骺软骨是指儿童少年的骨处在成长骨化阶段时,骨骺与骨干之间的软骨性的骺板。骺软骨不断增生与骨化,可使骨的长度增长。
2. 运动环节:指能绕着关节运动轴转动的肢体某一部分,简称为环节。
3. 关节面软骨:指覆盖在骨关节面上的一层软骨。关节面软骨大多是透明软骨,有的是纤维软骨。其作
用是减少摩擦,有弹性可起缓冲作用,还可使相对两关节面更加相互适应。(05)
4. 关节内软骨:关节内软骨是关节的一种辅助结构,位于关节腔内,由纤维软骨构成。可分为关节盘和
半月板两种。其作用可使两个不相适应的关节面相互适应,缓冲震动,增大关节的活动幅度。(05) 5. 回旋运动和环转运动:回旋运动是指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其本身的垂直轴转动,由前向内的旋转
叫内旋(或旋前),由前向外的旋转叫外旋(或旋后)。环转运动是指运动环节绕额状轴,矢状轴和它们之间的轴连续运动,运动环节描绘成一个圆锥体,其远端描成圆锥体的底周。
6. 肌梭和腱梭:肌梭(08)和腱梭都是肌肉的一种本体感受器。肌梭是感觉神经末梢缠绕在肌纤维束上
形成的梭状结构,它可以感受肌长度变化及其变化速度。腱梭是感觉神经末梢缠绕在腱纤维束上形成的梭状结构。它可感觉强的牵张性刺激。
7. 运动终板: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状结构,它是效应器。(08)
8. 腱鞘:指位于长肌腱周围的两层套管。它是由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鞘组成。其作用是运动时可
减少肌腱和骨之间的摩擦,对肌腱起保护作用。(04)
9. 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单关节肌是指肌肉的起点和止点之间只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多关节肌是指肌
肉的起点和止点之间跨过两个或以上关节的肌肉。
10. 多关节肌功能性“主动不足”:指多关节肌在某一环节运动时已经缩短,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再继续缩
短就有困难,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功能性“主动不足”。
11. 多关节肌功能性“被动不足”:指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被拉长,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就不能再
被充分拉长,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功能性“被动不足”。(05)
12. 原动肌与对抗肌:原动肌是指完成环节运动的主要肌肉,收缩时将使环节朝向这些肌肉的拉力方向运
动。对抗肌是指在同一动作中其作用与原动肌相反的肌肉,其拉力作用线跨过统一运动轴的另一侧,这些肌肉被称为对抗肌。
13. 固定肌玉中和肌:固定肌是指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的肌群即为固定肌。中和肌是指当原动肌对动点
骨有两种以上的作用时,为了充分发挥其中一种作用,需要其他肌肉抵消另外一些作用,这些肌肉即为中和肌。
14. 骨杠杆:指人体内的骨在肌肉拉力的作用下,能够围绕关节运动轴转动并克服阻力做功,被称为骨杠
杆。(05)
15. 克制工作与退让工作:克制工作是指肌肉收缩时克服阻力,肌力矩大于阻力矩,引起环节朝肌肉的拉
力方向运动,肌肉的长度缩短,这种工作称为克制工作。由于克制工作时,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故又称为向心工作。退让工作是指肌肉收缩时紧张拉长,肌力矩小于阻力矩,引起环节背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这种工作称为退让工作。由于退让工作时,肌肉的动点,定点彼此分离,故又称离心工作。
16. 肌肉的解剖横断面和生理横断面:肌肉的解剖横断面是指与肌肉纵轴相垂直的断面。肌肉的生理横断
面是指横切所有机纤维的断面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17. 肌肉的初长度: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处于适宜初长度时,收缩发挥的力量最大。
18. 肩袖(肌腱袖):指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肌腱分别经过肩关节的前面,上面和后面,
止于肱骨大小结节,与关节囊紧贴,并有部分腱纤维织入关节囊,形成“肌腱袖”称为肩袖。此结构对肩关节有保护,加固的作用。(04.07.08)
19. 腕横韧带和腕管:腕横韧带位于腕骨沟上,横架于腕尺侧隆起和腕桡侧隆起之间的韧带。腕横韧带与
腕骨沟之间围成的管叫腕管。在腕管内有屈指肌腱,神经和血管通过。腕横韧带不仅保护通过的结构,
而且还可以把它看做弓弦,加强腕部的弹性,起缓冲作用。故此韧带有支持,缓冲震动和保护功能。 20. 对掌运动:在活体上,由于第一掌骨绕拇指腕掌关节的额状轴不是典型的屈,伸,而是拇指和其余四
指做相对运动,通常称为对掌运动。
21. 脊柱:由24块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以及连接它们的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等构成。它是躯干
的中轴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缓冲震动,传递压力和张力,保护及运动等功能。
22.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以及连接它们的关节和韧带装置等构成。它除参与呼吸运动外,
还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23. 携物角(提携角):指当前臂伸直时,上臂和前臂中轴不在一条直线上,两者间于肘侧约呈163°~173°
的斜角,此角称携物角或提携角。此角在运动员选材中具有一定意义。如射箭运动员臂部要直,如携物角过大,易被弓弦打伤。又如对体操运动员来讲,携物角过于明显,会影响力的传递和姿态的美感。 24. 股三角与股管:股三角位于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
