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练习测验题库
填空题:138
名词解释:57
问答题:119
共计:314
一、填空题
1. 具有 对于21世纪的人才来说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2. 是任何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 学习者对每门课的学习,对每个项目的完成,对每件事物的处理都需要 、 和 三者缺一不可。
4. 当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时候,其 、 、 和 等广泛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5. 在信息时代,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 角色发挥作用,而更多的是一名 。
6. 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初期从美国的 演变而来的,它从一个 到形成为一
1
个 ,进而发展为一门 ,大约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历史。
7. 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 、 和 的形成和发展。
8. 行为科学为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包括 、 、 和 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概念。
9. 当今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为 和 。
10. 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化的标志是 。
11. 教育技术,从词语的构成来看,它是由 和 两个词组成的。
12. 教育技术的新定义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包括 、 、 、
和 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13. 视听教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教育学家 提出的 理论。
14. 戴尔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分为 、 和 三大类,并按抽象程度
分为 个层次。
15. 在香农—韦弗模式中,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包括
了 、 、 、 、 、 和 七个因素。
16.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和 等。
2
17.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18. 加涅学习理论的最大优点是 ,
即 。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和 等。
20. 系统科学理论是 、 、 、 、 和 的统
称, 、 、和 合称为“三论”
21. 控制论的主要创始人是 ,控制论方法主要
有 、 和 。
22. 信息论的主要创始人是 ,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
过 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
23. 系统论主要创始人是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 的
有机整体。
24. 有序原理要求教学系统是一个 ,同时要求教学中要尽可
能 ,使大脑也成为 ,这样才能促进学习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25. 如果根据媒体的物理原理和功能来分类,现代教学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即
和 。
26.
图片教学法有 、 和 等形式。
3
27. 通常把 的媒体称为模拟电子音像媒体。
28. 盒式录音机主要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29. 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可理解为 。
30. 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关于学习环境类型划分的理论,将学习环境归纳为 、
和 三种类型。
31.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 。
32.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
33. CD唱机由 、 、 、 及 等组成。
34. VCD由 、 、 、 及 等组成。
35. 根据用户的需要,投影机可作 、 和 三种投影方式。
36. 多媒体投影机有 、 、 和 等接口。
37. 镜头系统主要包括 、 、 和 等。
38. 数码相机所用镜头分为 和 两大类。
39.
数码相机所用的存储器可分为 和 。
4
40. 视频媒体教学应用是指 的一种教学方式。
41. 视频媒体教学应用有 、 、 、 和 类型。
42. 电视节目播放系统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43. 在利用电视接收机呈现录像机播放的教学节目时,电视信号输入可以有 和
两种途径。
44. 闭路电视系统按功能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45. 电视教材制作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 ,二是 。
46. 电子编辑系统包括两台 ,两台 和 组成。
47. 接方式。
利用电子编辑系统进行电视教材编辑,通常 和 两种编辑组
48. 电视教材的设计原则包括 、 和 。
49. 种类型。
电视教材包括 、 、 、 和 五
50. 多媒体技术有 、 和 几个基本特征。
51.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包括 、 、 、 、 、 、
5
内容。
52. 多媒体存储技术包括 和 。
53. 多媒体计算机专用芯片有 和 两类。
54. 配置MPC系统主要有 和 两种途径。
55. 超文本可以看作 、 和 三个要素的组合。
56. 链的一般结构可以分成 、 和 三个部分 。
57. 超媒体的学习环境,包含 、 和 三种信息表达方式。
58. 超媒体教学的缺陷 、 和 。
59.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包含三个要
素 、 和 。
60. 常见的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有 、 、 和 等方面。
61. 学生利用多媒体百科全书进行学习时,主要是通过 来达
到学习的目的。
62. 一个计算机网络包括 和 两部分。
6
63. 网络系统的硬件通常由 组成,主要负
责 。
64. 网络系统应用的软件有 、 和 。
65. 目前广泛应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 、 和 。
66.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根据网络分布规模可以划分
为 、 、 和 。
67. 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 。
68. 校园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有 、 和 。
69. 校园网络系统包括 和 两大部分
70.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和 两个方面。
71. 信息资源服务包括 、 、 、 和 内容。
72. Telnet采用 工作模式。
73. Telnet应用由两部分软件组成,一部分是 ,另一部分
是 。
74.
根据组织信息的方式可将搜索引擎分为 、 、 和 等。
7
75. 电子邮件具有 、 、 、 、 特点。
76. 聊天室的主界面通常包括三大功能区域 、 和 。
77.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主要有 、 、 和 模式。
78. 网上讲授型学习模式可分为 和 。
79. 网络课程包括 和 两个组成部分。
80. 网络课件主要有 、 和 三种应用方式。
81. 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为 、 、 和 。
82. 网上远程教学主要有 、 和 形式。
83. 网上学校由 、 、 部分组成。
84. 网上学校由 、 、 部分组成。
85. 函授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
86. 广播电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
87. 目前国内外实现远程教育主要采用 、 和 三种方式。
8
88.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与因特网相结合的远程教学系统主要
由 和 组成。
89. 基于VSAT网与IP网相结合的远程教育系统从功能上来分,主要
由 、 、 、和 组成
90. VSAT网与因特网相结合的远程教育有 、 和 特点
91. 在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中,目前主要有 、 和 教学模式
92. 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是 。
93.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包括 、 和 。
94. 按资源提供的功能服务分类,教育信息资源可分为 、 和 三类。
95. 学习资源包括 、 、 、 、 和 等。
96. 媒体素材包括 、 、 、 和 五大类。
97. 一般布尔逻辑操作符包括 、 和 等。
98. 根据组织信息的方式,可将搜索引擎分为 、 、 和 。
99. 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包含 、 、 、 、和 等多种媒体信息。
9
100.文本主要指 等。文本一般可分为 和 。
101.图形图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02.动画从其制作动画的画面效果上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 ,其主要特点是: ;另一类是 ,其主要特点是 。
103.音频素材的种类可以分为 、 、 和 。
104.常用的视频制作软件包括 和 。
105.电视教材的创作编制人员应由 、 和 三部分成员组成。
106.文字稿本一般采用 和 格式。
107.电视教材的制作,其工作过程可概括为 、 、 和 四个阶段。
108.摄像一般分为 和 两种。
109.视频节目的声音由三部分组成 、 和 。
110.常用的电视教材应用方式有 、 、 和 。
111.电视教材根据其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和 两大类。
112.肯普认为,一个教学系统应包括4个基本要素,即 、 、 和 。
10
113.伯格曼和穆尔的产品开发模式中包含六个主要阶段的活动: 、 、 、 、 和 。
114.科拉克提出了一个以 为核心的模式。
115.分析学习需要的目的是 。
116.学习需要分析,通常的做法是采取 方式。
117.学习者特性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 以及 。
118.布卢姆等美国学者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领域,即 、 和 。
119.基于“学”的教学设计中,学习情境设计实际上包括 和 。
120.学习组织的设计包括 、 和 。
121.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包括 和 。
122.按价值标准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 和 。
123.按评价功能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 和 。
124.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 、 和 。
125.教学评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 和 .
