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pecial Report l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f 古 抖A j:邑 廿=布合 活资料,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与国防 建设提供物质技术装备,为科学技术 和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实施基地, 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 展的决定性力量。特别是进入新世 纪,在国际竞争171趋激烈的今天,对 于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而言,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 没有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跨越式 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经济的繁 荣,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因此,提 高对中国制造业的认识水平,采取有 效措施大力发展制造业是新时期极为 紧迫的任务。 大船重工——共和国海军战舰的摇篮,图为中国海军最新型导弹驱逐舰 ‘ --1 。 一 ■ ●■_ l ’1 i k~lr ¨ ■l l 一一J_ 一■ 『▲ 一J. ■ ■■●一: .I -mire 一 ● I J1II _ 喂 —■, ———一 - 呻 一一 0/郑家亨, 一国制造业增加值已仅次于美国、日 日用品、纺织品、家用电器物美价廉、 、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的 基本评价 本和德国,居世界第四名。第三,制 琳琅满目,已经能够较为充分地满足 造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了。 1.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 2000年制造业上交税金4525亿元,占 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 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对国计民 国家税收总额近3 6%,国家财政收 国,但中国还称不上是制造强国,甚 生的贡献令人瞩目。首先,制造业是 入近一半来自制造业。第四,制造业 至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相当大的差 国民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是全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2000年我 距。首先,是劳动效率低。中国制造 l 952-l 98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 国制造业出口约为2237亿美元,占全 业劳动生产率与主要制造业国家的对 年均增长率达到l4.4%,比同期GDP 国外贸出口额的90%。制造业创造了 比,仅为美国的4.4%,为日本的4.1% 的增长率高出8个百分点。特别是从 接近3/4的外汇收入。l998年我国制 为德国的5.6%。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一 1980年到1998年,在改革开放引领各 造业出口额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7 个从业人员就顶我们20多个(见表)。 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 位。第五,制造业是提供就业机会的 其次,是附加价值低。中国制造业增 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仍高达l 2.65‰ 重要场所。2000年我国制造业从业人 加值率与主要制造业国家对比,仅为 比同期GDP增长率仍高出2.7个百分 员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的90%,吸纳了 美国和德国的l/2左右,为日本的 点,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其 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农村剩余 2/3左右(见表)。第三,生产经营规 次,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组 劳动力转移也有将近一一半流入制造 模小。在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 成部分。200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 业。 中,美国占31%,日本占29%,两国 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7.58%,占国内生 特别是使普通老百姓感受颇深的 合计占了60 /D0'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 产总值的l/3。据统计,我国近百种制 是。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迅速发展使 一家制造业进入世界500强。第四,低 造业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我 我们很快告别了短缺经济,市场上的 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 表 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率与其他国家比较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 Special Repo ̄ 2002年第1I期 能力不足。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 示,全国主要工业品有80%以上生产 的、强大的基础零部件产业,这也是 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 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强大的、不断发展 制约我国装备制造、 发展的一个重要 因素。_二是我国制造业技术结构落 后。200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能力过剩或严重过剩。其中,建材行 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64.O3%,机械、 的制造业。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也证 明,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国 民经济中发挥着其他产业无可替代的 主导作用,这充分体现在装备制造业 的产业关联度和波及效果上。根据 l997年40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进行 电子、化工、轻工等行业生产能力利 用率只达到50%左右,冶金行业生产 能力利用率只达到l/3左右。与此形 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l0.4%,比美国和 日本1997年水平还要低4—5个百分 点。在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方面,我 成对照的是,由于新技术密集型产业 还不具备世界工厂的水平,而且一些 国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 品为主,占制造业出[I_总额的45.6%。 