缝匠肌内侧缘。股三角的前壁为阔筋膜,底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此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股管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由该韧带内测1/3,耻骨上支和股静脉之间围成。平时为脂肪和淋巴结所填充,病变时才形成管。体弱者在覆压过大时,腹腔脏器可以从股管突出,形成“股疝”。 25.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的鞘状结构,由腹外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壁,前壁由腹外斜
肌腱膜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壁由腹内斜机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约4~5cm处,鞘的后壁完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前壁的构成,此处后壁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方的弧线,称弓状线。此线以下无后壁,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08)
26. 海氏三角(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此处也是腹壁的薄弱处。如腹腔内容物直接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成为腹股沟直疝。
27. 抗阻力练习:指在选择力量练习时,采用能使肌肉定点和动点互相接近,并使外矩方向与肌肉拉力矩
方向相反的练习方法称为抗阻力练习。
28. 拉伸练习:指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采用增大肌肉,肌腱,韧带等起点和止点的距离,这种方法叫拉伸
练习或拉伸法。
29. 超长训练法:特点是肌肉先做退让工作,紧接着做克制工作。即先将肌肉充分拉伸,接着肌肉快速充
分缩短。如蹲跳练习先是将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充分拉长,接着快速充分收缩。 运动系统还考到的概念有:骨松质和骨密质(07)肩带肌(09)骨盆(04.06)
30. 口腔腺(大唾液腺):凡分泌物排入口腔的腺都属口腔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大的腺体
以及分布于口腔粘膜或粘膜下层的许多小腺。口腔腺的分泌物成为唾液,唾液具有湿润粘膜和食物,抗菌灭菌,清洗口腔和便于吞咽等功能,唾液内含有淀粉酶,能水解淀粉。(07)
31. 腹膜和腹膜腔:腹膜是指覆盖于腹,盆壁和腹,盆腔器官表面的浆膜,薄而光滑,由单层扁平上皮和
结缔组织构成。腹膜腔是指脏壁两层腹膜互相移行,它们之间的潜在腔隙称为腹膜腔。
32. 肝小叶和肺小叶:被膜从肝门伸入肝实质,将肝分成许多小叶称肝小叶。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单位,肝小叶主要由肝细胞组成。肺小叶是指由每一细支气管及其分值和所属的肺泡组织构成。它是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09)
33. 内脏:主要指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并有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包括消化系统,呼吸
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34. 中控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中控性器官是指外形呈管状或囊袋状,内有空腔的器官,它们的壁都有分
层的结构特点。如胃,肠,气管,膀胱等。实质性器官是指表面包以结缔组织被膜,内为实质构成的器官。器官内部没有特定的空腔,被膜的结缔组织向器官内深入形成间隔,并将其搁称若干叶和小叶。如肝,胰,肾,肺等。
35. 咽淋巴环:指由咽扁桃体,锷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形成的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36. 小肠绒毛:是小肠粘膜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绒毛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绒毛内有乳糜管和丰富的
毛细血管。绒毛的存在,大大扩大了小肠吸收功能的表面积。
37. 味蕾:位于口腔粘膜内,人类的味蕾主要分布于舌表面,软腭和会厌的粘膜上皮中,但以舌的轮廓乳
头和菌状乳头为最多。味蕾主要由味细胞构成,能感受酸,甜,苦,咸等味道的刺激。
38. 幽门瓣:指在胃幽门处,粘膜形成的环状皱襞。幽门瓣有延缓胃内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和防止肠内物逆
流至胃的作用。
39. 回盲瓣:指回肠和盲肠交界处,粘膜表面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皱襞,它是由回肠末端的环状增厚并
覆有粘膜所形成,既可控制回肠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又可以防止盲肠内容物的反流入小肠。 40. 嗅粘膜:指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上部的粘膜,呈黄色,内含嗅细胞,能感受各种气味的刺
激,又称嗅器。
41. 鼻旁窦(副鼻窦):是鼻腔周围骨壁内的一些含气的腔,内表面覆以粘膜,并借小孔通向鼻腔。鼻旁窦
共有四对:额窦,上颌窦,蝶窦和筛窦。鼻旁窦能温湿吸入的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07) 42. 声门裂:指喉腔粘膜形成的两声襞之间的裂隙,它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气流通过声门(声门裂)到
