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茶马古道上的云南马帮

2024-07-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翻开地图,无人不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丛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这就是横断山脉。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边则连接地形复杂的滇川边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段险山恶水之间,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驿路——茶马古道。

  追溯历史,云南与西藏的民族交往源远流长。唐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吐藩在金沙江上架设神川铁桥,加强了与南诏的联系,也便利了两岸交通。后至北宋神宗时期,因与北方异族连年发生战争,朝廷在西南边关设市,以茶交换马匹。生息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代藏族饮食以牛羊肉及乳类为主,茶叶因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云南是茶科植物的家乡,“滇茶”闻名中外。一地产茶,一地需茶,促成茶马交换路线不断向藏区延伸,茶马互市成为汉藏之间的一件大事,茶马古道遂具刍型。明、清两代,茶马互市有了空前的发展。据载,仅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6年)滇茶销西藏就达3万担。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时马匹交易日益兴旺,滇西各地形成了不少以买卖骡马为主的盛会,届时四面八方各种民族云集,骡马的成交数量千匹甚至上万匹。骡马交流会久盛不衰,如丽江九月会、剑川七月会、泻源渔潭会、鹤庆松桂会等,大理三月街更是骤马交流会的重头戏。骡马交易促进了马帮运输业的发展,作为物资运输的主要工具,马匹的使用已远远超出了军事的范围。茶马古道上不知有多少马帮长年累月来回穿梭,马蹄的印痕越踏越深,串铃的声响也越传越远。及至民国,“普(洱)思(茅)边沿的产茶区域,常见康藏及中甸、阿墩子(今德钦〉的商人往来如梭,每年贸易总额不下数百万元之巨。”(见《云南边地问题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封锁了我国沿海交通,滇缅公路亦被切断,茶马古道一时呈现繁忙景象。比如当时仅有几百户人家的德钦县城,每日马队如织,蹄声铃声交作,吞吐货物不下千驮。茶马古道上有了"马帮"这种特殊的载体,使这条商道逐渐变成了联系沿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马帮,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和不断丰富的内涵,形成了滇西乃至云南独有的"马帮文化”。
 建国前夕,在一些县、乡还出现了马帮的行业组织——马帮理事会。大锅头或绅士、财东为理事,威望较高者为理事长。理事会专门料理马帮的社会事宜,如协调与官府的关系,增进与外地马帮的联系、组织货源等。

  如今,沿茶马古道修筑的进藏公路上,汽车早已代替了骡马运输。"山间铃响马帮来"这部千年悠久繁忙的交通驿运史,都与它的悲壮艰辛和浪漫诗意同时载入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辉史册

 

 

显示全文