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低碳城市视角下的智慧社区规划

2024-08-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低碳城市视角下的智慧社区规划

摘要:社区是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共同形成的共同体以及其活动区域,是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居住是一个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社区正是这类功能的承载体。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的类型也变得更加丰富,传统的社区模式正在趋于智能化。通过建造智慧社区,可以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商务、娱乐、教育、医护以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现状概括、设计依据、总体构思、规划方案等方面来阐释该智慧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智慧社区,互联网,低碳生活,和谐人居

引言

社区是集吃、住、行、游、购、娱、健等多种功能于于一身的城市居民聚居地,使居民享受各种便利服务,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智慧社区规划应从城市居民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挖掘社区潜力。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研究基地现状,将信息化、智能化融入社区建设,角度出发、全方位地打造智慧社区。

1规划区现状概括

1.1规划地块范围

该规划地块区域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新中大道以东,道清路以南。东邻107国道,京珠高速和石武高铁,南接新乡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靠新二街,北连向阳路,新中大道穿境而过,辖区内工业、贸易、教育和卫生资源异常丰富。

1.2周边分析

该地块的地理位置占有明显优势,周边道路系统网络完善,公共交通站点数量多、服务半径大、交通便利。基地北部分布有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等多所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基地四周的用地性质大多数为居住片区,同时也有大面积待规划地块或者规划不合理地段。

1.3基地分析

社区现状道路:社区现状道路分级不明确,停车系统混乱,缺乏非机动车停车位。

社区现状建筑:社区内建筑质量大多不高,目前有2F、6F、11F、18F、21F四种层数类型。六层建筑的平均年龄超过10年,建筑质量低,外观形象差,户型单一。11层、18层和21层建筑质量较好,建成时间不久,北部18层住宅底部沿街做成商铺,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社区开放空间:社区目前有一个中心广场,建有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周围有幼儿园和健身器材等,是居民主要活动地带之一。细节处可见沿车行道放置有休闲座凳,供老年人休闲所用。然而南北建筑之间缺乏休闲空间,被入户路和铺砖所占据。小高层之间同样缺乏开放空间,修建成了水泥路。

基础设施:社区现有的公服设施主要是一所社区级幼儿园和东北角的镇中心学校。其次是社区广场上的管理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健身器材少。基础设施整体上为缺乏或者老旧状态。

2规划设计方案

社区的规划设计整体上采用经典的“四菜一汤”的规划布局模式。规划结构布局合理,新颖独特,分区明确,宜人舒适的环境,商业部分以及居住部分需要对出入口进行独立设置,互不打扰。

四个组团规整方正,北部和西部附有底层商业。“组团”的设计是很好的设计,形成一个个私密但是不隔绝外界的空间,组团间的空地可以做成公共的绿地满足景观的需要。如:独居式可选择私密性或者安全性更高的组团,对于两代居或则是核心家庭式则可以考虑组团的交通或者是停车等因素的影响。

环形的道路网络对四个组团进行覆盖,组团间通过布置规划营造不同的结构,来表达出不同的空间形式。

中心水系景观和位于小区的中心位置,形成整个小区的核心,成为本次规划设计的点睛之笔,并起到了良好的景观辐射作用,使西南和东北两个组团享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1构建便捷的交通系统

口小区实行人车分流的布局方式,小区北部和东部为主要车行出入,车行通过北侧和东侧的主次出入口来进出小区,居民也可以通过步行主轴进入小区。

社区车行道路采用内环式,使社区主要车行道能够有效服务各片区。接下来按照“社区级车行道——组团路——入户路”的道路等级模式打造住宅组团,各级道路紧密联系。

在人行上,打造步行轴线,从社区主入口出发,形成一条人行轴线,直接通达社区中心广场。经过科学合理地组织道理系统,使人车和车行互不干扰。停车则采用地上和地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社区停车位少,停车难的问题,同时也为日常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消防等紧急救援车辆通过环形路网可以顺利地到达每栋建筑的入口处,也为消防等紧急救援车辆设置了必要的快速通道。

2.2构建社区舒适的空间系统

社区原处于缺乏开放空间的状态,核心绿化率低,景观效果一般;建筑组团间缺少绿化,植物种类单一,不利于提升社区的环境质量。

在规划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的系统组合模式。将社区中心作为重要的开放空间,在组团内借用建筑围合打造景观节点,并均匀分布,实现社区绿化效果的最优化,合理地植入开放空间,打造“绿色社区”。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是符合需要以及规划,空间紧凑合适,分散但又统一,点成线,线成面。2.3构建社区完善的公服设施系统

首先从人群特征和生活需求两大角度出发,对公服设施进行分类升级,对不利于打造智慧社区的公服设施进行改造,避免出现无用设施。其次使各项设施具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各得其所。

建造社区托老所和社区爱心中转站中心等硬件设施,为有自理能力地老人提供娱乐场所、日常餐饮等服务,或对丧失自理能力地老人提供全天候地照料。打造一流的物业管理,让每位老人都可以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度过。

由居委会主导、居民自主参与可以构建社区活动信息平台,居民也可以自发组织社区活动,制定一些社区节日。提供多种就业渠道。由街道办邀请企业开展社区招聘会或者居委会通过宣传栏、网络平台展示招聘信息。

2.4完善水绿系统

形成“一绿核、一绿带、多绿心”的园林景观结构。小区的内部景观节点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社区级景观节点结合社区公服设施布置,便于形成景观主轴;社区级景观河是重要景观设计项目之一,为社区的核心节点。组团级景观节点分散布置,各节点联动呼应。景观节点的塑造让冰冷的建筑变得柔和起来,推窗见景的社区生活令人向往。

社区的绿化系统整体上采用“点、线、面”的系统组合模式。将社区广场作为核心节点,打造为社区重要开放空间,搭配主要人行轴线,轴线上通过铺装的变化与植物的不同种植方式与核心连通打造绿带。四个组团内有隶属组团的景观,富有韵律的河岸线和亲水平台成为独特的休憩空间。搭配园路、栈道、石椅等组成别致的景观,各种植物有建筑的相融突出表现出浓浓的园林气息。

2.5完善智能设施

通过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利用,在基地内的生态营建中,将现实用水量节约50%-60%,节能30%-40%,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处理后,减少60%-70%的填埋量。

3结语

伴随着城市居民对人居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智慧社区的发展趋势也更加明显。智慧社区规划需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这个原则,在满足各项建设规范的前提下,做出满足居民需求的规划设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城市社区新形态,使之更加符合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