44.6%;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段立峰[17]自拟化浊清肝汤(胆南星、泽泻、法半夏、 姜黄、莪术、郁金、川芎、制大黄、生山楂、荷叶、决明子、葛根等)治疗脂肪肝,对照组用多烯康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9%、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2.3活血化痰法饮食失节、情志郁结导致肝郁脾虚,痰湿瘀滞,瘀血内结,故痰、湿、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故以健脾疏肝、祛瘀化痰为治疗脂肪肝的又一重要原则。党中勤等[18]用十味肝脂康胶囊(姜黄、海藻、泽泻、山楂、三七、青皮、茯苓、金钱草、大黄、决明子)治疗痰瘀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与口服东宝肝泰片治疗50例作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朱红英等[19]用化痰祛瘀、调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60例临床观察,治疗组使用化痰祛瘀,调肝健脾方药(制半夏、陈皮、枳实、桃仁、柴胡、决明子各10 g,茯苓、赤芍、制首乌各15 g,当归、生山楂、泽泻各12 g,丹参、毛冬青各24 g),对照组用非诺贝特,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4.2.4清热利湿法内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蒸肝胆或外感湿热之邪,阻滞气机。肝失疏泄、困遏脾胃,均可致湿热瘀阻于肝脾,故清热化湿法也为脂肪肝的治疗法则之一。贾孟辉等[20]以清热利湿、降浊化脂法,应用自拟茵陈蒿汤加味(茵陈、栀子、大黄、山楂、陈皮、泽泻等)治疗脂肪肝58例,有效率91.38%。周玉琴等[21]采取清热利湿法,自拟消脂复肝汤(茵陈、连翘、泽泻、虎枝等)治疗脂肪肝32例,有效率93.7%,优于对照组(地奥脂必妥)30例、50.0%(P<0.01)。

4.2.5活血化瘀法肝郁气滞则易致血瘀,而气虚亦可致血瘀,故血瘀轻重程度常是疾病进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即所谓“久病则瘀”。临床观察表明,脂肪肝发展致肝纤维化、肝硬化阶段,则血瘀征象尤为明显。因“痰瘀同源”,故在活血化瘀基础上,佐以利湿化痰,意在标本同治。李进[22]用活血化瘀佐以化痰利湿治疗脂肪肝60例,药用丹参、生山楂、海藻、泽泻,随症加减,总有效率90%。李毅等[23]用活血化瘀法,自拟五虫方(水蛭、蜈蚣全蝎、乌梢蛇、僵蚕、蚕蛹)治疗脂肪肝128例,与舒肝丸和丹参片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2.6益肾护肝法“肾者水脏、主津液”,体内的津液输布和排泄有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故肾为痰之本源。又因“肝肾同源”实际为“精血同源”,故肾精亏损可致肝血不足,而致肝肾阴虚。故益肾护肝法为治疗本病的又一重要法则。李彩霞等[24]采用补肝肾活血消脂方治疗脂肪肝36例,药用黄芪、丹参、海藻各30 g,

白术20 g,山芋、西杞、寄生、桃仁、鳖甲、丹皮、白芍、酸枣仁、醋柴胡各10 g,生山楂30 g,总有效率83%。陈国新[25]以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脂肪肝64例,采用基本方化裁(山萸肉、茯苓、山药、枸杞子、熟地、丹皮各12 g,泽泻、首乌、焦山楂各30 g),总有效率91%。

4.3中西结合治疗

邵刚[26]在应用中药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中,中药为白芍、决明子、茯苓、枸杞子、女贞子、山楂、丹参、何首乌各15 g,泽泻、柴胡、郁金,银杏叶、陈皮各10 g,甘草6 g,随症加减,同时联合硫普罗宁静滴,结果总有效率91%。宋运田[27]运用凯西莱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40例,服用凯西莱,同时服用调脂保肝汤:草决明15 g,生山楂30 g,丹参30 g,赤芍15 g,泽泻15 g,茵陈15 g,五味子9 g,甘草6 g;并随症加减,总有效率95%。张敏芳等[28]采用祛脂汤(丹参、山楂、何首乌、决明子、郁金、苍术等)与西药藻酸双脂钠治疗脂肪肝35例,总有效率为91.4% 。邝秀英[29]用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中药(由黄芪、白术、柴胡、白芍、薤白、泽泻、橘皮、郁金、丹参等组成)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脂肪肝,与对照组服用普伐他汀进行疗效观察,总有效率分别为87.28%、46.67%。