11
126.计算机辅助测验特别适用于以测验为方法的教学评价,它包括 、 和 三个子系统。
127.学习资源的评价通常包括 和 两种方式。
128.教学模式具有 、 、 和 性。
129.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最基本的模式包括 、 、 和 。
130.课堂讲授型教学主要以 为主,由 控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四个 、 、 和 部分。
131.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 教学方式
132.适应协作学习的信息网络环境的种类包括 、 、 、 等。
13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 。
134.基于课堂的“情境一探究”教学模式包括 、 、 和 基本环节。
135.基于课堂的“情境—探究”模式的特点是 、 和 。
136.主题探究型学习模式又称 模式。
137.主题探究型学习模式的关键是 。
12
138.基于因特网的“网站开发—专题探索”模式,是在 环境下,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要求学生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名词解释题
1. 视听教学方法
2. 个别化教学
3. 系统化设计教学
4. 多媒体
5. 教育
6. 教育技术的1994定义
7. 电化教育
8. 教学策略
9. 传播
10. 教育传播
13
11. 学习理论
12. 媒体
13. 现代教学媒体
14. 表现力
15. 重现力
16. 接触面
17. 参与性
18. 受控性
19. 光学投影媒体
20. 实物投影法
21. 模拟电子技术
22. 闭路电视
23. 微格教学
14
24. 声音合成
25. 媒体
26. 多媒体技术
27. 超文本
28. 超媒体系统
29. “学习者控制”的个别化主动式学习30. 多媒体课件
31.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
32. 多媒体环境下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
33. 计算机网络
3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35. 校园网络系统
36. 基于Web的综合教室
15
37. 基于Web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38. WWW
39. 网络课程
40. CSCL
41. 远程教育
42. 视频会议系统
43.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44. 教育信息检索
45. 教育网站
46. 电视教材
47. 教学设计
48.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49. 学习风格
16
50. 学习内容分析
51. 教学目标
52. 学习契约
53. 模式
54. 教学模式
55. 个别化教学
56. 远程课程教学
5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问答题
1. 面对信息时代的要求,怎样进行教育改革?
2. 简述信息时代的人才素质要求。
3. 信息时代的教育与现今教育相比,应该具有哪些特点?4. 信息时代国际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是什么?
17
5. 与应用其他媒体的教学系统相比,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哪些优点?
6.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如何?
7. 简述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必要性。
8. 师范生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 如何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
10.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设置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11. 如何在教育技术课程中,正确运用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
12. 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评价的作用有哪些?
13. 师范生如何学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14. 现代的教育传播过程和传统的教育过程相比较,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15. 教育信息具有哪些特点?
16.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分哪四阶段进行?
17. 种?
建构学习理论中学习者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建构新知识意义的途径,主要有哪几
18
18. 建构学习理论中学习者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建构新知识意义的途径,主要有哪几
种?
19. 系统科学理论可以归纳为哪三个基本原理?
20. 如何用公式表示整体原理?
21. 根据教学媒体的功能特点,按其形态可分为哪三大类?22. 如何理解“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23. 运用幻灯机、投影仪进行教学有什么特点?
24. 光学投影媒体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25. 声画教学法有什么好处?
26. 简述电视机的基本原理。
27. 电视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28. 录像机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29.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应能起到哪些作用?
30.
对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的功能基本要求是什么?
19
31.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相比,其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2. 简述数码相机的主要特点。
33. 数码相机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部分?
34. 常见的数码相机的接口有哪些?
35. 简述电视教材编辑的工作原理。
36. 怎样进行编辑的操作?
37. 怎样进行声音合成?
38. 讲演记录型电视教材有哪些特点?
39.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0. 简述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构成。
41. 超媒体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2. 多媒体课件包括哪些内容?
43. 简述几种典型的多媒体课件的模式。
20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化?
54. 55. 56.
多媒体课件具有哪些特点?
简述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
简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哪些程序?
多媒体课件系统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
应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需要研究哪些问题?
应用多媒体环境下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通常有哪些方法?
学习者在多媒体的环境下个别地学习,其学习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有哪些变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方式涉及到哪些理论与技术问题?
简述Internet信息传送的基本原理。
简述Internet信息传送的基本原理。
21
57. 校园网络系统有哪些技术特点?
58. 校园网络系统有哪些作用?
59. 简述基于Web的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60. WWW具有哪些特点?
61. 怎样登录FTP?
62. 网络会议系统能够提供哪些功能?
63. 怎样实现异步讲授式网上学习?
64. 网上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有哪些特点与优势?
65.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主要有哪些优点?
66.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67.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68. 如何理解现代远程教育其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先进性?69. 如何理解现代远程教育其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22
70. 如何理解现代远程教育其教育的对象、内容、层次和形式的开放性?
71. 简述远程教育的作用。
72. 简述基于视频会议系统与因特网相结合的远程教学方式。
73.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与因特网相结合的远程教育方式有哪些特点?
