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大二实习报告

2024-05-24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一·实践目的:在技术日益更新的年代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掌握所学知识的最快方式。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实习,你才能辨别你对于一个工作是虚拟的幻想还是真实的喜欢,便于帮助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也可以在几个实习体验之后选择相对比较喜欢的职业岗位;只有实习,你才能知道知识的用处与知识的缺乏,才能在学校选课、课程听讲与理解方面有了新的角度,学习的觉悟性才会有相当的提高;只有实习,才能让你对于老师、同学提供的知识与其他书面的知识有了辨别与辩证的能力,才有了质疑的底气,也可能有了形成自己主见的依据,甚至直接帮助你比其他不实习的同学更快成熟。

  二,实习内容:大二学年的最后一学期,在学院的组织下,我们以班为单位,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在这一周里,我们参观了山西煤炭博物馆和西山机修厂,时间虽是短暂,可我们却受益良多。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中国煤炭博物馆虽然建馆时间较短,但文物、标本和化石的收藏品种和数量比较丰富,保护了文物信息资源,为煤炭科学研究和煤炭历史研究提供了方便,也为各种陈列展提供了翔实内容。在这一天的参观中,给我的感触极多。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的要数煤的生成馆。

  在煤的生成厅,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观众揭示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复原放大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构思奇特、内容丰富的四维动感影厅,观众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 , 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是一种富含水和沥青质的淤泥状物质。冰川过程可能有助于成煤植物遗体汇集和保存。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迭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袍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株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煤炭博物馆还有个重要的地方就是模拟矿井。中国煤炭博物馆地下矿井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参观路线800米。矿井主要设有八大景观:古代煤窑、运输大巷、近代煤巷、炮采工作面、地质隧道、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影视播放区、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模拟矿井中,以我国煤炭开发历史和开采技术、劳动工具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大量实物原型或1:1比例的复制品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地下”煤炭游乐宫”。

  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总体格局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按省市区来分,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6 个省区,我国经济发达,工业产值高,对外贸易活跃,能源需要较多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粤、琼等东、南部各省市。从分布区域来看,华北和西北煤炭资源丰富, 其次是西南,华东,中南和东北。华北、西北煤炭储量大、种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东、南部不仅资源少,而且开采条件复杂、煤质较差,综合利用价值不高,而中西部相对集中,与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这种逆向分布特点,使得煤炭生产位远离用煤量较大的市场,运输成本又成为制约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1973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附近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下层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精煤制品。这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确凿证据,也是说明我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煤炭的历史见证。西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煤井和相应的采煤技术,煤的用途,不仅用作生产燃料,而且还用于冶铁;不仅能够利用原煤,而且还把粉煤进行成型加工成煤饼,从而提高了煤炭的使用价值。煤的产地不仅在北方,而且在南方,甚至新疆也都有了产煤的记载。同时,煤雕工艺在这时已初步普及。隋、唐至元代,煤炭开发更为普遍,用途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们对煤的认识更加深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唐代用煤炼焦开始萌芽,到宋代,炼焦技术已臻成熟。焦炭的出现和炼焦技术的发明,标志着煤炭的加工利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明朝到清道光20xx年(1840年)的时间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比较重视煤炭的开发,对发展煤炭生产采取了一些措施,矿业管理政策也发生了某些利于煤业的变化,煤炭行业的各个环节,比以前都有较大的进步。煤炭开发技术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尽管当时都是手工作业煤窑,但因其开采利用早于其他国家,因此,17世纪以前,中国煤炭技术和管理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日益衰败腐朽的封建制度终于阻碍了古代煤业的继续前进,这就导致了中国近代煤矿的诞生。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迫开放,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出现近代航运业和机器工业,需要大量煤炭,而旧式手工煤窑生产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因此,清廷洋务派积极酝酿引进西方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于是近代煤矿开始出现。近代煤矿的主要标志,一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二是在提升、通风、排水三个生产环节上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提升机、通风机和排水机,其他生产环节仍然靠人力和畜力。这种技术状况差不多一直延续到1949年,其中即或有所变化,也只是局部的、微小的。这是近代煤矿区别于古代手工煤窑和现代机械化矿井的主要技术特征。我国最早的近代煤矿是中国台湾的基隆煤矿和河北的开平煤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煤炭工业也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首先是恢复和建立了良好的煤炭生产秩序,使采掘关系走向正常,同时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了稳产调整,到1982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6.66亿t,较好地满足了发展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煤炭行业经过多方面探索,提出了一条发展煤炭工业的新路子。其主要内容包括四项基本要求、实现五个转变和12条具体方针。 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为丰富的资源,位居世界第三,产量居世界第一。在一次性能源中,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虽然国家在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但在短时间内,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难以改变。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作为国民经济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在几千年中国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历程中,煤炭成为了一种源源不断和无可替代的能源,而煤炭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无论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都须首先进行地质勘探,查明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可采层数、层厚、倾角、储量,以及地质构造、自燃倾向、水、瓦斯等赋存状况和开采条件,然后合理规划矿区的建设规模、矿井数目、产量和建设顺序。根据矿区总体设计和矿井设计,逐一建设后移交生产。露天开采包括剥离和采煤作业。首先剥去上覆岩层,使煤层敞露,然后开采。地下开采则需开凿一系列井巷,进入地下煤层,然后进行采煤。采区是井下生产的基本单元,矿山开拓和采区巷道布置是井下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区内布置一系列巷道和若干回采工作面,建成从工作面到井下大巷的运输、通风、供电、压气、煤仓等生产系统。视煤层赋存条件,可在单一煤层中布置采区,或在几个相邻煤层中联合布置采区。为维持矿井持续生产,在回采的同时,需及时进行开拓工作和准备新采区,形成新工作面。此外,还要布置联通井下各采区的开拓井巷,形成全矿性的井下生产系统。