达一定强度时,可冲击声襞震动而发音。
43. 气血屏障:位于肺泡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结构,由肺泡上皮,上皮的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的基
膜及毛细血管内皮四层结构构成的一层极薄的薄膜,它是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04)
44. 胸膜:指覆盖在肺表面,胸壁表面,隔上面及纵膈外侧面的浆膜,分为壁层和2.覆盖在肺表面的胸膜
称为胸膜脏层,与肺实质紧密结合。覆盖在胸廓内面,隔上面及纵膈侧面的胸膜称胸膜壁层。 45. 胸膜腔和胸腔:胸膜腔是指胸膜的脏层与壁层在肺根部互相反折延续,围成左右两个完全封闭的腔隙
称为胸膜腔。腔内为负压,胸膜腔内有少量的浆液,可减少呼吸时两层胸膜之间的摩擦。胸腔是由胸廓和膈围成,上界为胸廓上口,可与颈部相同;下界借膈与腹腔分隔。胸腔中部为纵膈所占据,两侧分为容纳左右肺。
46. 肾单位:主要位于肾皮质内,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08)
47. 滤过屏障(血尿屏障):指肾血管球的毛细血管由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的裂隙滤过膜构成。它是毛细
血管内的物质从血液滤过到肾小囊腔必须经过的结构,具有限制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的功能。(04) 48. 心脏:心脏位于胸腔纵膈内,是一个中空型的肌性器官。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心脏有节律性地波动,
使血液在人体内周而复始地不停流动。所以,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49. 体循环(大循环):当心室收缩时,含氧量较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沿各
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被组织细胞吸收,它们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则进入血液,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次循环路径称体循环。体循环的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而将其代谢产物运回心脏。
50. 肺循环(小循环):从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从右心房注入右心室。当心室收缩时,血液由右心室射
出,经肺动脉入肺,再经肺动脉分支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极薄的肺泡壁,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排除二氧化碳,吸进氧气,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动脉出肺后注入左心房。此循环途径称肺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
51. 血管吻合:体内血液除了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同外,在动脉与动脉,静脉与静脉,伸直动脉
与静脉之间在某些部位往往有分支彼此连通,称为血管吻合。
52. 侧枝循环:在病理情况下,如某一动脉干发生阻塞,阻塞部位近侧的动脉干,通过吻合可将血液绕过
阻塞部位,送至远侧的分布区域。此时吻合管逐步变粗,血流量逐渐增大,可以代偿主干的技能,使原分布区域得到足够的供血而不致发生坏死。这种通过温和方式重新建立的循环称为侧枝循环。(04) 53. 微循环:指在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微循环的
血管包括六部分: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通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微静脉。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并可调节局部血流量的外周阻力。微循环的技能状态直接影响局部细胞和组织的血液供应,有重要的意义。(04)
54. 二尖瓣和三尖瓣:二尖瓣与三尖瓣分别位于左,右心室的入口,是由附着在左,右房室口周缘纤维环
上的两个和三个近似三角形的瓣膜构成。瓣膜的尖向下突入心室,借结缔组织索(腱索)连于心室的德乳头肌上。纤维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当心室收缩时,由于血液的推压,瓣膜互相合拢而封闭房室口。同时由于乳头肌的收缩,腱索德牵拉,使瓣膜不致翻入心房,从而防止血液从心室向心房逆流。
55.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分别位于主动脉口和肺动脉口,是由附着于上述两口周缘
纤维环的三个半月形的瓣膜构成。瓣膜的三个袋口朝上,每瓣游离缘的中央各有一个半月瓣小结。当心室收缩时,血流推动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左,右房室口,同时冲开主,肺动脉瓣,使血液经动脉口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阻止血液倒流入左,右心室。
56. 房间隔:是分隔左,右心房的结构,由两层心内膜及其中间的结缔组织和少量心肌构成。房间隔在卵
圆窝处最薄,其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09)
57. 室间隔:是分隔左,右心室的结构。其大部分由心肌构成,较厚,称肌部,两侧有心内膜覆盖;在室