74. 基于卫星传输与因特网相结合的远程教育主要包括哪几种方式?
75. 简述基于Web技术的远程教育方式的特点。
76. 按资源的组织形式分类,教育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77. 简述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78. 简述教育信息资源检索的起源与发展。
79. 如何利用布尔逻辑操作符AND进行信息检索?
80. 如何利用布尔逻辑操作符OR进行信息检索?
81. 如何利用布尔逻辑操作符NOT进行信息检索?
82. 简述教育信息搜索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23
83. 简述搜索引擎的产生与发展。
84. 网络信息资源是如何分类的?
85. 怎样获取网上教育资源?
86. 简述图像处理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87. Premiere影像素材制作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88. 简述网上教学软件的开发工具。
89. 分镜头稿本包括哪些内容?
90. 简述电视教材应用的基本环节。
91. 如何理解教学设计?
92. 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哪三个层次?
93. 为什么要在教学设计领域研究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94. 简述尼文模式的内容。
95. 如何理解“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24
96. 简述学习风格的分类。
97. 学习内容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98. 常用的学习内容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99. 简述学习环境资源的应用方式。
100. 简述设计学习环境资源时的注意事项。
101. 根据学生的特征组织学生进行的一些自主参与性行为活动主要有哪几种?102. 如何设计协作学习问题?
103. 教学评价的实质是什么?
104. 学习评价与教学评价有何联系?
105. 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106. 简述评价与测量的关系。
107. 简述在学习过程评价中的评价方法。
108. 怎样进行作业分析评价方法?
25
109. 如何设计问卷调查表?
110. 设计量规的原则有哪三个方面?
111. 简述面向学习资源评价的基本标准。
112.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必须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1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包括哪三个基本点?
1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115. 信息素养应包含着哪三个最基本的要点?
11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符合哪四个基本要求?
117. “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中,合作学习的技巧包括哪六个方面?
118. 举例说明基于因特网远程协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119. “网站开发一专题探索”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构建的“专题学习网站”通常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教育技术学练习测验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
26
1. 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2. “诚实、正直、负责、自尊和自我节制”
3. 思维的创造性、决断性、讲究实效
4. 支配资源、使用信息、掌握新技术、与人合作
5. 传播者传递者;向导和顾问
6. 视听教育运动中、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专门的实践领域、专业与学科
7. 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系统技术
8. 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形成性评价
9. 多媒体化、网络化
10. 互联网(In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
11. “教育”、“技术”
12. 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13. 戴尔、“经验之塔”
27
14. 直接(做的)经验、替代(观察)经验、抽象经验
15. 信息源、发射器、信道、接受器、信息接受者、噪声和反馈七个因素。
16. 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17. 把学习看作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
18. 注意应用、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19. 皮亚杰、维特罗克、维果斯基
20. 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控制论、信息论、系
21. 美国数学家维纳、反馈控制方法、功能模拟方法、黑箱辨识方法
22. 美国数学家工程师香农;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
23.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郎菲、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
24. 开放系统、促进学生思考、开放系统
25. 模拟型媒体和数字化媒体
28
26. 增减法、遮挡法、活动法
27. 基于模拟电子技术的,记录、存储和传播音像信息
28. 磁头、电路、机械驱动机构
29.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自学和教师导学的全部外在因素
30. 以PC为基础的学习环境;以教室为主的学习环境;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虚拟
的学习环境。
31. 能对学习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传输、显示的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构成的系统
32. 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
33. 机芯、主电路板、控制和显示面板、电源、遥控器
34. 碟片驱动机芯、电源电路、机芯电路(包括光电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
伺服控制电路)、系统控制电路、MPEG解码电路
35. 正投、背投、倒投(悬挂)
36. RGB输入输出接口、AV接口、S—VHS接口、MIC接口。
37. 镜头、光圈、快门、聚焦系统
29
38. 定焦距镜头、变焦镜头
39. 内置存储器、可移动存储器
40. 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电视录像和播放技术,通过影视语言,以画面和声音相结
合的形式表达教学内容
41. 有系统性教学、辅助性教学、示范性教学、个别化学习、测试与考核等。42. 节目来源(载体)、播放设备、收视设备
43. 射频信号输入方式;视频信号输入方式
44. 播放系统、监控系统、双向传输系统
45. 前期素材摄录部分、后期录像编辑部分
46. 编辑录像机、监视器、编辑控制器
47. 组合编辑;插入编辑。
48. 目的性原则、抽象直观度原则、效益性原则
49. 讲演记录型、专题解析型、示范纪实型、情景表演型、资料汇编型。
50.
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30
51. 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交互界面
52.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53. 具有固定功能的芯片;可编程的处理器
54. 将PC机升级为MPC;配置新的MPC系统
55. 节点;链;网络
56. 链源;链宿;链的属性
57. 动作、图示、符号
58. 学习者控制能力的影响;认知负荷;迷航现象。
59. 硬件、软件、多媒体课件
60. 复杂问题层次化、静态图形动态化、展示演变过程、计算机模拟
61. 查询检索方式提取资料
62. 网络硬件、网络软件
63. 可以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传输介质、外围设备等;数据信息的传输、
存储、交换
31
64.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通信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65. Unix、Netware、WindowsNT
66.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网间网
67. 数据包(datagram)
68. 校园网络的教学科研功能;校园网络的管理功能;校园网络的信息通讯功能等。
69. 基础设施;网络教育应用系统
70. 网络设备、网络结构
71. FTP、Telnet、USENET/Newsgroup、Gopher、WAIS等。
72. 客户/服务器
73. 客户机程序;服务器程序
74. 目录式分类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分类全文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
75. 发送速度快;信息多样化;收发方便;安全性高。
76. 讲话内容区域、在线聊友列表、讲话区域
32
77. 网上讲授型学习模式、基于因特网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学习模式、
远程教学模式
78. 同步讲授式、异步讲授式
79.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80. 在公共FTP文件服务器中提供网络课件资料库;在WWW浏览器中运行网络课
件;网上个别辅导学习模式。
81. 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
82. 交互式远程授课、点播式授课、教学资料检索式
83. 教务管理、网上课程、在线考试
84. 教务管理、网上课程、在线考试
85. 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86. 把印刷材料、录音、录像和计算机软件整合,总体设计成优化的“教学包”或“学
习包”分发给学员,结合广播电视的收视综合地加以应用进行学习
87.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方式;基于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的方式;基于因特网的方式。
88.