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 测算的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对国民 经济其他行业具有极高的带动效应, 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工业制品 却不得不大量进口,甚至有些品已经 成品出¨额的比重为l6.6%,与世界 形成进品依赖。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所 平均水平比较也有一定的差距。除此 需设备的68%依赖进口,无线电话市 以外,我国制造业产品花色品种较 场的95%被外商占领,高精度数控机 少、档次较低、质彗较差、更新换代 床大部分是国外产品。据测算,设备 较慢,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十分不相 制造业丢掉了国内市场的2/3。第五, 称。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国制造业 的产业结构呈轻型状态,这是一种典 二,新时期发展中国制造业的 型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特征。具体 重要意义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装备制造业大 首先,发展强大的制造业是推动 而实力不强,是个“虚胖子”。首先是 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决定性力 其中的机械电子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 量。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全面 中的薄弱环节,所占比重与发达国家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比较偏低。2000年中国机械电子制造 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众多发达国 业的比重虽然达到33.6%,但仍比美 家现代化进程看,工业化起到了至关 国1997年低l0.5个百分点,比日本和 重要的作用。而在工业化进程中,制 德国均低l3个百分点 比法国低6.2 造业叉始终是推动工业化乃至整体经 个百分点,比英国低5.2个百分点。再 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有,我国装备制造业单机生产能力虽 与世 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相参 然较强,但成套能力太薄弱,严重影 照,我国 处于工业化过程的中期阶 响到为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服务的能力 段,在这一时期,如果制定和实施有 和国际竞争力。此外,我国虽已形成 力措施,使制造业持续、快速、健康 门类比较齐全的装备制造体系,但没 地发展,将会带动吲民经济进入一个 有形成一个组织合理的、专业化生产 卞H当长的高速增长期。这是…个非常 I国国情国力 ll I 总第l 99 2年创 l 8肆 l 在装备制造业的电子及通讯设备、金 属制品、交通设备、仪器仪表等6个 部门中,除仪器仪表业外,其他5个 部门的感应系数 都超过l,6个部门 的影响力系数 全部大于l,并列在前 5位。由此可见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 济发展中所处的战略地位。 其次,发展强大的制造业是提升 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 化过程中,制造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 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 工地位。世界上最大的lO0家跨国公 司中,80%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它们 通过投资和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力,取决于先进制造技术和设备。当 今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三个国家一一美 国、日本和德国,也是制造业竞争力 最强的国家。综观世界上所有的发达 国家,无一例外都把发展强大的制造 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而欠发达的、 处于低水平均衡或发展缓慢的国家也 无一例外都是制造业发展不充分的国 家。可见,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 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 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 因素。 第三,发展强大的制造业是占领 科技制高点的不可跨越的阶段。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水平主 要取决于科技的发展水平,而制造业 则是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近十多年 来,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技术产业 的兴起,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 征。高技术含量的高附加价值产品和 服务,都依赖于健康的、具有活力的 制造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pecial Report - 综观工业化的历史 持 里善R揩杏- ̄r--自1 年第1l期 多的科 的发展 自主地去发展,而应参与国际分工与 重组,积极接纳其他国家部分制造业 行业的转移。抓住世界产业分工转移 和大调整的发展机遇,引入国外的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结构跳跃和 升级,加快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其工业 化进程和国家统一的大业尚未完成, 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的产业领域,发达国家是不会转移或 不到转变的必要性,不努力改变这种 状况,制造业的发展会愈来愈困难, 这是因为:第一,引进技术本身不可 之中,同时制造业也是科研手段的 提供者,科学技术与制造业相伴成 长。从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美国来 看,制造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到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的3/4,制造 能是最先进的,即使我们掌握了引进 的全部技术,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 产品,也不等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不等于拥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业企业几乎囊括了各行业的全部研 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就不得不进 究与开发活动,并提供了制造业内 外所用的大部分技术创新成果。工 行新一轮的引进;第二,从应用技术 的发展趋势看,近年来技术的更新越 业化历史证明,国家在高科技领域 合资的。为了抵御强权政治,为了不 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制造业的竞争。 