间隔上部有一小卵圆形区域,非常薄,称莫不。室间隔膜部室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58. 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它们形成一些结或束,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
动,维持心脏收缩的正常节律,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互相协调。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等,其中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07)
59. 心包:是包在心脏和大血管根部外面的双层膜囊,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纤维性心包是心
包的最外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上与大血管外膜相延续,下附于隔上面;浆膜性心包又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即心外膜,紧贴于心肌表面,壁层紧贴于纤维性心包的内面,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互相移动,并形成密闭的腔隙,称为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心脏搏动时与心包膜之间的摩擦。心包对心脏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心脏过度扩张等作用。
60. 弹性动脉:特指人体中的大动脉。因其管壁最厚,且中膜主要由大量的弹性膜构成,富于弹性,故称
其为弹性动脉。弹性动脉可缓冲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强大血压,心脏舒张时,借其弹性回缩又可使血液继续流动。
61. 肌性动脉:特指人体中的中,小动脉。因其管壁的中膜主要由平滑肌构成,收缩性大,故称其为肌性
动脉。肌性动脉可以调节器官和局部组织的供血量。
62. 静脉瓣:是静脉管壁的典型结构之一。其由静脉管壁内膜形成,薄而柔软,形似袋口朝向心脏的半月
状小袋,薄膜顺血流开放,逆血流瓣膜关闭,是防止血液逆流或改变血流方向的重要装置,在导血回心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63. 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
器。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即引起颈动脉窦扩张,刺激该处的压力感受器,向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以降低血压。(08)
64. 主动脉小球(体)和颈动脉小球(体)(08):主动脉小球(体)是主动脉弓下方的2~3个栗粒状小体,
属于化学感受器。颈动脉小球(体)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借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属于化学感受器。主动脉小球和颈动脉小球均能感受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65. 门静脉:为一条短而粗的静脉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经肝门入肝,在肝内反复分之
后,再汇集成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门静脉可收集腹腔内胃,肠,胰,胆囊和脾的静脉血,其主要功能是将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运动肝脏进行加工处理,所以,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门静脉是介于两种毛细血管之间的静脉干。另一特点是门静脉无功能性静脉瓣。
66. 脾: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右季肋区。脾能够过滤血液和产生抗体,参与体内免疫反应;吞
噬衰老的红细胞,吞噬细菌和异物;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在胚胎时期脾尚有造血功能。
67. 自主神经:内脏的运动神经称为自主神经(又称为植物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分泌,不受意
识支配,是不随意的。
68.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08):同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常常共同支配同意器官,形成对内脏等器官的双
重支配。但是在形态和结构上存在明显区别,比如,中枢部位不同,周围神经节不同,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分布范围不同,以及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等。
69. 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09):从自主神经低级中枢发出较细的有髓神经纤维,称为节前纤维。从自主神
经节后神经元(位于周围部的内脏神经节)发出的无髓神经纤维,称为节后纤维。
70.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前后稍扁,外包被膜,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71. 前角:脊髓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内含有大量成群排列的运动神经元,轴突组成脊神经的前跟,
参与构成脊神经。
72. 四叠体:在中脑的背面有四个圆形突起,称为四叠体,上方一对称为上丘,是视觉皮质下中枢,通过
上丘臂与间脑的外侧膝状体相连;下方一对称为下丘,是听觉的皮质下中枢,通过下丘臂与间脑的内侧膝状体相连。
73. 脑干网状结构:是指脑干中除去脑神经核,其他边界明确的核团河长距离传导束外,在脑干中央部的