  通过井下运输系统,将采出的煤和矸石运到地面,把人员、材料、装备从地面运到井下工作地点。矿井通风系统不断供给井下新鲜空气,利用各种通风结构设施,迫使风流到达井下每个作业点,供井下人员呼吸、降温及稀释瓦斯等有害气体;乏风通过回风井巷排出地面。井下各工作地点所需的电力、压气动力、防尘等安全措施及用水,分别以专用管线,从地面变电站、压风机房以及贮水池输送到井下去;井下涌水则需在井底设集中水仓、水泵房,通过排水管排到地面;充填、井下防火等特需的充填材料、泥浆须另设专用的设备和输送系统。露天开采须增设剥离、排土、堆土装备,以及相应容量的排土场;采深不大时,无需通风措施。

  煤矿开采技术,无论露天或地下,在目前已达到的高度机械化基础上,正朝着生产过程的遥控、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改进综采设备的设计、选型、材质、制造工艺、检验方法和维修制度,将提高其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率。同时,在矿井提升、 运输、 排水、通风、瓦斯监控等许多环节,将实现自动化、遥控。地下和露天煤矿都将实现电子计算机集中自动管理监控。有的国家已将机器人试用于井下回采工作面。水力采煤法如能在资源回收、煤泥处理、辅助运输、通风系统等技术环节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也将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开采技术。

  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们又去了西山机修厂。在机修厂里,我们参观了很多的厂间,也认识了许多先进的机器,这对我们采矿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只能从课本上看到这些机器,现在我们可以亲眼看到实物,加深了我们的了解。

  现在的采煤业大多实现了机械化。采煤机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机械化采煤可以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安全性,达到高产量、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采煤机分锯削式、刨削式、钻削式和铣削式四种:采煤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如果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的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其自身的结构、组成愈加复杂,因而发生故障的原因也随之复杂。双滚筒采煤机综合了国内外薄煤层采煤机的成功经验,是针对我国具体国情而设计的新型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

  实习是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体验过程,它是一次社会演练,它培养我们进入社会的各种生存技能,提高我们的综合技能水平。通过认识实习,我们的目标更明确,这让我们从学校走进社会提前做了准备。认识实习是让我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后到两者相结合。通过我们到工厂、公司、企业中去,我们获得了感性的认识。从不了解到认识再到应用,认识实习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与社会接触的平台。通过对煤炭博物馆和西山机修厂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学习,我们提高对本专业真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学习兴趣和增强专业自豪感,为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实习对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加强劳动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