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治疗气胸效果观察

2021-09-0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嘧回国宙国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治疗气胸效果观察 柯 坌 (确山县人民医院,河南确山463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 30 mL,生理盐水500 1 000 mL倒人引流瓶中,使瓶中有一个 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 导管没入水中约1 Cm 2 Cm,无菌操作盘1个,一次性口罩、帽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负 子各1个。 压吸引,观察组31例用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2组 1I3操作方法一般选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为穿刺 治疗效果及平均肺复张天数。结果 治疗组36例患者平均 点,充分暴露,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打开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 3.4 d肺完全复张,对照组31例患者平均3.6 d肺完全复张,2组 包,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直径约15 cm,2%利 治疗后肺复张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1例出现皮下 多卡因3—5 mL经皮逐层麻醉至胸膜。l min一2 arin后将导丝置 气肿,占2.78%,对照组6例出现皮下气肿,占19.36%,2组比较 入穿刺针芯,导丝不能露出针头,沿肋上缘将穿刺针经皮穿透 有明显差异(尸<0.O1)。结论 虽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 胸壁有落空感,导丝向前推进置入胸膜腔约15 cm拔出穿刺 负压吸引与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无显 针,扩皮针扩皮,深约1 Cm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置人 著差异,但其能减少患者痛苦及皮下气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 胸膜腔约10 cm,拔出导丝,导管夹夹闭导管,用装有2 mL 广应用。 生理盐水的5 mL注射器接中心静脉导管尾部接头处,放开导 【关键词】气胸 中心静脉导管 闭式引流 负压吸引 管夹,回抽注射器有气泡逸出,再夹闭导管,拔注射器。一次性 敷贴固定导管,用宽胶布固定导管后端,菱形管一端接引流管 自发性气胸是常见内科急症,男多于女,发生气胸后胸膜 (没入水中的导管),另一端接中心静脉导管尾部接口处,检查 腔内负压可变成正压,致使静脉回流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心 引流装置密闭完好后放开导管夹,引流瓶中有气体逸出。引流 肺功能障碍。气胸时失去了负压对肺的牵引作用,甚至因正压 24 h后如仍有气体逸出,胸闷不能明显缓解时将引流瓶另一引 对肺产生压迫,使肺失去膨胀能力,表现为肺容积缩小,肺活量 流管接负压吸引器,调节负压吸引器压力,一般在5~15 cInH20, 减低,最大通气量降低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肺容积缩 间断吸引。每日更换1次引流瓶中的生理盐水。 小,初期血流并不减少,产生通气/血流比例减少,导致动静脉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分流出现低氧血症。大量气胸时,由于失去负压吸引静脉血回 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流,甚至胸膜腔内正压对血管和心脏压迫,使心脏充盈减少,心 2结果 搏出量降低,引起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张力性气胸可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2组治疗后肺复张情况无差异, 引起纵隔移位,引起循环障碍,甚或窒息死亡。胸腔闭式引流是 皮下气肿形成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见表1 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措施,可彻底缓解症状,达到肺复张目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的。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创伤较大,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我院2003年11月一2009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 式引流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36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l_1一般资料67例均为交通性、张力性自发气胸住院 2.2 2组平均肺复张天数比较 治疗组36例患者引流 患者,男56例,女11例,年龄24岁 75岁,平均年龄58.2岁。 时间最短7 h,最长1O h,平均3.4d肺完全复张。对照组31例 36例为治疗组,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治疗; 患者引流时间最短6 h,最长12 d,平均3.6 d肺完全复张。见 31例为对照组,用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表2。 1.2术前准备术前准备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深圳 表2 2组平均肺复张天数比较(;4- ) 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单腔,腔外径2.11 mnl,有效长 度20 Cm,有2个侧孔)1个,负压吸引器1个,引流瓶1个,接 引流瓶的引流管2条,均约1.5 m,消毒菱形塑料管1个,碘伏约 作者简介:柯垄,男,42岁,本科,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主治医师。E— t=1.632 5,P>O.05,2组平均肺复张天数比较无显著差异。 mail:343883374@qq.corn 3讨论 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第15卷lO月上旬刊 ■嘧扇目爨回 外科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引流管直径大,引流充分, 但需切开皮肤,创伤大,引流时患者活动受限,疼痛明显,伤口 面积大,易感染,引流管护理不方便,经常换药,拔管后须缝合 伤口,拆线愈合较慢,瘢痕大,由于胸壁创伤大,出现皮下气肿 术前已经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要求手术27例,因其他原因 行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58例。