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辩证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

2022-03-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中医辩证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辩证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科在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伴肢体肿胀的患者共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治疗组患者中医辨证论治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疗程长短、副作用发生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辩证施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甘露醇治疗有效率74.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正常、轻度肿胀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和治疗组治疗前患肢周径差异较小,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治疗后第7d和治疗后第10d两组患肢周径逐渐减小,且治疗组患肢周径较对照组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运用中医辩证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明确,有效防止肿胀发生的反复,减少疗疗程长短,无其他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 中医辩证施治 20%甘露醇

前言

在骨伤科中,术后骨折部位肢体肿胀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而且随着肿胀的轻重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肿胀部位的疼痛程度,进一步影响到患肢的术后恢复,从局部淤青到出现张力性水泡,甚至出现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大大增加感染的几率和患肢坏死的风险。对于高龄患者发生术后肢体肿胀后,不仅增加了疾病痛苦,延长了其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还极易发生如坠积性肺炎、血栓、褥疮、尿路感染、心血管意外和脑血管意外等严重性并发症。因此给予肿胀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能减轻和缓解肢体肿痛症状,还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风险。避免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关于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治疗研究具有临床实际意义和价值。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的同时伴随着软组织的不同程度的损伤,会使全身或局部出现保护性的炎症反应。这种反应产生的炎症因子可刺激神经产生疼痛信号,由于疼痛感可反射性地造成肌肉痉挛,引起骨折处部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和体内外液体平衡失调,从而在骨折部位形成肢体肿胀。四肢骨折患者不管是保守石膏外固定治疗还是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术后活动后常易复发肿胀。尤以下肢远端骨折患者肿胀消除最慢,恢复期最为漫长,短则三四个月长则半年不等。如跟骨骨折等。因下肢远端离心脏最远,正常回流时间都很长,更易受病情变化和患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

中医伤科(骨伤科古称:“伤科”)拥有悠久的历史,对骨折后肿胀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在许多的古代伤科典籍都有详细的记载,中医伤科以行气活血为治疗首要原则,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在骨折术后肿胀中的应用广泛,在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献和研究发现,中医药对骨折肿胀治疗效果明确,为现在指导骨科医师治疗用药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临床中常见骨折术后出现肿胀;下肢骨折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率高达全身骨折的60%。其术后肿胀消除最慢,恢复期最为漫长,短则三四个

月长则半年不等。能否及时的给予有效的治疗,尽量缓解和减轻患肢肿痛的症状,缩短患肢预后时间,早日康复。故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病机和病程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中医辩证分型规律。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在采取不同治疗后肢体肿胀变化,并搜集数据。希望通过本研究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骨折肢体肿胀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骨折肿胀中医分型规律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中医药的治疗方案,观察下肢骨折术后肿胀消除。对其的临床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临床价值。现将具体资料和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临床中,中医药方法被广泛的运用于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效果明显。现搜集我科自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肢体肿胀患者共78例,对其运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总结性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科收治的下肢骨折肿胀患者,共78例,搜集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病例78例中,男性患者占44例,女性患者占34例,患者的年龄在18-78岁之间。身高在144—187cm。样本性别、年龄、身高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经均衡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样本患者间具有可比性。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治疗组男21例,女18例。 1.1病例搜集标准

(1)年龄在18-80岁之间,男女不限。 (2)已进行过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

(3)有明确外伤史并伴有肢体肿胀的患者。

(4)排除合并严重血管、神经、颅脑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5)患者神智清醒,能与医疗工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配合相关治疗行为。 (6)告知患者本人及家属后,资源参与该临床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7)入院经体格检查和X线诊断确诊骨折类型、排除开放性、病理骨折,诊断明确患者。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实验。两组均采用给予布朗氏外固定架抬高患肢、冰敷、常规的患肢功能锻炼等基本处理。

对照组:在基本处理的基础上加用药物甘露醇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取20%甘露醇250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频次QD,七天一个疗程。

治疗组:药物选择中药汤剂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主要成分为:当归、生地各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赤芍药各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

若上肢较肿,则在此基础上加羌活,下肢肿甚加牛膝,兼有脾虚症状患者则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使用,兼有按之凹陷难复,面色白,舌质淡白,脉细软等肾阳衰微症状,合真武汤加减使用。用法为:每日一剂,用冷水煎熬,早、中、晚一共三次,七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疗程长短、副作用发生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情况。 3.疗效判定