区域内,还存在着分布相当广泛,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纤维纵横交织成“网状”的区域,称为网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形成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参与躯体运动的控制和调节内脏活动等。
74. 边缘叶和边缘系统:由扣带回,海马回和海马回钩连成为一体,围绕在脑干的周边,称为边缘叶,是
自主神经系的重要的皮脂中枢。而边缘系统是指在大脑半球的内侧面,由围绕PINGDITI的边缘叶以及与其联系密切的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共同构成,具有调节内脏和情绪活动的功能,此外,还具有参与记忆活动的功能。
75. 大脑基地核:是埋在大脑半球内部白质纤维中的几个灰质团块,位置靠近底部,称为基地核。包括尾
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是重要的皮质下运动中枢。
76. 投射纤维(09)和内囊:投射纤维是指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联系的纤维,包括上,下行各种纤维束。
这些纤维束集中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通过,使该处形成致密的白纸板层,称为内囊,所有上下行纤维均从该处通过,一旦出血压迫该出现为,将会引起对侧偏瘫。
77. 脑室和脑脊液:脑室是指脑内部的腔隙,包括大脑半球内部的侧脑室,两侧间脑之间的第三脑室,位
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的第四脑室。脑脊液是由脑室内脉络丛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充满在脑室内,具有保护脑和脊髓,运送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颅内压的功能。
78. 皮脂技能中枢:大脑皮质的各区有其不同的功能,即机体的运动,感觉和语言等各种功能在大脑皮质
下都有相应的脑区,即最高中枢,称为皮脂技能中枢。
79.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锥体系主管骨骼肌的随意运动,是由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构成。锥体外系是指
锥体系以外的运动传导通路,包括下行通路和环路两个部分,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和调整姿势等。
80. 脑屏障:在血液和脑细胞和脑脊液之间存在屏障,称为脑屏障。包括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和
脑脊液--脑屏障,具有有限度的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和维持脑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81. 感受器:是指能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应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
82. 外感受器:又称一般感受器,分布在皮肤,粘膜等处,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直接刺激,如触,压,痛,
温度等物理和化学刺激。
83. 内感受器:分布在内脏,血管等处,接受来自体内的压力,渗透压,温度,例子和化合物龙都等物理
和化学刺激。如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84. 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肌腹,肌腱,关节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中产生的刺激。如肌梭和腱梭。(05) 85. 特殊感受器:仅是指分布在头部的,能产生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和平衡觉的感受器。
86. 睫状体:是血管膜最肥厚的部分,位于角膜与巩膜移动部的深面。具有调节晶状体去读和分泌房水的
功能。(06)
87. 黄斑(07)和中央凹:在视神经盘颞侧稍下方有一个黄色区域,称为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为中
央凹,此处只有视锥细胞,没有视杆细胞,而且一个视锥细胞与一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故此处是视
觉最敏感的区域。
88. 眼房和防水:眼房事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腔,被虹膜分为眼前房和眼后房。房水由睫状体分泌,
无色透明,位于眼房内,具有折光,营养晶状体和维持眼压的功能。
89. 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方和玻璃体前方,是富有弹性的双凸透镜状透明体,具有透光和聚光的作用。(06) 90. 位听器:或称前庭蜗器,俗称耳。按其位置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内耳有感受声波刺激的蜗
器和感受体位变化的前庭器,外耳和中耳有声波的传导装置。
91. 骨膜:位于外耳内,为椭圆形半透明的纤维组织膜,向内凹陷,具有光泽和较强的韧性,并有传导声
波的功能,保证鼓膜的正常震动,并引流鼓室内的分泌物。
92. 听骨链:位于中耳鼓室内,由锤骨, 骨和 骨组成,彼此相互形成关节,连于骨膜和前庭窗之间,具
有传导声波的功能。
93. 咽鼓管:是连接在鼓室和咽腔之间的管道,吞咽时该关口开放,使鼓室和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 94. 乳突小房:位于颞骨乳突内,是蜂窝状含气小腔,与鼓室相同,内衬粘膜,并与故事粘膜相接。具有
吸收声波和降低鼓室内压力的作用。