同步(实时)教学系统、异步(非实时)教学系统
33
89. 同步授课子系统、异步按需点播学习子系统、教学现场实时录制子系统及师生交
流与讨论工具
90. 覆盖面广、实时性、自主性
91. 传授式教学、探索式教学、协作式学习
92. 教与学的资源和过程
93. 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
94. 学习资源、备课资源和科研资源
95. 各个学科的课程、讨论组、试题库、教学软件、网上教程、招生就业信息
96. 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视频类素材
97. AND、OR、NOT
98. 目录式分类搜索引擎(网站级);全文搜索引擎(网页级);分类全文搜索引擎;
智能搜索引擎。
99. 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影像
100. 字母、数字和符号;纯文本(文本);图形文本
34
101. 矢量图(vector graphic);位图(bitmap)
102. 二维(平面)动画;色彩鲜艳、清晰度高、容易掌握和使用;三维(立体)动画;立体感强、动画效果逼真。
103. 数字化波形音频;CITDA激光唱盘音频;MIDI音频;MP3音频
104. 视频卡附带的软件包、其他通用类视频制作软件
105. 学科专业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编制人员
106. 图文穿插式;同步对列式
107. 摄像、编辑、配音、评审
108. 外景拍摄、演播室内拍摄
109. 解说词、效果声、音乐
110. 情景展示法、悬念释疑法、实验操作法、微型教学法
111. 数字视频教材、模拟视频教材
112. 学生、方法、目标、评价
113. 分析、设计、开发、生产、创作、批准合法
35
114. 评价
115. 找出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与所希望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
116. 调查表
117. 起点能力分析、一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
118.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119. 学习资源的设计、认知工具的选择与设计
120.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121. 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
122.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我评价
123.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24.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125. 测验、调查、观察
126. 计算机辅助测验编制系统;计算机联机测验系统;计算机测验评分与分析系统。
36
127. 专家评价、用户评价
128. 直观、假设、近似、完整
129. 课堂讲授型教学、个别化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远程课程学习
130. 教师的讲授;教师;教师、学生、媒体、资源
131. 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
132. 局域网、校园网、城域网、因特网
133. 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
134. 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形成创意)、实践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
135. 教师指导、网络支持、学生参与
136.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137. 要由教师提出好的问题
138. 因特网、构建“专题学习网站”
二、名词解释题
37
1. 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 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2.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它是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3. 系统化设计教学又称作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全过程的方法。
4. 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它是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 的多种技术的综合。
5.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活动。
6.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7.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电化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媒体技术,其内涵是如何将多种媒体恰当地用于教学,并取得好的效果。
8.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
9. 的总体考虑。
10.
传播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的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
38
的一种社会活动。
11. 教育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传播现象,是按照预定的教育目的向确定的教育对
象,传递知识、技能和情感等信息内容的一种传播现象。
12.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最发达的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
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 。
13.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及传递信息的工具。
14. 现代教学媒体,就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能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
代化设备(硬件),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软件),如幻灯机和幻灯片、投影仪和投影片、录音机和录音带、电影机和电影片、录像机和录像带、计算机与CAI课件等。
15. 表现力是指媒体表现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的能力。
16. 力。
重现力是指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
17. 接触面是指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接受者的范围。它可分为无限接触面和有限接
触面两类。
18. 参与性是指在媒体使用过程中,学生有共同参加活动的机会。它分为感情参与和
行为参与两种。
19.
受控性是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39
20. 光学投影媒体是指利用光学透镜成像原理,把图像或实物放大并投射到一定距离
的屏幕上的一类信息传播工具。
21. 实物投影法,就是通过投影器螺纹镜头将实物、投影教具和某些化学、物理实验
演示器件,映示放大到银幕上,扩大演示物的可见度,使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对演示物的构造、性能和现象的变化过程等,产生直观、清晰的了解。
22. 模拟电子技术是以电路理论为基础,结合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发展起来的,研究如
何利用电路和系统来实现各种模拟电信号的产生、变换、传输、计数和测量的技术。
23. 闭路电视又称有线电视或电缆电视(CATV),它是一种通过电缆传输图像和声
音信号 的电视系统。
24. 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
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25. 声音合成是将解说、音响效果、音乐按电视教材分镜头稿本的要求,有目的、有
层次、有重点地组合起来,配录在编辑带上。
26. 媒体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表现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
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27.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
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
40
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28. 超文本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它
以节点作为基本单位,这种节点要比字符高出一个层次。
29. 超媒体系统是一种多媒体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是将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特征、再现
知识的心理方法和支持人机交互作用过程的技术方法综合起来的软件系统。
30. 超媒体系统将系统流程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好、知识经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决定学习路径,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超媒体提供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控制环境,使学习者具有控制选择学习的主题内容、控制选择学习的数量、控制决定学习的速度、控制选择学习的路径、控制选择主题内容呈现方式的能力。
31. 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
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32.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并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共
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形式,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33. 多媒体环境下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是指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集中环境下,利用