再重演百年屈辱的历史,在这些领 制造业蕴育科技成果的能力决定了 域,我们必须高举“中国制造”的大 国民经济整体及各个产业的技术水 旗,大力发展民族制造业,特别是关 平。..所以,大力发展制造业是提高国 键性的装备制造业。因此,我们的结 家科技水平,占领科学技术制高点 论是,中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 的不可跨越的阶段。 业,必须走国际化与自主发展相结合 第四,发展强大的制造业是促进 的道路。 就业,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在技术路线上,要循序渐进地 的有效途径。我国人口众多,发展经 向自主创新的模式转变。从制造业发 济必须同时考虑扩大就业问题。大力 展的技术路线上看,是继续走全方位 发展制造业,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就业 引进技术、跟踪之路,还是走自主创 市场,而且还可以稳定就业。就业问 新之路,或是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 题还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保 结合的道路。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问 证,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 题。 政治问题,必须纳入政府的思维中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制造业始终 去。另外,不断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 没有摆脱“引进消化型”的技术创新 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模式,即从发达国家引进所需的技术 和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先进和强大, 和必要的设备,尽快投产,形成生产 才能使轻工业生产有所发展,质量有 能力。我国制造业大部分技术及关键 所提高,品种有所增加,成本有所降 设备依赖进口,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 低,才能使农村全面发展,农业生产 吸收重视不够,偏重于国产化率,忽 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绝大 三.新时期中国制造业的 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 发展道路 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 秀人才,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如 1.在发展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地 主要机械产品技术来源的57%,大多 走国际化与独立自主相结合的道路。 数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依靠国外 从制造业发展道路上看,是独立自主 引进。因而,制造业始终在“引进一 地发展制造业,还是融人全球制造业 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中徘徊。突 调整、重组的大潮,走接纳国际产业 出的例子是化肥和乙烯设备,多次重 转移、合资或允许国外独设厂的国际 复引进,耗汇甚巨(共近250 ̄7_,美元), 化之路,或是国际化与独立自主相结 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 合的道路,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2l世纪,我国制造业必须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 “自主创新型”模式转变。经验告诉我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必须是开放式的, 们,战略技术、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 没有必要什么事都自己做,都要独立 的。只能立足于自主创新。如果认识 总第1 I 8期 中国国情国力 I 992年创刊 来越快,产品寿命的周期愈来愈短, 引进技术的产品可能尚未实现国产 化,生产出的产品可能尚未投人市 场,引进的技术和产品就已经落后 了,需要用新的换代产品来取代,或 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导致引进技术 的失效。 无论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创 新才能活下去,自主创新才能发展, 才能成大器。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模 式,走自己创新之路才是正确的选 择。 但是应该看到,从引进消化型模 式到自主创新型模式,需要一定的条 件,需要一个艰巨的转变过程。因此, 在今后的l0年,甚至20年,虽然仍 要积极地、大量地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但必须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 收。同时,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自主开发的技 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提高。也就是 说,在过渡期,应该推行的是,引进 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并逐 步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模式转变,实施 经济技术全面跃进的跨越式发展战 略。 3.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采取多 层次推进的策略。从产业结构调整上 看,是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技术密 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或 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必然考虑的 策略。 在全面开放的2l世纪,我国没有 必要建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对制造业 应实施重点突破的战略。在选择发展 重点时,必须考虑到我国制造业大而 不强,总体上与工业发达国家存在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11期 阶段性差距的现实,按照制造业生产 要素密集型产业发展策略,重点发展 那些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业。 我国制造业中的制鞋、服装、玩 具、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其 价廉、质优形成了国际比较优势,在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无疑是我国应 继续大力发展的产业,这有利于解 决目前较为突出的就业问题,并可 以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积 累资金、扩大创汇、培养人才、提高 管理水平。对于重化工等资金密集 型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进入工业化 中期后,应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 装备制造业大多属于此范畴。