95. 迷路(内耳):由颞骨岩部内一系列构成复杂的管道组成,内含有为听器官。(04)
96. 球囊斑和膜迷路:位于内耳膜迷路的中间部位,椭圆囊底面有一个白色斑点,称为椭圆囊斑。球囊前
壁有一个白色斑点,称为球囊斑,它们都是前庭神经的末梢感受器,是位觉感受器,能接受头部位置变动和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
97. 壶腹嵴:位于内耳膜半规管内,是前庭神经的末梢感受器,是位觉感受器,能接收头部旋转变速运动
的刺激。(04)
98. 螺旋器(corti器):是指位于内耳膜蜗管内基底膜上的部分上皮突起,内含有听觉神经的末梢感受器,
接受声波的刺激。(05)
99. 激素: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分泌的物质,具有调节人体新城代谢的作用。
100.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中部,器官的前面和两侧,可分泌甲状腺素和降钙素。甲状腺素具有调节新城
代谢和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而降钙素则可调节血钙浓度。
101. 甲状旁腺:帖服与甲状腺侧叶的后缘,可分泌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具有调节钙的代谢和维持血钙
浓度等作用。
102. 肾上腺:位于腹后壁,肾的上方,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上腺皮质可分泌盐皮质激素,糖
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它们分别与水盐代谢,糖代谢的调节以及性行为和第二性征的出现有关。肾上腺髓质可分泌属于应激性的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其主要功能是对心血管和内脏平滑肌具有调节作用。
103. 垂体:位于颅中窝的垂体窝内,根据其发生和结构特点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可
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以及促激素等,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骨和软组织的生长,也对蛋白质合成等机体代谢过程有广泛的调节作用;神经垂体无分泌作用,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储存于神经垂体中或神经垂体时放入血液循环。神经垂体(05)是垂体后部(垂体后叶)为神经组织结构,无分泌功能,只是一个贮存激素的场所。
104. 胰岛:是胰的内分泌部,其分泌的胰岛素具有控制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作用。
105. 松果体:位于丘脑的后上方,分泌褪黑激素,一直促性腺激素的释放,抑制性成熟和发育等。 106. 生殖腺:是位于男,女性腺内部的内分泌组织,它们分泌的男,女性激素,具有激发和维持男,女第
二性征以及刺激女性子宫,阴道和乳腺的生长作用。
107.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108.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外面包括髂腰肌和梨状肌,后群不起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
肌,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
109. 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自前向后包括的结构有视交叉,视束,灰结节下方的漏斗,与漏斗相
连的神经垂体以及灰结节后方的乳头体等。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它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融
为一体,是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110. 房水循环(05):房水自眼后房经瞳孔到眼前房,大部分由虹膜角膜角隙处渗入虹膜静脉窦汇入眼静脉。 111. 虹膜静脉窦:在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面有一环形的管道称为虹膜静脉窦。是房水的循环通路。 112. 位听神经:分布于内耳的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螺旋器上,主管位觉和听觉。
113. 玻璃体:无色透明的胶状体,填充在晶状体的视网膜之间。除有折光作用外,还有保持视网膜的方位,
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
114. 滑膜囊:关节囊滑膜层向外突出形成的囊状结构,位于肌腱之间,囊腔内有滑液,作用是当肌肉收缩
时,减少肌腱与之间的摩擦。
115. 滑膜襞:是关节囊滑膜层突向关节腔内的皱襞,有的滑膜襞内含有脂肪,称为脂肪皱襞。它可填充关
节腔的空隙,使关节面更加适当和巩固,并可缓冲震动和减少摩擦。
116. 关节唇:是附着在关节窝周缘的环状纤维软骨板,有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的作用。
117. 肝血窦:肝细胞索里有毛细胆管,索与索之间是肝动脉毛细血管和门静脉毛细血管互相吻合形成的肝
血窦,学窦的一端与中央静脉相通,窦内有枯否氏细胞,这种细胞有吞噬异物的功能。
118. 迷走神经:是脑神经中形成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神经,是自主神经系副交感部的主要组成成分,它
的运动性纤维分不到胸腹腔内脏的平滑肌,腺体,心肌和咽喉和横纹肌上,支配其运动和分泌。感觉性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咽喉,粘膜,硬脑膜,耳廓和外耳皮肤。
119. 固有束:紧贴脊髓灰质边缘的一层短距离纤维,它们起于脊髓,止于脊髓,主要完成脊髓节段间的反
射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