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的学习。
34. 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
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
41
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3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通信线路和节点间的几何排序,并用来表
示网络的整体结构,反映各个模块的结构关系。
36. 校园网络系统是指在校园范围内,能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的方
式连接起来,又各自具有独立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服务功能的宽带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37. 基于Web的综合教室是指通过校园网与Internet连接,实现共享校园网内教学
信息资源、浏览远程教学资料、调用远程终端的教学信息资源,并同时以高质量的画面和高保真的音质在大屏幕上播放出来。
38. 基于Web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是指安装于教室范围内的一种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
的局域网,通过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
39. WWW(world wide web)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全球性分布的、动态的、
多平台的交互式图形超文本信息系统。它遵循HTTP协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的分布控制结构,该结构能使信息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共享。
40. 网络课程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
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41.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
支持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
42
42.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
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43. 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电视技术设备和通信网络技术、传输信道在两地或多个地点
之间举行会议
44.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网络教学正常开展的保障,可为网上教育的施教者和学习者
提供完整的教学辅助、教学管理与学习指导工具,包括网络课件写作工具、多媒体素材集成软件、网上答疑、网上讨论、在线测试等系统软件、工具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等。
45. 过程。
教育信息检索是指学习者或教师查找、识别、获取学习资料、参考文献的活动及
46. 教育网站是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
育资源等方式建立教学资源库或者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单位(ISP)接入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教学和其他有关教育信息服务的机构。
47. 电视教材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视频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
容,用视频录像技术进行记录贮存与重放的视听教材。
48.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
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49.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是指在教学设计开始的时候,对一些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进
行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的分析过程,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内
43
容分析。
50.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51. 对教学目标规定的期望水平以及如何将学习者的实际水平转化为这一期望水平
所需要的各项知识内容的详细剖析
52.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作些什么事情的具体的、
明确的表述,它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具体地阐明教学目的。
53. 学习合同、真正意义上的契约或合同
54. 模式是对某—过程或某一系统的简化与缩微式表征,以帮助人们能形象地把握
某些难以直接观察或过于抽象复杂的事物。
55.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
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56. 个别化教学是指以个体各自特点为出发点,以发展个性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归
宿、以适应个人需要为原则,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为活动方式的教学。
57. 远程课程教学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间接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如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等)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组织形式。
58.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
44
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三、问答题
1. 第一,教育需要更新观念,建立全民的、全时空的大教育观,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整体的教育方案。第二,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第三,教育需要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要求。
2. 第一,身体素质: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第二,品德:诚实、正直、负责、自尊、自我节制。第三,基本能力:有效地听、说、读、写、算。第四,思维能力:创造性、决断性、讲究实效。第五,广泛能力:支配资源、使用信息、掌握新技术、运用系统方法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3. 美国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思(C.M.Reigeluth)等人在《教育的根本改革》(Systemic Change in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了以下观点:第一,终生持续学习目标的确定。第二,以效果导向取代内容导向。第三,以按成果评估取代相对成绩评估。第四,以学习者的互助取代学习者的竞争。第五,强调个别化学习和在学习中心、教室,通过项目和任务学习。第六,教师的职能由“教”到“导”。第七,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第八,强调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发展趋势为:终身化、多元化、分权化、远程化和多媒体化、个性化、产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竞争普遍化、国际化。
5. 第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第二,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第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第四,交互性能强。
45
6. 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
7. 第一,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第二,是培养师范生创新能力的需要;第三,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8. 第一,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第二,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技能;第三,网络的教育应用技能;第四,教学设计技能;及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师德素质、审美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9. 确定教学目标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内容广泛,应该针对中小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和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进行定位。(2)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进行定位。
10.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系统性;第二,实用性;第三,突出重点;第四,
注重学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培养;第五,重视教学设计。
11. 第一,创设情境;第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第三,理论与实验相