3.1肿胀程度

轻度:较正常皮肤肿胀,皮纹还在。中度: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消失,皮肤比正常处要紧,皮温略高。高度:伴有明显肿胀,皮肤绷急发亮,皮温较高,且伴有张力性水泡。 3.2疗效比较

无效:肿胀无明显消退,甚至进一步加重或肿胀减退时间大于一周者。 有效:患者肿胀明显减退,程度相差范围是0.2—0.4cm,但仍有轻微的酸胀麻木不适感。

痊愈:治疗后患者肿胀疼痛消失,无关节活动障碍合胀疼麻木感,程度相差范围不小于0.4cm。

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78例四肢骨折所致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对计量数据进行χ2检验,若 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表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发现(具体见表一):在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11例有效,26例痊愈,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辩证施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甘露醇治疗有效率74.0%,两组间比较差异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二: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局部肿胀情况比较 组别* 肿胀情况 交叉制表 肿胀情况 合计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组别 对照组 计数 2 16 20 1 39

组别 中的 % 5.1% 41.0% 51.3% 2.6% 100.0% 治疗组 计数 10 21 8 0 39

组别 中的 % 25.5% 54.0% 20.5% .0% 100.0% 合计 计数 12 37 28 1 78

组别 中的 % 15.4% 47.4% 35.9% 1.3% 100.0%

如表二所示:治疗后治疗组正常、轻度肿胀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随着车祸伤、机器碾压伤、工伤等引起的骨折现象越来越多,骨折肢体肿胀患者也越来越多,肢体肿胀引起患肢微循环不畅,容易增加骨折感染几率、导致骨质愈合延迟、甚至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不利于骨折的治疗和恢复。所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消除肿胀,促进骨折的治疗和患者骨折愈合十分重要。

现阶段临床上治疗骨折后四肢肿胀的患者常常采用一些渗透性脱水性的药物,例如甘露醇 ,临床使用过程中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方面效果显著[8]。 但在一些肢体远端骨折部位肿胀的患者治疗上往往效果较差,且对一些活动后再度肿胀的患者治疗上无效。故只治标而未治本。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持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用于临床骨折部位肢体肿胀的治疗。

中医认为骨折患者常因正气虚弱,卫不固表,感受六淫时邪,致使风湿之邪壅闭经络,静脉,致使气滞血瘀,而发生肿胀、关节僵硬。是由于淤血内停,气机不利所致,属于淤血证。中医治疗通过调理肾、脾、心三脏来完成。骨折肿胀形成之后,又因伤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轻重的发展,使肿胀变得更为复杂,采用中医的分型辩证施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如青壮年患者气血旺盛,肿胀表现较为坚实,皮温或稍高,或伴随全身轻度低热,或为周身不适。又如有些患者患有消化系统病史,加伤骨折迁延日久,长期卧床,肌肉费用性萎缩,耗伤气血,表现出脾虚不运、水湿停聚而形成的肿胀,骨折肿胀表现为按之凹陷难复,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脉细弱、肢端较冷,水肿迁延不愈等,多见于一些素体阳虚患者或老年骨折患者。临床中骨折患者因病情的变化,肿胀证型常变化,因此对肿胀患者的辩证施治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治疗肢体远端肿胀也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正常、轻度肿胀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患肢周径差异较小,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治疗后第7d和治疗后第10d两组患肢周径逐渐减小,且治疗组患肢周径较对照组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运用中医中医治疗肢体远端骨折部位的肿胀效果明确,防止肿胀的反复减少治疗疗程长短,无其他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遐方,《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的临床分析》,江西医药,2015.6,第50卷第6期,532-533;

【2】徐立伟,《骨折部位后期肢体肿胀的中医治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5月,第8卷第9期,105-106;

【3】吴连堤.汪家财.王飞. 《腧穴热敏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60例临床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年1月第17卷第1期106-107; 【4】吴会平. 《中医治疗46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医中药 2013.11.第26期 240-241;

【5】张利克.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30例临床观察》, 国医论坛, 2016.1 第31卷第1期26-27;

【6】郎晏平.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年第一期40-41;

【7】宋良军.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评价》,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 1) 297-298;

【8】阳晓波. 《海桐皮汤熏洗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远端肿胀 38例疗效观察》,大家健康, 2013年10月第7卷第10期 下旬刊61-62;

【9】余王芬. 《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76例》,浙江中医杂志, 2012年9月第47卷第9期647-648;

【10】李世伟.李 鹏. 《中药热熨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的临床观察》,现 代中医药, 2013年01月第33卷第1期 37-38;

【11】龚剑斌.梁詈.宋颖军. 《热敏灸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40例》,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6月第28卷第3期51-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