当前 我国资金短缺的问题仍很严重,资 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但是,可以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和民 间投资来缓解这个矛盾,促进资金密 集型产业的发展,以改变装备制造业 发展滞后的突出矛盾。技术密集型产 业在我国处于劣势,目前尚不具备与 工业发达国家全面抗衡的实力。但它 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制造业结 构演变的先导产业,绝对不能放弃。 正确的决策应是对其进行细分,选择 有较好基础的一些重点技术、重点产 品、重点企业,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 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予以重点突 破,甚至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得我国 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立足之地,在一 些局部取得国际竞争优势。随着我国 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大和竞争力的 增强,要逐步地改善其在国际分工中 的地位,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发展重 点的上移。 这就是说,关于产业结构调整, 我们要采用产业的多层次推进的策 略,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积极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集中优 势,有重点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4.在市场开拓上,要坚持国内市 场与国际市场并重。目前,我国制造 业产品的国内市场看,一般是供大于 求的,同时又存在着结构性供不应求 的局面。而且,我国广大农村市场的 潜力还很大。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 和产业升级,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 大市场需求。再有,世界对中国市场 看好,是我国制造业引进外资和技 术,开展对外合作的重要筹码。巨大 的国内市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 必然是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沃土。因 此,我国制造业必须要立足于国内市 场,以保障内需为己任。政府要遵循 和利用WTO的规则,适度调控市场, 扶持制造业的发展。尤其对于具有巨 大国内市场和竞争优势的产业,要更 积极地实施“以我为主”的发展战略, 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如新型 建材和农业机械产品、农产品加工设 备等。由于受运输条件、生产成本和 产品特殊要求的限制,国内企业同国 外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理应具有 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这些产业需 要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努力借鉴国外 先进技术成果,大胆进行技术创新, 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档次 和用户服务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 本,才能真正把国外产品拒之于国门 之外。 在市场竞争上,我国制造业要由 “两头在外”(研发、销售)的来料加 工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变为“研发一一 生产——营销——服务”一条龙的经 营模式。大力加强研发和营销两个环 节。企业要改变生产理念,要充分考 虑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层次消费者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文化需求,要紧贴市场和时代潮 流的变化,致力于设计和创造出属于 自己的高科技、高质量的品牌。 在打好国内市场这张牌的同时,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实施出口大战略, 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劳动成本不断上 涨,不得不放弃大批传统产业。我国 是最具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吸纳力 和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尤其是对 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 造业,要大胆实施“引进来”和“走 出去”并举的发展战略,使之尽快成 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全球产业。加 入WTO以来,我国轻工业产品出口 中国国情国力 l 总幕I I 8期 I I 992年创刊 l 已率先受益,今年上半年我国轻工业 产品出口总额达402亿美元,同比增 长l3 0/0'占全国出口总额近三成,取 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就是说,中国制造业市场开拓 战略,总体上要以国内市场需求为 主,同时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并 力求出口区域多元化。 5.在制造业地域布局上,要形成 各具特色的区域制造业。首先.要破 除传统的地区分割、行业分割的体 制,推进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联 合、兼并与重组,在现已形成雏形的 若干地区,按照市场规律,促进其发 展成为在国际上知名,且各具特色 的制造业集中地,并通过这些集中 地带动全国制造业的发展,形成网 络化的区域产业结构。其次,要充分 利用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发 达国家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吸 引外商来这些城市投资办厂,或承 接外商转包加工任务,形成一批技 术先进、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出口 加工基地。 为了充分发挥制造业聚集效应, 加快形成各有特色的制造业基地,地 方政府要做好两件事:创造良好的吸 引投资和人才的政策环境;做好全天 候、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 办事质量。要改变地方追求经济门类 齐全的做法,支持地区之间优势重组 与联合。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 研结合,行业协会为中介,政府进行 政策引导和宏观调节的经济运行新构 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商品化、 产业化,推动制造业发展跨上新台 阶。▲ 注释: ①感应度系数反映各部门均增加 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部门由此 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 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值 量。 ②影响力系数反映当某一部门增 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 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