结合;第四,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12. 其作用一方面是对教学设计成果的检验,使之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修正和完
善;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效果的检验,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本身的内容和要求,还包含学生从其它信息通道所获取的知识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13. 要学好教育技术学课程,第一,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第二,要分
析综合,融会贯通。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第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46
14. 第一,传递信息手段的先进性;第二,传播范围的开放性;第三,传播方式的多
样性;第四,传播对象的多层性。
15. 第一,教育信息是反映作为教育内容的客观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符号(包括语言、
文字、图形、音响等);第二,教育信息要通过特定的媒体来传递;第三,信息的反馈是教育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第四,教育信息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16. 第一,注意过程;第二,保持过程;第三,复制过程;第四,动机过程。
17. 第一,支架式建构;第二,抛锚式建构;第三,导引式建构。
18. 第一,支架式建构;第二,抛锚式建构;第三,导引式建构。
19. 它们分别是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20. E(整)= E(部)+ E(联)
21. 第一,缩微型媒体;第二,视听型媒体;第三,交互型媒体。
22. 第一,媒体的延伸,扩大和提高了人的感觉和思维能力;第二,媒体的延伸,打
破了感官的平衡;第三,媒体的延伸,使得媒体功能具有互补性;第四,媒体的延伸,促使媒体自身向深广度发展。
23. 其最大的特点是以静态的方式表现事物的瞬间特性,能够让学生详细地、有分析
地观察事物的细部,能够放映出较大较稳定的画面,图像的点与线条细腻、清晰、鲜艳。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学生的学习环境条件与个人的经验、知识水平,因地制宜地灵活设计制
47
作教材,因材施教。
24. 书写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实物投影法、作业教学法、导引教学法、声画教学法
25. 在幻灯、投影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不仅需要幻灯、投影显示画面,而且还需要
运用录音机配以解说,做到声画同步,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语文、外语以及其它文科教学中,利用声画教学法进行教学,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26. 彩色电视机是采用光—一电——光及声——电——声转换的原理,接收带有图
像和声音信息的高频电视信号并进行变换、传输、处理,重显出彩色图像和重播出伴音。
27. 电视机基本上都是由高频头、公共通道、伴音通道、亮度通道、色度通道、解码
电视、同步扫描、显像管、电源等部分组成。
28. 录像机的基本功能是存取视音频信号,可以将图像和声音记录并保存为模拟或数
字格式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重放。
29. 第一,提供现代学习资源设计、开发的条件。现代学习资源主要是指幻灯、投影、
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第二,提供现代学习资源利用的条件。第三,提供现代学习过程设计、开发与利用的条件。第四,提供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现代管理与评估条件。
30. 第一,有利于开展多种媒体组合教学。第二,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第
三,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第四,有利于开展个别化学习。第五,有利于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48
31. 表现在感光载体、影像质量、拍摄的敏捷性、影像处理等方面的不同。
32. 传送。
数码相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种用途、低消耗、即拍即显、远程
33. 包括镜头系统、感光芯片、存储器、液晶显示器、电源、模/数转换系统、取景
机构、音频电路系统和接口等部分。
34. 常见数码相机的接口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
接口、AV接口、电源输入接口等,有的数码相机还提供了闪光同步接口、红外端口等。
35. 电视教材的编辑通常是利用电子编辑系统,以镜头组接方式先编画面图像,后配
声音(人声、音乐、音响效果)。镜头的组接是电视教材编辑工作的基础,熟练掌握编辑组接技术,严格把握编辑组接质量,是对电视教材编制人员的基本要求。
36. ●按磁带编录方式选择组合编辑或插入编辑; ●确定编辑点,对放机中的素材带
和录机中的编辑带都要寻找和确定它们的编辑入点; ●预演,通过监视器预先观看编辑组接的效果;●修改,若编辑点不合适,修改编辑点;●正式编辑,预演合格后,可按自动编辑键,编辑机自动完成编辑录制工作。 编辑完毕后,通过重放已编辑好的图像,检查图像编辑点是否衔接准确、稳定、平滑、流畅、自然,如有问题则要用插入编辑,重新编辑直至满意为止。
37. 进行声音合成,首先是预录解说;接着预录音乐、音响效果;最后混音合成。
38. 这是指系统性课堂教学的实况录像或直播,这种类型在师生的情感交流、反馈、
49
随机调教进程以及可视度方面显然比传统小型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差,但它仍然有以下可取之处。第一,大教室讲授可利用电视弥补后排听讲的障碍,也可用作扩大教室规模和利用录像作补课之用。第二,在远程教学中选择优秀教师示范讲授,一人讲演万人受益,因而成为远距离教学的基本模式。第三,在教学中可适当穿插模型、演示、实物、外景、计算机终端显示屏幕的录像资料等,丰富了讲课的内容。
39. 主要包括图像声音的采集、数字化处理、压缩、存储、传输、解压、播放等几个
方面的内容。
40. 主要包括图像声音的采集、数字化处理、压缩、存储、传输、解压、播放等几个
方面的内容。
41. 体现在:(1)利用超媒体的非线性网状结构信息组织方式,促进学习者的信息
加工转换;(2)利用超媒体系统来揭示和分解信息的复杂性,以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3)利用超媒体系统的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性,提高信息的传递与理解深度。
42. 包括用于向学习者展示的具体学科内容的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
评价、处理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43. 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交互学习型、专业技能训练型、教学游戏型、模拟实验型、
资料检索阅读型等。
44. 一,集成多种媒体信息,提高学习效率。二,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
50
与。三,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四,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五,以学生为中心,适合于个别化教学。
45. 网络化;智能化;向虚拟现实方向发展;自主性、创造性和多层次性。
46.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中要遵循如下原则:一,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发展和优
化的原则;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原则;三,科学性、思想性、教学性的原则;四,交互友好原则;五,移植性、可重用性原则。
47. 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包括课题确定、教学设计、系统设计、脚本创作、多媒体信
息编辑加工、教学测评等几大程序。
48. 多媒体课件系统设计包括软件结构与功能的设计、屏幕界面的设计、交互方式的
设计、导航策略的设计、超文本结构的设计等内容。
49. 多媒体课件系统设计包括软件结构与功能的设计、屏幕界面的设计、交互方式的
设计、导航策略的设计、超文本结构的设计等内容。
50. 首先,在多媒体参与教学的环境下,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
“主导”作用;其次,在多媒体参与教学的环境下,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再次,如何根据多媒体和非线性的特点,设计具有多媒体特色,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的多媒体学习情境;最后,研究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51. (一)利用多媒体教材进行自主交互学习,系统学习知识;(二)利用百科全书
51
类的多媒体产品进行资料的浏览,扩展知识;(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软件,进行探索和发现学习。
52. 学习者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习者以人一机交互作用方式参与学习;学习者
在以人类思维方式组织教学信息(超文本结构)的环境下学习;学习者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策略进行学习;学习者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进程。
53. (一)直接参与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二)教师的指导采用屏幕播放功能来
实现;(三)屏幕监控有效地组织教学进程;(四)组织协商讨论。
54.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方式,它涉及人工智能多媒体知识表示、知识库建
造、学生模型和计算机通讯中的教学协议,以及协作学习等许多理论与技术问题。
55. 用户向某个地址的服务器发送请求命令,服务器收到请求信息之后,即将用户所
需信息分成小的数据单元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单元通过路由器为它寻找地址,依次从服务器经多个路由器的递交,直到传送到目的地为止。
56. 用户向某个地址的服务器发送请求命令,服务器收到请求信息之后,即将用户所
需信息分成小的数据单元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单元通过路由器为它寻找地址,依次从服务器经多个路由器的递交,直到传送到目的地为止。
57. 等。