4.4单味药应用

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中草药的抗高脂血症作用时,发现不少单味中草药,如丹参、泽泻、山楂、郁金、姜黄、首乌、枸杞子、决明子、茵陈等具有良好的抗脂肪肝之功效,中药在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除具有抗脂肪肝功用外,其作用机制涉及减肥、调脂、抗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等方面,中药无论单体还是复方都具有显著的抗脂肪肝效果,同时可调整血脂。另外尚能有效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防止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等。苏菁等[30]从单味药进行分类综述,结果柴胡、山楂、何首鸟、丹参、枸杞子等多味中药有明显的抗脂肪肝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抑制脂肪吸收,促进其转化,保护肝细胞膜等。总结15年来国内有关脂肪肝多篇报道,临床经验选药出现频率最高的4味药为:首先丹参、柴胡山楂、泽泻、(>75%),其次为首乌、郁金、半夏、陈皮、茯苓、白芍、草决明、虎杖、大黄、甘草(>45%),再次为白术、茵陈、赤芍、当归、枸杞子、莱菔子、荷叶(>25%)。

5存在问题及展望

围绕脂肪肝的如何治疗,现代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尝试,提出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方法,从辨证论治到专方专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单味中草药抗脂肪肝的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中药复方研究的兴起,中医界对于脂肪肝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中医药在脂肪肝防治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各家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不一,辨证论治也多停留在各自的经验积累上。②脂肪肝的中医病名归属、诊断标准、辨证分型与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③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不够严格,观察指标不够客观等。各家认识的不一及经验的差异,使得脂肪肝较难有统一的

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标准,故临床研究纳入标准就难以严格。④以汤剂为主,临时制备,服用不便,且规格、质量难以统一。脂肪肝是一种慢性疾病,用药周期长,选用汤剂显然不太合适,胶囊或颗粒剂是脂肪肝临床和科研用药剂型的发展趋势。建议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首先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使辨证论冶规范化,更好地指导治疗;其次,要进一步探讨脂肪肝的中医发病机制,除了肝与脾之间的相互作用外,还要注意肝、脾、肾、三脏的相互关系在脂肪肝的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加快药理环节及剂型的研究,临床和实验研究应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向接轨,以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发挥中医优势,使其疗效得到充分体现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庄辉.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杂志,2003,11(11):689.

[2]方继伟,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120.

[3]郅淑棉.某大学教职工脂肪肝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58.

[4]刘朝晖,张新琼.武警某部干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01,29(8):77-78.

[5]范建高,朱军,李新建,等.上海市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5,13(2):83-88.

[6]叶未设.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防治[J].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23.

[7]潘丰满,杨钦河,沈英森,等.祛湿活血法为主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2004,22(6):23.

[8]宋清武.谢晶日教授治疗脂肪肝经验[J].中医药信息,2004,21(11):42.

[9]马晓燕,司英奎.脂肪肝的病机概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21-2422.

[10]吴茂林.脂肪肝中医病机及论治思路浅探[J].河北中医,2007,29(6):515.

[11]曹建春.辨证治疗脂肪肝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5(12):490.

[12]谢跃藩.健脾活血消脂汤治疗脂肪肝35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0, 32(5):l8.

[13]王利军,杨学峰.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J].中医研究,2002,

(1):54-55.

[14]朱初良,殷小兰.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脂肪肝5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23-24.

[15]杨少军,邱皓,马岚.疏肝化脂胶囊治疗脂肪肝200例[J].中国中西医消化杂志,2006,14 (2):126-127.

[16]刘三都.肝脂灵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6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O6,27 (7):34-35.

[17]段立峰.化浊清肝汤治疗脂肪肝7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3, 25(4):247-249.

[18]党中勤,赵长谱,党中方.十味肝脂康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内阻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7,27(1):38-39.

[19]朱红英,王新莉,季和平.化痰祛瘀调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60例[J].新疆中医药, 2006,24(4):33-34.

[20]贾孟辉,和晓春,贺晓慧.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脂肪肝58例[J].陕西中医,2006,(12):70-77.

[21]周玉琴,李殿滨,蒋长雄,等.消脂复肝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4(4):55.

[22]李进.活血化瘀、化痰利湿法治疗脂肪肝60例[J].浙江临床医学,2006,8(4):375.

[23]李毅,伍彩霞,沈玲妹.自拟五虫方治疗脂肪肝12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41-42.

[24]李彩霞,武占莲.补肝肾活血消脂方治疗脂肪肝36例[J].陕西中医2005,26(9):950.

[25]陈国新.六昧地黄丸加味治疗脂肪肝64例[J].陕西中医, 2004,25(9):778-779.

[26]邵刚.中药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42-2343.

[27]宋运田.凯西莱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40例[J].山东医药,2006,46(22):17.

[28]张敏芳,李会云,王珊.祛脂汤配藻酸双脂钠治疗脂肪肝35例[J].陕西中

医,2002,10(23):903-904.

[29]邝秀英.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中药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脂肪肝[J].新中医,2006,38(8):34-35.

[30]苏菁,徐宗佩.中药防治脂肪肝实验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 17(7):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