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立秋,但天气还是炎热,这个季节也是蛇活动的旺季,被蛇咬伤的患者明显增多。那么当我们被蛇咬伤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正确处理呢?夏季是各种蛇类活跃的季节,同学们行走山野,应该了解一点关于它们的知识,以免受伤,总的来说:胆大心细,行走草丛,注意脚下,遇到蛇不用慌,你不惹它,它也懒得理你,行进时打草惊蛇很有效,高腰鞋和长裤很重要。以下是最近搜集整理的一些有关毒蛇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目录
1我国常见的毒蛇
中国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剧毒、危害大的有10种,如眼镜王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蝮蛇、竹叶青蛇、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死亡。这些毒蛇夏秋季在南方森林、山区、草地中出现,当人在野外作业时易被毒蛇咬伤。蛇毒主要含蛋白质、多肽类及多种酶。依成分作用不同可分为神经毒、血液循环毒和混合毒。含神经毒素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含血液循环毒素的毒蛇有蝰蛇、五步蛇及竹叶青蛇;含混合毒素的毒蛇有眼镜蛇及蝮蛇等。
毒蛇的头部多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短粗,色斑较艳。毒蛇最重要的标志,是牙裂前端有两颗又粗又长的毒牙,被蛇咬后观察其伤口,可发现被咬的地方留下两排牙痕,如果其顶端有两个特别粗而深的牙印儿,就说明是被毒蛇咬的。如果只有两排细小的牙印,就可能不是毒蛇,但还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中毒症状。如果被蛇咬的牙印看不清楚, 就应按被毒蛇咬伤急救。
银环蛇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台湾、安徽和四川等省区;多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脚近水的地方,特别是长有稀疏树木或小草丛的低矮山坡、坟地、田埂、路旁、菜畦等处更是它们经常活动的场所。昼伏夜出,尤以上半夜活动更为频繁。该蛇性怯,行动敏捷,容易伤害人畜,其毒液神经毒为主。
眼镜蛇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常栖息于丘陵山坡、坟堆、灌木林或山脚水边。多表现为向阳性,常于白天活动,耐热性较强,气温在35-38℃的阳光下也能忍受。被激怒时攻击性强,常发出"呼呼"声。毒液为混合毒素。
2被蛇咬伤的处理
1.烧灼:第一时间烧灼伤口,用打火机、火柴、铁丝、木棍等都可以,使毒素在高温下变质。
2.结扎: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可迅速进入体内,应尽早阻断静脉血向心脏回流。简单的办法是在伤口向心脏方向约3~5厘米处用绳子、绷带甚至布条结扎,15分钟放松1分钟。另外,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放于低位。
3.冲洗:伤口若有毒牙遗留,应取出毒牙并反复冲洗伤口;在伤后1~2小时内,在伤口处划开长2~3厘米的十字切口,深达真皮以下;若能及时找到冰块,应将冰袋敷于伤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缩以减慢蛇毒的吸收。但应注意,血液毒型毒蛇咬伤者不宜做扩创排毒,以免伤口流血不止。
4.吮吸:用嘴吸出伤口内的蛇毒,每吸一次后要用清水漱口,但应注意吮吸者需无口腔黏膜及唇部溃破症状。
5.求助:及时用手机或电话咨询专家实时指导,并联系附近的医院准备抢救措施,在24小时内及时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效果较好。
3外出如何预防被蛇咬伤
1、外出时穿高帮鞋、长裤,必要时绷紧裤脚;进入丛林时,头戴帽子(最好是斗笠或草帽)。
2、将“雄黄蒜泥丸”藏于衣裤口袋中。“雄黄蒜泥丸”制作方法:独头大蒜2瓣,雄黄粉10克,将大蒜去皮后与雄黄同捣烂和成丸。若没有“雄黄蒜泥丸”,在身上涂上风油精也可,因蛇嗅觉灵敏,喜腥味而恶芳香气味,身上带有芳香浓郁气味的药物可以驱蛇。
3、在进入草丛、树林时可用登山杖、树棍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以达到“打草惊蛇”的目的,以利于虫蛇回避。(蛇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很敏感,但听觉十分迟钝,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高声说话对驱蛇无效。)
4、老年人外出锻炼要结伴而行,不但相互间有个照应,对驱赶虫蛇也有好处。要避开人迹罕至的草丛、密林等处,选择大马路、空旷处锻炼。
5、蛇粪有股特殊的腥臭味,如果嗅到特殊的腥臭味,要注意附近可能有蛇,小心防范。
6、毒蛇在一年四季中的4~10月间活动,其余的时间冬眠,因而咬伤多发生于蛇活动期,尤其以6~9月最为多见。毒蛇多在晚间活动,所以咬伤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老年人晨练不要起得太早。
7、随身携带一点蛇药(如季德胜蛇药)以备急用。
4蛇常出没地方
它们喜栖于墓洞中,洞口可见稀稠成粒的粪便,这样我们就知道洞中有没有蛇了。蛇有冬眠的习性,到了冬天盘踞的洞中睡觉,一睡就是几个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保持体力。待到春暖花开,蛇就醒了,开始外出觅食,而且脱掉原来的外衣。蜕皮时,蛇的新旧皮之间会分泌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蛇的蜕皮。从蛇蜕的外衣直径和长度可测出蛇重量甚至说出蛇的名称。蛇蜕皮后不久,活动量增大,觅食量增加,体况逐渐恢复。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进入发情期。寻偶时,雌雄蛇发出的鸣叫声清晰明亮,“哒哒哒”如击石声。
蛇类的产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因品种而异。所产蛇卵一般粘结成一个大的卵块,卵块中卵的数量为8~15枚不等。蛇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时也主动出击。笔者曾目睹一条青竹骠蛇在河边追赶青蛙,青蛙一跃跳入河中,蛇也跟着跃入河中,简直象两名一前一后的跳水运动员。也见到过蛇捕食鸟卵的情景。它悄悄地爬上屋檐近侧的墙壁,游到家燕巢边,不断伸舌,惊走了亲鸟。当蛇发现其卵时,先行攻击,缠绕,待平安后,再行张开嘴巴,囫囵吞枣。不要以为它的嘴巴小,实际上它能吞食相当于本身头部大8—10倍的食物。蛇吃足食物后,感到疲倦,进入休息状态,此时极易被人捕捉。至于蛇的觅食次数,因蛇类品种和大小而异。一般夏令觅食活动盛期,特别是产卵繁殖期,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蛇体稍大的,因觅食量较大,一般是3日至一周左右进食一次。蛇类也喜欢在太阳光下进行日光浴,时间一般为上午10—12时左右。行日光浴时,一般伏于地面草丛或缠绕或于树干上,也有半身裸露于洞口外、石头堆外面呈盘蜷状的,姿态变化多端。蛇类的活动规律,以昼伏夜出居多,因品种而异。
5被蛇咬伤主要症状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吮(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