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储存;高速度的数据流量传输;方便高效的信息管理和检索
58. 校园网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网络教育,
52
教学双长;信息交流,协同教学;远程教学,扩大规模。
59. 用包括:
基于Web的电子阅览室是信息时代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其主要功能和作
60. 1.多种检索方式,缩短查询时间; 2.多媒体素材浏览和下载; 3.多媒体课件
的点播和实时调用; 4.实现视频点播(VOD); 5.电子图书阅览;6.网上教程浏览和远程站点联结; 7.配合通讯软件如Netmeeting等,实现网上协商学习; 8.配合视频会议,支持远程教学
61. WWW具有以下特点:首先,WWW是一种交互的超文本结构、采用图形化界
面的信息系统。其次,WWW是借助浏览器来获取和浏览信息的。第三,WWW的信息存储是分布式的。第四,WWW信息的应用与平台无关。
62. 登录FTP的方法有两种,一种需要账号和密码,即用户需要具有特定访问服务
器的权限;另一种是“匿名登录”,帐号为anonymous,密码为anonymous或E-mail地址。
63. 网络会议系统能够提供在线呼叫、交谈(包括文字、语音、视频)、应用文件共
享、电子白板、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功能。
64. 异步教学系统一般是指基于Web服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即常说的教学网站和
当地远程教学站的镜像系统及学员客户端。在客户端的学员可通过教学网站、远程镜像站点进行诸如采用视频点播、网络课件、网上讨论等非实时方式的学习。
53
65. 异步系统一般以浏览Web网页的形式提供远程教学服务,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远程教学Web服务器,进行远程教学活动。
66. 网络教学网站上装载着大量的各学科专业的电子课件(包括基于Web的普通电
子课件、视频流课件),同时运行着远程教育支撑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备的网络教学环境。
67. 远程教学站具备自己的局域网,可以利用自己的镜像服务器对网络教学服务器
进行镜像传输,学生能通过当地远程教学站点播其镜像服务器上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有效解决由于Internet带宽受限而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
68. 查询方便、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信息的及时性。
69. 学习群体范围广阔;资源获取途径多样,资源内容生动丰富;群体教师共同参与
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多样。
70. 育;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第二阶段是广播电视教
71. 第三阶段是现代远程教育,又称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
72. (一)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先进性;(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三)教育对象的广
泛性;(四)教育的对象、内容、层次和形式的开放性。
73. 远程教育的出现是与通讯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因此,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高新科技为物质依托的,总是不断追踪世界高新技术和教育理论潮
54
流并运用于教学过程,如直播室、网络技术、CAI软件、虚拟大学、现代学习理论等的应用。由此也带来了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深刻革命。远程教育从函授教育到广播电视教育再发展到网络教育,都与传播媒体的发展存在着紧密的依赖关系,几乎远程教育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传播技术的革新为依托的,从而引发了教育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即产生了现在的“个别化教学理论”、“协商学习理论”等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由此,又引发了教育技术学中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74. 现代远程教育采用集语音、图像、数据于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虽
天各一方,但借助多媒体通信网相互可视,并可交互,即可以在课间时由学生向老师提问,老师即时解答,类似传统教学。基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甚至可以选择教师,与教师、同学进行“面对面”“对话”。良好的交互性是远程教育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75. 即远程教育面向所有人,而不像常规教育那样仅仅将教育对象限定于青少年。在
教育内容上无所不包,只要教育对象需要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学习;在教育层次上包括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也包括各种层次的非学历教育;在教育形式上的开放,如与政府机构、普通高校、工商业界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以及采用取消入学考试的办学方式等等。
76. 远程教育的作用为: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化社
会;有利于跨越数字鸿沟,支持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
77.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与因特网相结合的远程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心实时播出教
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通过公用通信网络如ISDN网络传输,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收视;另外,学生可以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心,在教学中心老师通过公用通
55
信网络实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师生之间既可以进行实时的双向视频教学与交流。也可通过Internet网络与远程教育Web网站相连,采用视频点播(VOD)方式,下载课件进行播放,实现非实时(异步)的教学,进行非实时的交流与反馈。
78. 实时性、交互性、多媒体性、共享性、自主性
79. 包括卫星广播电视、有线广播电视网和因特网相结合的远程教育以及VSAT远程
教育网络或VSAT网与IP网络相结合的远程教育等方式。
80. (1)灵活方便,交互性强;(2)自主性强;(3)有效性;(4)资源共享,不受
时空限制;(5)客户端操作简单,系统使用方便;(6)安全性高。
81. 包括媒体素材、试题库、案例、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教学
资源管理系统等。
82. 教育信息资源除了具备一般信息资源的属性,还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信
息形式的多样性。第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第三,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第四,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第五,信息传递的互动性。第六,信息内容的广泛性。第七,信息资源的创造性。
83. 教育信息检索经历了从手工检索到机械检索再到计算机和网络检索的发展过程。
(一)手工检索;(二)脱机批处理检索;(三)联机信息检索;(四)光盘数据库检索;(五)网络信息检索。
84. AND表示逻辑“与”,也可用“&”或“*”表示,它表示要查询的结果要同时
56
满足用户给出的所有关键词。例如: “教育学AND心理学”,表示查找的资料中必须同时包含“教育学”,也同时包含“心理学”的信息。
85. OR表示逻辑“或”,也可以用“︱”或“+”表示,它表示查询结果只要满足关
键词中的一个即可。例如:“信息OR技术”,表示查找的资料中凡有“信息”或“技术”其中之一或者同时包含两者的资料都是符合搜索意图的信息。
86. NOT表示逻辑“非”,也可以用“!”或“一”表示,它表示搜索含有NOT之
前的关键词的资料,但是排除里面含有NOT之后的关键词的资料。例如:“计算机一硬件”,表示查找包含有“计算机”,但没有“硬件”的所有资料。
87. 基本技巧与方法有如下几种:一,确定搜索对象;二,选用准确的关键词,构造
恰当的检索表达式;三,确定搜索途径;四,利用进阶检索功能。
88. 1993年以前,大多数WWW用户查找信息的方法是利用超链接(hyperlink),
从一个WWW服务器的某一URL连接到其他URL。有的服务站点为了方便用户浏览阅读,将手工收集到的信息编成HTML文件,按某种次序排列组织制成索引,或者将这些URL文件输入到数据库中可以提供查询功能的站点,如WAIS等检索查询工具。这个时期的索引服务系统生成方法是用手工键入新的URL地址,由系统管理员将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去,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搜集、排序、编成HTML文件并进行维护,因此更新周期也较长,可以说是“费时费力”。
89. 1994年出现了robot、spider等计算机搜索程序,用户通过在这些计算机程序
中输入需查询的信息的关键词,经过其检索服务器在内部数据库找到相关的资料并按一定的规则整理后再输出传到本地主机。这样的检索工具就是搜索引擎。
57
90. 1995年前后,以Yahoo、Alta Vista和Infoseek为代表的第一代搜索引擎上
网。1996年Internet网上只有十几个大型综合性搜索引擎,而如今搜索引擎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千家,还出现一批专用性的搜索引擎。1998年,以Google和Direct Hit为代表的第二代搜索引擎出现在Internet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发展,搜索引擎技术也将飞速发展,并将朝着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
91. 按其遵循不同网络传输协议与网络传输工具,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WWW
教育信息资源; FTP教育信息资源; Telnet教育信息资源; USENET/Newsgroup教育信息资源; Gopher教育信息资源;WAIS教育信息资源。 按信息的存取方式分,有:邮件型;交互型;公告牌型;广播型;图书馆型;书目型。
92.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式:一,通过Web浏览器;二,通过网络工具软件离线浏
