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2024-08-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34卷第1期2019年2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Gu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Vol.34No.1Feb.2019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030032)

(太原学院,山西太原

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开放性的相互融合,为两者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

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能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将丰富马克思主义内容,使其适应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探讨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化;协同共进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126(2019)01-0141-03

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之所以能将两者进行融合、统一,正是由于两者间具有一定的相似点作为基本前提。受地域、民族以及社会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者的价值取向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的实际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预示了前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而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又是对前资本主义文化的否定之否定,这是一种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式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与代表近代文化发展趋势的中国传统文化极其相似。除此之外,具有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与具有包容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人现实所处的世界,这种共通性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融合比其他西方现代文化更加具体。(二)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时代选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对于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华民族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相对传统的中国文化体系已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以封建儒学为核心传统文化总是呈现出“有心无力”的病态,其正统地位逐渐衰退陨落。此时,带有兼收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必然趋势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在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观点、精神过程中用自己的话语与中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社会现代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制度改革;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与马克思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把马克思主义融入进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在于不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使之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发展,从而实现民族繁荣,促进现代化发展。这不仅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给我国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方向,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是近代时期传入中国的主要思想之一,该思想理论的出现助力中国社会走向了更高的层次,对中国社会需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以及该如何走好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共通性[收稿日期]2019-01-10

[基金项目]2016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2016ZSSZ016)。

[作者简介]王蓉(1980—),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141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的时代选择,并在此过程中终将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1](二)构建适应中国国情新文化的必经途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过程。因此,要在21世纪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方法论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是重中之重,也是作为一个必要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掺杂着些许封建落后的糟粕,吸取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将其赋予更多的内涵是发展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更广阔的眼界去挖掘更多有利于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文化[2]。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具有中国文化底蕴、中国文化存在形式以及中国文化风格来发挥马克思主义文化对中国社会建设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因素,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铺平道路,从而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形式以及其他多种方式上的融合发展。(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应用中华民族的独特语言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及理论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进程,还能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思维。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实际上是晦涩难懂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还能在中国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邓小平曾经谈到对于新内容,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用旧形式进行表述,因为旧形式的表述方式往往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所理解,并且其自身也有一定的价值。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一样,通过探寻其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契合部分,以传统民族语言表述出来,更能推动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进程。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古代典籍研究颇深,常常对典籍中的成语或语录进行引用,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就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一词作了系列阐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该发展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内容,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而这种发展观刚好与传统文化中的“与时俱进”一词相得益彰,更加证明了两者融合发展的相辅相成[3]。(二)坚持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融合发142

2019年第1期(总第137期)

展,就需要着力保留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矛盾的主体,既具有精华部分,同样也有糟粕之处,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同样如此。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较为复杂,难免会有一些人不能正确地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部分,故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我国历史中的浮夸风、大跃进等问题,这些都是没能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生产与生产力的关系而造成的,这将严重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因此,我们除了要抵制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还应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机结合。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勤俭节约精神、面对困难时的顽强拼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等,都应当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从而在广大群众中凝聚起维护社会稳定、守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4]。总而言之,在现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者也应当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以及继承,切忌不能照搬照抄,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代代相传的拥有着民族风韵的文化,我国历史从未断层过,其文化拥有着完整性与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亟待革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协同共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传统文化的需要。“作为世界文化瑰宝,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对于世界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5](一)有利于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的扩散范围和扩散速度加快,文化发展也突破了原有的地域和族群局限,进而走向全球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它是由各民族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理想生活方式、品行修养等。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反映着该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定人际关系模式和价值体系,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其民族特征具有相似性与交互性。而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以其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和国际性都建立在民族性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利于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历了时间的考量,是马克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成功典范。马“有的放矢”王蓉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破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屏障,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将传统文化与之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理论表达,并借此理论武装人民思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外来”的思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目中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人们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反思,以此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并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二)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在我国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极端主义:文化复古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认为我们应该恢复到中国的“固有文化”,文化虚无主义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如今已经失去了价值意义。当然,这两种主义都被历史所否定了。历史经验证明,现代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目标,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而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则能实现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成效,最终促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被中国共产党所接受,并作为思想武器深入人民心中。“之所以能在工农阶级和学生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有着[6]显著的现代化特征,其思想有着先进性和现代性。”[参

的文献,2010(2):67.

考文献]

[1]郑林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新论[J].党[2]梁金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的几点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2(5):65.

[3]宋晶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融合之路

[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3):46.

[4]吴洋.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与发展[J].人

民论坛,2017(2):117.

[5]郑东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论的分析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74.

[6]张雅琳.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的思考

[J].社会科学研究,2014(3):150.

这种文化的进入打破了中国人的传统固有思想,也打OntheIntegrationofMarxismandTraditionalCulture

WANGRong

(TaiyuanCollege,Taiyuan,Shanxi030032,China)

tyintotheirintegrateddevelopment.Marxisttheoryandthoughtcanprovidethecorrectguidingdirectionfor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ratestheirimportanceandnecessity.

Abstract:ThescientificpracticeofMarxismandthebroadnessandopenness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haveinjectedfreshvitali⁃

whichcanenrichMarxismatthesametimeandadapttothedevelopmentneedsofmodernsocialistsociety.Basedonthis,thispaperelabo⁃

Keywords:Marxism;traditionalculture;integration;modernization;coordinatedprogress.

(责任编辑:戴宇)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