选择同期85例剖宫产为 对照组。2组间年龄、孕次和孕周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手术方法常规行剖宫产术,然后再行子宫肌瘤剔 率较高约19.36%,肺复张天数较治疗组长。中心静脉导管胸腔 闭式引流管径细,引流不充分,易堵塞。但益心达中心静脉导管 有2个侧孔,可避免堵塞,加用负压吸引后可以解决管径小、引 除术,肌瘤剔除方法与妇科常规肌瘤剔除术一样,先于瘤体周 围注射缩宫素1O u,取肌瘤主体部分切开肌壁,然后钝锐性分 离包膜剔除肌瘤,用1号肠线分层缝合瘤腔。 流不充分问题。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不需切开皮肤,仅用 穿刺针及导丝将导管置入胸膜腔,创伤小,患者几乎无疼痛感, 1.3统计学方法2结果数据以 ±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 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组观察指标比较(;4- ) 活动受限小,可随意坐起、平卧、侧卧,由于伤口小,不易感染, 护理十分方便。1周换1次敷贴,拔管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 24h可去纱布,伤口愈合快,无瘢痕。同时由于胸壁创伤小,使 皮下气肿发生率很低。 综上所述,虽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加负压吸引治 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 但其能减少患者痛苦及皮下气肿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11-04—12) 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 剔除术的分析 王丽芳李新跃 (阳城县人民医院,山西阳城0481O0) 平滑肌瘤,其中16例肌瘤伴红色变性或囊性变,无1例恶性 变。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P<O.05),术中出血 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其发 生率为O.3% 0.5%『1],近年来由于晚婚、晚育,高龄产妇增多,其 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剖宫产术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一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 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妊娠期子宫壁血供丰富,剖宫产 时剔除子宫肌瘤出血较多,易造成产后出血及增加感染的机 价值。方法 对我院8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同时 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 住院时间进行统计,与同期单纯剖宫产进行对比。结果剖 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手术时间较单纯的剖宫产延长, 有显著差异(P<O.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 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安全可行。 会。并且因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变形,肌瘤位置改变,周围边界 不清,增加手术难度,故不主张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 术;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妊娠时子宫肌瘤边界大多较清晰,易于 分离,剖宫产术中如不同时处理肌瘤可能会影响子宫收缩,导 致盆腔感染机会增加。并且再次手术会增加孕妇的痛苦和经济 负担,因此主张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1。我院85例剖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 【关键词】剖宫产 子宫肌瘤 同期 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妇女,发 病率约为35%~45%.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及晚婚、晚育, 高龄孕产妇的增多,术前检查和术中发现子宫肌瘤者也日益增 多。我院2001年l0月一2010年10月共有85例孕妇剖宫产 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单纯剖宫产比较,除其手术时 间相对延长外。另外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等均无显著差异。为了减轻孕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避免二次开 腹手术及对手术的恐惧,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 安全可行的。 3.2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既有必要性也有可 行性,因肌瘤可能影响分娩和产褥期子宫复旧,肌瘤于生育年 龄不可能自行消退,而会逐渐长大,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 除术十分必要。 1.1一般资料将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85例 作为研究组,年龄25岁~40岁,平均年龄30.5岁;孕周为 3.3本文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比率较高,与剖 宫产时发现肌瘤的例数多有关。肌瘤无论类型、大小均可于剖 宫产同时剔除,但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心力衰竭、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DIc)等危重病例,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为保证产妇 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第15卷1O月上旬刊 36 周 41 周;其中单发肌瘤66例,占77.6%,多发肌瘤19例 22.4%;肌壁间肌瘤47例,浆膜下肌瘤22例,黏膜下肌瘤16例。 作者简介:王丽芳,女,45岁,大专,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主治医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