览;三,使用FTP进行文件传输;四,使用电子邮件;五,使用多线程下载工具;六,利用网络通讯工具。
93. 图像处理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如下:输入;图像的调整、校正与增强;选择与屏蔽;
修描;绘画及艺术化处理;图像合成;输出。
94. Premiere影像素材制作主要包含视频影像素材(MOV,AVI等)的采集,视频
影像的剪辑,音频的编配,影片播放速度的改变,视频影像的字幕制作,直接叠放的效果制作等。
95. 能用来开发网上教学软件的工具很多,如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写字板等工
具都能用来开发网上教学软件,目前较常用的网页创作工具主要是Dreamweaver和FrontPage。
58
96. 包括:(1)镜号;(2)机号 ;(3)景别;(4)技巧;(5)画面;(6)解说;(7)
音乐;(8)效果;(9)时间;(10)备注
97. 电视教材应用的基本环节包括:提示、播映、小结、课后活动等。
98. 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设计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
学效率,也就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是应用学科,起着连接学科的作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系统科学方法论。
99. 一,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二,以“教学过程”为中心
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三,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
100.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教育技术学家在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性的简化形式采用文字图解模式是教学设计研究的一个特色。教学设计学科的主要进展往往与开发可靠性强、适用性好的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有关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研究在教学设计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101. 尼文(N.Nieveen)在总结前人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进行了改进,将线性模式与环行模式相结合。该模型更加直观形象地描述了教学系统开发的真实过程,体现了如下两个方面特点。第一,将原来的评估部分细化为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便于提高系统性能;而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则是在系统开发结束以后进行评价,对系统性能、效果等做出定性、定量的描述。 第二,设计、开发、实施以及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统一体。一个完善教学系
59
统的开发,往往要经过几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实现。
102. 我们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到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应在学习借鉴别人模式的同时,充分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根据不同的情形的要求,决定设计从何着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
103. 学习风格可以分为四个组对八种类型:(1)活跃型与沉思型;(2)感悟型与直觉型;(3)视觉型与言语型;(4)序列型与综合型。
104. 学习内容分析的目的是:一,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二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
105. 一,层级分析法;二,归类分析法;三,图解分析法;四,信息加工分析法;五,态度目标的教学分析;六,学习内容分析的综合性。
106. 学习环境资源的应用方式为:(1)提供多媒体情境性的学习资源;(2)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3)建立模拟实验情境。
107. 注意事项为:第一,要明确在学习本主题时,需要哪些种类的学习资源,以及每种学习资源在学习本主题的过程中能起什么样的作用。第二,要明确能用何种途径获取这些学习资源。第三,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去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108. 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观察情境。第二是实际操作。第三是发现并提出进一步
60
探索的问题。第四是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第五是围绕待探索的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协商讨论。第六是在协商过程中,积极通过语言文字表述观点。第七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意义建构。
109. 一般是围绕已确定的主题,根据不同进度设计不同的学习问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设计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边界的提问性问题,引导作更深入的讨论。
110. 教学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以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活动朝预定的目标发展。
111. 学习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衡量学生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的状态及行为变化;而教学评价针对的不仅是学生,主要还包括教师的工作、学校的教学工作等方面。
112. 教学评价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反馈调节功能;二,诊断指导功能;三,强化激励功能;四,教学提高功能;五,目标导向功能。
113. 测量只对学习结果进行数量上的区分而不管其价值如何;评价则要在测量的基础上对学习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可见,评价与测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14. 在学习过程评价中,有多种评价方法。除了测验、调查、观察外,还有作业分析、学习契约等评价方法。
115. 在使用这种评价方法时,通常教师对所布置的作业是特意安排的,如由易到难地安排题目,或增加不能用现有知识解决的附加题等。这样教师在分析作业时,就能够评价
61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过程,甚至评价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等,并借此改进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生个人或小组针对某一主题,独立完成任务,并以成果(如电子作品、解决方案、研究报告等)方式来提交作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认可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作业(成果)分析这种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并不只在作业交上来之际才开始判别的,其实它是由布置作业,引导作业完成到分析作业等一系列设计来共同体现的。
116. 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应该注意:首先要明确调查目标。其次应使问卷填写工作尽可能地简单。最后,还要考虑问卷调查表的表现形式。
117. 第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水平来设计结构分量。第二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结构分量的权重。第三是具体的描述语言要具有可操作性。
118. 一是教育性;二是科学性;三是技术性;四是艺术性;五是经济性。
119. 必须满足如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一,转变教师角色。第二,转变学生地位。第三,转变教学内容。第四,转变媒体功能。第五,转变过程结构。
120. 第一,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第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第三,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121. 第一,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第三,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62
122. 第一,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第二,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第三,对信息的有效运用能力。
123. 第一,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第二,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第三,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第四,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124. 第一,合作学习技能掌握的时间。第二,小组成员的数量。第三,教师作用的发挥。第四,合作学习活跃程度。第五,小组成员的活动。第六,小组成员的组织。
125. 如新加坡 “智能岛”计划、“水资源利用”计划;台湾地区中小学中开展的“酸雨实验”;日本教育部在100所中小学开展的因特网教学实验等。
126. 第一,展示与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的知识;第二,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管理;第三,根据学习专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第四,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